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他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论企业大学的创建与运作企业大学最初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并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兴起,全球500强中80%建立了自己的大学,如通用、德国大众等;跨国公司在华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大学,如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惠普等;中国本土企业也掀起建立企业大学的热潮,如大联想学院、海尔大学、平安金融培训学院等,珠三角企业更是纷纷成立了企业大学,如TCL领导力开发学院、华为大学、万科大学等等。
随着企业大学的快速发展,企业大学的有效创建要基于定位明确、设计思路清晰,而其高效运作企业大学就需要直面核心难题,不断创新变革,建设有影响力的企业大学。
一、企业大学创建的意义企业大学的创建的意义在于发挥五大功能:文化传播、战略助推、人才培养、知识管理、资源整合、生态环境建设。
企业大学做得好,传承文化与思想的同时,还能提升与高端客户对话的等级;将企业培训体系上升到学习体系,助力发展更为有效,因为培训产生的效果不超过20%,挑战性工作等产生的效果超过60%;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企业大学做得极致了,可以是企业中的精神家园。
企业大学的办学模式,可以是有形的大学,如很多企业大学都有漂亮的校舍、教室等,但同时带来了运营的压力;也可以是虚拟大学,创新改变资源投放模式,建设“轻”型高效企业大学。
二、企业大学的定位与地位企业大学建设之初首先必须明确定位。
企业大学源于企业,就一定要助力企业发展,价值决定地位,有实力才会有势力。
其价值最大化需要做好以下五项修炼:第一,上接战略,突出企业大学作为战略助推的角色;第二,下接绩效,以客户、问题为导,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难题,开发“有用”课程,强调行动学习改进组织绩效;第三,专注人才培养,以员工为中心,关注人、激励人;第四,整合内外专业资源,作好组织经验萃取与知识沉淀。
第五,企业文化的传播,提炼经营、人本理念,挖掘整理企业文化故事。
三、运行的三大核心难题1.高层重视及组织机构保障首先,企业大学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高层支持很重要;其次,根据企业大学不同的发展阶段,建立企业大学筹备领导小组或是专职的运营管理团队,定人定责逐步建立并完善学院组织体系,保障学院的正常运营。
企业大学,花开遍地?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更多的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员工学习能力的竞争,强化对员工的培训则是打造学习型企业的必由之路,而企业大学作为企业培训的最高形式,更是为广大企业所推崇。
自GE诞生世界上第一家企业大学——克劳顿学院以来,企业大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大部分世界500强CEO从企业大学中走出来,因此企业大学被誉为企业培训人才的“黄埔军校”。
凯洛格咨询公司研究表明,在美国,从1988年到1998年之间,企业大学数量由400家猛增到1,600家。
到了2003年已超过2,000家,其中《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近80%拥有或正在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如GE克劳顿管理学院(2001年更名为约翰·韦尔奇领导力培训中心)、波音公司领导力发展中心、IBM学习中心、西门子管理学院、摩托罗拉大学、惠普商学院、麦当劳大学等等。
根据相关预测,2010年全球企业大学的数量将达到3,700所,不久的将来,企业大学的数量甚至将会超越传统的大学,成为未来成年职场教育及终身学习的主流。
1993年,摩托罗拉中国区大学成立,为中国企业大学播下萌芽,随后,西门子管理学院、爱立信中国学院、春兰学院、海尔大学、惠普商学院等等相继成立,企业大学已经变成了企业用来整合人力资源、文化、品牌、公共关系、客户、技术等战略资源的工具。
企业大学的鼻祖早在1956年,GE就创建了克劳顿管理学院即GE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中心,有人把它称为GE高级领导干部成长的摇篮。
GE克劳顿管理学院被《财富》杂志誉为“美国企业界的哈佛”,建于神秘而神圣的“克劳顿村”(Crotonville),占地58英亩,位于纽约州哈得逊河边,距纽约30公里,起伏的山脉满是大树和青草。
出自GE公司跻身财富500强的CEO就多达170多位,可以说“克劳顿村”与GE共成长。
每年GE拨款约10亿美元用于克劳顿学院的培训,在克劳顿村接受培训的GE高级经理人员都达5,000-6,000人,他们分别来自GE在全球的业务部门。
企业大学概论1.企业大学介绍1.1企业大学的历史背景21世纪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的发展模式由原来的以生产和市场为主导的经营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以知识管理为焦点的经营模式转变。
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科技革命,也进一步推进了企业的高敏感度和高协作力,这也孕育出了企业的商业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再造。
推进了企业有原来的产品竞争向“人才”及学习力的竞争。
1.2企业大学的定义发展及教育员工、客户、及供应商的战略伞。
(梅斯达)通过“组织性专业管理流程”,把企业塑造成“学习型组织”。
(李察迪积)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使跨国公司在管理、业务、文化上达到协调和统一。
(麦克艾伦)企业大学结构模型应结合知识管理、组织性学习及学习型组合。
