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38
双连拱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双连拱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曾恕辉付超(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襄樊441104)摘要结合云南一座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介绍了中隔墙顶部防水和出口半明挖半暗挖段施工时遇到的技术难题及其解决办法,通过监控量测分析,取消两侧壁导坑。
关键词公路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1 工程概况老苍坡3#隧道位于云南省元(江)磨(黑)高速公路K296+150~K296+360,全长210m,直线纵坡-3%。
地面横坡陡,为典型的山岭隧道,线路在此分离不开,因此设计为带中墙的整体式双跨连拱结构。
单跨净宽10 24m,净高7 2m。
单跨采用单心圆,边墙侧为曲线,中墙为直线,中墙厚2 5m。
隧道净宽22 98m,最大开挖跨度24 58m(见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①—中导洞;②—中隔墙;③—中导洞临时支护;④—正洞;⑤—正洞衬砌;⑥—仰拱;⑦—正洞初期支护;⑧—混凝土图1 隧道及中导洞断面(单位:cm)该隧道Ⅴ级(Ⅱ类)围岩110m,Ⅳ级(Ⅲ类)围岩100m,分别为侏罗系景星组、和平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碎石土,围岩节理发育。
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水及孔隙水,雨季涌水量较大。
地表植被茂盛。
2 施工工序贯通中导洞→中隔墙混凝土灌筑→洞口管棚施工→正洞上台阶掘进及初期支护→中隔墙顶防排水处理→正洞下台阶开挖及初期支护→正洞边墙基座衬砌,封闭仰拱→正洞二次衬砌3 施工方法3 1 总体原则由于隧道围岩软弱,地质条件复杂,埋深浅,跨度大,在施工中严格采取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的技术措施。
3 2 施工步骤(1)贯通中导洞为确保工期及施工安全,遵循“早进洞、少扰动、强支护”的方针,先进行洞口防排水处理,再在进出口各衬砌长5m护拱进洞,边仰坡尽量不扰动,这样做既保护环境又确保施工安全。
进洞口拱部打设超前小导管注浆,先开挖中导洞上半断面进洞。
依据中隔墙设计尺寸,并考虑施工作业空间,开挖断面定为宽5 0m,高6 0m,拱部为R=2 5m的半圆弧;支护后断面宽4 6m,高5 8m(图1)。
连拱隧道中隔墙的选择与施工本文分析、比较了三种连拱隧道中墙的优缺点,并介绍了一些中墙的施工经验。
标签连拱隧道;中墙;选择;施工连拱隧道上、下行线通过中隔墙分开,与传统的隧道形式相比,隧道洞口需要的过渡段短,节约土地,同时又既有外型美观的特点,因此在城市交通及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
1 中墙主要的结构形式连拱隧道中隔墙先行施工,支撑拱顶,将开挖断面分割,达到减跨的目的。
中墙在主洞施工时受到各方向反复的作用力,并支撑作用在拱部上的荷载,受力十复杂,是连拱隧道最重要的结构体,中墙设计、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座隧道的成败。
从目前建成的隧道及各种研究的情况看,连拱隧道中隔墙主要以下三种结构形式,如图1、2、3所示。
2 方案的比较第一种形式在2000年以前曾被广泛采用,实践证明此种中隔墙的弊病较多,存在先天不足,现在已经基本不采用,主要存在以下的弊病:⑴中墙与左右洞二衬分三次施工,施工缝不易完全对齐,造成错缝,受力不均,容易造成中墙纵横向开裂。
⑵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防水板在拱部接头,作业空间小,很难保证焊接质量,排水管容易被堵塞,造成中墙接头部位渗水。
⑶排水系统设在中墙顶,拱顶回填混凝土浇筑在碎碎石层上(一般50cm厚),基础不稳,难于达到支撑的作用,同时混凝土也易堵塞盲沟。
⑷接头部位弧形难对应,造成错缝漏浆,建成的隧道多需要装修,影响混凝土外观。
⑸中墙作为永久结构,受力大,易下沉开裂,病害较多。
⑹对于需要爆破的石质围岩增加中墙保护费用,而且一般保护不好,需要二次装修。
⑺主洞的初期支护(钢支撑)没有支撑点,只能支撑在回填混凝土上,受力结构不合理。
后两种形式是在第一种形式上发展而来的,吸取了单洞隧道的施工经验,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改进,目前应用较广。
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有很大的改进,排水系统设计更加合理,中隔墙作为临时支护结构,没有外观要求,减少了投入。
但此种结构仍然有自身的缺点,主要表现在:⑴中隔墙分基础和墙身施工,工序较多。
施工工艺(一)工艺原理双连拱隧道施工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短开挖、快封闭、强支护、勤量测”为指导。
首先开挖中导洞并灌注中墙混凝土,然后开挖右洞,贯通后再进行左洞施工。
两洞在开挖中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分成若干单元,分步开挖及时施作工字钢支撑、锚喷混凝土等初期支护,与围岩共同组成承荷系统,协同变形一承荷,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
建立监控量测体系,实施信息化管理,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指导施工,确保安全、稳定。
(二)工艺流程(三)施工方法1、开挖及支护步骤II类围岩采用中导坑加侧壁导坑法开挖,先墙后拱法衬砌。
开挖以中导坑超前并灌注中墙混凝土,然后侧壁导坑推进,衬砌边墙混凝土,上半断面开挖采用环形留核心土的方法,最后施作拱部二次衬砌,具体步骤见图。
III类围岩中导开挖并灌注中墙混凝土,正洞上下台阶法开挖(上下台阶相距不小于10m),全断面二次衬砌,具体步骤见图。
W、V类围岩中导先行,正洞全断面开挖、全断面衬砌,具体步骤见图。
2、开挖及运输方法开挖I类围岩主要以风镐为主,人工装碴,1t四轮翻斗车运碴,开挖ni、W、V类围岩用简易钻孔台车人工操纵7655型凿岩机钻孔爆破,ZL40B装载机配合8t自卸汽车运碴。
