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辩论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论稿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篇一正方(文学院):人性本善反方(新闻学院):人性本恶正方立论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
1993年的国辩赛场一场魅力十足的人性之辩让人回味至今,20年之后的武大金秋今天我们又能够带来怎样的思考呢?站在正方的四位辩手今天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20年过去了,辩论还在,人性也还在。
回到比赛,今天的辩题是一个性质判断,而一个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于性质的判断必须依赖于对事物整体的判断,所以要弄清人的性质为何就必须站在人类整体意识的高度上来审视。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也曾指出,人的本质就是人类意识的展现过程和发展过程。
人性就是人性的历史。
马克思也曾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要判断人性的善恶就是要看人性整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呈现出的主导面是恶的还是善的。
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对于善恶的定义都不尽相同,甚至会大相径庭,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推动历史发展的就是善,而阻碍大多数人利益阻碍历史发展的就是恶。
因此我方认为人性本善就是认为人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有不断地理性和深入的认知,并且不断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善的导向。
我方论证理由如下:第一,人类从古至今共同意识的总体特征是知善向善。
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从男尊女卑大行其道到现在男女平等深入人心,从黑奴受尽歧视到我们现在的反歧视法案的完备,人们在不断地与人为善。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工业时代对环境肆意破坏到我们现在对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也逐步意识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人类的善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在不断地深化与拓宽,人性也随着人类的整体意识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呈现出善的特征。
第二,人类从古至今共同行动的整体特征是为善择善的。
回望历史,绝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的时候为了根本利益选择了善的道路,推动了历史发展。
的确,人类有过错误,但是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人类的选择失误与牺牲不是以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作为妥协的。
大家好,我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因为人性本善,人才如此伟大,组建社会,创造文明,我们虽然有着与动物相同的自然属性,但我们又与那些茹毛饮血的动物不同,我们本性善良,心怀美好,凭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团结一致的合作奋斗,社会才如此繁荣,凭借每个人不懈努力的建设,文明才得以进步,这正是人类与野兽最大的区别,也成为我们人类之所以为人,而不是猿猴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如此正方方才列举的一切例子,比如贪婪,傲慢,色欲都只是对人在自然中作为动物而产生的行为的一种诠释,而刻意忽略了人在社会中作为人的理性的光辉,正如马克思所讲人的属性主要是社会属性,正是因为你在这个社会中,你才有人的概念,当一个人脱离了社会而存在,即使它拥有和人类相同的身体构造,你还认为那个人是一名人类吗?当你我都存在于社会之中,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人各尽其职责,不危害社会,成为社会发展大机器上的齿轮,那就是人性本善的标志,而当你做出了这些危害社会的事,阻碍了着社会的进步,那就不是人的本性,那是动物的本性,因为你在试图脱离这个社会,脱离人这个概念。
我们都骂那些丧心病狂,罪大恶极的人不是人,也是这个原因。
相对的,我们所称赞的英雄体现出来的善良本性,才是真正的人之本性,常学平徒手接住坠楼孩童,殷雪梅奋不顾身推开马路上的学生,不会游泳牟财源面对入水老人时不假思索地跳水救人,在这不到一二秒的时间里,摆脱了所有的束缚与干涉,与利益无关,与道德无关,没有思考的时间,此刻体现出的最本质的东西正是人性的光辉,莫不成你会说这些见义勇为的英雄是为了名誉?为了利益?那又假设,当一名孩童在你的面前面对着生命危险时,你的下意识也不过是上前救助,不论思考或是行为,你我都是这样。
因为本性的善良,我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凝聚强大的团结的力量,改造着生活,改造着属于我们人类的,光明的未来。
而正方的人性本恶理论在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演进这样的事实面前根本站不住跟脚,若是人性本恶,人们将互相猜忌,有何谈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呢?所以综上所述,我方观点为人性本善。
人性辩论赛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人性辩论赛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裁判、各位辩友、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正方一辩,今天我方的论点是:人性本善。
从哲学角度看,人性本善的观点并非凭空捏造。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本性。
近代启蒙思想家霍布斯也曾提出,人是理性且追求幸福的动物。
这些哲学流派和思想家为我们探讨人性本源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从伦理学角度看,人性本善的观点在诸多伦理学家那里也被认同。
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中提出,人的自然善性就是趋善避恶。
孔子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强调“仁爱”,将人性之善视为一种客观存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性本善的理论也有其依据。
心理学家米勒和罗斯在《心理学今日》人性中有一种同理心和互助的本能。
这种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类合作与共存的基础。
现实世界的种种表现也能佐证人性本善的观点,每当社会需要援助时,总有爱心人士站出来帮助他人,这正是人性中善的一面在闪光。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证明,对善的追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人性本善的存在是多学科研究下的共识,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不断培养和激发人性中的善,就能够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聆听,接下来我将积极回应反方的挑战,继续捍卫我们的人性本善论点。
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裁判、各位辩友、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正方二辩,上一辩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人性本善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例证。
我将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人性本善的观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天生具有亲社会行为。
婴儿在未接受特定社会化训练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心理学家艾普斯坦和穆尔提出的“亲近他人”进一步证明了个体内在的善性。
社会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常常展现出互助合作的行为。
即使在没有外部奖励的情况下,人们也会自发帮助他人。
社会学家鲍尔丁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人们乐于与那些友善和愿意分享的人建立联系。
历史学也为我们提供了人性本善的例证,面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人类总是展现出援助之手,共同抗击困难。
人性本善辩论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争论话题。
有些人认为人性本善,他们相信人天生就具有善良的本性,愿意帮
助他人,乐于奉献。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人性本恶,他们认为人天生
就具有自私、贪婪、残忍的本性,需要通过道德规范和教育来加以
约束和改造。
首先,支持人性本善的人认为,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