(Prince & Stewart)综上所述,企业大学是通过组织性学习,其中包括企业文化、知识、学习整合组织的流程,运用知识管理系统,储存、累计、分享、协作、创造来达到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和结果。
2.企业大学理论结构模型2.1企业大学轮模型(Corporate University Wheel)企业大学轮模型是由Prince 和Beaver在2001年提出的,它整合了企业的大学流程、重要活动和相关任务,它假设了学习是生产在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活动和流程,该模型试图把流程融入学术上的组织和学习理论,也把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结合在同一个理论结构里。
他们把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结合在企业大学这一概念的结构上,依照这个模型,“企业大学”的焦点是在支持企业目标,协助知识的创造及组织的学习,企业大学需提供组织一种有效的运输工具,包括协调、支援及发展学习文化流程。
企业大学轮模型见下图2.2持续变化模型(Executive Leading Program)“持续变化模型”是一个专业课程的流程,以课程的角度来看企业大学,1994年,由卡特根据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大学的多的“行政领导计划”演绎而来的,卡特假设了以下两点:企业大学是专业管理;学习和发展建立三个尺度上,其中包括内容(专业知识)、学习流程和形式、学习环境。
企业大学简章1、企业大学概述1.1概念的提出“企业大学”这一概念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被沃尔特·迪斯尼公司采用,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流行。
但是最早的企业大学出现于1927年,即美国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公司成立的GM学院。
在美国,从1988年到1998年之间,企业大学数量由400家猛增到1600家。
到了2003年已超过2000家,其中财富500强的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如GE克劳顿学院、IBM中国渠道大学、西门子管理学院、摩托罗拉大学、惠普商学院、麦当劳大学等等。
根据相关预测,2010年全球企业大学的数量将达到3700所,《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80%拥有或正在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
在不久的将来,企业大学的数量甚至将会超越传统的大学,成为未来职场教育及终身学习的主流。
1.2中外企业大学现状目前,新办企业大学之风正波及全球的企业甚至政府。
例如英国政府于1998年创建产业大学(University for Industry),就是一说政府主办的公私合作性质的企业大学,其目的就是提供企业竞争力和员工的就业能力。
它定有两项战略目标:一是激励企业与个人对终身学习的需求,二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拓宽学习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越发汹涌的当下,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值得借鉴的是,企业大学在成熟的跨国企业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极佳平台。
从1998年第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大学成立到2008年的十年间,仅仅通过媒体公开报道和企业官方信息对外宣称已经简历或正在筹建中的中国本土企业大学就超过了190家。
根据2005年底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法人单位有516.9万个,中国企业大学的比例不到总数的5/100 000。
由此可见,企业大学在我国的发展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和空间的。
2008年“世界500强”中国上榜公司及企业大学建设现状资料来源: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统计时间截至2009年2月1日1.3校企合作型企业大学创建模型校企合作性企业大学创建模型,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联合创办企业大学的模式。
企业大学发展脉络及启发摘要:企业大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引进我国。
通过探究国外企业大学的发展规律及成功经验,来为国内的企业大学提供学习、借鉴,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同时,通过分析企业大学,对传统大学的缺陷进行思考,探讨解决之道。
关键词:企业大学传统大学反思企业大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大学教育及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其发展历史不过短短几十年。
企业大学的出现,说明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显示了传统教育的缺陷,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的有效补充。
通过对比美国企业大学的发展脉络,来检视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方向,启发传统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调整思路。
一、国外企业大学的简况企业大学的概念最初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沃尔特?迪士尼公司。
但其存在却在更早的时候,早在1927年,通用汽车公司的GMI就有企业大学的性质与功能。
