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61 KB
- 文档页数:6
自动控制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传感器B. 执行器C. 控制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闭环控制系统与开环控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闭环系统有反馈环节B. 开环系统有反馈环节C. 闭环系统没有传感器D. 两者没有区别答案:A二、填空题1. PID控制器中的P代表______,I代表______,D代表______。
答案:比例(Proportional)、积分(Integral)、微分(Derivative)2. 一个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闭环传递函数为H(s),则闭环系统的反馈增益为______。
答案:1+G(s)H(s)三、简答题1.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条件。
答案: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条件通常包括:系统的所有闭环极点都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即实部小于零;系统没有纯虚数的极点;系统没有不稳定的零点。
2. 说明什么是系统的时间响应,并给出常见的时间响应类型。
答案:系统的时间响应是指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时间响应类型包括:阶跃响应、斜坡响应、抛物线响应等。
四、计算题1. 已知一个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ωn^2 / (s^2 +2ζωn s + ωn^2),其中ωn = 10 rad/s,ζ = 0.5。
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答案:根据给定的开环传递函数,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首先,确定系统的自然频率ωn和阻尼比ζ。
然后,利用标准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公式,计算出系统的过冲、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和稳态误差等性能指标。
五、论述题1. 论述PID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答案:PID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控制目标和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控制规律、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进行仿真验证和实际调试。
在实际工程中,PID控制器广泛应用于温度控制、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等领域,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和调整而得到广泛应用。
全国2002年10月自学考试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
5分,共30分)1.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之一是( ) A 。
系统已定,输入不确定,求系统的输出B 。
系统已定,输入已知,求系统的输出(响应) C.系统已定,规定系统的输入D.系统不定,输入已知,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2.f(t )如图所示 则L [f (t)]为( )A 。
s 1e —2t B. s 2e -2s C 。
s 1e —2s D 。
s1e —ts3.已知F (s)=1)s(s 1+,则L -1[F (s )]为( )4。
已知F(s)=L [f (t)],若F(s )=12s s 12++,则f(t )|t ∞→=?( )A 。
21 B 。
1 C 。
31D.0 5.下列系统中为线性系统的微分模型为:( )A.dt)t (dx )t (x )dt )t (dx (12dt )t (x d 16i 020202=++ B.)t (x )t (x 24dt)t (dx 12dt )t (x d 16i 00202=++C.)t (x )t (x 24dt)t (dx 12)dt )t (x d (16i 002202=++ D 。
)t (x )t (x )t ln(24dt)t (dx 12e dt )t (x d 16i 00t 202=⋅+⋅+ 6。
对于定常控制系统来说,( )A 。
表达系统的微分方程各项系数不随时间改变B 。
微分方程的各阶微分项的幂为1 C.不能用微分方程表示 D.系统总是稳定的7.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A 。
G(S)H(S)1G(S)H(S)+B.G(S)-1H(S)G(S)⋅C 。
1+G(S )·H (S)D 。
G(S)H(S)1G(S)+8.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4)0.5)(s (s 10++,则系统增益为( )A 。
第1页一.填空题。
