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17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单元课时练习(含答案)4.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1.16×3= 25×4=2.玩具小汽车每辆27元,买3辆小汽车需要多少元钱?3.小明一家三口去参观博物馆。
门票每人180元,爸爸准备了600元,够吗?答案:1.48 1002.27×3=81(元)答:需要81元。
3.3×180=540(元) 540<600答:够。
4.2 两三位数乘整十数口算1.选一选。
(1)150与60的积是()。
A.900B.9000C.90(2)一个书包28元,买10个这样的书包,300元钱()。
A.够用B.不够用C.不能确定2.(1)我是43的20倍,我是()。
(2)我是33的30倍,我是()。
3.小山羊说:“我重35千克。
”大象说:“我的体重是你的40倍。
”这头大象有多重?答案:1.B A2.860 9903.35×40=1400(千克)答:大象重1400千克。
4.3 练习九1.5×170= 250×40=2.学校要买62箱苹果,每箱苹果30元。
一共需要多少元钱?3.一套儿童文学丛书共有14本,书店运来了20套,一共有多少本?如果一套书的售价是130元,这些书一共能卖多少元钱?答案:1.850 100002.62×30=1860(元)答:一共需要1860元。
3.14×20=280(本) 20×130=2600(元)答:一共有280本,一共能卖2600元。
4.4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1.列竖式计算。
44×11= 32×12= 23×13=2.李爷爷家有24个笼子,每个笼子里有12只兔子。
李爷爷家一共有多少只兔子?3.三年级同学一共植了15行树,每行11棵。
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答案:1.484 384 2992.24×12=288(只)答:李爷爷家一共有288只兔子。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各单元复习题总整理-图文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图是某小区的平面图,请根据平面图填空。
(1)1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3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4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
(2)4号楼在2号楼的()方向;1号楼在2号楼的()方向。
(3)中心花园在()的北面,()的西北面,2号楼的()方向。
(4)()在()北面。
(5)5号楼的西面有()号楼和()号楼。
2、根据下图填空(1)、小明家出发,向()走100米。
再向()走50米到超市,超市在小明家的()方向。
(2)、从小明家出发,向()走()米,再向()走()米到医院,医院在小明家的()方向。
(3)、邮局在小明家的()的方向,两处相距()米。
3、根据下图填空(1)、长宁大道的北面有()、()、()。
(2)、竹园路的西面有()、()、()。
(3)、学校在小慧家的()面,小军家在小慧家的()面。
(4)、小军到书店,可以怎样走?(5)、小林到图书馆,可以怎样走?4、看图说一说行走路线,填一填。
(1)、小明从家向()走()米,再向()走()米到学校。
(2)、从学校向()走()米,再向()走()米到体育馆。
(3)、小红从学校向北走100米,再向东走150米到家,用“☉”标出小红家的位置。
(4)、小军家在商店东面200米处,也可以说在学校的()面()米,用“☆”标出小军家的位置。
5、森林运动会开始了(1)、小牛、小老鼠、小狗自应该怎样走,才能到达森林运动场?2、谁家离森林运动场最近?谁家最远、远多少米?3、小兔从森林运动场向北走30米,再向东走30米到家,它家在森林运动场的什么方向?你能标出小兔家的位置吗?6、看图填空。
(1)小猴住在森林俱乐部的()面。
(2)狮子住在森林俱乐部的()面。
(3)小兔住在森林俱乐部的()面。
(4)老虎住在森林俱乐部的()面。
(5)小鹿东面住着()西面住着()。
(6)小狗住在狮子的()面,住在小兔的()面。
7、我国有五座名山,合称“五岳”,它们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整理和复习》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二是用乘法和除法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第1题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表格,让学生计算并填空;接着通过两个问题全面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口算和笔算知识;最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突出本单元的难点,帮助学生复习列竖式计算的法则。
(3)第2题整理的是如何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能从题目收集有用信息;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会正确列出综合算式;能根据题目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回顾和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建议(1)整体建构,用好表格形式系统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由于整个表格计算量较大,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整理表格,然后在全班汇总整理。
展示整理的结果时,应让学生结合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让全体学生在交流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对所学知识合理、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建构。
(2)对解决问题的整理要关注方法和策略。
教学时,可结合解决第2题的每个步骤,适时追问:“你知道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你能说说每一步的含义吗?”“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让学生不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也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意图(1)练习十三安排了6道习题。
这些题目是在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后进行练习的。
因此,综合性都比较强,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第1题和第2题是全面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本单元所学的乘法知识进行正确计算。
(3)第3题通过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算式得数的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每一组乘数的个位数相加都得10,且两组对应的乘数的个位数都相同,第2组的每个乘数都比第1组的乘数大20;第2组的积都比第1组的大1600。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整理复习课(教材第58及第59页练习十三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2.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正确口算、估算和笔算,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数字卡片【复习导入】1.请学生把课本从41页看到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3.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①两位数乘两位数;②口算;③估算;④笔算: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⑤解决问题。
【复习讲授】1.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教材第58页第1题。
出示第1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求解答案。
完成后汇报,并说明你是怎样计算的?哪些是口算的,哪些是笔算的?计算都需要注意什么?2.口算练习(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题)。
①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②总结口算方法:整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百数,为了计算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笔算(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2题)。
①想一想,你是怎样进行笔算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②总结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注意:笔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解决问题(教材第58页第2题)。
①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②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③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④总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
本单元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是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习惯和意识,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探索算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口算乘法基础性作业算一算,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6×2= 4×3= 15×4=6×20= 4×30= 15×40=60×20= 40×30= 150×40=一束百合花45元。
