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实验报告-2011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1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建筑结构实训报告范文(通用6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结构实训报告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1一、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实训是全面检验和巩固建筑设备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建筑设备的基本组成及施工顺序,提高学生对建筑设备相关知识的理解及识图能力。
通过实际的参观训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训,掌握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及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
二、实训意义: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的专业技术不是考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理论知识我们要掌握好,主要是学会应用,我们要在生产实践中考核合格,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我们学习主要还是应用于实践而不是口头或纸面上做文章。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筑装饰专业的学习,其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
往往仅是老师课堂的讲说,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
而那些又是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也是实际的应用焦点、热点。
在课本的学习的基础上,也要增加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课堂学习要和实践同步,让同学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习。
只是两全的学习方法,也更有益于同学们对学习的理解和掌握。
同学们在实践的动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发现缺点并改正。
也让同学们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相关的专业技能,这是我们高职高专生该努力学习的。
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文凭,更需要有能力有技术的人。
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好我们的专业知识,并且懂得娴熟的实践动手能力。
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上不会被淘汰的人。
学生在就业岗位上,也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也能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我们要再实践中才能更好的体验人生。
实践性教学体系符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经过专业技能应用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化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合格的高职高专人才。
实验一钢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变测试一、试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表面、内置钢弦传感器测试结构静应变的原理及方法;2、掌握内置、表面传感器的安装要点及注意事项;3、了解索结构内力测试采用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优点。
二、试验仪器及设备JMZX-215型钢弦传感器、JMZX-212型钢弦传感器、JMZX-200X综合测试仪、502胶、砂纸、丙酮、标准杆、扳手,砝码。
三、试验内容及步骤1、在构件上画出将要黏贴钢弦传感器的位置,将表面打磨平整,用丙酮溶液将表面擦拭干净。
2、将钢弦传感器的底座黏贴在画好的黏贴的位置,再将钢弦传感器安装在底座上,固定好传感器,调整初始读数,并记录初始读数。
3、分级加载,并记录每级荷载下的钢弦传感器的读数。
四、试验报告1、根据附录所给公式,整理测点应变、应力随荷载变化历程;钢弦传感器测试数据记录表(E=2.05×105 MPa)2、分析钢弦传感器读数变化,分析表面传感器调整初读数的原因;钢弦传感器在受拉的时候应变增大,在受压的时候应变减小,即拉增大,压减小。
表面钢弦传感器的测试范围是0~5000με,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测试要求来调整钢弦传实验二半桥、全桥测量等强度梁的应变第一部分常温电阻应变片的筛选和粘贴一、实验目的掌握使用万用表筛选电阻应变片的方法、掌握应变片的粘贴、引线连接技术。
二、实验仪表与器材数字式万用电表、电桥、兆欧表、粘结剂(502胶)、等强度梁试件、补偿块、常温应变片、接线端子、电烙铁、镊子、砂布、剪子、聚乙烯塑料薄膜、脱脂棉、丙酮、钢尺、划针、引线以及防潮剂(蜂蜡或环氧树脂胶)。
三、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1、筛选电阻应变片。
2、粘贴电阻应变片。
3、检验应变片的粘贴质量。
4、固定测量导线。
5、对应变片进行防护处理。
四、数据记录记录筛选出的电阻应变片的标称阻值和实际阻值、以及焊接后对应的阻值,并对应变片进行分组。
电阻阻值记录表第二部分应变仪的使用技术一、实验目的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和进行单点应变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应变片半桥及全桥应变测量的接线方法,了解不同桥路接线方式的工作特点。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 ⼀段难忘的实习⽣活结束了,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实习报告吧。
但很多⼈说起写实习报告都是毫⽆头绪吧!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建筑结构实习报告(精选6篇),欢迎⼤家分享。
建筑结构实习报告1 ⼀、实习⽬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作,充实和扩⼤⾃⼰的知识⾯,培养综合应⽤的能⼒,为以后⾛上⼯作岗位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 参加测量⼯程、钢筋⼯程、模板⼯程、混凝⼟⼯程、砌筑⼯程施⼯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种的施⼯技术和施⼯组织管理⽅法,学习和应⽤有关⼯程施⼯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法。
三、实习概况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积极向⼯⼈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对钢筋⼯程、模板⼯程、混凝⼟⼯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程进⾏实践操作。