(10分)1.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的根,称为系统的2. 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3.并联方框图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并联传递函数之4.单位冲击函数信号的拉氏变换式5.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则该系统为型系统。
6.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7. 微分环节的相角为。
8.二阶系统的谐振峰值与有关。
9.高阶系统的超调量跟有关。
10.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二.试求下图的传第函数(7分)三.设有一个由弹簧、物体和阻尼器组成的机械系统(如下图所示),设外作用力F(t)为输入量,位移为y(t)输出量,列写机械位移系统的微分方程(10分)第2页四.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其中K=8,T=0.25。
(15分)(1)输入信号x i(t)=1(t),求系统的响应;(2)计算系统的性能指标t r、t p、t s(5%)、бp;(3)若要求将系统设计成二阶最佳ξ=0.707,应如何改变K值第 3 页)1001.0)(11.0()(++=s s s Ks G 五.在系统的特征式为A (s )=6s +25s +84s +123s +202s +16s+16=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8分)(12分)七.某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其中 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具有K ≥1000及υ≥45。
的性能指标。
(13分)s T s s s G 25.0,)4(1)(=+=.八.设采样控制系统饿结构如图所示,其中 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0分)九.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K由0 ->+∞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15分),)4()1()(22++=s s Ks G第5页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1.当扰动信号进入系统破坏系统平衡时,有重新恢复平衡的能力则该系统具有。
2.控制方式由改变输入直接控制输出,而输出对系统的控制过程没有直接影响,叫。
计算机控制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以下哪个不是典型的控制策略?A. 比例控制B. 积分控制C. 微分控制D. 模糊控制答案:D2.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系统响应时间指的是:A. 系统从接收到控制命令到开始执行的时间B. 系统从接收到控制命令到完成执行的时间C. 系统从接收到控制命令到输出结果的时间D. 系统从接收到控制命令到输出稳定结果的时间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点?A. 精度高B. 响应快C. 易于维护D. 能耗高答案:D4.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闭环控制系统与开环控制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A. 是否有反馈B. 是否有传感器C. 是否有执行器D. 是否有控制器答案:A5.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频率响应法B. 时域分析法C. 状态空间法D. 所有上述方法答案:D6.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以下哪个参数不是系统性能指标?A. 稳态误差B. 响应时间C. 系统复杂度D. 带宽答案:C7. 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A. 传感器B. 执行器C. 显示器D. 电源答案:D8.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以下哪个不是典型的干扰?A. 电源波动B. 温度变化C. 机械振动D. 人为操作答案:D9.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以下哪个不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A. PID控制B. 模糊控制C. 神经网络控制D. 机械控制答案:D10.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是指:A. 系统响应时间必须小于一个固定的阈值B. 系统响应时间必须大于一个固定的阈值C. 系统响应时间必须等于一个固定的阈值D. 系统响应时间可以是任意值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设备包括:A. 传感器B. 键盘C. 鼠标D. 扫描仪答案:A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出设备包括:A. 显示器B. 打印机C. 执行器D. 扬声器答案:C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通常包括:A. 稳定性B. 快速性C. 准确性D. 经济性答案:A, B, C, D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可能来自:A. 电源B. 环境C. 人为操作D. 系统内部答案:A, B, C, D5.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A. 