10束百合花多少元?20束呢?30束呢?学校图书室新买了一批图书,其中故事书60套,连环画80套。
(1)故事书每套19元,连环画每套17元,各需要多少元?(2)付给书店2500元,够吗?填一填:看谁填的多?()×()=500()×()=1200()×()=3600在32×30的积的后面补()个0,是320×30的积。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
教材第58面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回顾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或整百数的口算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整理的理解。
2、能熟练实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或整百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对应的计算。
3、会利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解决连乘、连除的生活问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4、体验看书回忆、分类整理、合作补充、查漏纠错、应用提炼的复习方法,感受复习梳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构建有条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体系,沟通口算、笔算之间的整理联系,并灵活解决计算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知识内容,自己设计一个结构图。
(课堂分小组汇报)2、计算教材第58面表格里的积,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一)梳理本单元内容,设计知识结构图。
1、师预先板书课题,贴出--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实行整理和复习。
(开门见山)2、课前盛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大家设计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展示?学生:“我认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主要包括三大块内容,从下往上看分别有口算、笔算和解决问题。
其中口算又分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笔算分不进位和进位;最后是关于用连乘、连除解决的数学问题。
”师:这个小组以一盆花的形式让我们很清晰的从下往上看到这个单元所学的内容,很全面,掌声送给他们。
师:下一个学生:。
师:这个小组的设计得更形象呢,他是用一棵树,我们就叫它知识树,我们也能清楚的看到本单元的所学知识,并且他还一一举了例子,设计得很有新意,掌声鼓励!师:下一个小组汇报。
学生:我是按从左到右实行知识展开的,这个单元主要分为口算、笔算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计算下题。
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
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
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3.14×4=12.56(米)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12.56÷3.14=4(米)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14×22=12.56(平方米)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r=12.56÷(2×3.14)=2(米)3.14×22=12.56(平方米)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⑴3.14×()2=28.26(平方米)3.14×()2=12.56(平方米)28.26-12.56=15.7(平方米)⑵-=5(平方米)3.14×5=15.7(平方米)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整理和复习(2)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
(1)每个小组都是3人,每人都跳1分钟,将上表填写完整。
(2)三(2)班有两个小组,共6人,一共跳了510次,平均每人跳了多少次?3.学校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购进了244个沙包,平均分给三年级8个班,如果每个班分35个,这些沙包够分吗?5.用一个杯子向空瓶中倒牛奶,如果倒进去2杯牛奶,连瓶共重470克;如果倒进去5杯牛奶,连瓶共重980克。
一杯牛奶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克?整理和复习(2)1.解析分别计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解析把267看成270,想乘法口诀三九二十七,3个90是270,因此估算值是90;把306看成300,估算值为100;把243看成240,估算值为80。
(2) 510÷6=85(次)答:平均每人跳了85次。
解析 6个人一共跳了510次,求平均每个人跳了多少次,就是把51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列式为510÷6=85(次)。
3.方法一:244÷8≈30(个) 30<35方法二:8×35=280(个) 280>244答:这些沙包不够分。
解析这道题既可以估算也可以精确计算,方法不唯一。
可以把244个沙包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每班大约分到30个沙包,不够35个;也可以用乘法,每班如果分35个沙包,8个班就需要8×35=280(个)沙包,244个不够分。
4. 224÷8=28(只) 185÷5=37(只) 210÷6=35(只) 37>35>28答:用一块布傲小狗做的数量最多。
解析先计算出用一块布做的每种手工作品的数量,再进行比较。
用每种手工作品的成品数量除以用的布料数,计算的结果就是用一块布做的每种手工作品的数量,得数最大的就是做的数量最多的那种手工作品。
5.5-2=3(杯) (980-470)÷3=510÷3=170(克)470-170×2=470-340=130(克)答:一杯牛奶重170克,一个空瓶重130克。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1、比多少2、比长短3、比高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2、比大小3、几和第几4、2-5的分与合5、加法6、减法7、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第五单元分类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和7的认识2、6、7的分与合3、和是6、7的加法与6、7减几4、解决问题5、8、9的知识6、8、9的分与合7、和是8、9的加法和8、9减几8、解决问题9、10的认识10、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11、填()12、连加连减13、加减混合14、整理和复习(一)15、整理和复习(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读数2、写数3、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2、解决问题3、8、7、6加几4、解决问题5、5、4、3、2加几6、整理和复习第十单元总复习:1、20以内的数2、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3、认识图形4、认识钟表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1)2、位置(2)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 、十几减92、十几减83、十几减74 、十几减6、5、4、3、2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1 、图形的拼组(1)2 、图形的拼组(2)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成2、读数、写数3、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认识人民币2、简单的计算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2、认识时间(2)3、单元测试题第八单元找规律:1、找规律(1)2、找规律(2)第九单元统计:1、统计2、单元测试题第十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1)2、总复习(2)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6、连加7、连减8、加减混合9、加、减法估算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点2、直角的认识3、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法口诀3、1、3、4的乘法口诀4、乘加乘减5、5、6的乘法口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7的乘法口诀2、倍数3、8的乘法口诀4、9的乘法口诀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数的组合2、数的排除第九单元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表内乘法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4、观察物体5、统计6、综合练习(一)7、综合练习(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1)2、解决问题(2)3、解决问题(3)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2、除法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锐角和钝角2、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解决问题(1)3、解决问题(2)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00以内数的认识2、10000以内数的认识3、近似数4、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两位数加两位数2、两位数减两位数3、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4、估算第八单元统计:1、统计表2、统计图第九单元找规律第十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1)2、总复习(2)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1、1 