1.钢筋⼯程钢筋使⽤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复检合格后⽅可⽤于⼯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制作加⼯⼯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2.模板⼯程模板及其⽀架应根据⼯程结构形式、荷载⼤⼩、地基⼟类别、施⼯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设计。
模板及其⽀架应具有⾜够的承载能⼒、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的重量、侧压⼒以及施⼯荷载。
浇筑混凝⼟时模板及⽀架在混凝⼟重⼒、侧压⼒及施⼯荷载等作⽤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坍塌的情况时有发⽣。
为避免事故,保证⼯程质量和施⼯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架进⾏观察、维护和发⽣异常情况时进⾏处理的要求。
3.混凝⼟⼯程结构混凝⼟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的混凝⼟,取样不得少于⼀次; 2、每⼯作班拌制的同⼀配合⽐的混凝⼟不⾜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次; 3、当⼀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3时,同⼀配合⽐的混凝⼟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次; 4、每⼀楼层、同⼀配合⽐的混凝⼟,取样不得少于⼀次; 5、每次取样应⾄少留置⼀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②挤压——用一小片塑料薄膜纸盖在应变片上,用手指沿一个方向滚压,挤出多余胶水,胶层尽可能薄。
③加压——用手指轻轻按压1~2分钟,待胶水初步固化,松开手指;应注意应变片的位置和方向不应滑动。
4、固化处理分自然干燥和人工固化。
本试验此过程略。
5、粘贴质量检查①外观检查——借助放大镜肉眼观察;应变片应无气泡、粘贴牢固、方位准确。
②阻值检查——用万用电表检查;应变片应无短路或断路,电阻值应与粘贴前基本相同。
③绝缘度检查——用兆欧表检查应变片电阻丝与试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它是检验胶层干燥和固化程度的标志,一般静态应变量测应在200M 以上。
6、导线连接(图1-1)①引出线绝缘处理——应变片引出线底下用绝缘胶布贴在试件上,以保证引出线与试件绝缘,不致形成短路。
②固定点设置——用胶水将接线端子粘贴在应变片前端附近的试件上。
③导线焊接——用电烙铁把应变片引出线和导线分别焊接在接线端子上,焊点应圆滑、丰满、牢固、无虚焊等。
7、防潮及防护处理(图1-2)检查应变片粘贴质量合格后,根据环境条件进行防潮、防护处理。
可采用石蜡、硅胶及环氧树脂胶等防潮剂敷盖整个应变片,使应变片与空气隔离达到防潮目的;必要时加布带绑扎,以防止应变片机械损伤。
试验二简支钢桁架的静载试验一、试验目的1、掌握常用静态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2、学习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方案制定、测点布置和观测方法;3、掌握结构静载试验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
二、试验试件及仪器设备1、试件:钢桁架,如图2-1所示。
试件跨度L、高度h、杆件截面均为双肢等边角钢。
图2-1 钢桁架试件示意图2、加载设备:液压千斤顶1台、荷载传感器1只、电阻应变仪1台、竖向加载架1套。
3、测试设备:位移计3只、磁性表座3只、仪表支架3座、静态电阻应变测试仪1台(多点采集)。
三、试验方案1、加载装置:如图2-2所示,试件一端采用滚动铰支座、另一端采用固定铰支座,在试件跨中施加竖向集中力,采用液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与试件之间装有荷载传感器,以测定力值。
建筑构造实训报告所学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指导老师:李立群实习学生:韩似锋姓名:韩似锋学号:1636001462075 实习目的:通过在施工现场实习的方法,使学生对建筑构造课上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大量民用建筑构造的常用做法,为施工图设计打下基础。
实习要求:通过实习,掌握以下内容:1。
基础及墙身的构造做法、常用材料.2。
楼地面形式、支承方法及面层做法;阳台雨蓬形式及做法。
3.各种使用性质内外楼梯的形式及结构形式、栏杆扶手的形式及构造做法.4.屋顶结构形式及布置;防水、保温及隔热构造;细部构造.5.装修构造。
实习体会:在实习中,我主要认识了有关墙体的构造和墙体在保温隔热方面的做法。
在保温方面,具体了解了外墙外保温和夹芯保温两种做法。
外墙外保温比较常见,以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加气混凝土作为材料,其中前者外贴一层薄铁丝网或玻璃棉网以增强与外抹灰的粘结强度。
块材用砂浆作为胶结材料,砌筑成墙体,起嵌缝作用,同时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隔声能力。
墙体的组砌关键是错缝搭接,使上下块材的垂直缝交错,以保证墙体的整体性。
同时,我还认识了变形缝,细看了它所处的位置。
在参观框架结构的体系中,我认识了填充墙轻质隔墙,用以维护和分割墙体。
在砖混结构体系中,认识了构造柱的位置,和柱与墙体咬接的浇筑方法。
为了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通常要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构造柱应与各层圈梁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加强墙体抗弯、抗剪能力,使墙体在破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减轻墙体的酥碎现象发生。
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
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
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doc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1.学会正确应用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原理进行现浇楼盖的设计。
2.学会绘制板和梁的结构施工图。
3.熟练掌握框架施工图的识读。
二、实训内容1.楼盖结构的形式2.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平面布置连续梁和板的内力计算,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截面计算和配筋构造板、次梁、主梁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3.整体式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受力特征、弹性和塑性计算方法。
4.楼梯和雨蓬的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要求。
5.框架的结构施工图内容。
三、实训成果1.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平面结构布置内力计算截面高度的确定2.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荷载计算内力计算次梁截面的确定注: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简洁的改写。
根据题目要求,需要计算弯矩设计值和确定钢筋的分布。
