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溶洞里的钟乳石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23
溶洞里的钟乳石本文档由慕清老师原创,系列作品包括逐字稿、说课稿、课件,更多作品搜索百度文库慕清老师一、教材分析溶洞里的钟乳石是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在地表缓慢变化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
由于这些外力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极其缓慢复杂,对于只有短短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个体来说,无法观察到其变化的全过程。
本课的落脚点为《溶洞里的钟乳石》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自然界中钟乳石形成的原因。
第二课时去模拟钟乳石的形成。
教材中模拟实验所用药品为苏打晶体。
此实验与自然界钟乳石形成原理类似,较长的实验时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执着精神,但是在以前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实验过程较长,实验环境限制等因素,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观察到明显的效果,这就使很多学生有挫败感,不利于科学兴趣的培养。
所以在进行教材实验前,设计快速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钟乳石的形成,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为布置教材中的模拟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计划,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三、实验创新之处1、创新之处本实验能够在短时间内模拟钟乳石的形成,成功率高,学生参与度高。
2、优点:(1)本实验所需时间短,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溶洞中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的形成。
(2)本实验既安全又简单。
实验药品性质稳定,不易变质。
最初所选药品为氢氧化钠,但是氢氧化钠固体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而且在空气中放置容易变质,所以实验中用磷酸三钠取代了氢氧化钠。
(3)本实验废液不需要处理,无毒无腐蚀性,直接倒入下水道可以。
(4)本实验具有推广价值,教具可以批量生产。
【教材分析】《溶洞里的钟乳石》继续引领学生探究自然力量对地表变化的影响,通过美丽的钟乳石图片,提出“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进入活动,“猜钟乳石的形成”,结合实验进行有根据的猜想。
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完成钟乳石的形成实验,进一步推出钟乳石的形成。
通过阅读科学在线,使学生对钟乳石的形成有了更深的理解。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验视频体会自然界中钟乳石的形成。
教学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使学生增强理解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他们这个年龄对于大自然的变化非常感兴趣。
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
我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引领学生观看图片和实验,探索大自然奥秘,进一步感悟各种自然力量包括温度变化、水、空气等外力对地表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3.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5.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关于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教学准备】石灰岩、稀盐酸、滴管、盘子、尽可能丰富的钟乳石图片、视频资料、烧杯、碟子、曲别针、线绳、苏打晶体、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美丽景色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除此之外,桂林还有许多溶洞,溶洞里的钟乳石随处可见,形成了奇妙无比的溶洞景观,更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桂林,去看一看溶洞里的钟乳石。
(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1.请大家跟我欣赏一组图片。
2.看了钟乳石的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3.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一场探秘钟乳石的旅行。
4.咱们班的同学有去过桂林的吗?知道桂林的天气怎么样吗?那没有关系,我们来看一看桂林五一一周的天气。
15 溶洞里的钟乳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自然界中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很难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在短时间内看到钟乳石的形成,大家想不想试一试?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自制钟乳石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2:自制钟乳石
1.按照书上P68的步骤,设计自己的模拟实验。
实验原理:物体的溶解、毛细现象、再次结晶。
2.师生讨论:模拟实验设计。
〔1〕我们要发现的是什么——钟乳石或石笋是否是山洞里的石灰水滴形成的。
〔2〕我们要模拟的条件和环境是什么?——山洞里含有石灰质的水滴缓慢地滴落。
〔3〕我们用什么来模拟?——用苏打水模拟石灰水;用瓶子模拟山洞的地下水;用毛线或棉绳模拟山洞中的渗水层。
〔4〕我们怎样控制实验——利用毛细现象来控制水滴能持续不断落在碟子中。
〔5〕我们怎样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鼓励学生坚持做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4.阅读科学在线
解释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5.撰写赞美钟乳石的小诗。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溶洞里的钟乳石
1.实验原理:物体的溶解、毛细现象、再次结晶。
2.实验步骤:
〔1〕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蒸馏水。
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为止。
〔2〕将线绳打一个结,并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
然后把线绳两端分别浸在两个烧杯中,把碟子放在两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把线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3〕坚持4天,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溶洞里的钟乳石【教课目】科学研究1、能通察乳石的有关像提出关于乳石的各种假。
2、能模自己的假感情度价1、能用文字的言美乳石构成的百怪千奇、虚无缥缈的情形。
2、能与其余同学交流自己的点。
科学知能用自己的解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课要点】指学生通关于乳石形成原由的猜想和模等研究活,初步流水的侵作用地表改的影响。
【教课】一、引入提:前一,五一放假,我去了一个特风趣又巧妙的地方,我把个地方的景拍了下来,我一起来看看。
(播放)提:看完后,你有什么感觉?生:些照片的乳石都特别美⋯⋯:,些都是乳石,也叫石乳。
看到么多美的乳石,那它是怎形成的,你想知道?生:想:好,那就我来研究乳石形成的神秘。
(板:乳石的形成)网是采集料的最便利的手段,今日我就通网来行科学研究。
大家可以入网站,在“学园地”目里,看看乳石的基本料,想想乳石的形成可能和什么有关,可以在小里交流一下的解,开始吧。
学生活。
提:你认识了哪些乳石的料?学生提:依据我认识的乳石的基本料,来勇敢的推一下你乳石的形成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地下水、石灰岩、温度、空气等。
(板)提:好,既然溶洞里的地下水是酸性的,那我能不可以勇敢的推一下,些酸性的水和石灰岩可能会生什么化?生:酸性的水溶解了石灰岩。
述:好,不过大家的猜想,我可以通一个模来酸性的水能不可以溶解石灰岩。
三、:稀酸和石灰石的反述:我所用的资料就是石灰岩,和溶洞里的乳石是一的。
个小的杯里是稀酸,模溶洞里酸性的水。
我用滴管把少许的稀酸滴在石灰岩上,看看石灰岩会生什么化。
在做个,同学先看看提示再来做。
提示:1、稀酸有腐性,本次离,而且戴上手套行。
2、滴稀酸,速度要慢,不宜多。
千万不要用手摸岩石,一旦沾上稀酸,上用清水冲洗。
3、仔察岩石和酸溶液的化,思虑些化与溶洞中乳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在开始,大家注意安全。
小。
提:在此中,你有什么?个了然什么?生:石小了。
溶液色了⋯⋯生:稀酸能溶解石灰岩。
提:和乳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生:溶洞里的地下水溶解了石灰岩。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溶洞里的钟乳石课题溶洞里的钟乳石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科学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关于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石灰石、稀盐酸、滴管、盘子、尽可能丰富的钟乳石图片、视频资料。
烧杯、玻璃瓶、碟子、曲别针、线绳、苏打晶体、蒸馏水。
教学过程一、科学引入设计意图我们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美丽景色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同学们是否知道那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中的钟乳石随处可见,形成了奇妙无比的溶洞景观,更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多媒体展示钟乳石景观)二、科学探究1.语言描述通过观察,谈谈你对钟乳石的印象?(观看钟乳石图片,用自己的话对钟乳石进行描述。
)2.猜测钟乳石的形成你知道溶洞里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吗?教师适当提示:钟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靠什么力量形成的?在短时间里能形成吗?3.指导实验(1)选择一块石灰岩(2)用滴管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4)滴稀盐酸时要注意安全。
(5)观察岩石滴酸后的变化时,不要用手去摸。
4.汇报实验结果谁能把刚才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汇报给大家。
交流时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汇报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交流时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并和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5.自制钟乳石(1)、自然界中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很难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观察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2)、提示实验过程(多媒体展示)(3)、教师展示提前一周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按教师的提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准备进行长时间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