根轨迹法B. 奈奎斯特准则C. 李雅普诺夫方法D. 频域分析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自动控制测试题附答案1.输入已知,确定系统,使输出尽可能复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A.滤波与预测B. 最优控制C.最优设计D.系统分析2.开环控制的特征是()A.系统无执行环节B.系统无给定环节C.系统无反馈环节D.系统无放大环节3.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B.相乘C.加减D.相除4.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A.给定元件B.放大元件C.比较元件D.执行元件5. 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
A.允许的峰值时间B.允许的超调量C.允许的上升时间D.允许的稳态误差6.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t x t x t xi 22600=+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A.131+s B.132+s C.261+s D.232+s7.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t x t x t x t xi 2263000=++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A.26322++s s B.26312++s s C.36222++s s D.36212++s s8.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 )A.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B.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C.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D.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9.采用负反馈连接时,如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 (s),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 (s),则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A.)(1)(S G S G + B.)()(11S H S G + C.)()(1)(S H S G S G + D.)()(1)(S H S G S G — 10.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5173+++=s s s G ,则该环节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组成。
A.比例、积分、滞后B.比例、惯性、微分C.比例、微分、滞后D.比例、积分、微分11.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ss s G 235++=,则该环节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组成。
自动控制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动控制系统中,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是否存在反馈B. 控制器的类型C. 系统的稳定性D. 系统的响应速度答案:A2. 在控制系统中,稳态误差是指()。
A. 系统达到稳态时的输出值B. 系统达到稳态时的输入值C. 系统达到稳态时的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值D. 系统达到稳态时的输入与期望输入之间的差值答案:C3. PID控制器中的“P”代表()。
A. 比例B. 积分C. 微分D. 前馈答案:A4. 一个系统如果其传递函数为G(s)=1/(s+1),则该系统的类型是()。
A. 零型B. 一型C. 二型D. 三型答案:B5. 在控制系统中,超调量是指()。
A. 系统响应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值B. 系统响应超过稳态值的最小值C. 系统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D. 系统响应达到稳态值的速率答案:A6. 一个系统如果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K/(s^2+2s+1),则该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为()。
A. 1B. 2C. √2D. √3答案:A7. 根据奈奎斯特判据,如果一个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围绕(-1,j0)点顺时针旋转()圈,则系统是稳定的。
A. 0B. 1C. 2D. 3答案:A8. 在控制系统中,如果一个系统对一个阶跃输入的响应是指数衰减的,则该系统是()。
A. 稳定的B. 不稳定的C. 临界稳定的D. 临界不稳定的答案:A9. 一个系统如果其传递函数为G(s)=1/(s(s+2)),则该系统的零点为()。
A. 0B. -2C. 0, -2D. 0, 2答案:C10. 在控制系统中,如果系统对一个单位阶跃输入的响应是单调的,则该系统()。
