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特征和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467.65 KB
- 文档页数:17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和频繁,网民创造使用者张扬他们个性和魅力的网络流行语,其主要分为四类:数字类、字母类、文字类、符号类。
新奇求异性、不稳定性和交际省力原则是它们的主要特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民群体的更新,新的网络流行语又将产生和被使用。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起源类型特征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人类传播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传播时代。
那些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思维灵活,喜欢新事物,冲上创新,不断创造出一些充满怪异情趣、生动活泼的新词,这些词在网络聊天中被网民们约定俗成后广泛流传,我们称其为网络流行语。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信息技术、浏览器等;二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等;三是网民在网络上所用的常用词语,如神马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就仅指第三类。
①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仅是针对狭义的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而言。
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语言词汇库的扩展,是那些在日常应用着的语汇库中不存在的,首先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词语,或者是在日常应用词汇库中旧有的,但是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词。
网络流行语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具有一定的风向标的作用。
一.产生群体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超过台式电脑网民数3.8亿。
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该群体比重为17.7%,比2011年底上升1.5个百分点。
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但主要还是以青壮年为主。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数量为12499块/32,相比上年底增速达到33.0%,排名迅速上升,仅次于美国、巴西。
②网民中青壮年比例较高,从用户职业上来看,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他们活跃在网络上,其年龄、学历和职业结构使其具备了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年轻、有知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反叛精神。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方式和特点作者:张阳阳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8期摘要: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流行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并且以与众不同的风格和飞快发展的速度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网络流行语有其独特的形成方式和特点,它折射出了人们一定的社会心理。
关键词:语言网络网络流行语纵观最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其呈现的特点是由自我表达向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转变。
伴随着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出现,网络流行语也应运而生。
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与使用,满足了当代人表达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与探索,可以更好地关注生活和表达自我。
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有诸多因素,涉及的面非常广,本文仅就以下三个面进行研究:(一)来自于事件本身就2010年的网络热词来说,“‘给力’一词可谓一夜走红,‘给力’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引申指‘酷’‘棒’‘爽’”(刘琳,2011)。
据有关资料显示,它出自网友配音的日本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那里只有一面写着“天竺”二字的小旗,孙悟空抱怨道:“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该动画受到网友追捧,“给力”也由此流行。
“裸X”的流行,始于相声演员牛群的“裸捐”。
据媒体报道,2002年12月,为了回应媒体对自己“官商”的指责,牛群做了五个公证,把自己名下的有形、无形资产以及今后所有的广告收入和劳务报酬全部捐给中华慈善总会。
此举被媒体称为“裸捐”。
之后又出现了“裸退”“裸考”“裸婚”等等,“裸”族词语逐渐丰富和流行起来。
可见,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有些来自于事件本身,还有些来自于同一事件而衍生的不同流行语,如“我爸是李刚”和“拼爹”等等。
(二)来自于外来词的变异网络流行语有的来自于外来词的变异,如“某某控”结构是从日语借来的,日语中用“控”来表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符号;表达渠道;从众心理【中图分类号】g640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逐步成为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
网络空间出现了一些词语、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其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比较广,我们将其称为网络流行语。
笔者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一)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网络流行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语言用语,它更加随意,其中部分流行语是网民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进行拼装的结果,因而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