简易钻孔台车是自行研制的能供20人同时钻孔的工作平台,钻架的高度、宽度可根据开挖面的不同加以调整,它固定于东风车底盘上,进出方便,不必拆卸,操作安全可靠。
3、控制爆破及中墙防护在双连拱隧道正洞开挖过程中,因中墙混凝土已灌注,开挖时必须考虑爆破振动和飞石对中墙混凝土的影响,中墙混凝土厚度只有1.4m,且初期支护的工字钢支点已作用于中墙顶面,所以在施工中必须有严格保护措施,不得有任何影响和扰动。
办法是,111类围岩上下断面开挖,采用火雷管分段分区爆破,以减小爆破振动的叠加,把振动降低到最小程度。
具体见图。
W、V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但在靠中墙一侧预留1.0m保护层进行二次切割预裂爆破,具体爆破设计见图。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法及防排水技术摘要:公路隧道的建设,不但可以拉直公路,提高公路等级,减少事故发生,而且可以缩短公路里程,节约工程投资以及建成后车辆运行成本。
众所周知,双连拱隧道是相对分离式隧道而言的,是用连接上下行线隧道之间的中隔墙分开的并体连拱隧道.随着高等级公路的高速发展,为改善公路线型、节约运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和节省工程投资,修建中短双连拱隧道已成为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法及防排水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法;防排水技术1、前言由于连拱隧道的特殊结构,主洞拱顶比中隔墙拱顶高,两主洞拱顶渗水都往中隔墙两侧汇集。
因此,中隔墙两侧防排水成功与否,是整个连拱隧道是否漏水的关键所在。
因此开发和应用山岭隧道修建的新技术,以及研究和总结公路隧道施工新法是生产实践的必然要求。
2、中隔墙施工方法2.1传统施工方法目前,国内连拱隧道施工比较成熟,常用的施工方法分5步(见图1):①开挖中导洞及两侧壁导洞(地质条件不好时,主洞开挖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至中导洞贯通,并进行临时支护;②施工中导洞拱顶防水布及钢筋混凝土中隔墙;③两侧主洞开挖及初期支护;④主洞防排水施工及二次衬砌;⑤排水沟及路面施工。
该方法是常用的连拱隧道开挖和支护方案。
先开挖中导洞,形成跨度较小的凌空面,及时浇筑钢筋混凝土中隔墙,使之尽早承受松动围岩的应力,保证围岩的稳定性。
由于中导洞开挖断面小、产值少,采用该施工方法造成大型机械设备发挥不了最大工效,影响施工单位效益。
同时,由于要等中导洞贯穿后才能施工中隔墙,这样中导洞进洞到主洞进洞时间较长,造成工期长、人员设备闲置,施工成本增加。
这也是目前连拱隧道每延米造价远高于分离式隧道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云南丽江某公路马面坡连拱隧道施工便是采用此方法,从中导洞开始进洞、贯穿至中隔墙衬砌施工完毕共用110d,产值215.6万元。
而同样的施工设备、人员,从主洞进洞至贯穿(包括完成锚、网、喷临时支护)仅用52d,产值365.8万元。
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质量控制在公路隧道施工中,我国正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但在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不同的缺陷,虽然外观质量和施工工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中隔墙施工仍存在一定的难题,在实际施工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合理的设计,建造高素质的施工队伍,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以确保中隔墙的施工质量。
本文介绍了双连拱公路隧道中隔墙施工工艺,加强中隔墙稳定的具体措施及防排水施工方法,并提出中隔墙施工目前还存在着不少质量问题,特别是防排水问题是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希望引起同行的足够重视。
《中外公路》杂志资讯刊是由交通部主管,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联谊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
本刊是全国公路交通行业权威性期刊,发行量在公路系统报刊中居于前列。
本杂志资讯刊不仅有效地吸引了全国近30个省市区数百家高速公路管理厅局、公司及上千家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中高层经营管理者;以高速公路及服务区为服务对象的各行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高速公路司乘人员、自驾游者等读者群,还以清新的风格、浓郁的海派韵味、敏锐的流行触觉、轻快而富有文化品味的风格,敏锐,独特的视角,捕捉时尚消费资讯;积极,健康的理念,引领高品位的生活诉求。
一、绪论双连拱公路隧道施工方法采用三导坑先墙后拱法,先进行中导坑,再进行左、右用隧道主洞的开挖,以中导坑为主攻方向,根据原设计贯通后,两侧导坑为辅助,由中导坑中部向两侧方向同时修筑中隔墙,这样施工法节约工期,占地面积少,缩短了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中隔墙的施工工艺连拱隧道施工工序:中导洞开挖并进行支护—--修筑中隔墙—-右侧辅助导洞开挖并进行支护—-右洞上半断面开挖并进行支护—-右洞下半断面开挖并修筑二次衬砌—-修筑石洞仰拱—-左侧辅助导洞开挖并支护—-左侧上半断开挖并支护—-左侧下半断面开挖并修筑二次衬砌-—修筑左洞仰拱。
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工序:支模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中隔墙与中导洞的施工顺序:首先是一次性全面浇筑钢筋混凝土,其次是浇筑时,必须留出正洞二次衬砌的厚度,有利于防水工作。
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0 引言双连拱隧道由于缩短了隧道线距,有效地节省了投资,在当今隧道施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施工技术与分段隧道相比,工序更加复杂、易受围岩扰动,施工难度大,如何控制围岩变形、确保施工质量是当前双连拱隧道施工的难点。