首先,根据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弯矩设计值。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以列出如下表格:截面 | 1 | B | 2 | C | M |1.72 | -1.73 | 1.19 | 0.95 | -1.36 |1.09 | 0.040 | 0.040 | 0.028 | 0.022 |0.032 | 0.025 | 0.041 | 0.028 | 0.022 |mm2) | 139.3 | 340 | 95.8 | 76.2 | 340 |然后根据表格,选择合适的钢筋进行配筋,其中①~②轴线和⑤~⑥轴线选用A8150钢筋,②~⑤轴线和①~②轴线选用A8150钢筋,实际配筋分别为335mm2和2335mm2.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的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所以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接下来,需要确定各种构造钢筋的分布。
分别选用A8200钢筋作为分布筋、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和板角构造钢筋。
板的配筋采用弯起式筋,详见板的配筋图。
最后,需要进行次梁设计。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范文建筑结构实训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建筑结构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背景建筑结构实训是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流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训内容本次建筑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对某一建筑项目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和优化。
实训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了解建筑项目的背景和要求,对建筑的功能性和结构要求进行分析。
2.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学习课程知识,对建筑结构进行初步设计,并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
3. 利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包括承载力分析、变形分析等。
4.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设计的优化,包括加固方案的制定和设计参数的调整。
5. 进行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分析,包括材料成本、施工工期等方面的考虑。
6. 最终形成结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方案、计算结果、优化过程和经济性分析等内容。
三、实训过程在实训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选建筑项目进行了背景了解和要求分析。
通过分析建筑项目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我确定了结构设计的主要目标和要求。
然后,我进行了初步的结构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利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通过分析模型的承载力和变形情况,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了结构设计的优化。
在优化过程中,我考虑了不同的加固方案,并利用结构设计软件对不同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根据分析结果,我选择了一种最优的加固方案,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了调整。
最后,我进行了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分析,考虑了材料成本和施工工期等因素,以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四、实训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建筑结构实训,我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全过程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结构设计的分析和优化,掌握了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实习报告范本4篇建筑结构设计实习报告1根据学校安排,我们于__年5月27日到长沙进行参观实习。
这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建筑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
这次建筑实习短短一日,但我所想所见所感比之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要多的多。
当我离开校园,离开书本,真正去体验建筑时,我才发觉他的魅力,热闹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充满现代式的高楼林立,中国传统特色的八角楼,清新优雅饱含文化韵味的大学城。
而且沿途不断的跟同学老师讨论,交换想法,收获极大。
有什么了解建筑的方法比身临奇景更好呢?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艺术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实用事物之附属品的时代,我们日益懂得欣赏音乐、绘画、雕塑及文学,他们都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欢悦。
我们把艺术的享受掺和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在所有的用品、衣着乃至食品中引入了美工设计,然而,仍然有一种艺术欢悦的渊源很少为人所察觉,一种凡是有人居住的场所均能遇到,一种我们芸芸众生每天路过却茫然无知的作品,这就是我们周围的建筑,建筑的艺术。
中国艺术基本上是装饰性的。
建筑即为各种艺术之母。
中国的装饰艺术也在装点建筑中达到其顶峰。
这也是中国高度发达的建筑室内设计可以适应于更实际的现代用途之原因。
色彩组合成为建筑整体中的组成部分。
丰富多彩的装饰细部以及遍布于柱头、天棚、托梁、斗拱、墙沿上的装饰图案受到了普遍的赞美。
在充满现代感的繁华步行街上,偶尔穿插入中国传统式的窗式花格,会让人有在竞争激烈的都市拼的太久而要到恬静的小园中修养下身心的感觉。
这也体现了建筑的装饰之美。
谈到中国建筑,你或许已经发觉中国对世界的建筑宝库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如中国人作为一个有古老历史的民族以其伟大的绘画,精美的瓷器和刺绣丰富了世界美术一样。
在中国建筑中,你看不到希腊建筑的壮丽和罗马建筑的豪华,然而,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了一种真正的艺术——不是一种考古学中死去的艺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实在的艺术,他满足建筑学的各种要求,并具有建筑学的各种基本要素,即:实用、稳定及美观。
±2001/024 建筑结构实验报告(一二三)
题目: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组别:________
