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调味剂与增香剂
- 格式:docx
- 大小:90.37 KB
- 文档页数:12
食品增香剂马梦佳 刘萌CONTENTS增香剂的定义及分类01食用香料02食用香精03增香剂的使用04增香剂的定义及种类增香剂是指能显著增加食品、饮料和酒类等的原有风味,尤其是能增加香味和甜味的食品添加剂,也叫香味增效剂或香味改良剂。
有些增香剂本身也是一种香料,它具有用量极少而增香效果显著,并可直接加入食品中的特点。
特别是在人工还不能完全模拟自然风味时,将增香剂加入食品中,增强食品原有风味和改良合成香精、香料的风味。
一、食品增香剂定义二、食品增香剂分类食用香精食品增香剂天然香料人工合成香料食用香料合成香料天然等同香料食用香料一、 食用香料的分类天然香料人工合成香料 人造香料是在供人类消费的天然产品中尚未发现的香味物质,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天然等同香料。
使用纯粹物理方法从天然芳香植物或动物原料中分离得到的物质。
通常安全性较高。
包括精油、酊剂、辛香料油树脂等。
使用合成方法得到或由天然芳香原料经过复杂过程分离得到的物质。
在化学上是相同的。
种类丰富,占食品香料的大多数,对调配食品香精十分重要。
二、 天然香料使用纯粹物理方法从天然芳香植物或动物原料中分离得到的物质。
包括辛香料及其制品、植物精油等。
天然香料以其绿色、安全、环保等特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世界天然香料产量有每年10%-15%的速度在增长。
我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性天然香料资源,但由于萃取工艺落后,深加工程度严重不足。
天然香料的用途:增香、抗癌,抗衰老、消炎等。
(一)香辛料及其制品八角茴香是木科常绿小乔木,其干燥的成熟果实多数为8瓣;红棕色,微甜,似甘草味而略苦。
有强烈香气,与大茴香相似。
含精油2.5%-5%,其中以茴香脑为主(80%-85%)。
主要直接供烹饪调味,还可以供应精油。
八角茴香(一)香辛料及其制品月桂叶是樟科常绿乔木月桂的叶子,呈椭圆形,叶片较厚、叶面光滑,呈深绿色,干燥后较硬,有韧性。
具有近于玉树油的清香香气,略有樟脑味,与食物公主后香味浓郁。
第四章调味剂与增⾹剂第四章调味剂与增⾹剂酸甜苦咸(⼀)酸味剂定义:赋予⾷品酸味为主要⽬的的添加剂有机酸:柠檬酸、乳酸、酒⽯酸、苹果酸、酒⽯酸、⼄酸、琥珀酸等;⽆机酸:磷酸等。
作⽤:调节⾷品pH值、改善风味、其它功能特性。
特点:(1)在同样的pH下,有机酸⽐⽆机酸的酸感强。
但酸味感的时间长短并不与pH成正⽐。
有机酸的解离速率慢,酸味感维持时间久,⽽⽆机酸的解离速率快,酸味会很快消失。
2)在相同浓度下,各种酸的酸味强度也不同。
在相同pH值时,有机酸的酸味⼤于⽆机酸。
不同有机酸的阴离⼦在⾆粘膜上吸附⼒有所不同,其酸味强度也不同。
在相同pH值下,酸味强度为:⼄酸>乳酸>草酸>盐酸。
通常是以柠檬酸的酸味强度为标准(定为100),其他各种酸在相同浓度时与柠檬酸加以⽐较(相对酸度)。
在同⼀浓度下酸味强度的顺序为:磷酸>醋酸>酒⽯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说明:1、酸味剂与甜味剂之间味觉有消杀作⽤,两者易互相抵消,故⾷品加⼯中往往需要控制⼀定的糖酸⽐(如果汁、蜜饯等产品),合适的酸味和甜味⽐例,具有协调果⾹的作⽤。
2、多数有机酸酸味剂都是安全⽆毒的,不需规定其ADI值。
(⼆)酸味剂的主要作⽤(1)改善⾷品风味(2)调节⾷品体系的酸碱性(3)防腐作⽤(4)可作螯合剂,阻⽌氧化或褐变反应(5)具有还原性,可起护⾊作⽤(常作为果蔬制品护⾊剂和⾁制品的发⾊助剂)(三)常⽤的⼏种酸味剂⼀)柠檬酸酸味柔和、爽快,⼊⼝即可达到最⾼酸感,但后味延续时间较短。
与柠檬酸钠复合使⽤,可缓和它的锐利酸感,酸味更好。
毒理学依据:①LD50:⼤⿏⼝服6730mg/kg体重。
2)注意事项A、柠檬酸与酒⽯酸、苹果酸等复配使⽤,可使⾷品风味丰满,更好地模拟天然果蔬的酸味。
B、要注意配料时的添加顺序应在⼭梨酸钾、苯甲酸钠、糖精钠等溶液之后添加,以防⽌形成难溶于⽔的⼭梨酸及苯甲酸、糖精结晶。
⼆)乳酸(Lactic Acid)作为酸味剂,乳酸酸味柔和,且有较强杀菌作⽤。
增香剂简介增香剂增香剂(Flavor Enhancer),又称香味增强剂,是指能显著增强或改善食品原有香味的物质。