比如”我倒”、”我勒个去”、”给力”、”打酱油”等语句,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方言,有些是日常表达的另类运用,他们都呈现出网络流行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二)网络流行语集中反映社会热点事件语言作为人际沟通最为重要的工具,它敏锐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网络流行语更是如此。
它大多源自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是一种观点和立场,也是一种另类的民意表达。
尤其是那些来自于新闻热点事件的网络流行语,凭着自身的超级传播力和巨大影响力,逐渐将公众事件变成了代表某种社会现象的抽象符号,并在一定时期形成热点舆论。
比如”我爸是李刚”反映出网民对公权力的不信任,”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他去”等网络流行语表达出当前我国民生领域的物价上涨问题。
(三)网络流行语体现出跨媒体传播的特性一方面,有很多语言是先在传统媒体中出现,之后在广大网友的引用和改造之下在网络上走红的。
比如”此处省略xx字”的流行语便来源于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的台词,”甄嬛体”“若能......想必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来源于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
另一方面,一些流行语本来是某一网络空间的特定用法,但传统媒体借用使其流行开来。
比如”淘宝体”“亲,......”最早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亲切称呼,平面媒体的借用使得”亲”成为网络流行语,并成为网民广泛使用的”淘宝体”。
近年来网络来源研究以十大网络用语为例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作为现代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网络来源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热点之一。
尤其是通过对网络用语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社会语境下网络文化的演变及其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针对近年来的网络来源研究进行概述,并以十大网络用语为例,探讨网络语言的起源、发展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这些网络用语作为网络语境下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当代社会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趋势,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网络语言的重要视角。
分析这些网络用语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流行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网络来源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 介绍网络用语的背景和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一背景下,网络用语应运而生,并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传播开来。
网络用语不仅是语言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公众心态。
研究网络用语对于了解网络文化、社会心理以及语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用语的兴起,代表了语言的一种创新。
在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中,人们追求简洁、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网络用语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它们不仅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也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文化的交流融合。
网络用语的出现也反映了社会心理的变化,通过对网络用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公众的情绪、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其背景是信息化社会和新媒体时代的崛起,重要性则体现在对于网络文化、社会心理以及语言演变的研究价值上。
我们将以十大网络用语为例,深入探讨网络来源的研究。
2. 阐述网络来源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语言也随之兴起并广泛传播。
对网络来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以网络流行语为例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重大意义。
网络新词的来源及其发展趋势----高洁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词层出不穷它们的主要来源包括谐音方言和旧词等作为网络新词的主要创造者,年轻人使用词汇的特点和方式决定了网络新词的发展趋势: 音节单音化表达讽刺化运用经济化#[关键词]网络新词; 来源; 发展趋势一网络新词的来源( 一) 由谐音转化而来这一来源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英文谐音#国人喜欢在网络交流中使用英语词,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英语词进行合理的改造,使之成为汉语词汇家族新成员#以!谐音或意译的方式,用汉语的语素或结构造词展示原词的意义,创造出许多新鲜$生动$简洁$生命力极强的网络英文谐音词语!#) 酷( 6==?) : 在英语中的本意是凉爽,亦有新潮$有个性之义#借入汉语后,意思逐渐宽泛,还包括好$帅$有力度$冷峻等含义#例如:( #) 范冰冰在戛纳电影节上的仙鹤造型引来大批网民非议,但其造型师却认为这个造型很酷#( !) "那小子真酷(这本网络小说,已被韩国导演改编成电影#!) 晒( 27830) : 本意为分享,引申义等同于27=/$27C<0,在汉语中则表示将个人见闻$收获$财物以及生活片段拿出来炫耀( 晒太阳) ,如晒幸福$晒名牌等#( #)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爱在网络上!晒幸福"了#( !) 一些网友经常将自己的名牌服饰,名车,名表晒在网络上#!% 汉字谐音#用音同或音近的词语代替旧词形中的本字而产生谐音词的方式称之为汉字谐音#汉字谐音词,一方面是网民追求新奇$幽默的表达效果而有意创造的,如!大虾"是指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网络高手",利用!大虾"是!大侠"的谐音形式,同时由于这些电脑爱好者长期沉溺网络而导致弯腰驼背,形似!