1 双连拱隧道的优点(1)与其他隧道结构相比,双连拱隧道避免了洞内桥隧或路隧分幅问题,简化了接线,提高了公路、桥梁、隧道的线形通畅度,使高速公路的线形更加规范。
(2)双连拱隧道能够满足上下行车分离的要求,在平面线路和洞内位置上都可以自由选择,同时双连拱隧道能够更好地适应地形,提高空间利用率,在受地形限制的地区采用这种隧道形式,可以有效减少占用空间。
(3)采用连拱隧道形式,可以减少洞口边坡的挖掘,对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环境破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还可以减少拆迁,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2 工程概况某省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全长5.4km,其中双连拱隧道长176m,洞宽21.7m,全断面面积236.4m2,隧道施工中,根据连拱隧道的工程特点,再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3 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3.1 施工流程本工程的施工流程为:首先进行地质勘查,准备施工场地和机械设备,开挖中导洞并进行支护,随后进行中隔墙施工,开挖左右两侧导洞并支护,导洞施工完成后,开挖主洞并支护,最后进行防排水施工以及二次衬砌浇筑。
3.2 施工准备(1)本工程隧道施工前要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地质条件,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如有需要,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帷幕注浆加固。
(2)施工场地处理后,应将施工用的机械设备准备齐全并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免在施工中发生设备故障而影响工程进度。
(3)在本工程施工现场合理布置工程观察点,密切观察本工程隧道洞口表面是否有沉降现象,对隧道进行检查,如有异常需及时报告处理,视情况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暂缓施工。
公路双跨xx隧道中隔墙法施工工法xx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xx前言: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在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小哑口或小山鼻的情况,受地形条件限制,目前国内一些较短的隧道常选用连拱结构形式。
从节约用地、利于环保,减少高路堑工程方面考虑,修建连拱隧道具有功能合理、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好的重要意义。
但连拱隧道由于开挖跨度大,结构对荷载变化比较敏感,围岩稳定性变差,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施工安全难以保证,工期长,工程成本不易有效控制。
我公司在京福高速公路三明连结线SLA2合同段建设中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并积极收集连拱隧道施工技巧和施工经验,运用中隔墙法指导管段内垄东隧道的施工(498m),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实践中收集、整理,形成本工法。
一、工法特点⒈由两端洞口向中间开挖、支护中导洞,直至贯通再进行其它工序作业。
中导洞首先贯通,既改善了施工环境,又起到超前地质预报的作用。
⒉合理利用开挖班劳力和机械设备能力,左、右洞各开挖侧导洞100m左右,并在中导洞与侧导洞之间设置横洞。
既增加了工作面,又加快了中隔墙施工进度,减少施工干扰,从而加快主洞开挖进度。
⒊主洞开挖采用定向爆破技术,减弱对中墙的爆破震动,同时也减少了中隔墙保护区段的长度,从而降低中隔墙保护费用。
⒋两主洞错开50m以上,以监控量测为指导,主洞开挖、支护平行施工,减少洞内工序之间的相互制约,达到缩短工期、保持合理施工环境的效果。
⒌左右主洞围岩收敛都趋于稳定后再施做二次衬砌,避免因爆破松动区域范围内的围岩经3~4次爆破振动后内部多次应力重分布变化未稳定,造成二衬受力不均衡使混凝土面产生裂纹等负面影响。
⒍仰拱、填充砼、调平层和矮边墙先施作,二衬随后,优化洞内文明施工,并确保主洞二次衬砌质量。
二、适用范围⒈石质Ⅲ~Ⅴ类围岩双洞及以上连拱隧道;⒉城市地铁、软质围岩隧道、土质连拱隧道亦可参照本工法施工。
高速公路工程双连拱隧道隔墙施工技术摘要:首先简述了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结构特点,然后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断面类型及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项目实例综合研究了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主要包含了测量放样、基底找平、钢筋制作、混凝土浇筑以及养生等,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1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结构简述通过分析公路隧道建设现状发现,其普遍采用的是双连拱隧道类型。
与分离式隧道对比分析,双连拱隧道具备较大的空间利用率,洞口选择方案多,而且适用在洞口地形相对狭小的中短隧道。
但是双连拱隧道施工环节比较多,在具体施工中必须交错实施开挖与支护,而这会增加围岩应力变化。
中隔墙作为双连拱隧道施工时采用的主要构件,必须严格控制其强度与稳定性等关键指标。
以双连拱隧道项目施工为例,中隔墙与支护衬砌采用的为非同步施工模式,结构受力情况多变,特别是中隔墙受力较为复杂,主要包含了拉、压、弯、剪等,而且左洞、右洞的施工会对中隔墙造成影响,若是施工不当,则很容易引发拱顶沉降或坍塌等现象,甚至隧道中隔墙出现开裂与渗水等[1]。
基于此,在双连拱隧道施工阶段必须精准把控中隔墙技术要点,以提升施工质量及安全。