在香精香料工业中,为了调香需要,常加入增香剂,以增强香精香气的强度,降低成本,使香气更协调、丰富、柔和、逼真。
食用香精通常分为甜味香精(如草莓、苹果、桃等)和咸味香精(如辛香料香精、肉类香精),肉类香精是食用香精香料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肉类香精增香剂可分为以下6类:1)食用香料单体(Chemical):麦芽酚、乙基麦芽酚、呋喃酮、糠基硫醇、2 巯基 3 呋喃硫醇、双(2 甲基 3 呋喃基)二硫醚、甲基环戊烯醇酮(MCP)等;2)鲜味剂:谷氨酸钠(MSG)、肌苷酸钠(IMP)、鸟苷酸钠(GMP)、肌苷酸钠鸟苷酸钠(IG)、琥珀酸单钠(MSS)、琥珀酸二钠(DSS)等;3)天然精油及其调和香精:如芝麻油、芝麻香精及某些辛香料精油、树脂或调和香精;4)美拉德反应中生成的增香剂:如醛或酮与半胱氨酸在反应中生成的极微量的硫化氢;5)其它天然香精香料:如在牛肉香精中加入少量的猪肉、鸡肉香精,而在猪肉香精中加入少量的鸡肉、牛肉香精等;6)新型调味料。
肉类香精增香剂的特点肉类香精增香剂具有以下特点1)用量少,增香效果显著;2)增香剂本身不一定呈现香气,也不会改变其它香气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但它能改变人的生理功能,即加强对人的嗅觉神经的刺激,提高和改善嗅细胞的敏感性,强化香气信息的传递;3)通过显著的增香作用,降低其它呈香物质的用量,或减少香精最终的添加量,从而降低了成本;4)有些增香剂不仅具有增香作用,而且具有很好的调香效果,这种增香剂可使香精协调、柔和、丰富、留香时间长;5)有些增香剂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在加工工艺中还可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其他香气物质,如呋喃酮、MCP等;6)增香剂的使用量对香气有影响,有些增香剂在大量使用时也不会影响香精整体香气,如麦芽酚、乙基麦芽酚等,而有些香料使用过量时则会呈现不愉快的气味,如糠基硫醇、MCP等;7)因增香剂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故常搭配使用。
一、单选题(试卷:每题1分,共20分)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1. 根据食品添加剂的编码,01.001代表( C )A. 酸度调节剂B.乳酸C.柠檬酸D.亚铁氰化钾2. 根据国际上对食品香料的分类方法,天然等同香料采用( B )符号表示。
A. “N”B. “I”C. “A”D. “T”3. 若某种物质的LD50为0.95mg/Kg,那么该物质的毒性级别属于( D )A. 无毒B. 低毒C. 剧毒D. 极毒4.判断食品添加剂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是(B )A. ADIB. LD50C. NOELD. 最大无作用剂量第二章防腐剂1.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中抗菌活性最强,同时毒性也是最大的是(D )A.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B.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C.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D.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2. 食品添加剂中,又被称为花楸酸的是(C )A. 苯甲酸B. 脱氢醋酸C. 山梨酸D. 丙酸3.在美国,可用于啤酒的防腐剂是( A )A. 对羟基苯甲酸庚酯B.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C.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D.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4.下列防腐剂中,作用效果基本不受pH的影响的防腐剂是(B )A. 脱氢醋酸B. 富马酸二甲酯C. 乳酸链球菌素D. 苯甲酸5.防腐剂中,特别适用于水果防腐保鲜的是(D )A. 鱼精蛋白B. 纳他霉素C. 乳酸链球菌素D. 甲壳素6. 从防腐剂的组成看,属于多肽类物质的是(C )A. 