时至今日,《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近80%的企业已经拥有或正在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其中,美国的企业大学最为突出。
虽然至今尚无统一的对企业大学的定义,但企业大学的特色是清晰明确的。
企业大学是由企业自主建立及管理的教育性组织,其根本目的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
1、企业大学的存在形式企业大学是企业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也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如相对早期的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大学,就是以实体学校的形式存在,其总部在伊利诺伊州,全球有24个分校。
其中中国分校成立于1993年,分别位于生产基地天津的培训中心及北亚总部北京。
摩托罗拉大学遍布全球的状况与其全球战略是相辅相成的,其重要的生产基地及市场战略要地都会相应的设立自己的大学,来满足公司对人才的专业要求。
这可以方便快捷的满足对员工的培训要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的员工交流提供了平台。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另一种形式的企业大学也开始普遍,即虚拟的网络校园,代表有电脑巨头Dell的企业大学就是虚拟的存在。
科技的进步使这种即时、基本没有限制的学习方式成为可能,不仅提高了效率,对于培训成本也是一种节约。
浅析企业大学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一、企业大学的起源与定义早在1927年通用汽车设计和管理学院、1950年迪斯尼大学、1955年通用电气公司的克劳顿威尔学院,是企业大学之先河,但是这时候的企业大学还停留在培训中心的形式。
根据Meister[2]的观点,将“通用汽车”作为第一家在公司内开设大学的企业。
引用袁锐锷等[3]的观点将企业大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离:第一、萌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早期、中期);第二、管理变革阶段(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第三、创建学习型组织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
Dealtry认为“企业大学的创建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推进器,需要根据组织的战略、文化、进取心进行仔细地规划、多领域地思考”[4]。
Allen认为“企业大学是一个教育实体,它作为一个策略性工具支持母公司实现其使命,即通过众多活动来推进个人和集体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发展”[5]。
二、企业大学对企业发展的意义1、企业大学的知识管理功能摩托罗拉大学原校长汤姆?麦克卡特(Tom McCarty)曾经谈到:“企业大学是一个负责管理企业的学习过程和知识资产的组织,目的是提升企业整体的股东价值。
”这个定义的重要部分是将企业大学赋予了“管理企业的学习过程和知识资产”的任务。
麦克卡特将负责知识管理看作企业大学的一个重要作用。
2、企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研发创新、市场营销、加工制造还是服务外包处处进行着激烈的角逐,其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
企业大学拥有相对稳定的核心课程体系、善于采用灵活实用的学习方法,并积极利用技术辅助学习,可以培养出企业“现在”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专家、研究开发人才以及具有专门技能的技术工人。
3、企业文化的传递者和宣传者企业大学蕴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对企业的教育观、人才观、创新观、发展观和价值观都有不同层面的影响。
聊一聊“企业大学”从有人类文明开始,“管理”便是个永恒的话题。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不断的交替,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前进,在经历过奴隶社会的“鞭笞”、农业社会的“呵斥”、工业社会的“训导”、知识经济体系下的“教练”后,出现在新商业文明时代的管理方式则演变为“教导”,也就是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来实现人性化管理,这样的组织被称为“教导型组织”。
一个企业“教导”的精髓,也就是遵循21世纪组织管理变革的趋势,将“教导型组织”管理思想体系贯彻其中,将企业学校化,管理者导师化。
本期专题,小编将带您走近企业大学。
又到毕业季,看着微博上流窜的遗憾体,你是否在内心深处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大学?百科知识里大学的定义是:大学,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
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
所以,“教育”无疑是大学的核心,“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除了冷冰冰的定义,大学也有着很多浪漫色彩:池塘、绿树、杂花、草地点缀的校园,青春、善思、笃志的同学,博学、友善、诲人不倦的师长……如果人生是一座城市,大学无疑是地标之一。
企业和大学的联系在哪里?以前在学生的世界里,大学和企业关联最多的是企业奖学金和讲座,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多了很多“企业大学”。
强生未来领袖学院、SAP大学联盟等企业大学都已经走进了校园,她们是一种企业大学。