2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断面类型及施工要点2.1 中隔墙断面类型针对双连拱隧道项目的中隔墙而言,其结构类型主要是以外部形态作为划分标准,包含了直中墙、曲中墙,见表1。
表1 直中墙与曲中墙特点2.2 施工要点以双连拱隧道为例,中隔墙施工流程是先支模板后钢筋绑扎,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详细施工要点如下:①模板选用,在中隔墙模板施工阶段,应选择槽钢与碗口件从中导洞初期支护位置进行支撑处理,支撑模式是“外撑+内控”,而模板主要选用特制型钢模,且严格根据规定要求检查模板中线、尺寸以及标高等相关指标,保证符合工程要求之后才能够实施下一道工序;②钢筋绑扎,首先需要对中隔墙与衬砌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以增强混凝土粘结力,结合设计要求布设基础钢筋,同时对预留筋与预埋件的位置进行严格检查,保证钢筋无任何的锈蚀现象[2],待钢筋绑扎施工及检验达标之后,才能够进行端头模板封堵处理;③混凝土浇筑,选择的振捣方式是分层振捣,边浇筑边振捣,由模板的端头灌注混凝土,将混凝土浇筑到与拱顶相距1.5 m位置,然后以分段浇筑方式一直浇筑到拱顶,在两侧位置合理预留注浆管与排气管[3]。
浅谈公路双联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摘要:双联拱隧道中隔墙是隧道结构稳定的关键,中隔墙施工质量也是隧道质量控制要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结合辽宁庄盖高速公路新开岭隧道曲墙式中隔墙施工的实例,浅谈了双联拱曲墙式中隔墙施工技术工艺。
关键词:双联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abstract: in the arch tunnel quality.the partition is the key of tunnel structure st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quality control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tunnel, one of the combined with liaoning zhuang highway to a new cover the tunnel wall type part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ng examp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arch song quality.the wal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keywords: thermodynamic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arch tunnel partition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新开岭隧道位于步云山村与横道河村之间,呈东南-西北走向展布,采用连拱式隧道结构类型,新开岭隧道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印支期侵入的二长花岗岩和青白口系永宁组石英砂岩,构造发育,节理裂隙较发育,且不规则,杂乱,结合程度一般,充填少量泥质或无充填,显剪性。
本隧道围岩类型为iv、v级围岩,以二长花岗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岩石呈块状。
拱部无支护时可能坍塌。
左线起讫桩号为zk45+611.827~zk46+160.177,长548.35m,右线起讫桩号为k45+612~k46+160,长548m,属中隧道。
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摘要以沿江高速某隧道为例,重点从防排水和混凝土浇筑两方面介绍了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连拱中隔墙防排水砼浇筑1 工程概况安徽省沿江高速公路某隧道,是双向四车道双连拱隧道,全段分布强-弱风化粗面岩,节理十分发育,并按节理发生严重蚀变,充填有粘性土。
通过雨季地表水的补充,隧道裂隙水十分发育。
沿江高速是国家重点公路项目,工期紧,并对隧道施工的内在和外观质量要求都很高。
2 中隔墙施工特点及难点2.1 防排水系统施工质量控制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有多种方法,该隧道采用常用的三导洞法(图1),施工步骤为先施工中导洞,在中隔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做好两侧抗偏压回填后,再施工两侧正洞部分。
由于防排水设计很难十分完善,存在施工死角,造成防排水系统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中隔墙结构与两侧连拱结构施工间隔时间长,其中又要进行正洞开挖和支护的施工,使得早期中隔墙施工时的防排水预留接茬十分容易破坏,造成中隔墙防排水系统也难与连拱防排水系统形成整体;一是中隔墙由于施工空间狭小,难以保证混凝土和防排水设施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在中隔墙顶超挖处回填容易形成空洞,而在上方形成“V ”型汇水区域,通过正洞开挖时的爆破掁动,使松动围岩的裂缝进一步发展,为汇水区域提供更多的水源。
以上这两个方面是容易在中墙顶纵横向施工缝产生渗水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图1 三导洞法施工双连拱25车道中线车道中线2.2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为保证中隔墙混凝土内实外美,并在狭窄空间内实现快速施工,隧道采用整体钢模台车、泵送混凝土工法施工。
这样模板拆除和移动都比在现场的拼装模型节省时间,还能减少板缝,只要加工精细,规范施工,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快速施工不难。
但是在中墙顶的A 部(图2),由于施工空间狭小和检查窗已关闭,混凝土不易捣实,另外在回填中隔墙顶部时,由于重力作用B 部易形成空洞,这既影响防水,更影响中隔墙顶部结构受力后的安全。