甲壳素B. 纳他霉素C. 乳酸链球菌素D. 鱼精蛋白7. 下列微生物中,最能耐受低水分活度的是(D )A. 沙门氏菌B. 一般霉菌C. 耐热细菌D. 渗透性类酵母8.下列防腐剂中,抑制霉菌效果较差的是(A )A. 苯甲酸B. 山梨酸C.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D. 富马酸二甲酯9. 只能杀死或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细菌孢子的防腐剂是(C )A. 丙酸B. 富马酸二甲酯C. 乳酸链球菌素D. 纳他霉素第三章抗氧化剂1. BHA的化学名称为(C )A.特丁基对苯二酚B.二丁基羟基对甲苯C.丁基羟基茴香醚D.没食子酸丙酯2. 根据溶解性判断,属于水溶性的抗氧化剂是(D )A. BHAB. TBHQC. V ED. V C3. 下列抗氧化剂,其中抗菌作用比较强的是(B )A. BHTB. BHAC. TBHQD. PG4. 下列抗氧化剂中,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铜铁离子的是(A )A. 没食子酸丙酯B. 丁基羟基茴香醚C. 异抗坏血酸D. 特丁基对苯二酚5. 用于植物油抗氧化效果较好的是(B )A. APB. TBHQC. BHAD. BHT6. TBHQ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C )对其抗菌有增效作用A. 柠檬酸B. 磷酸C. NaClD. EDTA7. 被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委员会认可的营养型抗氧化剂是(B )A. L-抗坏血酸B.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C. 异抗坏血酸D. 异抗坏血酸钠8. 天然的生育酚最主要的有α、β、γ、δ4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是(A )A. δB.γC. βD.α第四章着色剂、护色剂和漂白剂1. 合成色素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下列色素中化学结构不是偶氮类的是(B )A. 苋菜红B. 赤藓红C. 胭脂红D. 柠檬黄2. 食用和成色素中,只有我国许可使用的染料是( C )。
名词解释:1局部循环法:指评吸时只用部分感觉器官进行评吸。
具体方法是;当烟气吸入鼻腔后,在口腔内稍做停留,然后通过鼻腔徐徐呼出。
2整体循环法:指评吸人员将烟气吸入口腔后,通过喉部把烟气咽下去然后通过鼻腔把烟气呼出,通过数次的吸咽呼反复过程,对烟气质量作出全面判断。
3万支消耗:指生产1万支卷烟实际投入的各种材料量,如烟丝消耗kg/万支、滤嘴棒(支/万支、卷烟纸和接装纸m/万支。
4工艺损耗率:指各种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量占投料量的百分比。
5香精:指人工调配而成的含两种以上的香料和某些辅料,按一定配比和调配工艺制程的香料混合体。
6卷烟加料:指在卷烟生产过程中,在烟叶上喷洒“料液”的工艺过程。
料液通常是用两种以上的烟用添加剂与丙二醇。
乙醇和水调配而成的液体,常依据卷烟类型。
风格和质量水平而有所不同。
7再造烟叶:一种以烟梗、烟末等烟草物质为主体原料,进过重新组合加工而成的产品,也叫烟草薄片或重组烟草。
8吸食品质:指卷烟抽吸时其烟气中所表现出的香气、杂气、刺激性、劲头等烟气特征。
9稀释作用:卷烟在抽吸时,空气会通过卷烟纸或通风滤嘴进入烟气中,使烟气浓度降低的现象。
10过滤作用:烟气流经烟支和过滤嘴的过程中,其中的粒相物质被烟丝或滤嘴过滤下来一部分,这种现象叫做~11扩散作用:烟气流经烟支过程中,部分分子质量小的气体通过卷烟纸向外界转移。
12二次配方:按一定的原则将品质相近的烟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打叶形成一个子配方,将子配方作为一个配方单元,最后有多个子配方以配方单元的形式直接进入烟叶配方13中式卷烟:指能够满足我国广大消费者需求,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味特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卷烟,包括中式烤烟型卷烟和中式混合型卷烟。
