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16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进行实际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3. 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方法4. 说明文实例分析5. 练习与运用三、教学过程1. 回顾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a. 引导学生回忆说明文的定义,强调说明文的目的和功能。
b. 讨论说明文的特点,如事实性、逻辑性、简洁性等。
2. 复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a. 回顾说明文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b.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材料等。
3. 学习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方法a. 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原因、举例等。
b. 教授如何分析说明文的逻辑关系和论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和复习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的运用,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通过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内容1. 说明文阅读的策略2. 说明文中的概念解释3. 说明文中的举例与证据4. 说明文的结论与意义5. 综合练习与讨论七、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阅读的策略a. 讲解如何快速捕捉说明文的主题和结构。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目标:(1)掌握说明对象的判断方法(2)掌握10种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一、说明对象1.说明文通常分为哪两种?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 如何区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三、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1.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目标:(1)掌握说明文的结构(2)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说明结构说明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把握中心句和关键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总之”等即可判断文章的说明结构。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可派生三种情况,即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
2.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式平等并列的。
3.递进式:后边的说明是在前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
说明文的阅读复习说明文是一种阐述事物特点、定义、使用方法或者原理的文体。
阅读说明文常常涉及到理解各种专业术语,把握文中的过程、原因和结论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一、理解标题标题是文章的“门牌号”,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因此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理解标题。
在阅读说明文时,标题通常会出现包含特殊术语、符号和代号等的情况,需要通过查询词典、百度等工具来理解。
二、把握文章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主体和结论。
引言一般介绍文章的主题,主体部分则对文章的主题进行详细阐述,结论则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
在阅读说明文时应把握文章结构,清楚主体部分的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理解关键词说明文通常会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是文章的关键词。
了解术语的含义是阅读说明文的关键。
阅读时应该注意这些专业术语,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这里一般会提供相关的术语解释。
四、分析文章主旨在阅读说明文时,需要分析文章的主旨。
主旨一般会在文章开头交代清楚,这样有利于读者在阅读时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梳理出主旨。
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时刻关注作者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五、注意关联词说明文的篇幅较长,关联词的使用是串联上下文的重要方式,常常出现的关联词有“但是”、“然而”、“因此”、“所以”等。
通过关联词可以从前一个观点过渡到后一个观点,把不同观点和信息串联起来,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应注意关联词。
六、细读图片和图表说明文中图表的选择通常是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内容,读者在阅读说明文的同时,可以细读图片和图表,理解其搭配方式和补充的信息。
有些时候,图表的信息会比文字更直观。
七、举一反三,拓展思路在阅读说明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把文章中的知识与其他的实践结合起来,探索知识的更多应用场景,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
综上所述,阅读说明文需要把握文章结构,理解关键术语,掌握关联词,进一步理解图片和图表,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举一反三展开思路。
说明文阅读复习题一、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1.在地层中、大气中以及动植物的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例如,人体含水量约占人体的三分之二,鱼体含水量达百分之七十,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百分之九十。
⑴这段话有中心句吗?⑵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⑶这个语段的主要内容就是:2.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⑴这段话有中心句吗?⑵你们能找出说明的对象吗?它的特点是?⑶这个语段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二、判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师:你们能判断出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吗?1.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2.在水泥厂内距污染源200米---250米处,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滞粉尘4042克。
3.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4.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5.花朵的形状多种多样,例如牵牛花的花朵像一只小喇叭。
6.它们大多分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房间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7.这种杉树可高达100多米,相当于三十多层楼的高度。
三、阅读练习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_”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文中加点的“大多”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城市的出现,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专题说明文阅读基本要点一、说明文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表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二、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更清楚。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画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引资料: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或者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如果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