实验指导教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实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所列量测应变的机械式仪表、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仪器、装置都是量测试样的某一预先选定的原始长度的__________变化值,然后计算其应变值的,该原始长度称为__________。
该项指标在上述仪器、装置中分别为__________mm、__________mm、__________mm、__________mm。
三、杠杆应变仪的刻度值为______mm,量程为______mm。
四、量测位移的机械式仪器、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五、百分表、千分表的区别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用它测挠度应配__________、测应变应配__________、测转角应配__________、测力应配__________。
六、所列的非破损检测仪器有(1)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2)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3)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4)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
七、中型回弹仪在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时除了用回弹仪测定回弹值外,还需要另外测定混凝土的__________,也就是在测定回弹值后在测区内钻出直径大约______mm,深度稍大于__________的圆孔,然后滴入2%__________溶液,量得不变色部分的深度。
八、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每个测区应测回弹
________点,超声_______点,请在测区图上分别画出,并标出
测区尺寸和测点的间距(mm)。
测试的顺序应先测__________后
测__________。
九、所列的测震仪器有:
(1)名称: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2)名称: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3)名称: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4)名称: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十、所列的记录仪器有:
(1)名称: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2)名称: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3)名称: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4)名称:___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三个指定数值的试测结果:
(1)挠度值:__________mm (测点编号:__________); (2)裂缝宽度:__________mm (测点编号:__________); (3)模拟应变:l 0= mm ,l 1= mm
=-=
∑0
1l l l (测点号:__________)。
实验二电阻应变计的粘贴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你看到电阻应变计有几种形式?请画出其中一种的构造图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及其作用。
三、简述电阻应变计选择的原则及粘贴要求。
四、记下你采用的电阻应变计的规格指标(基底材料、标距、K值、贴前实测R 值、贴后实测R值)。
五、通过粘贴,你认为电阻应变计粘贴的技术关键有哪些?
实验三静态电阻应变仪操作及桥路连接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画出试件贴片位置及桥路连接简图。
三、记录与计算
(3)多点连接求υ值:
泊松比==
-
1
`εε
υ
四、讨论:
1.将四种不同组桥接法的试验结果与理论比较,讨论各种接法的读数计算值是否与理论相符,说明误差原因。
2.根据等强度钢梁上已贴的应变计,你看还可能有哪些连接方法,分别画出桥路图并写出其结果公式ε仪=
±2001/022 建筑结构实验报告(四)
题目: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组别:________
实验指导教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实验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弯试验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材性数据:
1.混凝土:
立方抗压强度实测值f cu= N/mm2强度等级:C
弯曲抗压强度标准值f cmk= Nmm2
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f cm= n/mm2
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N/mm2
抗拉强度设计值:f t= N/mm2
弹性模量:E c= N/mm2
2.钢筋:
实测直径:d= mm 等级
屈服点(抗拉强度标准值):f yk= N/mm2
抗拉强度设计值:f y= N/mm2
弹性模量:E s= N/mm2
三、试件实测尺寸:
高度:h= mm 宽度:b= mm
钢筋保护层厚度:C= mm a s= mm 四、试件配筋图:
五、量测仪表布置图:
六、加载装置图:
七、试验荷载值的计算:
1.计算简图:
2.出裂荷载计算:
3.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计算:4.承载力极限荷计算:
八、加载程序设计:
1.级荷载计算:
(1)20%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
(2)10%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
(3)5%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
(4)90%计算出裂荷载值=
(5)90%计算承载力极限荷载值=
2.加载程序图(应标明加载的三个阶段及各种级别荷载的持续时间):
续时间):
Q(KN)
t
九、试验结果资料的整理、计算:
1.原始记录的整理:把各项记录、图形按要求加以整理、计算与修正(在记录表格上进行)。
电阻应变记录表
电阻应变记录表
电阻应变记录表
电阻应变记录表
电阻应变记录表
电阻应变记录表
电阻应变记录表
电阻应变记录表
电阻应变记录表
挠度记录表
挠度记录表
挠度记录表
挠度记录表
挠度记录表
裂缝记录表
2.根据试验结果绘制下列曲线图(各种曲线均以折线形式绘出,允许用方格坐标纸绘制曲线后贴在直角坐标内):
(1)荷载——挠度关系曲线:
Q(KN)
a s(mm)
(2)各级荷载下梁的挠曲曲线:
(3)各级荷载下跨中截面的应变图:
(4)跨中截面的荷载——应变关系曲线:
Q(KN)
-
∑
C 0
(5)主钢筋的荷载——应变关系曲线
Q(KN)
∑S 0
(6)荷载——转角关系曲线:
Q(KN)
O()0
十、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定:(预留空白纸若不够,可用白纸加上)
1.描述试件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裂缝图和破坏情况,作出破坏特征的分析与评论。
2.应用已学的混凝土结构理论,分析试验结果是否与正截面理论相符,指出不相符的地方及原因。
3.根据试验结果对照设计规定评定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十一、心得、体会和意见: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