14叶组配方:根据各种烟叶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和吸味特点等品质因素,按最佳的比例巧妙地的组合成一种具有特定风格和品质要求的卷烟产品的工艺技术评吸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确定烟叶及其制品的内在质量的优劣,为烟草制品的生产及烤烟栽培烘烤技术变革提供科学依据。
增香剂简介增香剂( Flavor Enhancer ),又称香味增强剂,是指能显著增强或改善食品原有香味的物质。
在香精香 料工业中,为了调香需要,常加入增香剂,以增强香精香气 的强度,降低成本,使香气更协调、丰富、柔和、逼真。
食用香精通常分为甜味香精(如草莓、苹果、桃等)和咸味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肉类香精增香剂可分为以下1)食用香料单体( Chemical ):麦芽酚、乙基麦芽酚、呋喃酮、 糠基硫醇、 2 巯基 3 呋喃硫醇、 双(2 甲基 3味剂:谷氨酸钠(MSG )、肌苷酸钠(IMP )、鸟苷酸钠(GMP )、肌苷酸钠 鸟苷酸钠(I G )、琥珀酸单钠(MSS )、如芝麻油、芝麻香精及某些辛香料精油、树脂或调和香精;4)美拉德反应中生成的增香剂:如醛或酮与半胱氨酸在反如在牛肉香精中加入少量的猪肉、鸡肉香精,而在猪肉香精用量少,增香效果显著;增香剂 香精 (如辛香料香精、肉类香精),肉类香精是食用香精香料类: 呋喃基)二硫醚、甲基环戊烯醇酮 (MCP )等;2)鲜琥珀酸二钠(DSS )等;3)天然精油及其调和香精:应中生成的极微量的硫化氢;5)其它天然香精香料:中加入少量的鸡肉、 牛肉香精等;6)新型调味料。
肉 类香精增香剂的特点肉类香精增香剂具有以下特点1)2)增香剂本身不一定呈现香气,也不会改变其它香气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但它能改变人的生理功能,即加强对人的嗅觉神经的刺激,提高和改善嗅细胞的敏感性,强化香气信息的传递;3)通过显著的增香作用,降低其它呈香物质的用量,或减少香精最终的添加量,从而降低了成本;4)有些增香剂不仅具有增香作用,而且具有很好的调香效果,这种增香剂可使香精协调、柔和、丰富、留香时间长;5)有些增香剂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在加工工艺中还可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其他香气物质,如呋喃酮、MCP 等;6)增香剂的使用量对香气有影响,有些增香剂在大量使用时也不会影响香精整体香气,如麦芽酚、乙基麦芽酚等,而有些香料使用过量时则会呈现不愉快的气味,如糠基硫醇、MC P等; 7)因增香剂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故常搭配使用。
初三化学食品化学添加剂了解知识清单化学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延长保质期、提升口感等。
然而,了解化学添加剂的知识对于我们选择健康食品、合理膳食以及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初三化学学科中有关食品化学添加剂的重要知识要点:一、食品化学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食品化学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质、营养以及延长保质期等目的,通过加入适量的物质而使食品品质达到预期标准的化学物质,可以分为增香剂、色素、抗氧化剂、酸味剂、甜味剂、增稠剂等不同类型。
二、常见食品化学添加剂与功能作用1. 增香剂:如香精、香料等,在食品中加入可以增加食物香气和风味。
2. 色素:如柠檬黄、胭脂红等,用于调节食品颜色,使其更加吸引人。
3.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酒石酸等,帮助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保质期。
4. 酸味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等,能够调节食物的酸度,提升口感。
5. 甜味剂:如蔗糖、阿斯巴甜等,用于替代蔗糖,提供甜味但热量更低。
6. 增稠剂:如明胶、果胶等,使食品质地更为浓稠,增加口感。