大虾",这样称呼这些人显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是在网络交际过程中,网民追求高效的信息传递,放弃使用一些原有的旧词形,有意创造谐音形式##) 神马( 什么) : 对名词的提问用语,通常表示对事物的提问!#神马"是!什么啊"( 后来指什么) 之省称#( #) 金钱$美女这些东西,神马都是浮云#神马都是浮云,网络流行语,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感叹之意#!) 杯具( 悲剧) : 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兼具多种词性,可作形容词$名词等#同类词语有洗具( 喜剧) $餐具( 惨剧) ! ( #) 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杯具太多了,但上帝是兼职推销的#( !) 人生就是一碗内牛满面: 少了,盛它的是杯具; 多了,装它的是餐具#9% 数字谐音#网络词汇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 数字谐音词,即用单个或一连串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与之有谐音关系的语言单位#由于阿拉伯数字的数量非常有限( " A4 共 #" 个) ,所以网络词汇中的数字谐音词不是很多,表示的意义也较单一,大多是一些日常用语,个别数字与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如!""表示!你"$#!"表示!爱"$#&"表示!我"!数字的便捷性使数字表意的方式在年轻人中十分有人气#如,用!--"指代!拜拜",#&!""指代!我爱你",#)&+"表示!是我啦",#&9++"表示!我想聊聊",#99))&-’"表示!生生世世不变心"!)% 字母谐音#将普通话词汇用音同或音近的英文字母代替,就有了字母谐音词#比如用!UU"代替!弟弟"$#‘‘"代替!哥哥"$#R"代替!踢"!这些谐音字母词的读音并不完全一样,只是在形式上相同,有些词采用汉语拼音的读法( 如以!‘‘"代替!哥哥") ,有些词采用英语字母的读法( 如!R"代!踢") !网民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有时还会把字母$数字$汉语相互混合来创造网络新词,如!a 服了 F=>"$#/7= 怕 /7="$#])( N0M=30) "等,这些词在网络新词中都有相当高的人气#( 二) 由方言词转化而来在网络世界里,来自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可以自由交谈#一些生动有趣$生命力强的方言词就被挖掘出来,成为网上流行语#方言词在网络中的使用,不仅能让来自同一方言区的网民倍感亲切,而且还能利用其特殊的语音$语调造成新奇$幽默和讽刺的效果#[9]下面的例子就采用谐音形式,将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腔调模仿得惟妙惟肖#来源于网络的方言词语:( #) #木有"在网络中表示!没有"的意思#初看就觉得是一种谐音,但在普通话中这两个词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如,#有木有( 有没有) 人支持拆迁啊! "( !) 网络上用!淫"$#银"来表示!人"的意思,这是东北官话中!人"的读音#如,#你这是典型的没有买过菜的银啊! "( 9) 现在我们会经常听到!你也太二了吧",#你真二啊"这样的话#如果不知道这个!二"的含义,你根本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意思!#二"其实是由方言转变而来的#在陕西方言中,#二"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分不清场合,掂不来轻重,说话不经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如!那个人二得很! "( 三) 由旧词添加新义转化而来一些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同时这些旧词也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旧词新意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通过引申产生新意#这些旧词通过引申使该语言符号在原意的基础上产生出新意#根据其是否具有社会性,引申产生新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中的词语被移用到了计算机领域,从而衍生出了新意,例如: #打包"在生活中,是指!用纸$布$麻袋$绳子等将东西包起来,目的是为了便于运输或携带",而在计算机领域是指!利用压缩软件将相关文件放在一起进行压缩,目的是方便文件在互联网上的传输"!这类新意已经渗透到了共同语中#另一种情况是,为了追求特殊表达效果,网民对共同语中的某些词进行创造性使用而产生新意,如!盖楼"( 网友都回复同一个主题帖) $#潜水"( 在论坛里只看帖不发帖) 等#这类新意不具备社会性,在网络世界里使用较少,但也向全民语言逐渐渗透#!% 通过临时活用产生新意#在网络语境中,有不少新词要进行词性的临时转换产生新义,这主要和词语的转喻机制相关#转喻利用了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如!黑",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作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状,指!像碳的颜色"!在网络语境中则是指!对网络进行攻击和破坏",这一用法既是形容词用如动词,又与 (86Y( 黑客 (86Y03 的动词形式) 的语音形式不谋而合,实在是中西合璧创造的新词新义的典范! 如!相亲网站又被黑了"!除此之外,在网络流行语中!黑"可以表示!攻击某人",如攻击明星的人被称为!黑草"! 第二,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例如!水"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多为名词,表示!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而在网络中却经常以形容词的用法出现,意为!不真实$掺假"#水平差"$等,如!现在大家都爱买水货手机"!第三,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雷"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性是名词,意思是!下雨天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在军事中运用的爆炸式武器"等,但在网络新词中却可以活用为动词,表示!惊吓"#使人震惊"之义,如!他的想法真是雷死人不偿命! "另外,#雷"还有形容词的用法,表示!令人诧异或震惊的"#离谱的",如!某某明星的透视装可真够雷的!"9% 通过有意曲解产生新意#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因此年轻的网民敢于在这里反叛传统,标新立异,他们经常有意歪曲解释一些旧词的意义#网民获得新意的手段是:通过曲解,利用谐音偷换概念,并对词的内部结构进行重新分析!( 这句话有待商榷!) 如!讨厌"在网络新词里是!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的意思!