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15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急症患者是指患者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
急诊患者发病急,变化快,必须要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维持器官功能。
作为护理,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科学护理很关键。
1、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1)紧张、恐惧和焦虑。
此反应是人在某种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情绪反应,多见于慢性病、创伤、急诊患者,其原因为突发疾病或慢性病加重。
比如,创伤多为遭遇天灾,对创伤所致残疾、疼痛缺乏准备。
再加上对医院环境陌生,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急腹症发病突然,疼痛剧烈,产生紧张、焦虑心理,迫切需要止痛。
(2)烦躁、抑郁。
这种心理多发于慢性病时间长,病情反复的患者。
受自身病情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躁心理。
还有部分年轻人,由于感情、学习受挫,产生悲观、抑郁心理。
(3)愤怒、急躁。
此心理多见于打架斗殴、酗酒的患者,发生原因为难以承受当前受到的创伤,从而产生急躁心理。
一旦稍有不顺,就会出现脾气暴躁,甚至攻击他人的现象。
比如,酗酒者会失去理智,过于兴奋且伴有创伤,受伤后不了解原因就暴怒,常借机寻找发泄机会或对象,甚至打骂医护人员,影响临床治疗的进行。
(4)迁怒。
由于病情危重,多数患者常将自身痛苦迁怒他人,一旦个别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
若接诊时稍有疏忽,患者就会有很多怨言,拒绝配合治疗。
(5)绝望自杀。
此类心理常见于青年女性,她们心胸狭窄,不能正确面对人生得失,用安眠药、喝农药的方法自杀。
出现这类心理的患者,通常会拒绝治疗,需要他人协助才能施救。
2、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热情服务,快速接诊。
急诊患者病情凶险,发展快速,渴望尽早得到确诊和治疗。
当患者进入诊室后,护士要快速接诊,耐心、热情的询问病情,安排其在候诊椅上候诊。
同时,用关切、礼貌的口吻安慰患者,根据病情妥善处理。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护士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首先,充分尊重和关心患者,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科室环境,多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
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是医疗服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急诊就诊过程中,患者往往面临着生命危险,身体痛苦,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良好的急诊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因此,急诊护士除了要做好患者的生理护理外,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1.急诊患者心理特点急诊患者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痛苦等负面情绪的普遍存在,这些情绪往往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
具体表现包括:首先,急诊患者常常因为病情不明确而感到紧张和恐惧。
同时,急诊患者往往会有身体疼痛或不适的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的情绪变化和不良体验。
其次,急诊患者通常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过程缺乏充分的了解,可能会因为医护人员的态度或沟通方式不当而产生不信任感。
最后,急诊患者和家属通常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但往往因为时间紧迫或其他原因,医护人员无法全面满足他们的需求。
总之,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因此急诊心理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1.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原则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尊重、信任、沟通和情感支持为核心,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尊重患者权利:医护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隐私、尊严和自主权利,不得擅自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或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建立信任关系:医护人员应该以温暖、亲切和专业的态度来对待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疑虑。
注重沟通和信息披露: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清晰、简明、真实地传递病情和治疗方案等信息,同时倾听患者的反馈和意见,让患者参与决策过程。
提供情感支持:医护人员应该注重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轻他们的负面情绪和不良体验。
怎样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急诊病人由于病情危急,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变化十分复杂而导致其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所以如何在紧张抢救过程中及时了解或熟练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对于不断提升抢救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护士及护理人员的态度是急诊病人对医务人员乃至医院医疗环境的第一印象,只有护理人员做好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才能使得急诊病人身心处在最佳状态以及使得病人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救治。
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怎样做好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1、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1)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急诊病人遭受了突然的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而来到医院。
患者严重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神情表现的非常紧张或恐惧不安,甚至还会有濒死感。
(2)焦虑不安的心理由于急诊病人发病较急,有部分病人身边没有亲属的陪伴而感到十分不安,有部分病人在单位或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角色的突变 (从领导或家长转变为患者)使其放心不下而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
(3)情绪休克状态多见于因突然遭受天灾人祸等恶性事件引起的超常紧张刺激,也能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从而呈现出急性创伤后“情绪休克”的状态,通常表现为不呻吟、不主诉或冷淡平静等。
(4)经长期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或服毒自杀的病人,因为此类病人已对治疗或生活失去信心而抗拒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主要表现为没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或拔掉各种导管等等。
(5)患慢性疾病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时,这时病人就很容易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无助以及绝望等一些消极情绪。
2、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2.1给急诊病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急诊中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良好交往不同于平常,急诊病人根本没有机会去深人了解护护士。
能否使得病人建立对护士的信赖,还需护士给病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1)具有同情心护士必须具备同情心,要时刻体贴和宽待病人。
如果病人拒绝合作时,护士就要耐心的抚慰病人,以此彻底解除病人的心理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