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五部分:CPU控制单元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01
北航16春《计算机组成原理》在线作业一北航16春《计算机组成原理》在线作业一
##目录
-[导语](#导语)
-[1.寻址方式](-寻址方式)
-[2.指令系统](-指令系统)
-[3.CPU的流水线技术](-CPU的流水线技术)
-[4.整数运算](-整数运算)
-[5.控制单元](-控制单元)
-[总结](#总结)
##导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
组成原理的概念、算法和实现方法的研究。
本文就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主要
内容作出详细的介绍,主要包括寻址方式、指令系统、CPU的流水线技术、整数运算、控制单元等几个方面。
##1.寻址方式
寻址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访问存储器的方式,确定存储器中一些位置的
字节的地址。
常见的寻址方式有: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和间接寻址。
###(1)直接寻址
直接寻址是一种最简单的寻址方式,它的特点是,指令中包含要访问的存储单元的绝对地址或者该地址的偏移量。
当指令被解释执行时,指令解释器便可以根据地址来访问相应的存储单元,因此它的操作简单,但是地址可能变化,因此会出现地址失效的情况。
###(2)寄存器寻址
寄存器寻址是指指令中使用寄存器来保存要访问的存储单元地址的方式。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和编译技术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是由许多硬件组件组成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等。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工作,寄存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各个部件之间的协作关系。
内存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介绍了内存的层次结构和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内存按照访问速度和成本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层次,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和辅助存储器。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层次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访问方式,以及如何提高访问速度和提高存储容量。
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外界交互的接口,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介绍了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和接口技术。
学生需要了解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方式,以及如何进行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存储设备是计算机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包括硬盘、固态硬盘、光盘等。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介绍了存储设备的原理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存储设备之间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如何进行数据的读写和管理。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还介绍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微程序设计。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桥梁,它规定了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指令和编程的方式。
微程序设计是一种指令系统的实现方式,它将指令分解为一系列微操作,并通过微指令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学生需要了解指令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微程序设计的实现方法。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摘要本文档介绍了一个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设计项目,即中央处理器的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在设计中央处理器的微程序控制器时,我们将考虑指令的执行、数据的处理以及控制信号等关键方面。
通过这个设计项目,学生将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并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
微程序控制器是中央处理器的关键组件,它通过微指令序列控制着处理器的各个部件。
本设计项目旨在实践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技术。
设计目标本次设计的目标是: 1. 使用合适的指令集设计一个完整的微程序控制器。
2. 实现基本的指令执行功能,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操作、内存读写、条件分支和跳转等。
3. 考虑控制信号与数据通路之间的兼容性和时序关系。
4. 考虑指令的效率和性能,实现合理的指令编码和微指令生成策略。
设计内容1. 指令集设计在设计微程序控制器时,首先需要确定适合该设计的指令集。
指令集应该包括基本的算术、逻辑、移位和控制指令,以及内存读写指令。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添加其他合适的指令。
2. 微指令设计为了实现指令集中的每个指令,需要设计相应的微指令。
微指令是一系列控制信号的序列,用于控制中央处理器中各个部件的操作。
每个微指令应该包含控制信号、操作码、寄存器的选择和数据通路的选择等信息。
3. 数据通路设计数据通路连接了CPU中各个部件,包括寄存器、ALU、控制器等。
在设计数据通路时,需要考虑指令的执行顺序、数据的传递和处理,以及控制信号的生成等。
数据通路应该支持指令的执行和数据操作。
4. 控制信号设计控制信号是微程序控制器中最关键的部分,它确定了中央处理器中各个部件的操作方式和时序。