#K]*"是!K833F N>1 *J03C68<"( 只嫁美国人) 的简缩形式#这些新意有诙谐$幽默$讽刺$戏谑的特点,在网络交际中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二$网络新词发展和演变的趋势( 一) 音节单音化单音节词的流行是由网络交流表达的简捷化需求所决定的#新的单音节语素$单音节词不断出现已成为一种新趋向#网络词语中有一部分活跃在口语中的单音节词,就是改造原有的双音节词为单音节词的#它保留了原有双音节词语的词性$词义,只是在音节上采用更节省的单音节形式#单音节词增多的趋向与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既有历史$社会和生活的原因,也有它们本身的规律和极强的生命力的原因#[)]#% 反映生活的快节奏#现代生活节奏快也反映在词语的选择上,人们在进行交际时一个意思怎样表达简单就怎样%!4%表达##) #闪"是一个动词,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保留原双音节词!走开$躲闪$逃; 闪光$闪烁"等意义,而在音节上省略了趋向词等,成为光杆动词#( #) 出现这种情况不闪也不行啊#( !) 新春优雅妆赶紧闪一把!( 7115: :0<1% ^^% 6=J)!) #炫"在原双音节词中可以用作形容词$动词,表示炫目$炫耀等意义#作形容词时,受副词修饰,衍生出的词有:超炫$酷炫等#( #) "炫动青春(将在月底登陆湖南卫视#( !) 炫出你的激情,秀出你的风采#!% 满足网络表达的客观要求#在匿名的虚拟网络世界,网民具有极大的表达自由和权力#他们创造出很多具有褒贬色彩的网络词语,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批评,也表达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的不满#近年来在网络上,人们常使用在表达效果上具有简洁$风趣$率真$口语化十足的单音词来表达个人情感##) #吐"不喜欢,形容心情郁闷#( #) 我晕,我吐,我无可奈何#( !) 让交警!吐血"的超载#!) #喷"骂; 调侃的意味; 用喷血来形容刺激性的东西#( 或来自!血口喷人"简略!)( #) 经典喷人的,大家多学习下#( !) 令人喷血新版)鹿鼎记#!( 二) 语义表达讽刺化在网络环境下,日常语言的使用相比于原形#在表意方式和表意内容上出现了变异,这种变异是网络新词特殊运用的结果#网络语符的各种语义变异发展了语言的变异性$能产性的特点,在日常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形成了自己的新形式$新意义$新用法$新符号,近年来,网络新词在表意方面呈现出讽刺化的新特点#!"## 年 9 月 ## 日,日本发生 4 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连环爆炸,发生核泄露#在这样的背景下,#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在中国传得沸沸扬扬,人们极度恐慌,出现了抢购食盐的热潮,导致食盐价格暴涨 9" 倍#针对这种盲目的抢购食盐现象,网民自创对联嘲讽,上联为!日本成大核民族",下联为!中国是盐荒子孙",横批!有碘意思"!上联!大核民族"与!大和民族"谐音; 下联利用!炎黄和盐荒"的谐音,对比原词!炎黄子孙"充满骄傲荣耀的语义,#盐荒子孙"反衬出一个深刻的讽刺形象#诸如此类具有讽刺意味的网络新词数不胜数,如!蛋白质"(((笨蛋 [ 白痴 [ 神经质,#不错"(((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如果还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表叔"(((佩戴多块名表的干部#( 三) 语言运用经济化语言的经济原则也叫省力原则#在运用语言交际时,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既能满足说话人完整表达又能满足听话人理解所需的最少的语符,这就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网络新词正是人们为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实现语言经济的理想而产生的#网络新词编码和解码都受到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制约#[&]#% 网络新词经济性的依据#) 人的惰性的结果#人们在交际中,既要满足自己与外界的交际需要,又要尽量少地使用语言单位,或者用些省力的$概括力强的语言单位#键盘打字是网民进行网上交流的主要方式,无奈受到技术条件制约,传统正规文字给网民的交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网络信息传递的快速及网民使用键盘的不熟练的矛盾,促使新的语言形式的出现,网络新词构造相对简单,借助键盘输入比较容易,所代表的意义相对丰富,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 信息传递的客观要求#相比于比复杂$累赘的表达,简约$缩略的表达更能准确的传递信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在网络交际中不仅要求信息传递准确,而且要求最大限度上的快速节省#简约的语言表达正符合这种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省略的信息容易成为接受者关注的焦点,从而更有助于加强信息传递的效果#!% 网络新词经济性的体现#在构词方式上,网络新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量使用了字母融合谐音( 包括数字谐音和汉语谐音) 和符号表情#这些词并没有采用常规语言中已有的规范形式,而是由网民创造并得到网民共同认可的,如: ]Rb是英语 NF 170 /8F 的首字母缩略词,是!顺便说一句"的意思; 而 (*‘U,((cW,K$c] 分别是!78P0 8 B==@ @8F( 祝过的愉快) ",#78 , 78 =<?F YC@@C<B( 开个玩笑罢了) "和!JC<@ F=>3=/< N>2C<022( 不关你的事) "的缩略语#英文打字相对汉语打字来说更方便快捷,网上交流时,为了达到省时$省事的目的,网民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了这些独具特色的网络新词#&参考文献’[#]方梦之% 译学辞典[K]% 上海教外语育出版社,!"")%[!]严斌慧% 论网络新词中谐音的运用[G]%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9) %[9]苏全彩% 网络新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G]%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何永春% 试析网络词语的单音节趋向[G]% 大家,!"#"( 9) %[&]马兴方% 从网络新词看语言经济性原则[G]%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9) %%9"%语文学刊 !"#& 年第 # 期。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特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成为社会语言中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致力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及其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网络流行语主要通过不同的构词方式形成。
(1)童话语童话语·童谣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构词方式,通过简洁有趣的语句,使特定情景更形象生动。
如:“白雪公主与七位小矮人”、9婴熊的故事”等,在微博、微信等网络上大量使用。
(2)拼音缩写网络上广泛使用拼音缩写,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意义。
如:“哈哈”(HaHa)表示开心,“大家一起来(dajia yiqi lai)”表示所有人一起参与。