三、食品化学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与安全性1. 安全性评估:食品化学添加剂在上市前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其对人体没有明显危害,并在合理使用剂量范围内不影响人体健康。
2. 合理摄入剂量:合理摄入食品化学添加剂的剂量可以确保其安全性,过量摄入或长时间摄入超过安全摄入量的添加剂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3. 个体差异性:每个人对食品化学添加剂的承受能力不同,有些人可能会对某些添加剂过敏或产生不适反应,此时应及时咨询医生。
四、正确选择食品与健康饮食原则1. 选择安全食品:购买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食品,注意选择添加剂用量适中的产品。
2. 多样化膳食:合理搭配各类食品,增加膳食多样性,减少对某种食品的过度依赖,降低食品化学添加剂摄入量。
3. 饮食平衡:确保膳食均衡,适量摄入各类食物,减少高糖、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
餐饮知识-增香剂使用厨房里的增香剂各色各样,大致分为肉类增香剂和汤类增香剂,主要种类有鲍鱼素、鱼翅精、乙基麦芽酚、骨髓浸膏、肉宝王、益鲜素、蘑菇精等。
行内关于添加剂的争议很大,有些师傅唯恐避之不及,也有些师傅却是擅用此物,而且还总结了一些窍门。
招数一:鱼翅没味道,翅精来增香鱼翅本身没有什么味道,我在发好的鱼翅(1500克)里加了鱼翅精(大概有10克),再上火蒸,这样鱼翅就入香味了。
招数二:卤水里我用乙基麦芽酚和肉宝王我店里的招牌菜“飘香凤爪”就是用乙基麦芽酚卤制的,具体配比:焦香乙基麦芽酚和咸香乙基麦芽酚(二者比例为1:1)各50克,肉宝王100克,混合水、盐、鸡粉、味精、九江双蒸酒等调味汁制成卤水(此配比可卤制20斤凤爪)。
河北王国龙新疆的金云存师傅则倾向于使用味香素调制卤水,感觉效果要比使用乙基麦芽酚好。
味香素本身的香味稍淡,调成的卤水味道不冲,只是在调制卤水时使用的量要比乙基麦芽酚多一些。
15斤水添加味香素25克。
当然,味香素不能添加过多,多了发苦,卤水就不能用了。
招数三:少量使用多种增香剂味道更自然我在做“铁板牛仔骨”时,是用骨髓浸膏25克、乙基麦芽酚5克、肉宝王25克、混合蔬菜汁、牛肉汁和胡萝卜、葱姜蒜、香芹、香菜、柠檬打成的汁腌制的,以上料可腌制50斤牛仔骨,时间在24小时左右。
走菜时按份上,每份600克牛仔骨,50斤牛仔骨不超过三天就会用完。
有人问我为什么同时使用三种增香剂,可不可以只使用其中一种,多一些量?我没有试验过只使用一种增香剂来腌制肉类,而且我也不建议这样做。
因为多量使用任何一种增香剂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少量使用多种增香剂可使味道更自然。
招数四:肉宝王用途多多1、翅汤可以加肉宝王增香。
翅汤熬好后,离火前1分钟添加肉宝王并搅拌均匀(保证入味均匀),关火即可。
500克汤加1克肉宝王即可。
2、肉宝王和鲍鱼素同时使用调制鲍汁,味道鲜美。
鲍汁熬好后,临出锅前1分钟添加即可。
建议用量:10位量鲍汁加2克肉宝王和3克鲍鱼素。
如何正确是使用增香剂厨房里的[b][color=Red]增香剂[/color][/b]各色各样,大致分为肉类增香剂和汤类增香剂,主要种类有鲍鱼素、鱼翅精、乙基麦芽酚、骨髓浸膏、肉宝王、益鲜素、蘑菇精等。
行内关于添加剂的争议很大,有些师傅唯恐避之不及,也有些师傅却是擅用此物,而且还总结了一些小窍门。
招数一:鱼翅没味道,翅精来增香鱼翅本身没有什么味道,我在发好的鱼翅(1500克)里加了鱼翅精(大概有10克),再上火蒸,这样鱼翅就入香味了。
北京黄浩新招数二:少量使用多种增香剂味道更自然我在做“铁板牛仔骨”时,是用骨髓浸膏25克、乙基麦芽酚5克、肉宝王25克、混合蔬菜汁、牛肉汁和胡萝卜、葱姜蒜、香芹、香菜、柠檬打成的汁腌制的,以上料可腌制50斤牛仔骨,时间在24小时左右。
走菜时按份上,每份600克牛仔骨,50斤牛仔骨不超过三天就会用完。
有人问我为什么同时使用三种增香剂,可不可以只使用其中一种,多一些量?我没有试验过只使用一种增香剂来腌制肉类,而且我也不建议这样做。
因为多量使用任何一种增香剂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少量使用多种增香剂可使味道更自然。
