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装置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858.01 KB
- 文档页数:104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能源与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同时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和基本的维修知识,以便让学生在相关领域具备较好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未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能源体系和能量转换原理2.常见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分类3.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的原理和应用4.常见传动方式和传动装置的原理和应用5.能源与动力装置的实验技能与维修知识三、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实验教学,注重操作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训练;3.实践维修,注重学生的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王一飞,张朝晖,清华大学出版社;2.《机械设计基础》, 刘涛,机械工业出版社;3.《机械制图基础》, 蒋天勇,高教出版社;4.《大型机械设备维修》,陈文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评价及考核评价方式:学生作业(40%) + 实验报告(30%)+ 期末考试(30%)。
作业:设计一种新型能源和动力装置,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方案及其基本原理,包括研究目的、设备特点、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等;2.设计装置的模型制作方案,包括机构系统的设计、零件的匹配、材料的选用、加工工艺、总体装配方案等;3.完成能源和动力装置的模型制作,并对该装置进行实验,得出相关性能指标;4.撰写实验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制备过程、测试数据、基本原理、结果分析等;5.并以海报展示形式进行展示,包括图表、文字说明等。
实验报告:每个学生需要选择一种能源和动力装置进行实验,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
考试:期末考试将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该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对于能源与动力装置的相关概念、原理等的理解和应用。
六、实验要求对于能源与动力装置相关的实验,需要建立与日常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实际场景,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与实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实验安全和实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试卷一闭卷部分一、填空题(10分)1、回转式压缩机有滑片式压缩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四种结构形式。
(2分)2、热质交换设备按其传热传质机理不同可分为表面式换热器、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三种结构形式。
(2分)3、采用半分开式、球形油膜、复合式三种燃烧室的柴油机,其起动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排列应为半分开式、复合式、球形油膜(2分)4、根据汽油喷射的部位,汽油机燃油喷射方式有进气管喷射、进气道喷射、气缸内直喷三种。
(2分)5、列举出四种间壁式换热器5、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二、简答题(40分)1、列出你在实习基地所见到的任意两种压缩机、任意两种换热器和任意两种制冷系统。
(6分)答:活塞压缩机、滚动转子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之任意两种。
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之任意两种窗式空调系统、冰箱制冷系统、风冷热泵之任意两种2、当一台正在运行的风机,通过变速装置使其转速增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全压、流量、功率将如何变化?试用图形表示并解释。
(5分)答:全压、功率增加,流量不变。
3、写出叶轮机械欧拉方程的数学表达式,解释其物理意义。
(至少说出两点作用)(5分)1、方程表示单位质量流体与叶轮的功能转换关系,表示功能转换的总效果。
2、只与叶片进、出口参数有关,使用方便。
3、理论能量头与u、cu有关。
4、工作机与原动机。
5、不同型式叶轮的应用4、请画出汽轮机单个级的热力过程曲线,并在图中注明有关符号(包括各个焓降及各项损失)。
(6分)级的热力过程曲线5、往复活塞机械有哪三个主要运动部件?它们各有何作用?(4分)答:往复活塞机械主要有曲轴、连杆和活塞这三个主要运动部件。
活塞的作用是与气缸盖和气缸等组成内燃机的燃烧室或压缩机的压缩腔。
连杆的作用是把活塞和曲轴相连,使活塞的往复运动与曲轴的旋转运动相互转换。
曲轴的作用是通过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学习指南《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能源动力工程中的主要机械(叶轮机械和容积式机械)、设备(换热器和锅炉)、装置(各种发电和制冷等装置)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是一门介于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与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之间的基础专业课程,其目的是保证能源动力工程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习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之前,能够对能源动力工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能源动力工程中的主要机械、设备和装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使他们在处理相关问题是能够以更全面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思维来对待。
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是必须牢牢掌握本课程宽而不深、多而不乱、分门别类、顺序渐进的大原则。
宽而不深是指本课程的内容覆盖了能源动力工程所有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知识面很宽,但是这些内容的深度比较浅,以介绍能源动力工程中主要机械的基本组成、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性能为主,并不涉及到设计、计算等较深的内容,实际上是以“长见识”为主。
多而不乱是指本课程的整体内容很多,达十一章之多,而且每一章中的内容又涵盖了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等内容,课程的整体内容编排规律,各章内的编排也都遵循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这样的安排。
分门别类是将能源动力工程各专业方向所涉及到的同类机械和设备进行有机整合,将热能工程方向(汽轮机)、动力机械方向(燃气轮机)、流体机械方向(离心通风机、透平鼓风机、水轮机)以及制冷低温方向(离心式制冷压缩机、透平膨胀机)等共性知识整合为第二章(叶轮机械的基本理论),在分别展开为第三章(叶片式工作机)和第四章(涡轮机)以突出其各自具有的特色与不同点;将动力机械方向(内燃机)、流体机械方向(活塞式压缩机、活塞泵)以及制冷低温方向(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等共性知识整合为第五章(往复活塞式机械的结构分析),在分别展开为第六章(内燃机)和第七章(容积式压缩机和泵)以突出其特色与不同点;将各专业方向所涉及到的传热传质设备统归到第八章(热质交换设备),将涉及到燃烧的换热设备则归为第九章(锅炉及其主要部件),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则是由前九章所介绍内容构成的两类典型的能源动力装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