(3)英文及混合语英文及混合语也是常见的构词方式。
混合语是将中文与英文混合组成。
例如,在网络上流行的“滚出去!真空!”(Gone out! Vacuum!),表达的是对某种行为的憎恶,也是一种较为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1)简短而易懂网络语言特点是简短而易懂,多用一句话来表达某种情绪或价值观。
例如:“人到中年”(Renzhongnian),用来表示人从年轻到中年,多变化一下,就能配合不同场合,如:“人到中年,精神自然更佳”。
(2)以网友为中心网络流行语通常以网友为中心,有大量的模仿、致敬、互动等,可以紧密地结合,并得到网友的肯定和喜爱。
(3)模仿自然大众文化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自然大众文化的影响很大,如童话故事、影视剧台词等,它们被网友们大量使用,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形成主要通过童话语、拼音缩写、英文及混合语等构词方式。
它具有简短而易懂的特点,以网友为核心,模仿自然大众文化。
网络流行语对于网络传播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网络文化中特有的语言文字特征。
浅析网络流行语浅析网络流行语现代汉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姓名:张艳芳学号:20091080127 引言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使用传统规范汉语的人们突然感受到网络语言带来的新奇、幽默、活泼、富于情趣和个性化而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群体,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同时,它也具有使用不规范的特点。
本文将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形成原因、分类、影响、未来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我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所运用的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来源于现实社会,最终还影响现实社会。
二、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有多种多样的分析。
网络流行语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新生物,它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变化促进语言变化的自然反应,也与网络发展环境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现自我具有反叛精神,再加上网络环境的自由性、隐蔽性、虚拟性使得一些网民在语言使用上突破传统规范。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由于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脱口而出,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
“靠”不满。
“顶、狂顶”指支持、强烈支持。
三、网络流行语的分类由于互联网的飞速猛进的发展,使得传统语言发生变异。
网络语言的构成手段主要有谐音、形变、比喻、借代、仿拟、重叠、拆字、象形、引进、创造等这些手段是从不同角度介绍的,实际是相互交叉的。
网络词语从构成理据看大部分属于修辞学构词,它不像主体语言那样容易领会,但是仍然含有理据性,一旦领悟就会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快感,因此广受网民的欢迎。
根据网络词语的构成形式看可分为如下几类:⑴比喻构词,如:“0001000”比喻人的孤独感;“楼主”指发起某主题、某帖的人。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7网络流行语的构成特征及流行原因探析向 珍【摘 要】网络流行语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
本文首先基于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并结合其特征分析了网络流行语能够流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构成特征 流行 原因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社交的发展,人们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模式,网络上出现了一系列新词新语,我们把这类语言统称为网络语言。
这些词语和句子中,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获得了较大范围的传播的,就被视为网络流行语。
一、网络流行语的来源(1)词语的扩展和类推:人们常把语言中既有的构词元素,根据表意的需要自由选择一些词或元素加入此模式中构成流行语,如:学霸、麦霸、路霸、菜霸、星爷、加嫂、浓眉哥、宅男等。
用组合重组或拆词等手法产生更多的词语,产生的新词语更有生命力,更形象更具体,用词缀构成的流行语反映了新时期不断涌现出的新事物和新文化。
(2)新创:网络语言大部分是最新最时髦的用语,只要有新生事件就会产生许多的网络流行用语,同时,求新、求异也是网络用语的一大亮点。
二、网络流行语的构成特征(一)网络流行语具有结构多样化的特征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结构多样,常常打破了汉语语法规则,且自身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语法和规范,谁都可以创造和发明,只要得到大多数网民的认可和使用就行;在这个言语社团里,没有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创造新的用法。
中英文混搭、方言与普通话混搭等等结构形式,都是网民认可并推崇的,只要有创意有内涵,就可能成为网络流行语。
(二)网络流行语具有语言碎片化的特征网络语言想要成为流行语,往往必须要词汇简短、表现力很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快被人记住,并口口相传,成为网络流行语。
许多网络流行语都是单音节动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看似简单,但是由于内涵丰富、好用好记,反而流行的时间更长,运用更加广泛。
[1](三)网络流行语具有吐槽普遍化的特征网络流行语往往依托于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而产生,非常幽默、委婉地表达了讽刺和吐槽的内涵,抒发了人们不满的情绪。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方式和特点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流行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并且以与众不同的风格和飞快发展的速度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网络流行语有其独特的形成方式和特点,它折射出了人们一定的社会心理。
标签:语言网络网络流行语纵观最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其呈现的特点是由自我表达向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转变。