人类在追求和平、公正、爱与和谐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他们指出,
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其他困难时,总是能够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展现出人性的善良本质。
此外,他们还指出,即使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也会有人表现出善良和慈悲的一面,这充分证明了人性本善的
观点。
而支持人性本恶的人则认为,人类在历史上的战争、屠杀、剥
削等行为足以证明人性的恶劣。
他们指出,人类的自私自利、欲望
无止境、对他人的压迫和剥削等行为,都是人性本恶的体现。
此外,他们还认为,如果人性本善的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犯罪行为和
社会问题存在呢?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证据。
在这个争论中,我认为人性既不是完全善良,也不是完全恶劣。
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受到环境、教育、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时候人们会表现出善良和慈悲的一面,有时候又会表现出自
私和残忍的一面。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人性定义为本善或本恶,而是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人性,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并通过
教育和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良的方向发展。
最终,人性本善还是
本恶,可能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议题。
人性的辩题正方,人性本善。
人性本善是一种古老而又深刻的观点,它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良善的本性。
首先,从生命的起点来看,人类作为一种社会动物,自然而然地具有合作和互助的本能。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是社会性动物”,这表明了人类天生就具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本能。
其次,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人性善良的案例。
比如,二战期间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我仍然相信,人类本性是善良的。
”这表明了即使在极端的环境下,人们依然能够展现出善良的一面。
再者,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支持了人性本善的观点。
他认为,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后,会追求自我实现和对他人的关爱,这表明了人性的本善。
反方,人性本恶。
相对于人性本善的观点,人性本恶的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邪恶的本性。
首先,从历史上的暴力和战争来看,人类往往会因为自私、贪婪和嫉妒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发动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这种残暴的行为正是人性本恶的体现。
其次,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认为人类内心深处存在着本能的冲动和欲望,这些本能可能会导致恶劣的行为。
再者,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人性恶劣的案例。
比如,一些犯罪分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伤害他人,这也是人性本恶的体现。
在这场关于人性的辩论中,正方和反方各自提出了一系列的论据和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但是,无论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都只是人性复杂多变的一面。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这取决于个体的环境、教育和道德观念等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人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划分为善恶两端。
人性本恶(辩论)人性本恶(辩论)人性本质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性本恶,即人在天生的状态下具有恶的特性。
然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性本善,即人天性本善,但由外界环境或其他因素所影响。
人性本恶观点人性本恶的理论认为,人在本质上就具有自私、贪婪、残忍和不道德的特性。
人类天生就带有自私的本能,追求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利用他人。
这种观点认为,如果给予人类绝对的自由,他们会无法无天地伤害他人,甚至引发一系列的恶行。
人性本善观点相对于人性本恶的观点,人性本善的理论认为,人天性本善。
人类在出生时并没有带有恶的本性,而是随着成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种行为模式。
这种观点强调人类具有道德感、同理心和合作意识,能够自我约束和追求共同利益。
即使时常出现错误和恶行,这是人性被外界因素扭曲所致。
辩论与结论对于人性本恶与人性本善这一争议话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每个人的观点都可能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从一定程度上说,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在特定环境下人的行为可能偏向于善,而在其他环境下则可能偏向于恶。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改善社会环境,引导人们朝着善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辩论中,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唯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性,并为建立和谐、公正的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1. 张欣,李凯.(2017).人性本恶——关于伦理观念的辩论.哲学研究,(33),59-64.2. 郭伟.(2013).人性本恶与人性本善的哲学思考.当代文化研究,(22),192-193.。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辩词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今天我们在此辩论的主题是“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我作为正方代表,我认为人性本善。
首先,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石之一,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共同信仰。
人类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些都是基于人性本善的基础上构建的。
这些道德准则,不仅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次,我们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证明人性本善。
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生来就有着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的天性。
母亲对婴儿的怀抱、父亲对家庭的负责、朋友之间的互助,这些都是人性本善的体现。
在自然界中,也有很多动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帮助的现象。
这都说明了人性本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
最后,我们可以从人类的历史上来证明人性本善。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人类长期的努力和付出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不断地创造和创新,不断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都是基于人性本善的信念和行动的结果。
因此,我认为人性本善是正确的观点。
谢谢!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正方的二辩。
我认为人性本善的观点存在许多问题,而人性本恶则更符合人类的本质。
首先,人性本恶的观点可以从人类的历史和现实中得到证明。
人类的历史上,战争、暴力、犯罪等恶劣行为屡见不鲜,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体现。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不顾他人利益,只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些也是人性本恶的表现。
如果人性本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恶劣行为呢?其次,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了人性本恶的观点。