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宛坪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公路上海至武威国家重点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B12标共有4座隧道总长783m,为关键和难点工程。
本文结合现场施工的经验就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及其解决办法发表点看法。
标签:公路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1 总体施工方案隧道采用先中导洞法进行施工,中导洞贯通、中隔墙衬砌完成后进行其余部分开挖作业。
Ⅱ类、Ⅲ类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Ⅳ类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15-20m;左右洞开挖距离控制在30m以上;利用新奥法原理,开挖后及时施做初期支护,量测紧跟,以量测数据分析确定加强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时间,衬砌台车进行全断面衬砌。
明洞采用明挖明做的方法施工,在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的条件下,然后就地模筑全断面整体式砼衬砌。
2 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2.1 施工工序Ⅱ、Ⅲ类围岩:中导洞开挖及支护→中隔墙衬砌→左、右洞侧壁导坑开挖及支护(两洞相距30m)→中隔墙加固→左右洞上半断面开挖及支护→左右洞下半断面开挖及支护→仰拱开挖→仰拱衬砌→二次模筑砼施工。
Ⅳ类围岩:中导洞开挖及支护→中隔墙衬砌→中隔墙加固→左、右洞上半断面开挖及支护→左右洞下半断面开挖及支护→仰拱开挖→仰拱衬砌→二次模筑砼施工。
2.2 中导洞施工及中隔墙衬砌2.2.1 导洞开挖及支护。
开挖断面宽度为5.96m,高度为7.74m,中导洞采用全断面开挖,人工钻眼,采用光面爆破,装载机配合自卸车出渣。
中导洞的支护:Ⅱ类围岩超前支护采用φ50注浆小导管,小导管长度5m,间距40cm,角度5~7°,搭接长度1m,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水灰比一般为0.5:1~2:1,注浆压力为0.5-1.0MPa,必要时在孔口处设置止浆塞。
2.2.2 Ⅲ类围岩。
超前支护采用RDN25中空锚杆,锚杆长度3.5m,环向间距1m,搭接长度1m,锚固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再进行开挖。
2.2.3 中隔墙衬砌。
中隔墙衬砌开挖支护完成后统一衬砌,从中间向两侧同时进行,衬砌用墙架选用14#工字钢制作,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混凝土集中拌合,混凝土运输采用泵送,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公路工程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要点研究Research on Key Technical Points of Partition Wall Constructionin Double-Arch Tunnel of Highway Engineering罗晓攀(中交四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福州350007)LUO Xiao-pan(The Fifth Engineering Company of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Ltd.,Fuzhou350007,China)【摘要】针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时因施工不当引发的拱顶沉降、坍塌、中隔墙开裂或渗水问题,结合岙里对隧道工程,深入研究了隧道中隔墙施工中面临的施工技术难点问题及各工序施工技术要点。
针对该工程施工技术难点问题,经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和不同围岩等级中导洞分类支撑支护等措施,为中隔墙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经工程实践表明,该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得当合理,具有一定应用推广价值。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arch roof settlement,collapse,middle partition wall cracking or water seepage caused by improper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tion wall in double-arch tunnel,combined with the tunnel engineering of Ao Li,th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difficulties fac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tion wall in tunnel and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each process are deeply studied.In view of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the measures such as advanced geological prediction,monitoring measurement and classified support and support for the middle guide tunnel of different surrounding rock grades are adopted to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ddle partition wall.