伴随着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出现,网络流行语也应运而生。
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与使用,满足了当代人表达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与探索,可以更好地关注生活和表达自我。
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有诸多因素,涉及的面非常广,本文仅就以下三个面进行研究:(一)来自于事件本身就2010年的网络热词来说,“‘给力’一词可谓一夜走红,‘给力’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引申指‘酷’‘棒’‘爽’”(刘琳,2011)。
据有关资料显示,它出自网友配音的日本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那里只有一面写着“天竺”二字的小旗,孙悟空抱怨道:“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该动画受到网友追捧,“给力”也由此流行。
“裸X”的流行,始于相声演员牛群的“裸捐”。
据媒体报道,2002年12月,为了回应媒体对自己“官商”的指责,牛群做了五个公证,把自己名下的有形、无形资产以及今后所有的广告收入和劳务报酬全部捐给中华慈善总会。
此举被媒体称为“裸捐”。
之后又出现了“裸退”“裸考”“裸婚”等等,“裸”族词语逐渐丰富和流行起来。
可见,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有些来自于事件本身,还有些来自于同一事件而衍生的不同流行语,如“我爸是李刚”和”拼爹”等等。
(二)来自于外来词的变异网络流行语有的来自于外来词的变异,如“某某控”结构是从日语借来的,日语中用“控”来表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
例如,“半夜醒来还忍不住要发一条微博的叫‘微博控’,拿着世博护照遍场跑馆盖章的人叫‘敲章控’”。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动机与扩散特征网络流行语大多数用来调侃社会生活,由于近几年网络环境的整顿,其主要功能为娱乐,已较少涉及话题,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网络流行语形成动机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2014年11月初,一则名为《一百块钱都不给我-小红帽》的视频在新浪微博走红,视频中男子夸张的言辞引起了众网友的围观,使得该视频当天就成为新浪微博的热点话题。
围绕该视频,众网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了“一百块钱都不给我体”,引起了网民的集体狂欢。
一、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1]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具有偶然性,大多是单独地截取某段话语中的一部分并脱离当时语境由网民赋予其独特意义,其内容大多以社会生活为主,不同于官方媒体的宏大叙事,是对主流和的解构,可视为一种亚文化。
其形成和传播主要以网络为平台,扩散速度极快,有时数小时内就可以成为流行语,并蔓延至线下,甚至影响主流话语。
例如,《人民日报》对“正能量”、“给力”等网络热词的运用。
网络流行语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其生存时间不长,就像缤纷多样的大众文化一样,很快就会被新的网络流行词所代替。
网络流行语大多数用来调侃社会生活,由于近几年网络环境的整顿,其主要功能为娱乐,已较少涉及政治话题。
其用户群体主要为经常上网的青年网民,他们乐于接受并热衷传播新事物,关注自身生活质量,同时具有很强的娱乐精神。
在日常的交谈过程中加上特定的网络流行语可以起到释放工作生活压力、活跃谈话气氛、拉近与青年的心理距离等作用。
二、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动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类别不一而足,其偶发性很强,很难被操作,即使像“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和“现在问题来了”这样涉及蓝翔技校品牌的流行语也是由于蓝翔多年的广告投入和“蓝翔校长跨省打人”这样的新闻触发的,而不是蓝翔技校的有意为之。
根据2013年和2014年媒体总结的网络流行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网络流行语是截取其他人话语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梗的来源和含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孕育了许多独特的网络文化现象。
其中,网络流行梗(Internet meme)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与热议。
本文将从来源和含义两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梗的产生原因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一、网络流行梗的来源网络流行梗的诞生和扩散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
以下是网络流行梗的几个主要来源:1. 图片与GIF动态图网络流行梗中经常使用的图片和GIF动态图,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常用工具。
这些图片和动图来源于影视剧、综艺节目、漫画、动漫等各种流行文化元素。
通过配上幽默的文案或加入特定的表情,这些素材往往能够搭配成有趣、富有感染力的网络表达形式。
2. 视频和音频素材通过各种视频和音频编辑软件,网友可以将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的片段或者经典台词剪辑成短视频,制作成梗,用以表达自己的某种主题或观点。
这种视频和音频梗常常带有强烈的娱乐性和调侃性,让人们通过共同的话题产生共鸣。
3. 表情包及文字梗表情包和文字梗是网络流行文化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相应的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一些网络用语和流行语也常常作为文字梗出现,通过构建奇特的语境和搭配,形成幽默或讽刺的表达方式。
二、网络流行梗的含义网络流行梗的表面上看似仅仅是一些幽默、搞笑的、快捷的表达方式,但其背后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以下是网络流行梗的几个主要含义:1. 社会热点与时事评论网络流行梗经常围绕社会热点和时事话题展开,提供了一种快速、轻松的表达方式。
通过幽默、夸张、讽刺的手法,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表达对于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评论,从而引发更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2. 幽默和调侃幽默和调侃是网络流行梗的主要特点之一。
通过梗的形式,人们常常以夸张、滑稽的方式来开心地解压和放松。
这种幽默和调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快乐,也能增强彼此的社交关系。