A. 一定是稳定的B. 一定是不稳定的C. 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D. 无法判断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A. 控制器的增益B. 系统的结构C. 反馈的类型D. 系统的初始条件答案:ABC2. 在控制系统中,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减少系统的超调量()。
电气控制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电气控制系统中,通常使用什么类型的继电器来实现过载保护?A. 时间继电器B. 电压继电器C. 热继电器D. 电流继电器答案:C2. 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通电后,触点会发生什么变化?A. 触点断开B. 触点闭合C. 触点保持不变D. 触点闪烁答案:B3. 电气控制电路中,熔断器的作用是什么?A. 保护电路过载B. 保护电路短路C. 保护电路过压D. 保护电路欠压答案:B4. 以下哪个元件不是电气控制电路中常用的开关元件?A. 按钮B. 接触器C. 继电器D. 电阻答案:D5. 电气控制系统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式通常有哪几种?A. 直接启动B. 星-三角启动C. 自耦变压器启动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电气控制系统中,下列哪些元件可以用于实现时间控制?A. 时间继电器B. 热继电器C. 按钮D. 接触器答案:A2. 电气控制系统中,下列哪些元件可以用于实现过载保护?A. 热继电器B. 熔断器C. 电流继电器D. 电压继电器答案:A, B3. 在电气控制系统中,下列哪些元件可以用于实现短路保护?A. 熔断器B. 热继电器C. 电流继电器D. 电压继电器答案:A, C4. 电气控制系统中,下列哪些元件可以用于实现过压保护?A. 过压继电器B. 电压继电器C. 电流继电器D. 熔断器答案:A, B5. 在电气控制系统中,下列哪些元件可以用于实现欠压保护?A. 欠压继电器B. 电压继电器C. 电流继电器D. 熔断器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电气控制系统中,按钮通常用于实现紧急停止功能。
(正确)2. 热继电器在电动机启动时立即动作,以防止电动机启动电流过大。
(错误)3. 熔断器在电路中主要起到过载保护作用。
(错误)4. 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断电后,触点会自动断开。
(正确)5. 电气控制系统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三角启动方式可以减少启动电流。
1.实际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大部分是 【 D 】 A.一阶系统 B.二阶系统 C.低阶系统 D.高阶系统 2.若开环传递函数G(s)H(s)不存在复数极点和零点,则 【 A 】 A. 没有出射角和入射角 B. 有出射角和入射角 C. 有出射角无入射角落 D. 无出射角有入射角 3.若开环传递函数为()1)(+=Ts s K s G , 此时相位裕量和K的关系是 【 B 】 A. 随K 增加而增大 B.随K 增大而减小C.以上都不是D.与K 值无关4.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角 【 A 】A.11sin 1+--ββ B.11sin 1-+-ββ C.11cos 1+--ββ D.11cos1-+-ββ5.对于同一系统的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描述具有 【 C 】A. 状态变量具有唯一性,状态空间描述具有非唯一性B. 状态变量具有非唯一性,状态空间描述具有唯一性C. 状态变量具有非唯一性,状态空间描述也具有非唯一性D. 状态变量具有唯一性,状态空间描述也具有唯一性6.在工程问题中,常用______数学模型来表达实际的系统。
【 C 】A. 精确的 B. 复杂的 C. 简化的 D. 类似的7. 正弦输入函数r(t)的数学表达式是 【 C 】A.t t r ωsin )(=r B. )sin()(θω+=t t r C.)sin()(θω+=t A t r D.)cos()(θω+t A t r8.二阶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的高频段的渐近线斜率为_______dB/dec 。
【 C 】A.40B. -20C. -40D. 09.欲改善系统动性能,一般采用 【 A 】A.增加附加零点B. 增加附加极点B.同时增加附加零点,极点 D.A,B,C 均不行而用其它方法10.在各种校正方式中,______是最常见的一种,常加在系统中能量最小的地方。
【 B 】A.并联校正B.串联校正C.局部反馈校正D.前馈校正11.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1(++S S S K 要使系统稳定,K 值的取值范围为 【 D 】A.K>0B. K<40C. 0<K<40D. 0<K<3012.一阶系统1)(+=Ts K s G G(s)的单位脉冲响应是y(t) = _______。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理论 (A/B 卷 闭卷)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分)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阻尼比=ξ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