此外,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大学并不在校园里,而是企业自己的教育体系,是企业人才培训的重要途径。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很多中国的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感受到跨国企业带来的强大竞争压力。
企业都迫切地想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国内企业逐渐意识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企业大学在我国也掀起了一股热浪风潮。
所以,一起到企业上大学吧!企业大学你了解多少全球有很多知名企业,他们让你感到熟悉。
但是,对于他们扬名于业界的企业大学,或许你感到陌生。
无论如何,企业大学正成为一种流行,全球500强中,超过80%都有自己的大学。
企业大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他
定义:
企业大学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的传递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提高企业员工技能水平、员工的企业责任感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织。
企业大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学习观念,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公民、环境框架和核心职场能力三个方面。
历史发展:
通用电气于1955年成立的克劳顿村(杰克〃韦尔奇领导发展中心)为全球范围内企业大学的开端。
克劳顿村成立之初仅为了满足有潜力的公司管理者的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是为这些有潜力的管理者提供为期13周的“经理人员开发项目”,其中包括为期一个月、涵盖通用电气公司员工职业生涯中管理部分的三门课程。
而随着实践的发展,克劳顿村开始进一步拓展其培训对象和方式,将更多的员工以及价值链相关成员的培训容纳进来。
从这个角度看,摩托罗拉大学与克劳顿村的做法不谋而合——摩托罗拉大学也随着一段时间的发展才延伸培训对象,以至最终提供“培训的全面服务”,即培训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成员,从内部员工和团队到外部客户和供应商,甚至包括新型市场上的潜在客户。
实际上,最初企业大学的培训都旨在公司内部,大都为适应公司的战略而设置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随后,各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认
识到培训价值链上相关成员的重要性,于是便将适当的培训内容向供应商、客户等展开,以确保他们成功地完成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这样做的依据是,如果价值链上的所有关键成员都明确企业的愿景、价值观、使命,都了解并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优势,那么企业就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其经营目标。
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的收入大幅下滑,庞大的企业大学似乎成为企业前行中一个不小的负担,公司不再有很充足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大学良好的运行体系中。
很多企业大学便开始依赖其独特优势开展对外培训,并将培训收入补充到企业大学的部分预算中,甚至自给自足。
于是,随着这种由企业配置资金转向自筹资金方式的改变,企业大学的培训对象也进一步对外拓展。
2002年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区宣布其培训对象的战略转移,尽管某种程度上在贯穿其全球范围内的做法,但更多却在于调整摩托罗拉大学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并取得资金预算来源。
今天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区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对外部企业的直接收费。
另外一家知名的企业大学——惠普商学院则完全对外开展培训,通过分享惠普近70年的成功管理经验,帮助国内的中高层管理者建立企业的管理优势;而其内部员工的培训则由人力资源部承担。
回看全球企业大学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企业大学在初期基本上都只开展内部员工培训,随后才进行价值链上相关成员的培训,甚至完全对外开展培训。
这样做的依据在于:其一,对价值链上所有成员的培训有利于企业更好实现经营目标;其二,来自外部培训的费用可
以减轻或完全承担企业对内培训的费用,特别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大学完全对外开展培训可以获取资金来源,并保持良好运行。
目标:
各个企业大学的名称、定位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建设的目的一般不外乎三这样几种:
第一、梳理和传播企业文化。
传播企业文化的对象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对内针对公司员工,对外针对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
通过企业大学传播文化理念以提高企业在员工中的形象,并让合作伙伴认同企业的文化。
第二、建设公司知识的平台。
企业中有一些优秀的经理讲课非常好,但是没有形成标准的课程与固定的体系,当这个经理离开了公司,他的课程也留不下来。
企业大学能为内部的学员建立起标准的课程体系,把散落在经理人手中的好课程和案例整理成管理经验,成为公司的文化财富。
第三、整合培训资源。
在大规模的公司成立企业大学,对于课程开发、内部讲师的共享都有很多好处。
参考资料:
/Html/CU_News/Expert_Idea/200608 17154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