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正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网络流行语,可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对语言变化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形成对网络符号的深刻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同时,它具有使用不规范的特点。
随着网络交际的普及,网民越来越多,上网聊天及获取信息,已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网络上的流行语亦日益丰富,成为网民们上网交流必用语,而且也逐渐走到网下,成为人们的口头禅等社会流行语,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
网络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也一直是语言学的研究热点,早在几年前,国内就已经有许多语言研究者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网络语言”是个相当含混的概念,于根元先生在《中国网络词典》中认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符号+其它”。
“从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等,这是网络语言的最基本成分。
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博客、播客、QQ、MSN’等。
三是在各论坛、QQ、MSN等聊天室使用的特殊用语和符号,如‘拍砖、顶、晕’。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在网上特殊的语境里,网民们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增加信息含量,独具匠心地改造了汉语和英语的一些词汇,并把文字和数字、符号、字母、图片等进行连接和镶嵌。
这种带有明显的互联网时代标志,融合了符号型、数字型、谐音型等的“Q言Q语”给日常用语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网络语言除具备简捷的特点外,还附加了直观、通俗、风趣、幽默等特征。
我们以近几年来的网络流行语为例,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
(一)汉字符号类网络流行语中比比皆是的修辞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强交际效果,提高交际效率,它们从表意特征、辞格上大概可分为这几种类型:1.谐音类。
网络流行语文化内涵浅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流行语受到大众的广泛使用和传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常来源于互联网上的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论坛、聊天工具等。
例如,在微博上,一句有趣的表达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在社交网络中迅速传播开来。
这些流行语往往因为其特别的创意和幽默而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接受,从而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1. 简洁性:网络流行语通常使用简短的词语或词组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例如,“笑cry”代表非常搞笑,可以引起人们发笑的程度;“一键三连”是指在视频平台上同时点击“点赞、收藏、分享”三个按钮。
2. 创意性:网络流行语通常富含创意和幽默,能够新颖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独特的组合和谐搭配,它们能够引起共鸣,并且很容易让人记住和传播。
例如,“996”指的是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反映了对高强度工作文化的调侃和抵制。
3. 多义性:网络流行语常常具有多义性,同一词语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使得流行语更具互动性和表现力。
三、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内涵1. 时代特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时代特征和价值观念。
比如,“佛系青年”这个流行语充分体现了现代年轻人对压力的调适和追求内心平和的态度。
2. 社会热点:网络流行语往往紧密联系和揭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和事件,成为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反思的一种表达方式。
例如,“996”流行语的兴起是对劳动制度问题的讨论和关注。
3. 情感共鸣:网络流行语通过幽默和创意的表达方式,能够轻松地打动人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共享。
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和交流。
你怎样看待网络用语篇一: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如何看待网络热词时间:2022-04-29来源:未知编辑:青岛卓博第一,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份,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网络新兴词汇,比如说“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对于这些新兴词汇的出现,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好还是不好,更不能草率地评价对错,而是应该全面地、辨证地看待。
第二,我们要看到,这些新兴网络词汇的出现有其积极的一面。
这些新兴词汇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群众个性化表达的一种方式。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善待这样的文化,它是网络时代的代表,网络时代的烙印,新兴词汇是网络语言简便使用的体现,丰富了多元的文化体系,活跃了人们的生活,方便人们在网上进行交流,体现了文化的创新运用,在某些领域和范围内也发挥了汉语博大精深的作用。
第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词汇的出现,并不都是好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低俗的词汇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一些网络语言泛化也对汉语文化的规范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容易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产生误解;一些容易使人混淆含义的网络词语,也对人民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这些网络新兴词汇,我们应该承认其在多元文化体系和价值观背景下存在的价值,这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也要注意扬长避短,发扬其有利的一面,改善其不利的一面,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将汉语文化创新并传承下来,使网络语言更加规范和发展,大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易用。