在设计控制信号时,需要考虑不同指令的差异性和并行性,确保指令的正确执行。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总复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
下面将对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进行总复习,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存储器层次结构、指令系统和流水线技术等方面内容。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基本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包括数据和指令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3.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主频、存储容量、主存储器带宽、硬盘容量等。
二、存储器层次结构1.存储器层次结构的由低到高依次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2.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利用时间和空间局部性原理,存放主存频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提高存储器访问速度。
3.主存储器的特点和访问方式:存储速度较快,采用随机访问方式。
三、指令系统1.指令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操作码和地址码。
2.指令系统的类型:-RISC(精简指令集):指令长度固定,时间分布均匀,指令执行周期较短。
-CISC(复杂指令集):指令长度可变,时间分布不均匀,指令执行周期较长。
-MISC(微指令集):指令长度短,指令执行周期较短。
3.指令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等。
四、流水线技术1.流水线的概念:将指令的处理过程分成多个步骤,使多条指令可同时执行。
2.流水线的五个阶段: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指令、访存取数、写回结果。
3.流水线的优点:提高了指令的执行效率,缩短了执行时间。
4.流水线的冒险和解决方法:-结构冒险:通过优化硬件结构来解决,如增加多个运算器、加大寄存器容量等。
-数据冒险:通过转发、插入空指令、延迟加载等方法解决。
-控制冒险:通过分支预测和延迟分支等方法解决。
五、中断与异常1.中断:来自外部设备的信号,打断正常的程序执行。
-可屏蔽中断:可以根据需要屏蔽一些中断。
-不可屏蔽中断:无法屏蔽的中断,如计算机硬件故障等。
2.异常:指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意外情况。
cpu控制单元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CPU控制单元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和认识。
1.了解CPU控制单元的基本概念。
2.掌握CPU控制单元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CPU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4.能够分析CPU控制单元的结构和功能。
5.能够分析CPU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我国计算机产业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PU控制单元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1.CPU控制单元的基本概念:介绍CPU控制单元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2.CPU控制单元的结构和功能:介绍CPU控制单元的内部结构、各部分功能和相互关系。
3.CPU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介绍CPU控制单元的工作流程、指令执行过程等。
4.CPU控制单元的性能指标:介绍CPU控制单元的性能评价标准、性能提升途径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CPU控制单元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CPU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CPU控制单元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CPU控制单元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CPU控制单元的结构和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硬件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课程设计一. 课程设计简介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一个单周期CPU的过程,来加深学生们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计算机各个方面的组成,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二. 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单周期CPU,实现ADD、SUB、AND、OR、XOR、SLT、LW、SW、BEQ、J(AL)、JR(AL)等主要指令的功能。
2.根据指定的指令集格式,编写CPU的控制信号表,完成CPU控制单元的设计。
3.根据CPU的控制信号表和指令集不能实现的控制信号,补充编写控制信号的逻辑运算式,实现CPU控制单元的完整设计。
4.写出至少两个汇编程序进行测试,并且能够成功运行。
5.初步完成CPU的时序分析和电路设计,了解并掌握CPU因时序错误等因素产生故障的处理方法。
三. 课程设计具体步骤1.设计指令集。
首先根据要求的指令集格式,设计满足要求的指令集。
需要考虑指令的功能和操作码,同时考虑指令集的扩展性,可以在原有的指令集架构上扩展更多指令。
2.编写控制信号表。
在正确完成指令集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指令集的功能和操作码,编写控制信号表。
在表格中列出各个控制信号的代表意义以及对应的运算式。
根据表格进行CPU控制单元的设计。
3.设计数据通路。
在控制单元的基础上,设计数据通路,主要包括寄存器、ALU、存储器等部件,同时考虑数据分离和运算结果写回等问题。
4.补全控制信号逻辑。
在完成CPU的基础功能实现之后,对于一些指令集不包含的信号,需要重新编写逻辑,完善控制信号的设计。
5.写出测试程序。
为了验证CPU的正确性,需要编写测试程序来测试CPU的各个功能。
在编写测试程序时要严格按照调试过程进行,分析程序执行过程中寄存器、存储器中数据的变化。
6.完善时序分析和电路设计。
在测试程序验证CPU的功能之后,还需要对CPU进行时序分析,并对电路进行完善的设计,了解CPU的因时序错误等因素产生故障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