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of the project are proper and reasonable,and it has certain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关键词】隧道工程;中隔墙;台车;混凝土浇筑【Keywords】tunnel engineering;middle partition wall;trolley;concrete placement【中图分类号】U45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467(2024)02-0208-03【DOI】10.13616/ki.gcjsysj.2024.02.267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受山岭重丘区线形、伸缩性和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公路隧道建设多采用双连拱隧道建设技术。
隧道中隔墙施工作业指导书(作者:行云流水)1.适用范围适用于浅埋、偏压双连拱隧道。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编制上报施工方案和开工报告。
认真审核图纸,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设计文件,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预先制定处置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所需的各种外部数据的收集。
布置测量控制网,复合水准和导线控制点,认真测量导洞开挖轮廓线和高程,指导施工。
检查验收水、电、拌和站等临时工程,保证满足施工要求。
修建生活用房,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的需要。
3.技术要求3.1 中隔墙基础承载力要求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当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换填或注浆等补强措施;3.2 围岩软弱破碎,施工时须加强监控与防护;3.3 中隔墙顶混凝土的回填质量和墙顶锚杆施工质量。
3.4中隔墙浇筑施工时,测量准确无误,严格控制施工偏差满足要求,以保证后续施工二衬厚度与主洞开挖钢拱架施工的超欠挖。
3.5中隔墙顶端与底端预埋钢板保证平顺、连续施工。
3.6钢筋绑扎与混凝土浇筑施工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7清洗基底时,要确保无土、碎石等杂物;3.8凿毛时,要凿毛充分,保证混凝土连接牢固,严禁不凿毛和部分凿毛;3.9主筋连接必须焊接,不允许点焊和绑扎,相邻主筋连接部位不能再同一断面,并且错开至少35d(d为钢筋直径);3.10钢筋加工时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有死弯时,应将其切除;3.11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漆和锈蚀。
钢筋级别、钢号和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12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每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的面积不超过0.5%。
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孔洞、疏松和缺棱少角等缺陷。
3.13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混凝土颜色一致。
公路双连拱隧整理人尼克道中隔墙施工附件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201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电力建设创新驱动新常态,提升电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规范电力建设工法管理,根据住建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14〕10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电力建设工法的研发、申报、评审、管理、推广使用和推荐申报国家级工法。
第三条电力建设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以量化的工艺流程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将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相对成熟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其关键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先进性、创新性,并经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电建协)审定发布的工法。
第四条工法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有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施工效率。
第五条工法的研发和应用应适应电力建设创新驱动新常态,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施工技术水平和技术积累。
第六条工法分为国家级、省部(行业)级和企业级,电力建设工法为省部(行业)级工法。
1. 国家级工法是指省部(行业)级主管部门择优推荐申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定发布的工法。
2. 省部(行业)级工法是指企业自愿申报,省部(行业)级主管部门审定发布的工法。
3. 企业级工法是指企业根据工程管理、科研发展和市场需求所编写的施工方法,并经企业审定发布的工法。