6、根轨迹起始于 ,终止于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ϕ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性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
A 、增加开环极点;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C 、增加开环零点;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A 、稳定;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C 、临界稳定;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A 、 型别2<v ;B 、系统不稳定;C 、 输入幅值过大;D 、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
现代控制理论1.经典-现代控制区别:经典控制理论中,对一个线性定常系统,可用常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加以描述,可将某个单变量作为输出,直接和输入联系起来;现代控制理论用状态空间法分析系统,系统的动态特性用状态变量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描述,不再局限于输入量,输出量,误差量,为提高系统性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可以应用于非线性,时变系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以及随机过程.2.实现-描述由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动态关系的运动方程式或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这样问题叫实现问题.实现是非唯一的.3.对偶原理系统=∑1A1,B1,C1和=∑2A2,B2,C2是互为对偶的两个系统,则∑1的能控性等价于∑2的能观性, ∑1的能观性等价于∑2的能控性.或者说,若∑1是状态完全能控的完全能观的,则∑2是状态完全能观的完全能控的.对偶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互为转置4.对线性定常系统∑0=A,B,C,状态观测器存在的充要条件是的不能观子系统为渐近稳定第一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1.状态方程:由系统状态变量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2.输出方程:在指定系统输出的情况下,该输出与状态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总合,构成对一个系统完整动态描述4.友矩阵:主对角线上方元素均为1:最后一行元素可取任意值;其余元素均为05.非奇异变换:x=Tz,z=T-1x;z=T-1ATz+T-1Bu,y=CTz+为任意非奇异阵变换矩阵,空间表达式非唯一6.同一系统,经非奇异变换后,特征值不变;特征多项式的系数为系统的不变量第二章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1.状态转移矩阵:eAt,记作Φt2.线性定常非齐次方程的解:xt=Φtx0+∫t0Φt-τBuτdτ第三章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能观性1.能控:使系统由某一初始状态xt0,转移到指定的任一终端状态xtf,称此状态是能控的.若系统的所有状态都是能控的,称系统是状态完全能控2.系统的能控性,取决于状态方程中系统矩阵A和控制矩阵b3.一般系统能控性充要条件:1在T-1B中对应于相同特征值的部分,它与每个约旦块最后一行相对应的一行元素没有全为0.2T-1B中对于互异特征值部分,它的各行元素没有全为0的4.在系统矩阵为约旦标准型的情况下,系统能观的充要条件是C中对应每个约旦块开头的一列的元素不全为05.约旦标准型对于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可控可观性分析方便;状态反馈则化为能控标准型;状态观测器则化为能观标准型6.最小实现问题:根据给定传递函数阵求对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其解无穷多,但其中维数最小的那个状态空间表达式是最常用的.第五章线性定常系统综合1.状态反馈:将系统的每一个状态变量乘以相应的反馈系数,然后反馈到输入端与参考输入相加形成控制律,作为受控系统的控制输入.K为rn维状态反馈系数阵或状态反馈增益阵2.输出反馈:采用输出矢量y构成线性反馈律H为输出反馈增益阵3.从输出到状态矢量导数x的反馈:A+GC4.线性反馈:不增加新状态变量,系统开环与闭环同维,反馈增益阵都是常矩阵动态补偿器:引入一个动态子系统来改善系统性能5.1状态反馈不改变受控系统的能控性2输出反馈不改变受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6.极点配置问题:通过选择反馈增益阵,将闭环系统的极点恰好配置在根平面上所期望的位置,以获得所希望的动态性能1采用状态反馈对系统任意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是∑0完全能控2对完全能控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通过带动态补偿器的输出反馈实现极点任意配置的充要条件1∑0完全能控2动态补偿器的阶数为n-13对系统用从输出到x线性反馈实现闭环极点任意配置充要条件是完全能观7.传递函数没有零极点对消现象,能控能观8.对完全能控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不能采用输出线性反馈来实现闭环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9.