北京高爱军招数三:陈旧浓汤用猪肉浸膏(骨髓浸膏的一种)或益鲜素回鲜酒店里浓汤都是一次性调制很多,每次使用时再取,可是经过保鲜的浓汤浓度和鲜香味都有下降,这时可以加入一些猪肉浸膏或者益鲜素再熬一下,能够增加浓度和鲜香味,效果很好。
用量是300克浓汤添加5克猪肉浸膏或益鲜素。
北京高爱军招数四:益鲜素能遮盖菜品因长时间加热产生的味肉类长时间煮制就会发酸,是肉类自身的成分发挥作用,而不是变质发酸。
我们店有一道菜叫“高汤菜胆翅”。
800克高汤加2克益鲜素、盐、鸡精、鸡粉、胡椒粉、花雕酒、味素、糖等调料混合均匀后,大火隔水炖20分钟,有时候这道汤会因为加热时间过长和火候掌握不准使味道变酸,只要在上桌前再撒入3克益鲜素就可以将酸味遮盖。
通化韩振强招数五:增香剂调汤,各出各味用于调汤的几种增香剂,使用上是有区别的:肉宝王一般用于调制浓汤(例如浓汤大碗翅),其香味很浓,但无鲜味;益鲜素增鲜效果好,调制清汤效果好一些(例如清汤菜胆);蘑菇精自然是调制带菌类的汤最正宗(例如锅仔煮什菌)。
第四章调味剂与增香剂酸甜苦咸(一)酸味剂定义:赋予食品酸味为主要目的的添加剂有机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酒石酸、乙酸、琥珀酸等;无机酸:磷酸等。
作用:调节食品pH值、改善风味、其它功能特性。
特点:(1)在同样的pH下,有机酸比无机酸的酸感强。
但酸味感的时间长短并不与pH成正比。
有机酸的解离速率慢,酸味感维持时间久,而无机酸的解离速率快,酸味会很快消失。
2)在相同浓度下,各种酸的酸味强度也不同。
在相同pH值时,有机酸的酸味大于无机酸。
不同有机酸的阴离子在舌粘膜上吸附力有所不同,其酸味强度也不同。
在相同pH值下,酸味强度为:乙酸>乳酸>草酸>盐酸。
通常是以柠檬酸的酸味强度为标准(定为100),其他各种酸在相同浓度时与柠檬酸加以比较(相对酸度)。
在同一浓度下酸味强度的顺序为:磷酸>醋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说明:1、酸味剂与甜味剂之间味觉有消杀作用,两者易互相抵消,故食品加工中往往需要控制一定的糖酸比(如果汁、蜜饯等产品),合适的酸味和甜味比例,具有协调果香的作用。
2、多数有机酸酸味剂都是安全无毒的,不需规定其ADI值。
(二)酸味剂的主要作用(1)改善食品风味(2)调节食品体系的酸碱性(3)防腐作用(4)可作螯合剂,阻止氧化或褐变反应(5)具有还原性,可起护色作用(常作为果蔬制品护色剂和肉制品的发色助剂)(三)常用的几种酸味剂一)柠檬酸酸味柔和、爽快,入口即可达到最高酸感,但后味延续时间较短。
与柠檬酸钠复合使用,可缓和它的锐利酸感,酸味更好。
毒理学依据:①LD50:大鼠口服6730mg/kg体重。
2)注意事项A、柠檬酸与酒石酸、苹果酸等复配使用,可使食品风味丰满,更好地模拟天然果蔬的酸味。
B、要注意配料时的添加顺序应在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糖精钠等溶液之后添加,以防止形成难溶于水的山梨酸及苯甲酸、糖精结晶。
二)乳酸(Lactic Acid)作为酸味剂,乳酸酸味柔和,且有较强杀菌作用。
最大参考用量为130mg/kg。
注意:1)乳酸有3种同分异构体,正常使用的乳酸为L-乳酸;2)D、DL-型乳酸对婴儿有害,3个月以下的婴儿食品中禁用。
原因:婴幼儿对D型乳酸不能代谢,使血液中酸度升高,引起有害作用;3)高浓度乳酸可缩合成酯并呈平衡状态,故应按要求加水稀释后使用。
三)磷酸(Phosphoric Acid)性状:食用级磷酸浓度在85%以上,为无色无臭透明浆状液体,其稀溶液有愉快的酸味,酸味度是柠檬酸的2.3-2.5倍,有强烈的收敛味与涩味。
毒理学:①LD50:大鼠口服1530mg/kg体重②ADI:70mg/kg体重③代谢:参与机体正常代谢,磷最终可由肾及肠道排泄。
1、苹果酸苹果酸酸味圆润,呈味缓慢但持久,正好与柠檬酸呈味特性互补,可增强酸味。
2、酒石酸酸味强度为柠檬酸的1.2~1.3倍,是酸味剂中酸味最强烈的。
酸味保持时间则最短,稍有涩感。
多与柠檬酸、苹果酸等其他有机酸合用。
酸味剂使用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添加对象的不同来使用具不同酸味特征的酸味剂;2、加入的顺序与时机要合适:酸度调节剂大都电离成H+,它可以影响食品的加工条件,与其他食品添加剂也容易产生相互影响,所以工艺中一定要注意加入的程序和时间,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3、对于固体酸味剂,要考虑它的吸湿性和溶解性,以便采用适当的包装和配方。