第七条电力建设工法分土木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两类。
第八条推荐采用“三维视频工法”的方式,进行工法编制,以促进工法的推广应用。
第二章申报第九条电力建设工法遵循企业自愿申报原则,每项工法应由一家单位申报,主要完成人的名额不应大于6人。
第十条工法的编写与申报应符合“电力建设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见附件1)的规定。
第十一条工法申报应提交下列资料(相关证明文件提供扫描件):1. 电力建设工法申报表(见附件2)。
2. 工法文本(包括:前言、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应用实例等11项内容)。
3.企业级工法批准文件。
4.技术情报部门出具的查新报告(关键技术属国内外首创的提供)。
5.工程应用实例证明2项(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出具)。
6.关键技术评审报告(拟申报国家级工法或工程实例少于2项)。
7.关键技术专利证书。
8.相关获奖证明。
9.经济效益证明(申报单位财务部门出具)。
10.反映工法应用的照片10张。
11.反映工法工序流程、操作要点及关键技术原理的PPT(5~8分钟)或“三维视频工法”。
拟申报国家级工法的,应提供“三维视频工法”,供评审会使用。
12. “三维视频工法”应涵盖工法文本规定的11项内容,重点突出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采用DVD格式,附加配音,时长10~15分钟。
第十二条拟申报国家级工法或应用工程实例少于2项的,其关键技术应通过相应的省部级、行业组织的技术委员会评审,且评审时间不超过三年。
第十三条已审定发布的电力建设工法,有效期为5年。
在工法失效前1年内,其完成单位需再次申报,且应保持工法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并按本办法重新提交全套申报资料。
第十四条与已经公(发)布且在有效期内的国家级、省部(行业)级工法相雷同的工法,不得申报。
第十五条申报资料装订成册,一式一份,并提交与书面申报资料内容相同的电子版U盘1个。
第三章评审第十六条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分为申报资料初审、评审委员会会议评审、中电建协审定发布三个阶段。
第十七条中电建协负责组建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委员会,委员会由17~19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名。
第十八条评审委员会组成不应少于5家单位,主任委员应由中国电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常委担任。
第十九条评审委员从中国电力建设专家委员会中遴选,专业应涵盖申报工法的各相关专业,具备高级技术职称。
第二十条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评审组,每个专业评审组成员不少于5人。
第二十一条每项工法实行主、副审制,主审1人、副审2人,主审人对评审的正确性负责。
第二十二条工法评审实行专家回避原则。
第二十三条工法评审应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第二十四条工法版权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版权有争议的工法,不予评审。
第二十六条不同单位申报内容雷同的工法,经专业评审组评审后,择优一家单位通过电力建设工法评审。
第二十七条未通过评审的工法,经原完成单位补充、完善后,可在下一年度重新申报。
第四章评审会议程序第二十八条工法采用会议形式评审。
会前应将工法文本及相关资料提供评审委员,使其熟悉工法内容,并准备评审意见。
第二十九条评审委员会主任宣布评审委员会及专业评审组成员名单,并审议通过工法评审规则。
第三十条工法主要完成人在专业评审组会议上采用PPT或“三维视频工法”,介绍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及应用实例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对工法进行评审并提出质疑,工法主要完成人答疑。
第三十二条专业评审组主、副审人应根据工法的正确性、创新先进性、成熟可靠性、工艺原理科学性、工序流程合理性、应用广泛性、节能减排合规性、文本结构逻辑性、申报资料完整性、经济效益等十项内容进行定量评分、综合评审。
第三十三条主、副审人按“电力建设工法评审表”(见附件3)评分。
第三十四条专业评审组集体评议、达成共识,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形成专业评审组评审意见,编制本组排序表。
第三十五条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逐项对专业评审组评审意见进行集中审核、评议及投票表决,形成评审委员会评审结论及会议纪要(见附件4)。
第五章审定发布第三十六条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电力建设工法,提交中电建协审定。
在中电建协网站()公示10天,公示无异议,由中电建协审定发布,并对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颁发证书。
第三十七条审定发布的电力建设工法,中电建协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工法。
第三十八条已审定发布的电力建设工法,如发现有版权争议、剽窃、作假等重大问题,经查实后,撤销其电力建设工法称号,两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申报电力建设工法。
