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1【教材分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让学生了解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是培养民族魂、民族情的基础。
【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自我意识的增强,即将跨入九年级的学生视野逐步扩展,生活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
了解各民族的文化风采,是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是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内在要求。
【教学目标】1. 知道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每个民族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感受民族风采,体会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2. 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培养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猜一猜、说一说、跳一跳、唱一唱、奏一奏等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制作学案和PPT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搜集不同民族的风情如:服饰、饮食、歌曲、歌舞、乐器(音乐)、礼节、风俗习惯、世界文化遗产等。
【集体备课意见】1、本框内容不属中考考试内容,但是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还是要从感性上多感悟和体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师生搜集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巧妙设置情境,由情境话题展开课堂讨论,在师生、生生合作中明理导行。
建议以活动为主,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有很大的参与度,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上又注重思考和归纳,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参与得出结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了解和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
3、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民族问题的国情,又要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民族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听歌曲,激发感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朵争奇斗艳的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领略。
八年级下思品学案第三课培养高雅情趣备课人:刘芙平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意义;情趣的多样性;高雅情趣的表现和培养高雅情趣的方法。
2、辨别高雅情趣与低级趣味,提高分辨能力;3、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以及高雅的生活情趣。
一、知识整合1、高雅情趣的表现?2、高雅情趣的作用?3、什么是艺术鉴赏力?4、举例说明情趣的多样性?5、高雅情趣来源于什么?6、情趣与兴趣的区别?7、如何培养高雅情趣?8、为什么培养高雅情趣还需要科学文化知识?9、举例有哪些庸俗的情趣?有哪些危害?二、能力提升1、(思考)“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为什么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说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2、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可以说是一个“万能科学家”。
钱学森的专业是航天工程和飞机设计,他不仅对空气动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孜孜不倦的研究,而且还和铁道机械工程、薄壳结构理论、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系统工程等等专业,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时他爱好文学,学过绘画,学过小提琴。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青少年应该怎样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3、同学们在一起唱唱卡啦OK,轻松轻松,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
①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②生活情趣是丰富多彩的,但其性质是有区别的,有高雅和庸俗之分,他们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③凡是符合道德规范的情趣,有益于人在品质、智力和健康方面发展的情趣,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情趣,符合科学精神要求的情趣,都是高雅的生活情趣。
反之,则是庸俗的生活情趣。
④同学们聚在一起唱唱卡啦OK,如果是在休息时间进行,不影响学习,不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歌词内容健康向上、就是高雅情趣。
反之,就不能说是高雅情趣了。
4、同学甲:“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把时间花在培养情趣爱好上,会分散学习的精力。
”同学乙:“培养情趣爱好,对中学生培养情趣和陶冶情操有很大的帮助。
”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5、你有哪些情趣爱好?它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何影响?材料阅读历来成就大事业者无不在中学时代就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许多成就事业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产生乐趣,由乐趣而变为志趣,立志为之奋斗。
(政治)学案课题: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第一框生民和健康的权利一.学习目标:初步了解人身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知道人身自由属于人身权,人身自由的重要,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知到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与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与健康的特殊保护;二.学习重难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人格权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
三.复习内容:怎样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四.课堂助学:①人格权的主要内容?②哪些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五.课堂检测: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堂助学”中的题目;教材中落实。
2.看谁记得快,指生回答。
六.达标训练:(一)夯实基础1、在我国公民说享有的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A、受教育权B、隐私权C、姓名权D、人身权利2、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A、名誉权B、人身自由权C、生命健康权D、隐私权3、2009年4月17日,原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职员郜誉钧,因非法拘禁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B、所有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他人不得干涉C、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得拘禁他人D、人身自由是公民享有的最根本权利4、2009年6月12日下午,19岁青年张聪因高考失利进入西安市兴庆路路西的“银河电力书店”内连砍3人致1死2伤,被当地派出所刑拘。