二、甜味剂(一)定义:赋予食品以甜味感的非糖类物质,称为甜味剂。
其甜度高、用量少、热值低,有些不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三)甜味的强度1、相对甜度甜味剂甜味的高低、强弱程度称为甜度。
甜度的测定目前只能凭人们的味觉来判断,尚不能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定量测定。
蔗糖水溶液较为稳定,一般以蔗糖为标准甜度,通过比较得到其它甜味剂相对甜度。
基准如下:在20℃条件下,味觉细胞感觉到5%或10%蔗糖水溶液的甜度为1(或100%)。
2、影响甜度的因素①浓度的影响随着甜味剂浓度的增加,甜度也增高,但不一定是线性关系;许多糖的甜度随浓度而增高的程度比蔗糖大。
②介质的影响甜味剂处于不同的介质中,其甜度也会有一些变化:添加增稠剂(如淀粉或树胶),能使蔗糖甜度有所提高;③甜味剂之间的影响将不同的甜味剂混合,往往显示出相乘效应,可提高甜度。
3、甜味剂的作用(1)提高口感甜度是许多食品的指标之一,也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味道。
适量的甜味剂使食品、饮料具有适口的感觉。
(2)风味的调节和增强在糕点中一般都需要甜味;在饮料中,“糖酸比”是饮料风味好坏的重要指标。
酸味和甜味相互作用,既可使产品获得新的风味,又可保持新鲜的味道。
(3)形成特殊风味、掩蔽不良风味甜味与许多食品的风味是互补的,许多产品的特殊味道是由风味物质和甜味剂的结合而产生的。
4、各类甜味剂的特点(1) 糖醇类(如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等)糖醇的分子结构特点为多元醇类化合物。
可以单糖为基本单元进行聚合。
只有低聚糖才有甜味,甜度随聚合度的增加而降低,直至消失。
糖醇可由相应的糖加氢还原而制得。
产品形式:糖浆、结晶、溶液。
特点:口味好,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引起龋齿,为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甜味剂之一。
在人体中或不被消化吸收,或不需胰岛素,有的还能促进胰脏分泌胰岛素(如木糖醇),故糖醇是糖尿病人理想的代糖品。
(2) 非糖天然甜味剂是从一些植物的果实、叶、根、茎等提取的物质,也是当前食品领域正在开发的一类甜味剂。
属于低热量甜味剂,甜度一般为蔗糖的几十倍至几百倍,并带有后味。
(3) 合成甜味剂为非糖类甜味物质,其甜度比蔗糖高十至几百倍。
不具任何营养价值。
常用的有:安赛蜜(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甜蜜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等。
(4)天然物的衍生物甜味剂由一些天然物经过合成所制成的高甜度甜味剂。
这类甜味剂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四)几种常见的甜味剂1、三氯蔗糖(sucralose)性状:白色粉末,极易溶于水和乙醇,甜度是蔗糖的600倍。
以蔗糖为原料合成,是迄今人类开发出的最完美、最高水平的新一代甜味剂。
特性:◆甜度高,甜味纯正甜味与蔗糖非常相似。
◆性质稳定耐酸碱,耐高温无化学活泼基团,不会与其他食品组分发生反应,可在任何食品配料系统和加工过程中使用。
◆安全性高ADI值为15mg/kg。
在人体内几乎不被吸收,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地区批准使用。
◆具保健价值:由于其热值为零,不会引起肥胖,可供肥胖病人、心血管病患者与老年人食用;摄入后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可供糖尿病人作代糖品;在口腔不被微生物代谢,也不会酶解,故不会引起龋齿。
2、木糖醇(Xylitol)来源:为糖醇(Sugar Alcohol)的一种,木糖醇的生产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法。
性状:为白色粉状晶体,甜度与蔗糖相当,但热量只有蔗糖的60%。
易溶于水,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产生凉爽愉快的口感,其味清凉甜美胜于蔗糖。
是多元醇中最甜的甜味剂。
价格较高,为35-40元/kg 。