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中电建协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1. 电力建设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2. 电力建设工法申报表3. 电力建设工法评审表4. 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委员会会议纪要附件1电力建设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2016版)为指导电力建设企业编制电力建设工法,规范电力建设工法的编制和申报,根据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电建协)《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2016版),制定本指南。
一、编写原则:1.工法应是工程建设项目中独立的、完整的、量化的工艺流程及系统的施工方法。
2.工法应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关键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
3.工法编写应符合《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2016版)的规定。
4.工法应按前言、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应用实例等11项内容顺序编写。
5.编写内容应定性、定量,并满足关键技术的正确性、先进性、成熟可靠性、工艺原理科学性、工艺流程合理性、节能减排合规性、文本结构完整性的要求,必要时应以图表说明。
二、工法选题: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有规律性及创新的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通过应用“五新”技术而形成的专项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省部(行业)级、国家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4.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若干个分部分项工程工法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综合配套的大型施工工法。
三、工法分类:电力建设工法分为土木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两类。
土木工程类工法应是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建(构)筑物工程特有的施工方法;设备安装类工法应是火力发电、水电水利、输变电、风光储等电力建设设备安装工程中的施工方法。
四、编写内容: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获奖情况。
2.特点: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3.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条件。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依据。
5.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1)应按施工技术规范、工艺顺序、成熟经验或客观规律编写。
文字不易表达清楚的,可附图表说明。
(2)重点编写工艺过程,并描述关键技术及工序间的衔接关系,工艺流程宜采用流程图。
对不同设备、材料、周转料具、施工机具发生的流程变化应有针对性的阐述。
6.材料与设备: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性能参数;使用的主要施工机具、仪器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使用的新型材料应提供鉴定证明文件。
7.质量控制:工法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手段、措施、行为和管理方法;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的名称及条文;关键工序、重要部位、主要试验检验项目的质量要求;国家现行标准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
8.安全措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现行标准,工法实施过程的安全危害辨识、风险控制预案和措施。
9.环保措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现行标准,工法实施过程的环保指标、风险辨识、监测手段及绿色施工措施。
10.效益分析: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先进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经济、环保、节能指标和社会责任,并与国内外类似施工方法进行比对分析。
11.应用实例:工法应有2个工程实例。
实例应列出工程项目名称、工程规模(结构形式)、开竣工日期、实物工作量、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工法的先进性、实用性的事实描述。
少于2个工程实例的,工法的关键技术应通过相应的省、部级及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委员会评审。
五、编写注意事项1.结构、逻辑清晰,数据可靠,用词规范、准确,其深度应满足施工操作的需要。
2.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申报资料中可回避并说明。
3.依据要充分,必要的科学计算不能省略。
4.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应简明清晰。
5.不得否定已审定发布的类似工法。
6.禁止照搬已审定发布的类似工法的关键技术。
7.工法中关键技术已获专利、科技成果等奖项的,应列出专利和获奖名称、证书、评审报告和评审单位。
六、文本要求1.内容完整,名称与内容贴切,直观反映工法特点,必要时冠以限制词。
2.工法文本编写格式应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的规定。
(1)工法的叙述层次按照章、节、条、款、项五个层次依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