系统镇定:保证稳定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前提,对受控系统通过反馈使其极点均具有负实部,保证系统渐近稳定1对系统采用状态反馈能镇定的充要条件是其不能控子系统渐近稳定2对系统通过输出反馈能镇定的充要条件是其结构分解中的能控且能观子系统是输出反馈能镇定的,其余子系统是渐近稳定的3对系统采用输出到x反馈实现镇定充要条件是其不能观子系统为渐近稳定10.解耦问题:寻求适当的控制规律,使输入输出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系统的实现每个输出仅受相应的一个输入所控制,每个输入也仅能控制相应的一个输出 11.系统解耦方法:前馈补偿器解耦和状态反馈解耦 12.全维观测器:维数和受控系统维数相同的观测器现代控制理论试题1 ①已知系统u u uy y 222++=+ ,试求其状态空间最小实现;5分 ②设系统的状态方程及输出方程为11000101;0111x x u ⎡⎤⎡⎤⎢⎥⎢⎥=+⎢⎥⎢⎥⎢⎥⎢⎥-⎣⎦⎣⎦[]001y x =试判定系统的能控性;5分2 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00001⎛⎫⎡⎤=+ ⎪⎢⎥⎝⎭⎣⎦x x u t ;[]x y 01=; ⎥⎦⎤⎢⎣⎡=11)0(x 试求当0;≥=t t u 时,系统的输出)(t y ;10分 3给定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u x x ⎥⎥⎥⎦⎤⎢⎢⎢⎣⎡+⎥⎥⎥⎦⎤⎢⎢⎢⎣⎡--=100100110100013 ,211021y x -⎡⎤=⎢⎥⎣⎦ 试确定该系统能否状态反馈解耦,若能,则将其解耦10分 4 给定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设计一个具有特征值为 1 1 1---,,的全维状态观测器10分 5 ①已知非线性系统 ⎩⎨⎧--=+-=2112211sin 2x a x xx x x试求系统的平衡点,并确定出可以保证系统大范围渐近稳定的1a 的范围;5分② 判定系统11221223x x x x x x =-+⎧⎨=--⎩在原点的稳定性;5分6 已知系统 u x x⎥⎦⎤⎢⎣⎡+⎥⎦⎤⎢⎣⎡=110011 试将其化为能控标准型;10分 7 已知子系统1∑ 111121011x x u -⎡⎤⎡⎤=+⎢⎥⎢⎥-⎣⎦⎣⎦,[]1110y x = 求出串联后系统现代控制理论试题1 ① 取拉氏变换知 )()2()()22(33s u s s s y s ++=+21121)1(21)(2213++-=+++=s s s s s g 3分其状态空间最小实现为u x x⎥⎦⎤⎢⎣⎡+⎥⎦⎤⎢⎣⎡-=101110 ; 21021+⎥⎦⎤⎢⎣⎡=x y 2分② 1n c u B ABA B -⎡⎤=⎣⎦012111101⎡⎤⎢⎥=⎢⎥⎢⎥-⎣⎦,秩为2,系统状态不完全能控; 2 解 02210(,)0.50.51⎛⎫Φ= ⎪-⎝⎭t t t t , 0()(,0)(0)(,)()tx t t x t B d τττ=Φ+Φ⎰ 1y = 3解 [][]100211101101c B ⎡⎤⎢⎥=-=-⎢⎥⎢⎥⎣⎦, [][]200021102101c B ⎡⎤⎢⎥==⎢⎥⎢⎥⎣⎦所以120d d ==,121121E E E -⎡⎤⎡⎤==⎢⎥⎢⎥⎣⎦⎣⎦; 1111213--⎡⎤=⎢⎥⎣⎦E 又因为E 非奇异,所以能用实现解耦控制; 2分12630011c A F c A ⎡⎤⎡⎤==⎢⎥⎢⎥-⎣⎦⎣⎦1分 求出u kx Lv =-+4 解 令122E E E E ⎡⎤⎢⎥=⎢⎥⎢⎥⎣⎦, 代入系统得()123120()011100101sE sI A EC sE s E --⎛⎫⎛⎫⎛⎫ ⎪ ⎪ ⎪--=---⎪ ⎪ ⎪ ⎪ ⎪ ⎪-⎝⎭⎝⎭⎝⎭理想特征多项式为*332()(1)331f x s s s s =-=+++ 列方程,比较系数求得 001E ⎡⎤⎢⎥=⎢⎥⎢⎥⎣⎦ 全维状态观测器为[]ˆˆx A EC x Bu Ey =-++ 12020ˆ01100,00111x u y --⎡⎤⎡⎤⎡⎤⎢⎥⎢⎥⎢⎥=-++⎢⎥⎢⎥⎢⎥⎢⎥⎢⎥⎢⎥-⎣⎦⎣⎦⎣⎦5 解 ①显然原点为一个平衡点,根据克拉索夫斯基方法,可知 因为 02<-;所以,当0)cos 21(42cos 21cos 212211111>--=----x a a x x时,该系统在原点大范围渐近稳定;解上述不等式知,491>a 时,不等式恒成立; 即491>a 时,系统在原点大范围渐近稳定; ② 解 2114523I A λλλλλ+--==+++,两个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系统大范围一致渐近稳定;2分6 解 1210c u ⎡⎤=⎢⎥⎣⎦,1112201c u -⎡⎤=⎢⎥-⎣⎦ [][][]1111221122010101c p u -⎡⎤===-⎢⎥-⎣⎦[][]11112122221100p p A ⎡⎤==-=⎢⎥⎣⎦11221112211,11P P --⎡⎤⎡⎤==⎢⎥⎢⎥-⎣⎦⎣⎦能控标准型为u x x ⎥⎦⎤⎢⎣⎡+⎥⎦⎤⎢⎣⎡=101010 7 解 组合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1200101001,00010011010010x x u y x -⎡⎤⎡⎤⎢⎥⎢⎥-⎢⎥⎢⎥=+=⎢⎥⎢⎥-⎢⎥⎢⎥-⎣⎦⎣⎦5分组合系统传递函数为21()()()G s G s G s = 2分21331(1)(1)(1)(1)s s s s s s s ++=⨯=+-+-+ 3分。
控制试题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1. 细度检验发生争议,要求仲裁时,以( A )方法为准。
A、负压筛析法 B、水筛法 C、手工筛析法 D、比表面积2.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属于普通硅酸盐水泥废品( B )。
A、细读 B、初凝时间 C、终凝时间 D、烧失量3. 水泥化学分析对样品的细度要求是试样应全部通过( A )方孔筛。