对社会上的热门事件,在网上有很多简练的热词,对于热词有什么看法?【试题类别】综合分析类之社会现象【考查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解题思路】这是一道综合分析类题目,要求考生谈谈对热词的看法,这是一种要求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考查形式,因此在答案中应当包含考生对于热词的态度,能够辨证看待热词的影响,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全面阐述自己对于热词的看法。
文化研究浅析网络流行语李莎莎(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0)摘 要:简短形象、别致活泼的网络流行语在网络语言中独树一帜,为网友们的沟通交流增添乐趣,变成了一种新的网络文化。
本文主要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现状等方面,分析其时效性、创造性、宣泄性等特点,解答网络流行语为何能快速传播,以及其背后存在的问题等。
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为切入点,旨在探索如何净化网络空间、提高网民修养、共建网络文明新风尚。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数字原住民;话语权;时代一、网络语言衍生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作为网民在网络中交流的工具,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基础。
它产生于网络,将现实生活中的词汇改编创造,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让草根阶级在获得与精英阶层同等话语权的过程中渗透传播到现实生活中。
在网络流行语的相关研究中,有以下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
郑丹娘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流行的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人在聊天时使用的“键盘语言”。
[1]汤玫英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一个影响巨大的群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
[2]陈一民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又叫网络雷语、网络热词语。
” [3]杨萍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或由网民积极传播的,进而被多数网民认可、接受并使用的语言。
[4]总结来看,网络流行语就是指在网络语言中,以年轻人为使用主体的,由网民们自主创造并积极使用的网络词汇,一定程度上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来使用。
二、网络流行语现状网络流行语出现频率高、来源多样。
它不仅包括流行文学、流行影视作品、电视栏目,也包括广告、热点时事等,不断掀起一轮又一轮模仿狂潮。
网络流行语从本质上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矛盾多、网民压力大以及有关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等问题。
网络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受传者会主动变为传播者,对信息进行模仿的同时,进行二次编码并传播,加大了其流行程度和影响力。
2023最新网络用语的演变与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语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网络用语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更成为了社交媒体、聊天软件以及在线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2023年最新网络用语的演变和对社会的影响。
一、网络用语的演变1. 表情包和表情符号表情包和表情符号是网络用语最常见的表达形式之一。
它们以图像和符号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态度,使得沟通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在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更加丰富多样的表情包和表情符号,能更准确地表达个人的情感。
2. 缩略语和简写为了追求简洁和快速,在网络用语中常常使用缩略语和简写方式来表达信息。
比如,“LOL”代表“大笑”,“666”代表“厉害”,“PTA”代表“父母老师会议”。
这些缩略语和简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3. 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往往是网络用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们来源广泛,个性鲜明,常常代表了一段时间内的热点话题或特定群体的文化特征。
在2023年,网络流行语可能会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表达的需求。
二、网络用语对社会的影响1. 社交互动的推动网络用语作为社交媒体和聊天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使用网络用语,人们能够更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促进社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 跨文化交流的促进网络用语的使用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共同的网络用语来消除语言障碍,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 形成新的社交规范网络用语的广泛使用也促使着社会形成新的社交规范。
在2023年,一些网络用语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开始渗入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在面对面交流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从而改变了传统社交礼仪的方式。
4. 对语言的影响和创新网络用语的兴起使得语言本身发生了变革和创新。
一些网络用语常常通过创造新词汇、调换词序或者引入外来语等方式来表达特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