张聪的行为侵害了公民的()A、生命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肖像权5、2009年6月3日9时许,2岁9个月大的小嬉娟因玩指甲,惨遭生父毒打,全身挫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险些丧命长安妇联、经贸办党支部、财政分局党支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共捐款4.8万多元,送到小嬉娟亲属手中。
毒打女儿的父亲已被长安警方刑事拘留。
该案件说明了()A、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B、父亲的目的是让女儿改正不良习惯,可以理解C、父亲的行为侵害了女儿的受教育权D、未成年人没有法制观念6、2009年新学期伊始,七年级学生王亮因为买饭排队时与该校九年级学生吴新发生口角,吴新找同学把王亮痛打一顿,这时候王亮应该()A、将侵害人狠揍一顿,使其再也不敢侵害他人B、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C、可以私下和解,请求侵害人赔偿损失D、忍气吞声,这样更显大度7、一天,风刮得非常大。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教案第三课闲话“家”常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懂得家庭文化的差别,自觉履行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
2、能力:理解中外家庭文化的差别,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认识,提高辨别中外家庭不同的能力。
3、知识:了解家的观念,理解家庭教育、家规、姓名及佳节中的家文化;掌握中外家庭文化的差别;懂得中国家庭模式的发展趋向。
教学重点、难点:1、家庭文化差别是怎么形成的?2、中国家庭结构变迁轨迹和形式怎么样?3、家庭的发展怎样更为和谐?第一课时情境导入:据报载一位8岁的女生,因罕见怪病整个脸颊布满皱纹长成太婆脸.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一直未带她去医院检查.这位女生的病情被煤体披露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但女生的父亲对社会援助却冷漠拒绝,并说:我是一家之主,娃娃医不医,我说了算.你认为这位父亲的言行对吗?一、回眸传统1.中国人的“家”的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家的观念根深蒂固。
人们以爱心和小心构筑起和睦、友爱、团结、稳定的家。
只有家庭这个社会小细胞安定了,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和谐家庭:开心词典:《家书》张大爷辛辛苦苦培养儿子长大成人,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成家立业,开始幸福的生活。
张大爷夫妇年纪大了,生活困难,就希望儿子寄点钱回家,不过,没想到钱没有寄来,却寄来一封信:父同志母同志:新时代新风尚,自己挣钱自己花,哪有余钱寄回家!儿子你们能替老大爷回信给他的儿子吗?想一想,这封信该怎么写?学生甲:子同志媳同志:新时代新风尚,自己挣钱自己花。
二十年来白养大,抚养费可不能差。
——父亲2.望子成龙:重视家庭教育(1)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
“养不教,父之过。
”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是因为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八年级思品教案第3课第3课:善良的力量教学目标:1. 了解善良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善良的品质和行为。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挥善良的力量,促进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1. 探讨善良的含义和特点。
2. 分析善良的价值和作用。
3. 引导学生实践善良的行为。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善良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如何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发挥善良力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及相关素材。
2. 学生学习笔记和课前预习材料。
教学活动: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善良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和讨论。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善良是什么?善良的人具备怎样的品质?善良的力量有多大?”,鼓励学生思考和回答。
Step 2:展示和讨论(15分钟)老师分享一些善良的故事和例子,展示善良的力量和影响。
学生可以和小组或整个班级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善良的事迹,并讨论这些事迹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Step 3:阅读材料(15分钟)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善良的内涵和重要性。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标记关键词、主题句等,以便后续讨论和写作。
Step 4: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善良的行为具备哪些特点和品质?(如友爱、宽容、正直等)2. 善良的行为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有何价值和作用?3. 你认为自己在什么时候表现出了善良的行为?你希望通过什么行动来传播善良的力量?Step 5:小组展示和总结(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总结。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善良的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付诸实践,发挥自己的善良力量。
Step 6:答疑和作业布置(10分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作业可以是写一篇关于善良的故事或者完成一个善良行为的实践计划。
Step 7:课堂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善良的力量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3.1 维护秩序一、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秩序的含义。
2.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了解社会规则的主要类型,懂得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
二、自主预习1. 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
3.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等。
4.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手段。
三、合作探究在在学校里,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走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作为国家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规。
这些都是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
因此,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就是要遵守国家明文颁布的规定。
请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四、随堂演练1.小刚骑着自行车刚到十字路口红灯恰巧亮了,这时绿灯方向正好没车,在小刚前面的几个人便没有停车,直接过去了。
这时,小刚应该()A.“随大流”,与大家一块过去B.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过去C.按交通信号灯指示,停车等待D.走自己的路,无需遵守信号灯2.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团聚的节日,外出的人总是不远万里回家团聚。
