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工况分析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65
抽油机井异常工况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的梳理摘要: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护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保护财产不受损失,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转。
对石油企业来说,安全永远是石油石化系统的薄弱环节,坚持保安全就是保全局,保安全就是保稳定,保安全就是保效益。
采油生产现场都有常规性操作操作卡及风险防范,却没有异常工况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同时缺乏异常工况的处置流程,为保证采油站安全生产,特针对抽油机异常工况采取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的梳理。
关键词:安全生产;异常工况;风险辨识;防范措施前言:石油开发是高风险的生产过程。
因此,认真研究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于降低企业风险、保护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采油生产现场都有常规性操作规程及操作卡,却没有异常工况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
例如风城油田“6.14”员工更换皮带受伤事故,当某员工发现某井抽油机停抽,电机在空转,发现曲柄停在前上45°(水平135°)位置,因皮带脱槽打扭卡皮带轮曲柄停转,仔细查看后发现组合皮带脱出大皮带轮轮槽,断裂有两股皮带交错叠加卡在与减速箱输出轴箱体边缘的间隙处,发生这种异常工况,没有正确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缺乏异常工况的处置流程,员工只凭经验在操作平台上拉拽卡住皮带,未能取出,其中一名员工爬上减速箱并蹲在减速箱上往上拽皮带,另一名员工在抽油机左侧操作平台上配合往上送卡住皮带。
当所卡皮带被抽出瞬间,抽油机曲柄立即出现快速转动,游梁下行使得尾轴平衡块砸到某员工腰部和腿部致使其受到撞击和挤压,同时将其砸压在减速箱盖上。
一、现场调查与分析石油生产中的游梁式抽油机采油是靠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减速箱、曲柄连杆机构,把高速旋转运动变成驴头低速上下往复运动,再由驴头带动抽油杆做上下往复直线运动,抽油杆带动井下抽油泵活塞作上下往复运动,将油井中的液体抽至地面。
游梁式抽油机存在着十大危险。
这十大危险是:①平衡块旋转危险;②皮带传动危险;③减速箱高处作业危险;④电机漏电危险;⑤操作台高处作业危险;⑥电机电缆漏电危险;⑦节电控制箱漏电危险;⑧刹车失灵危险;⑨毛辫子悬绳器危险;⑩攀梯危险。
有杆抽油系统工况分析抽油机井的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油层生产能力及工作状况,分析是否已发挥了油层潜力,分析判断油层不正常工作的原因。
(2)了解设备能力及工作状况,分析设备是否适应油层生产能力,了解设备利用率,分析判断设备不正常工作的原因。
(3)分析检查措施效果。
一、抽油机井液面测试与分析(一)静液面、动液面及米采油指数静液面:是指关井后环形空间中的液面恢复到静止时的液面;静液面深度:从井口到液面的距离称为静液面深度;静液面高度:从油层中部到静液面的距离称为静液面高度。
与它相对应井底压力,既是油层压力(静压),若井口压力为零时,静压与静液面的关系为: (3-89)动液面:是油井生产期间油套管环形空间的液面;动液面深度:表示井口到动液面的距离;动液面高度:表示油层中部到动液面的距离。
井底流压与动液面的关系为:(3-90)如图3-47所示:称为沉没度:它表示泵的吸入口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
油井的采油指数为:令,则油井的流动方程可表达为:(3-91)式中Q—— 油井产量,t/d;K—— 称为米采油指数,t/(d·m)。
图3-47 静液面与动液面的位置(二)液面位置的测量测液面的原理是利用回声仪测量声波从井口传播到液面再返回到井口所用的时间t,再求出声波在环形空间中传播的速度,则液面深度为:(3-92)为了求出声波在环形空间中传播的速度,在距离井口一定深度处安装音标,在用回声仪测得的声波曲线纸带上能显示出井口波、音标波和液面波如图3-48所示,测取井口波图3-48 液面与音标声波反射曲线到液面波的纸带长度作为,则声速为,将其代入式(3-82)得:(3-93)油田现场目前用双频回声仪测得的液面曲线如图3-49所示,上面为高频曲线,下面为低频曲线,在高频曲线上可清楚地看出声波传播到每一个油管接箍返回到井口的时间波形。
在这种液面曲线上量取10个油管接箍反射波之间的纸带长度作为,量取从井口波到液面波之间的纸带长度作为t,以10根油管的长度作为,也可求出液面深度为:,而且省去了在井中安装音标的麻烦。
