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优质课优秀教案图文共2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13
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与环节•教学评价与反馈•课程资源与开发课程背景与目标《念奴娇·赤壁怀古》背景介绍01苏轼生平及时代背景介绍苏轼的文学成就及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02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详细阐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战役的经过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03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苏轼在何种情境下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并探讨诗人的创作动机和灵感来源。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0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意象、艺术手法等基本知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02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荣誉获奖证书及评委评价展示本课获得的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荣誉证书,并引用评委对本课的积极评价,彰显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
获奖后的影响与贡献阐述本课获奖后在学校、市区乃至更大范围内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贡献。
对未来教学的启示总结本课获奖的经验教训,探讨对未来语文教学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文本解读与赏析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简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将诗歌与历史事件相结合,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苏轼生平及时代背景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文本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内容解读诗歌意象解析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如“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等,探讨这些意象在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诗歌结构梳理梳理诗歌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押韵平仄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美和整体构思。
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01分析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和文学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情,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句意翻译和修辞手法分析。
(2)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3)历史背景与诗词的关联。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
(2)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
(3)如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诗词文本和注释。
(2)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和图片。
(3)教学音频、视频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增加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氛围。
(2)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诗词创作的背景。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诗词,体会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翻译诗词,理解句意。
(3)学生查阅注释,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阐述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3)学生尝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苏轼豪放词风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体会诗意,理解诗境。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结构、意象、典故等,分析苏轼的豪放词风。
4.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的豪放精神和爱国情怀。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 相关资料:苏轼的生平介绍、词作选集、《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课件:诗歌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
3. 讨论话题: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苏轼的豪放词风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评价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反思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握,是否适度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及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苏轼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阐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苏轼生平、创作背景等。
2. 互动法:提问学生对古诗文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1. 简要介绍苏轼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阐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4. 引导学生品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象和典故。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1. 解析诗中的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等。
2. 分析诗中的典故,如“周瑜”、“小乔”等。
3.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解析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步骤:1. 解析诗中的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等。
2. 分析诗中的典故,如“周瑜”、“小乔”等。
3.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诗歌手法鉴赏教学目标:1. 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1. 解析诗的韵律和节奏,如平仄、押韵等。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解析韵律、节奏和对仗排比等手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跟读、品鉴诗句。
教学步骤:1. 解析诗的韵律和节奏,如平仄、押韵等。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跟读、品鉴诗句。
第四章:情感体会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诗词文本:《念奴娇·赤壁怀古》2. 诗词背景:介绍苏轼生平及创作背景3. 诗词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等4.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背景、解析诗词结构、分析诗词意境等2.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3. 欣赏法:让学生反复品读、欣赏诗词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苏轼生平及创作背景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3. 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等4. 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5. 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6.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词,加深记忆五、作业设计1. 让学生书写《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读后感。
2. 让学生设计一幅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主题的画作。
3.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读后感、画作等作业,了解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 诗词背诵评估: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评估其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诗词原文:打印或投影《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2. 相关资料:苏轼生平介绍、诗词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源。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手法解析诗词。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