人类的本性中存在着自私、嫉妒、攻击等负面情绪,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体现。
同时,人类的行为也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也意味着人性本恶是可以被影响和改变的。
最后,我们可以从现实的社会问题中得到启示。
如果我们认为人性本善,那么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社会中存在着贫富差距、歧视、不公平等问题。
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的真实辩论词四辩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的真实辩论词四辩“人性本恶”总结稿;谢谢各位,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就在我们辩论这当中,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今天我们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千年探讨不完的话题;第二,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为什么人要追求真、善、美?难道不是因为人自己本身;是由于人性本恶的存在,所以,在人类社会沧海桑田“人性本恶”总结稿周恩来请两人进到屋里,朱德心中还有点不信,共产党的负责人怎么这么年青啊。
当时,周恩来也就20来岁,眉清目秀,很精神的样子。
谢谢各位,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
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人性怎么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就在我们辩论这当中,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等恶性事件。
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话,那么这些罪恶行为到底从何而来呢?对方为什么至始至终对此问题避而不谈呢?今天我们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千年探讨不完的话题。
无论是从性善论的孟子也好还是性恶论的荀子(“人性恶,其善者伪也。
”)也好,又有哪一家哪一派不要我们抑恶扬善呢?(抑恶扬善)是我方今天确立立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的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
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
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把本恶的人性充分地显示出来。
人类学研究表明,周口店猿人就已经懂得用火来把同类的头骨烤着吃,这种生猛烧烤,是何等凶残啊!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呀。
请大家想一想,看暴力片,色情片,是从来没有什么公开的倡导和鼓励,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趋之若鹜呢?人一教一学就能够会善,那我们看到好多人他们做恶事的时候,是不要教,不要学,就会去做的。
人性本恶辩论赛---------------------------------------------------------------范文最新推荐------------------------------------------------------ 人性本恶辩论赛人性本恶(辩论材料)猜测正方立论一、对方辩友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即使再恶之人也有对父母,妻儿的和善的一面,这是人性中真的一面,没有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的部分。
再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如果不是人性本善,恻隐之心又何来?二、恶性是由外界环境影响所造成的。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恶是受外界影响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所以人性应该是本善的。
三、如果人性本恶,那现有的法律和道德就抑制了人们本性的流露。
道德是大多数人认同的规范,如果人性本恶,我们的道德从何而来?四、道德教化的根本目的:通过教育来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可以使善发扬光大。
一辩立论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以及在场的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与对方辩友对人性本恶还是本善这个辩题进行探讨。
而我方对人性下的定义是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本是指事物的本质,恶是指人类欲望的无节制的扩张。
我方判断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的标准是,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哪一个更符合客观事实。
1 / 9---------------------------------------------------------------范文最新推荐------------------------------------------------------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点来阐述我方观点:首先,荀子言,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那什么是生之所然者呢?其实就是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而人性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没有接受过教化的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我方认为所谓恶源于欲望,由于人有了欲望,而达成人的欲望必须是在牺牲某些物质的基础上的,比如,人要吃东西,那么就产生了杀戮,而资源是有限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无限制的获得。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辩论赛材料“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从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辩论赛材料,欢迎阅读。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辩论赛材料一谢谢大家。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才的质询环节,在我们问“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为何?”的时候对方辩友回答说那是因为大禹心系天下,为了治水可以把家庭放在一边,还说大禹这种人是非常少的,因为少而且崇高才为人敬仰,但是这种做法不具备普遍性,不是人的本性。
但是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对方辩友为什么不说大禹是因为没带钥匙或者是因为没有治水成功而妻子不让他回家住呢?今天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对方辩友解释的是一个原因。
但是对方辩友很愿意把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这种行为看成是有好的动机的行为,当然我们也一样,愿意把他往好的方面想,因为大禹是公众人物,而且在我们心中形象又是那么美好,我们很愿意把他的一切都想象是好的,包括他为什么不进家门的原因,这也是我们本性当中善良的一个地方。
我们今天说人性本善是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开始说起的,在人刚刚出世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外在环境的影响,在这个时候他表现出什么才是人的本性,对方辩友在自由辩论环节中说的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是一个人要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不在我们今天人的本性的讨论范围之内。
那么什么才是人的本性,什么才是人的本性的行为体现?我看到有人对我笑,我也会对他笑,这是我的本性;再长大一些,见识多一些以后,我会知道一个冬天在街上乞讨的乞丐的生活是非常艰难、值得我同情的,我也会对他表示怜悯,这是我的本性;再长大一些,我看到被城管抓住不放、砸摊子的小贩那求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的情况我会觉得城管做得很过分。
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对弱者表示同情,对强者表示敬畏,这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本性的自然流露。
还有我们会对任何对我们表示友好的人友好,我们愿意去和他们交往,因为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是和我们一样,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也愿意去维护这个美好,就像我们愿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一个我们所想的一个非常美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