抽油机井工况诊断浅析摘要:本文综合了油井的功图、压力、电参数、井身结构等多元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与油井的工况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了油井多元数据相互之间以及与油井工况之间的主要关系,从而为更加准确的判断油井工况、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计算机的工况自动识别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抽油机井;多元数据;工况1引言有杆泵采油是我国油田原油生产的最主要的开采方式,我国油田普遍开采多年,对于油井的功况诊断,已经是油田采油工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油井工况诊断不仅可以为油井的生产提供保证、为油井作业提供依据,而且能够提高油井的系统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文结合油井工况对油井的功图、压力、电参数、井身结构等多元数据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油井多元数据与油井工况的关系,通过油井工况诊断,可以查明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针对性的解除故障,保障油井长期稳产和长寿。
2工况因素分析2.1示功图通过实测功图进行油井工况诊断是油田生产中普遍应用的方法,实测示功图可以反映出深井泵在井下工作的异常现象,可以结合地质情况和利用生产数据、仪器工作状况,来分析解释抽油井的工作制度是否合理。
机、杆、泵参数组合是否与油井相适应。
实测示功图经过诊断技术处理,可以找出影响油井泵效或不出油的原因,然后根据油田采油工艺技术的配套措施来解决生产问题。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基本都是通过功图进行油井诊断,对于一些常规的油井工况可以方便准确的判断出来。
有的油井供液不足,动液面下降过快;有的油井抽油时出现的一些工程问题,例如:泵失效、阀漏失、抽油杆断脱、碰泵、缸套错位等工况。
但对于一些油管漏失、丝扣漏失、管线堵、泵阀常开、连抽带喷等工况,仅仅靠单一功图的数据是不能够进行准确判断的,因此必须通过一些其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地面功图的特征进行自动判断油井工况已经成为可能。
由于地面实测功图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计算机识别中往往求解出其井下泵功图,然后再进行油井工况的诊断。
油井工况控制技术是一种用图表管理油井生产的技术。
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油井生产过程中的供排协调关系,是一种检验与评价油井工况是否合理、正常的有效手段。
抽油机井生产系统主要是由油层、井筒和机-杆-泵系统组成,如何通过调整地面与地下相关参数使油田开发减少投入,高效合理的开采石油是们研究的课题。
一、工况管理低泵效、低沉没度、低液量油井是改善油井工况面临的主要阵地。
从地层潜力、井筒管柱状况、地面参数配套三方面对油井工况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
针对四类“衰竭”油井分别制定的“抢救措施”迅速在全管理区铺开,且效果显著。
对沉没度低、无潜力挖潜油井,实施参数优化后平均日耗电量下降19千瓦时。
对无优化潜力且无挖潜潜力的油井,依据“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实施间关4井次。
实施后辖区油井泵效增加4.2%,工况合格率提升13.8%。
分级优化治理,促使问题油井向健康油井转变。
工作中,首先建立单井优化预设计,保障油井措施工作的及时性。
根据每口井的作业情况,从横向上通过查找与之相类似的井进行总结归类,从纵向上健全完善作业数据的分析整理,提前为每口井拿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预设计方案,为每口油井建立了优化设计跟踪台帐。
其次建立参数优化三级流程机制。
第一优化方案设计,由工程与地质结合共同完成,提高设计结果的合理性;第二优化设计结果与作业监督和现场相结合,保证设计结果的可执行性;第三优化设计结果由相关负责人审核把关,保障设计结果准确性。
二、合理区转优良区典型井分析A井4月泵效为56.2%,沉泵比为0.498,经工况动态控制图软件分析位于合理区。
1.调查分析。
在日常量油中发现该井产液量4月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由正常时的20吨/天在一个月下降到15.5吨/天。
发现产量下降后,对该井进行了憋压,憋压资料为憋压6分5秒压力由0.6-3.0MPa,稳压5分钟压力由3.0-2.5MPa。
在资料室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该井液面由1月份的1883米上升到4月份的1201米,液面上升682米,该井虽然泵漏,但液面回升主要原因为注水见效,具有进一步优化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