在车站许多乘客自觉排队购票和进站的行为充分体现了()A.自觉遵守公共规则B.自觉保护公共环境C.自觉爱护公共设施D.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他人3.某小学的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课间时间较短,学生集中去厕所,因为拥堵才导致了这种踩踏的事件。
这给我们的警示有()①我们的生活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③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事故的发生④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的共同追求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4.2017年1月,张某为了逃票入园,翻过两道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某动物园养虎区,最终发生悲剧。
这类事件启发我们()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保护秩序②遵守规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③规则分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④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
第三课有朋友的感觉【学习目的】1、学会尊重别人,珍惜友谊。
2、理解友谊对安康成长的意义。
3、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克制青春期闭锁心理,理解交友的原那么,学会交友的方法,寻求真挚友谊。
【学习重点、难点】1、友谊的重要意义:友谊是人类心灵的需要。
2、如何克制交友障碍,建立真挚友谊。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P26—31,在课本中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带※的问题。
)1.人为什么需要友谊?P27-P292.朋友的作用表如今哪些方面?P303.如何获得友谊?P31【合作探究】材料一:人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年长还是年幼,尊贵还是平凡,都需要朋友。
人在孩提时就会寻找同龄的伙伴。
材料二:友谊对人生是不可缺少的;假如没有友谊,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在没有友谊和仁爱的人群众生活,那种苦闷正犹如一句拉丁谚语所说:“一座城市如同一片原野,人们的面目但如一张图案人们的语言那么不过是一片噪音。
〞材料三:古人说:朋友就是人的第二个“我“。
但这句话的分量还不够,因为朋友并不仅是另一个我。
友谊是人类心灵的需要,我们需要真挚友谊。
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当堂检测】1.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 C 〕A.人类需要衣食。
B.到高山流水处就能找到知音。
C.人类需要友谊。
D.人类需要衣食住行。
2.每个人都需要友谊,这是因为〔 A 〕A.友谊可以满足我们爱与被爱的心里需要B.没有朋友,会被别人看不起C.友谊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和谐,没有矛盾D.拥有朋友,可以显示自己的人缘好3.真挚的友谊表如今〔 A 〕①能为朋友排解烦恼、分担不幸②能坦率地对朋友进展批评③能与朋友共享快乐④永远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
"这句话说明了〔 D 〕A.要想交到好朋友必需要事事都听朋友的B. 交到一个好朋友很不容易C.让朋友先主动帮助自己D.我们要抱着真诚的态度,敞开心扉,坦诚地与别人交流5.请你搜集一些赞美友谊的名言警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政治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政治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政治教案1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学科:思想品德授课班级:C三1、2、3、4授课地点:教室授课时间:2013年9月16日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要把履行各种职责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出、解答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教学重难点重点:信守承诺,勇担过错难点:自觉承担责任教学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反思。
媒体类型: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1:见课文第26页讨论:(1)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那么会……(答:出现两种情况:刘汀为履行对同学的承诺,不继续等,送货工来送货,没有人,白跑一次,浪费了人力和时间;刘汀继续等,耽误去学校出黑板报。
)(2)如果送货工准时把电视机送到而刘家没人等候,那么会……(答:准时到,没有人,会给商场的计划带来麻烦,商场可能会要刘家承担相应的责任(收费等)(3)根据你的理解,请把故事续写下去。
(答:略)小结:我们许下诺言,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就会赢得他人的信任。
【讲授新课】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一)信守承诺勇担过错1、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表现。
活动2:吴小玉是一名初中女生,她很想自己打工挣钱多买些书。
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负责在指定地点免费发送公司产品的宣传海报。
初二年级思想品德课下册第三课第二课时同样的权利同样的保护【学习目标】1知道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放弃生命健康权的表现及危害,懂得热爱生命2.在珍爱自己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能够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3.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自学思考】(自读书本内容思考并在书本上标识以下问题,画※为小组讨论)一、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生命如花当珍重”1.2.3.4.5.其他:二、放弃生命健康权的表现及危害——“生死权利大讨论”1.表现:2.危害:※3.辨析:生命属于我自己,我有随意的选择生或者死的权利,与他人无关。
三、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我很冲动—我有话说”1.我对小军说:2.我对小哲说:※3.自护与救人(P32):【学以致用】(是非判断—“说说看”)1.吸烟、喝酒我们可以吗?2.“我就是瞅你不爽,你就是欠揍”这样想和做对吗?3.学习成绩不好,爸妈关系不和,没有朋友关心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死了就解脱了。
【所感所悟】(学完本节课后,将你最想写下的几句话记录下来)【法律链接】关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
构成要件:1.实施防卫的目的: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2.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
3.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
4.防卫必须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者本人。
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智慧提示】给怒气寻找一个合适的出口一位哲人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想想看,我们又何苦呢?拥有一颗平和的心。
让自己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岂不安心快乐。
让时间成为愤怒的缓冲剂。
愤怒的时候,闭上眼睛稍等片刻,强迫自己不要讲话,避过短暂、强烈的气头。
“如果有话非说不可,你可以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10圈—屠格涅夫(俄)”分散愤怒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