八年级物理探究物质的密度4
- 格式:ppt
- 大小:926.50 KB
- 文档页数:18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冲刺高分第6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单选题1. 小明参加了 5 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明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32.50g c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B .只有小华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她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C .只有小张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D .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2. 实验室里常用沉坠法来测量蜡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 ,再用量筒测量蜡块的体积如图所示,则蜡块的密度应该为A .1m VB .23m V V +C .32m V V -D .31m V V - 3. 在实验室中常用“悬垂法”测木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 ,用量筒测量木块的体积,如图所示,则木块密度可表示为( )A.m V 1B.m V 1+V 2C.m V 3-V 2D.m V 3-V 2-V 14. 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你认为不能够完成的是( )A .测量牛奶的密度B .鉴别金戒指的真伪C .鉴定铜球是否空心D .测一捆铜导线的长度5. 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 .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B .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C .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D .测比赛用的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6.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V ,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 V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量杯质量为40 gB .40 cm 3的该液体质量为40 gC .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 3D .该液体密度为2 g/cm 37. 小融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的小石块(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干燥的小石块的质量60g ;②将干燥的小石块用细线吊着,慢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稳定后,溢水杯中的水面仍与杯口齐平,测出溢出水的体积为21cm 3; ③将小石块从杯中取出,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64g 。
八年级物理:平衡法测物质密度-知识点详解【知识回顾】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要测出物体的体积和质量就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的方法通常被称为常规方法,没有天平或量筒间接测质量或体积算密度的方法通常被称为特殊方法。
例如:微课《八年级:称重法测物质密度》就是测密度的特殊方法之一。
(点开链接了解详情)[想想议议]如果没有天平、弹簧测力计,用量筒能测物质的密度吗?1.质量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力平衡,浮力的大小即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也等于物体的重力。
即:F浮=G排=G物=ρ水gV排=m物g.根据G=mg的变式m=G/g=F浮/g,就可以算出物体的质量了.2.体积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V物=V排【举手提问】1.怎样用平衡法测出漂浮物体的质量?2.如何用平衡法测物质的密度?【新课学习】一、平衡法测物体的质量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只要知道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就可算出浮力。
如下图,读出木块放入量筒前、后水的体积,算出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1 V2V1V2V排=V2-V1由于G物=G排=F浮=ρ水gV排=ρ水g(V2-V1)G=mg,m=G物/g=ρ水g(V2-V1)/g=ρ水(V2-V1)所以木块的质量:m=ρ水(V2-V1)二、用平衡法测物质的密度[观察与实验]视频:[实验]用量筒测漂浮物体的密度(选择音量横屏看)[实验反思]1.平衡法是测物质密度的一种特殊方法,实验存在误差。
2.测物质密度的基本原理是ρ=m/V,根据物理原理间接测量质量和体积的方法被称为特殊方法测密度。
用特殊方法测小瓶玻璃密度的表达式为:3.无论所测物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还是小,均可以用平衡法测出质量,只是操作步骤不同而已。
4.平衡法测质量是此类问题的关键点,理解漂浮物体应用下列公式的意义:F浮=G排=G物=ρ水gV排=m物g【中考真题训练】1.(2019淄博14题)把木块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为V1(如图甲),用细针将该木块全部压入水中,溢出水的总体积为V2(如图乙),忽略细针体积,则()A.木块的质量为ρ水V2B.缓慢下压木块的过程中,溢水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大C.木块全部压入水中静止时,细针对木块的压力大小为ρ水gV2D.木块的密度为2.(2019滨州21题8分)在测量不规则小物块的密度头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实验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八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测量物质密度的笔记,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论等部分。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2.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实验原理: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密度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被测物质(如水、盐等)、烧杯、砝码等。
实验步骤:
1. 使用天平测量被测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m;
2. 将被测物质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 根据密度公式ρ = m/V计算密度;
4. 记录数据并整理。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序号物质质量m(g)体积V(cm³)密度ρ(g/cm³)
1 水 50 50
2 盐 30 30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密度,我们可以发现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
在本实验中,水和盐的密度均为
g/cm³,符合预期结果。
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准确测量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八年级密度知识点密度是一个常见的物理量,它是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密度的单位通常使用千克每立方米(kg/m³)或克每立方厘米(g/cm³)等。
在八年级物理学中,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密度的产生、计算以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密度的产生在初中物理学中,密度的概念与物质的组成和形状有关。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在不同的形状和温度下也会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会影响物质的密度。
例如,当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会下降,因为分子的间距增大。
在同样的体积下,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因此其密度降低。
此外,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例如,铁的密度大于木材的密度。
二、密度的计算计算密度的公式是:密度 = 质量 ÷体积。
质量通常用千克或克表示,体积可以表示为立方米或立方厘米。
在计算密度时,我们需要确保使用相同的单位。
例如,如果质量是以千克表示,体积应该使用立方米。
如果质量是以克表示,一个更适当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
密度的计算规则具体如下:1. 如果我们知道物体的密度和体积,则可以通过简单的换算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质量 = 密度 ×体积。
2. 如果我们知道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则可以通过简单的换算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体积 = 质量 ÷密度。
3. 如果我们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则可以通过简单的换算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密度 = 质量 ÷体积。
三、密度的应用密度是许多实际问题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应用密度的实例:1. 在设计建筑物时,工程师需要了解建筑材料的密度,以便计算支撑结构所需的强度。
2. 在设计垃圾处理设施时,了解不同材料的密度对废物的处理有重要意义。
3. 在制造汽车和飞机引擎时,工程师需要使用不同材料的密度,以便减轻重量并提高燃油经济性。
4. 在测量物体的密度时,可以通过使用天平和水浮力的原理来确定密度。
5. 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时,物理学家可以使用地震波测量不同深度下的地壳和地幔的密度。
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1.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2.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
因此,要教学中要注意设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维惯性)的干扰,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
2024初中密度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密度》,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密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初中物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密度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密度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②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难点是:掌握密度的单位和测量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密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是以问题引导、示例讲解和探究为主要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运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操作。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图表和实验演示来直观地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我还准备了实验器材和相关示范材料,以便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出问题:我将通过一个问题引出本课的内容:“为什么一块铁比一块塑料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了密度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我会给学生清晰地讲解密度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以及密度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3. 探究与实践: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它们的密度,让学生亲自体会密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