A、0.080mm B、0.2mm C、0.045mm D、0.9mm4. 在水泥粉磨过程中,允许加入助磨剂,加入量不得超过( C )。
A、0.1%B、0.5%C、1.0%D、1.5%5.Ⅱ型硅酸盐水泥可以加入的混合材品种为( D )。
A、凝灰岩 B、粉煤灰C、煤矸石D、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 6.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四种主要矿物水化最快的是( C )。
A、C3SB、C2SC、C3AD、C4AF7. 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时,水泥中碱含量不得大于( B )或由双方商定。
A、0.5% B、0.6% C、0.7% D、1.0% 8. 制备分析样品烘干石膏时应在( B )烘干。
A、105~110℃B、55~60℃C、100~110℃D、50~65℃9. 普通硅酸盐水泥优等品要求3天抗压强度指标不小于( C )MPa。
A、19.0B、21.0C、24.0D、26.0 10. 回转窑煅烧水泥的主要燃料是( B )。
A、无烟煤B、烟煤C、褐煤D、柴油11. 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总掺量按质量百分比计应为( A )。
A、15~50%B、20~70%C、20~50%D、20~40%12. 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烧失量不得大于( C )。
A、3.0%B、3.5%C、5.0%D、6.0% 13. 下列原料哪一种不是水泥生产的校正原料( A )。
A、钙质原料B、铁质原料C、铝质原料D、硅质原料 14. 下列哪一项不是水泥中掺加混合材的目的( D )。
A、改善水泥性能B、调节水泥强度等级C、节约熟料降低成本D、提高水泥早期强度 15. 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A )。
A、PCB、POC、PSD、PF 16. 下列哪种原料是黏土质原料( A )。
A、黄土B、石灰岩C、贝壳D、白垩17. 磨制水泥时加入石膏的主要目的是( D )。
A、提高强度B、改善水泥性能C、提高易磨性D、调节凝结时间 18. 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要求大于( B )m2/kg。
A、250B、300C、350D、400 19. 水泥熟料中所含氧化物最多的是( A )。
A、CaOB、SiO2C、Al2O3D、Fe2O3 20. 下列哪种氧化物对熟料KH值影响最大( B )。
A、CaOB、SiO2C、Al2O3D、Fe2O3 21. 水泥化学分析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 D )。
A、20℃B、20±3℃C、20±1℃D、20±2℃ 22. 原燃材料应保持合理的贮存期,燃料的最低可用贮量为( B )。
A、5天 B、10天 C、15天 D、20天 23. 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用粉煤灰要求强度活性指数不小于( C )。
A、50%B、60%C、70%D、80%24. 水泥组分测定仪测定混合材掺加量时砂芯漏斗过滤和洗涤时间不能超过( B )分钟。
A、15 B、20 C、25 D、30 25. 下列哪种氧化物含量高易造成熟料煅烧时产生“飞砂”现象( B )。
A、CaO B、SiO2 C、Al2O3 D、Fe2O3 26. 下列材料属于助磨剂的是( A )。
A、三乙醇胺B、硼酸C、硬脂酸D、四硼酸锂 27. 下列不属于X荧光分析优点的是( D )。
A、分析速度快B、准确、重现性好C、对样品状态适应性好D、干扰因素比较多 28. 下列哪一项不是造成熟料中f-CaO偏高的原因( A )。
A、KH值偏低 B、生料细度太粗 C、煅烧温度不足 D、煤粉质量差29. 荧光分析仪用粉磨压片,对于熟料和水泥而言其贮存期一般不超过( B )。
A、一个月B、三个月C、六个月D、一年 30. 下列哪种水泥有对不溶物的技术要求( A )。
A、硅酸盐水泥 B、普通硅酸盐水泥 C、复合硅酸盐水泥 D、矿渣水泥31. 熟料中氧化铝含量与氧化铁含量的重量比是表示( B )。
A、熟料KH B、熟料IM C、熟料SM D、熟料LSF。
32. 属于未遂质量事故的是( D )。
A、半成品质量指标连续3小时不合格B、检验项目漏检C、弄虚作假、伪造数据D、出厂水泥富裕强度不合格 33. C类粉煤灰的氧化钙含量一般大于( C )。
1A、6%B、8%C、10%D、12% 34. 下列哪一种矿物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也好( A )。
A、C3SB、C2SC、C3AD、C4AF 35. 水筛法检验细度时,要控制喷头底面和筛网之间的距离为( B )mm。
A、25~65B、35~75C、45~85D、40~60 36.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初凝时间均要求不得早于( B )分钟。
A、30 B、45 C、60 D、9037. 化学分析中适用于分离较细沉淀物,如硫酸钡沉淀的滤纸是( C )。
A、快速定量滤纸 B、中速定量滤纸 C、慢速定量滤纸 D、定性滤纸 38. 不掺加混合材料的水泥叫( A )。
A、Ⅰ型硅酸盐水泥B、Ⅱ型硅酸盐水泥C、普通水泥D、复合水泥 39. 在室温下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称为( A )。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不溶物质 40. 水泥中的碱含量按( B )计算值表示。
A、Na2O+K2OB、Na2O+0.658K2OC、0.658Na2O+K2OD、0.658(Na2O+K2O) 41. 离子交换法测定水泥中SO3,使用的指示剂是( A )。
A、酚酞B、甲基红C、石蕊D、溴酚蓝 42. 混合材掺入量为16%的水泥属于( D )。
