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 格式:docx
- 大小:13.90 KB
- 文档页数:2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09试验: 复核: 试验(技术)负责人:
河北
省公
路
工程
质量监督站监制
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0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1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2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3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4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四分法】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cm3;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执行标准:SL352-2006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二、仪器设备
1、天平:1000g,精度1g;容量瓶:500ml;温度计:0-50
2、烘箱:控温在105℃±5℃;烧杯:500ml
3、蒸馏水、干燥器、浅盘、料斗
三、试验操作
1、按四分缩法将试样缩分,取试样650g左右,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量(m1)。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四、结果分析
1、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
位。
P a=m0/(V2-V1)
式中:P 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V2——比重瓶中水的原有体积(ml)
V1——倒入试样后水和试样的体积(终读数)(ml)
2、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r a=P0 / P T
式中:r a——细集料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钢
P T——水在试验温度时的密度
3、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密度不小于2.50t/cm3,其它等级公路不小于2.45t/cm3。
实验一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一定温度下的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
【试验原理】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质量。
测定集料表观体积时,需将已知质量的干燥集料浸水,使其开口孔隙吸饱水,然后称出饱水后集料在水中的质量,两者之差即为集料的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集料表观体积(V s +V n ),如图1所示。
ρa =m sV s +V n式中:ρa 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 3⁄;m s 集料矿质实体的质量,g ; V s 集料矿质实体的体积,cm 3;V n集料矿质实体中闭口孔隙的体积,cm 3。
【主要试验仪具】称量1kg 、感量1g 的天平,500mL 的容量瓶,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范围的烘箱,另有干燥器、浅盘、料勺、温度计和500mL 烧杯。
【试验方法】(1) 试样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 试验步骤①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 (m 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② 摆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向瓶内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③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洗净,再向瓶中注入温差不超过2℃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的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图1 集料组成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示意图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中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差不应超过2℃。
【实验数据记录】m0(g)m1(g)m2(g)第一次试验300.0663.8838.4第二次试验644.0843.7表1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数据记录表【结果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计算公式为:ρa=(m0m0+m1−m2−αT)×ρw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3⁄;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m2试样、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ρw水在4℃时的密度值,1g cm3⁄;αT试验时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照表2取0.002。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容量瓶:500mL。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烧杯:500mL。
2.5 蒸馏水。
2.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3 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湿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湿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5.1 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0(m0+m1-m2)式中:γa--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2)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砂的表观密度,g/cm3;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kg/m3;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1取用,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四分法】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 ³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 ³;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³。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³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道路建筑材料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表观密度时,容量瓶中水温应保持在(C)范围内。
A.20±1℃B.20±2℃.C. 23±1.7℃D.20±3℃2.砼坍落度试验适用于集料公称粒径不大于(B),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
A.37.5mmB.31.5mmC.53mmD.26.5mm3.做水泥试验前,首先应将来样过(B)筛后,再做试验。
A.0.8 mmB.0.9 mmC.0.6 mmD.0.5 mm4.水泥胶砂3天强度试验应在(B)时间里进行。
A.72h±30minB. 72h±45minC. 72h±1hD. 72h±3h5.SMA的主要优点有(D)A.抗滑耐磨B.孔隙率小C.抗疲劳D.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6.一组水泥混凝土抗弯拉试件进行抗弯拉试验,其极限破坏数据分别是37.5KN,36.6KN,45.2KN,则最后的试验结果是(B)A.试验作废B.5.00MpaC. 4.88 MpaD.5.30 Mpa7.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是评价沥青混合料(B)指标。
A.耐久性B.高温稳定性C.抗滑性D.低温抗裂性8.表征沥青对温度敏感程度的感温性指标是(B)A.针入度B.针入度指数C.软化点D.加热质量损失9.水泥砂浆标准养护的相对湿度是(C)A. 50%~70%B. 60%~80%C.≥90%D. ≥95%10.钢筋拉伸试验一般应在(D)温度条件下进行。
A.23±5℃B.0℃~ 35℃C. 5℃~ 40℃D. 10℃~ 35℃11.一组三根水泥胶砂强度试件抗折试验,单根结果分别为7.4Mpa,7.8 Mpa,6.8 Mpa,则最后的试验结果是(B)A.试验作废B.7.3MpaC. 7.4 MpaD.7.6Mpa12.钢筋力学性能检验时,所对应用来表征断裂伸长率标距是(A)A.断后B.原始C. 拉伸D.屈服13.水泥凝结时间检验,临近初凝时,当试针沉至距底板(B)mm时,为水泥的初凝时间。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容量瓶:500mL。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烧杯:500mL。
2.5 蒸馏水。
2.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湿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湿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
5.1 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0(m0+m1-m2)
式中:γa--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2)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砂的表观密度,g/cm3;
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kg/m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1取用,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