毫米、分米的认识2、千米的认识3、吨的认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加法2、减法3、加减法的验算第三单元四边形:1、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3、周长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5、估计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五单元时、分、秒:1、秒的认识2、时间的计算3、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几分之一2、几分之几3、分数的简单计算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搭配问题2、可能性第九单元总复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除法2、笔算除法(1)3、笔算除法(2)4、笔算除法(3)第三单元统计:1、简单的数据统计2、平均数第四单元年、月、日:1、年、月、日2、24小时计时法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1)3、笔算乘法(2)第六单元面积:1、面积和面积单位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4、公顷、平方千米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小数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一)2、亿以内数的认识(二)3、亿以上数的认识(一)4、亿以上数的认识(二)5、用计算器计算6、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和角(一)2、直线射线和角(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一)3、笔算乘法(二)4、笔算乘法(三)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垂直与平行(一)2、垂直与平行(二)3、平行四边形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二)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4、整理和复习(一)5、整理和复习(二)第六单元统计:1、统计(一)2、统计(二)3、统计(三)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合理安排(一)2、合理安排(二)第八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一)2、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二)3、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一)4、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二)5、总复习——统计图(一)6、总复习——统计图(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2、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3、含括号的四则运算4、有关0的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位置与方向(1)2、位置与方向(2)3、位置与方向(3)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乘法分配律5、减法的运算性质6、除法的运算性质7、乘法的简便计算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读法3、小数的写法4、小数的性质5、小数的大小比较6、小数点移动7、生活中的小数8、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第五单元三角形:1、三角形的特性(1)2、三角形的特性(2)3、三角形的分类4、三角形的内角和5、图形的拼组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数学广角(1)2、数学广角(2)3、数学广角(3)第九单元总复习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2、小数乘小数3、积的近似值4、连乘、乘加、乘减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以整数2、一个数除以小数3、商的近似值4、循环小数5、连除、除加、除减6、解决问题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用字母表示数2、解简易方程3、列方程解应用题4、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3、梯形面积的计算4、组合图形的面积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小数的乘除法2、简易方程3、多边形的面积4、观察物体5、可能性6、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四)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 2、分数的意义(二) 3、真分数和假分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5、约分(一) 6、约分(二) 7、通分(一) 8、通分(二) 9、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0、整理和复习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 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第六单元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因数与倍数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图形的变换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分数乘法应用题3、倒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分数除法应用题3、比第三单元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分数应用题第四单元圆:1、圆的认识2、圆的周长和面积3、扇形4、轴对称图形第五单元百分数: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百分数应用题4、纳税5、利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1、圆柱2、圆锥3、球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二):1、统计表2、统计图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和数的运算2、代数初步知识3、应用题4、量的计量5、几何初步知识6、简单的统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
(2)估算。
2.笔算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
(不进位)(2)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3)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
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
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手段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课程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的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和复习》篇1一、复习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二、复习目标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学生快速翻看课本第41~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教师巡视并指导)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①口算乘法。
②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③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教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一起回顾各小点的具体知识。
二、知识应用(课件依次出示各题)1、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
(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2)组织学生小组中议一议题中的问题。
(教师巡视并指导)(3)点名学生说一说。
(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
(教师订正)(2)发现规律。
①师:计算第一排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的和,再分别计算出得数并比较积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先计算,再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发现。
③教师小结:两个乘数的和一定时,两个乘数相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
(课件出示小结)(3)组织学生用第二排算式验证规律,并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