毒性:小鼠经口LD50为22g/kg体重,安全,ADI不作特殊规定。
医疗保健价值:(1)木糖醇在人体中代谢不需胰岛素即可直接进入细胞,且代谢速度快,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是糖尿病人的代糖品。
(2)木糖醇不能被口腔中的细菌利用,可作为蔗糖替代物以防止蛀牙。
西方发达国家给儿童食用的糖果均以木糖醇代替蔗糖,以保护儿童牙齿健康。
(3)减肥和改善肝功能:木糖醇热量较低,能减少脂肪和肝组织中蛋白质的消耗,使肝脏受到保护和修复;食用木糖醇不会使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增加,还可以抑制甘油、脂肪酸的合成,因此具有一定减肥的功效。
木糖醇的副作用:腹泻:过量摄入木糖醇因其在肠道内吸收率不到20%,容易在肠壁积累,易造成渗透性腹泻。
糖尿病病人摄入过多,会产生副作用:引起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故糖尿病病人不宜多食木糖醇。
尤其对那些患有由胰岛素诱发的低血糖的人,木糖醇更应禁用。
3、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又名:甜味素,人工合成品,我国于1986年批准在食品中使用。
性状:甜度为蔗糖的150~200倍;甜味特征:甜感清爽、类似蔗糖,但其甜味延缓及持续较长时间,令有些消费者难于接受;无苦涩味或金属后味。
可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
在高温和强酸强碱下稳定性较差,受热后甜度降低(130 ℃,损失15%,至170 ℃,损失达99.2%)。
室温下,当pH值为4.3时最为稳定;当pH值为7的环境下,其半衰期则仅有数天。
毒性:国家标准规定:可按正常生产需要用于各类食品中(罐头除外)。
注意事项:在高温、高pH值条件下,阿斯巴甜会分解而失去甜味,因此不适用于高温(>150℃)焙烤、油炸或高酸及碱性的食品。
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其中苯丙氨酸含量很高。
国家规定在食品标签上应标明“苯丙酮尿患者不宜使用”;孕妇最好远离它。
4、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甜味特征:相对于蔗糖,甜蜜素的甜味来得较慢,但持续时间较久,有后苦味。
毒理:ADI值为0~11mg/kg 。
5、乙酰磺氨酸钾(Acesulfame-K)安赛蜜ak糖性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对热、酸均很稳定。
甜味特征:甜味感觉快,味觉不延留。
浓度高时有后苦味。
安赛蜜可经人体消化系统排泄出来而不发生变化,因此无热量,可作为糖尿病人的代糖品或低能量食品。
安赛蜜与阿斯巴甜和甜蜜素共用时能产生明显协同增效作用,而与糖精钠的协同增效作用较小。
与糖醇或糖共用时味觉很好。
毒理:ADI值为0-15mg/kg 。
甜味剂性能小结:A、磺胺类合成甜味剂1、糖精钠:后苦味,甜度450,耐热性150℃,耐受pH2-10, 不代谢、无热量。
2、甜蜜素:微苦味,甜度50,耐热性250℃,耐受pH4-10,部分代谢。
3、安赛蜜(AK糖):后苦味,甜度200,耐热225 ℃,耐受pH2-10,不代谢,无热量。
与阿斯巴甜配合使用时,甜感与蔗糖极相似,且甜度可提高50%,达到蔗糖的300倍。
B、二肽类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甜味与砂糖近似,甜度200,有清凉感,甜感滞后持续,无苦味。
最大缺点是不耐热,耐热性<80℃,耐受pH3-5, 代谢不产生热量。
C、蔗糖衍生物类合成甜味剂:三氯蔗糖:甜味类似蔗糖、甜味纯正,无后苦味,甜度600。
热稳定性好,温度和pH值对它几乎无影响。
不代谢,无热量。
但价格较贵。
D、功能性甜味剂:木糖醇: 甜味温和,具凉爽愉快口感,甜度0.6~1.0,具有防龋齿等保健功能。
复合甜味剂:是指将2种或2种以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甜味剂配合使用,以达到增强甜味和风味,弥补或掩盖不良口味等综合甜味效果的一类甜味剂。
1、复合甜味剂的优点可消除单一甜味剂的副作用,改善口感;提高甜味的稳定性、功能性开发应用;协同增效,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