A、硅酸盐水泥B、普通硅酸盐水泥C、复合水泥D、矿渣水泥43. 矿渣水泥中的SO3含量要求不得超过( C )。
A、3.0%B、3.5%C、4.0%D、4.5% 44. 下列不属于通用水泥的是( D )。
A、硅酸盐水泥B、普通硅酸盐水泥C、复合硅酸盐水泥D、道路硅酸盐水泥45. 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用粉煤灰对烧失量的技术要求是不大于( B )。
A、5%B、8%C、10%D、12% 46. 下列不属于假凝特征的是( B )。
A、和水后几分钟就凝固B、温度明显上升C、无需加水,重新搅拌即恢复塑性D、对强度影响不大 47. 水泥的不透水性就是指水泥的( C )。
A、需水性B、抗冻性C、抗渗性D、耐腐蚀性48. 用荧光仪分析样品需要对样品进行研磨,目的是消除或减小( A )带来的误差。
A、颗粒效应 B、矿物效应 C、元素效应 D、基体效应 49. 下列对荧光仪分析的优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可定性、定量分析样品B、快速准确、重现性好C、测定元素多,可测含量范围大D、不会带来人为误差50. 下列氧化物在熟料煅烧时属于有害物质的是( D )。
A、SiO2B、Fe2O3C、Al2O3D、SO3 51. 下列对荧光仪分析采用熔融法制样的优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消除了矿物效应 B、消除了颗粒效应 C、分析准确性好 D、制样成本低 52. 下列不属于水泥浆体状态下的物理性能是( D )。
A、凝结时间 B、需水性 C、和易性、、 D、抗渗性53. 下列哪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属于复合水泥不合格品( D )。
A、三氧化硫 B、安定性 C、氧化镁 D、终凝时间54. 已知标准样0.080mm方孔筛筛余百分数为5.4%,标准样在试验筛上筛余百分数为 5.2%,则此试验筛的修正系数是( C )。
A、1.00B、1.02C、1.04D、1.06 55. 生产工艺控制,出入库管理不执行化验室通知属于( A )。
A、质量事故 B、未遂质量事故 C、重大质量事故 D、不属于质量事故 56. 天平室的湿度要求保持在( B )之间。
A、50~60%B、55~75%C、60~80%D、75~85%57. 水泥如有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必须查明事故原因,并在( C )内写出书面报告,报省、地市主管部门和水泥质检机构。
A、三日B、五日C、七日D、十日 58.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用酸式滴定管( D )。
A、酸溶液B、氧化剂C、还原剂D、碱溶液 59. 不属于出磨水泥控制指标的是( D )。
A、细度B、SO3C、混合材D、三率值 60. 下列氧化物不属于有害成分的是( D )。
A、K2OB、Na2OC、MgOD、Fe2O361. 下列不属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活性混合材料是( A )。
A、石灰石 B、粒化高炉矿渣 C、粉煤灰 D、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62. 下列哪一种氧化物不参与熟料KH计算( D )。
A、CaOB、SiO2C、Al2O3D、MgO 63. 下列哪一种氧化物不参与熟料SM计算( A )。
A、CaOB、SiO2C、Al2O3D、Fe2O364.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叫( C )。
A、硅酸盐水泥B、普通硅酸盐水泥2C、复合硅酸盐水泥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65. 熟料在煅烧过程中,黏性小、易结块的氧化物是( C )。
A、CaO B、SiO2C、Fe2O3D、Al2O3 66. 下列哪一种矿物含量高会使水泥抗硫酸盐侵蚀性好( D )。
A、C3SB、C2SC、C3AD、C4AF 67. 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0.080m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 D )。
A、4% B、6% C、8% D、10% 68. 下列哪一种因素不影响水泥水化速度( D )。
A、水泥细度B、养护温度C、熟料矿物组成D、游离氧化钙 69. 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终凝时间不得迟于( D )。
A、6hB、6.5hC、8hD、10h 70. 下列物质能在计量玻璃仪器中储存的是( D )。
A、浓酸B、浓碱C、腐蚀性液体D、去离子水71. 用离子交换法测定水泥中SO3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标准滴定溶液是( A )。
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钾溶液C、氢氧化钙溶液D、EDTA溶液72. 水泥硬化后产生剧烈而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会使建筑物发生崩溃,这种现象是因为水泥的( D )不良引起。
A、耐久性B、抗冻性C、抗渗性D、安定性73. 检验细度用的试验筛其修正系数应在( C )范围内,否则应予淘汰。
A、0.80~1.00B、1.00~1.20C、0.80~1.20D、0.80~1.30 74. 国标对通用水泥规定:水泥袋装时,随机抽取20袋总质量不得少于( B )。
A、980kg B、1000kg C、1005kg D、1010kg 75. 滴定管的最小分度值是0.1ml,在进行读数时应估计读至(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