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 格式:rtf
- 大小:81.91 KB
- 文档页数:4
超声如何检查胰腺超声检查是指利用超声波进行检查,人体会对超声波进行反射,再将组织的反射波进行图像化处理,是现阶段医院疾病诊断比较常应用的检查方法,在检查胰腺类疾病的时候,就会应用超声检查方法,这种检查的措施,准确性与安全性都会比较高。
1.超声检查胰腺适用性应用超声检查胰腺类疾病的时候,适用范围还是比较多,像是急性或者慢性的中上腹部疼痛的患者、急性或者慢性的胰腺炎患者、胰腺肿瘤患者、持续性发热并且伴随腹肌紧张、阻塞性黄疸等疾病,都可以应用超声检查,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是比较高,可以准确地将组织的反射波进行图像化处理,帮助医生进行患者疾病的诊断。
应用超声检查胰腺类疾病的时候,没有特殊的禁忌症。
1.超声检查胰腺前的准备在应用超声检查胰腺类疾病的时候,需要常规禁食8-12个小时,更好的保障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要有效地避免检查前肠气的干扰,可以在检查前的2-3天之内,保持饮食清淡,在检查前的一个晚上可以适当地服用缓泻剂,在进行超声检查当前的早上排便之后进行检查。
如果在进行超声检查胰腺类疾病的时候,由于人体因为气体干扰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可以饮用500-800毫升的水,促使检查者的胃腔内部充满液体,成为显示胰腺的良好声窗。
1.超声检查胰腺操作的要点病人在进行超声检查胰腺类疾病的时候,通常情况下的病人的体位是仰卧体位、坐位或者立位和侧卧位,这样进行超声检查胰腺,可以更加保障检查的结果,超声检查扫查的方法,应该是横切扫查的形式,以便更好地观察病人胰腺的长轴部位,再进行纵切扫查,还有坐位横切扫查为超声全面检查做补充。
1.超声检查胰腺注意事项由于人体胰腺部位比较特殊,人体的胰腺部位位于腹膜后面,因此在进行超声检查的时候,检查的结果是非常如意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主要是胃和横节肠气体的干扰,在进行超声检查胰腺检查的时候,约有15%病人的检查结果不能够准确的反映病人的病情,因此在进行超声检查胰腺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胰腺超声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通常胰腺超声正常值是胰头小于2cm,胰尾小于1.5cm。
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
胰腺超声可以帮助医生比较准确地判断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癌等疾病。
一般情况下,患者胰头小于2cm,胰尾小于1.5cm属于胰腺超声正常值,通常不用过于担心,定期复查即可。
如果患者检查结果显示胰头大于2.6cm,胰尾大于2.1cm,代表胰腺增大,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需注意,在做胰腺超声之前,患者需要在24小时内禁食脂肪类食物,检查前12小时禁食。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发布时间:2022-06-07T07:37:39.92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期作者:李邱[导读] 目的分析超声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李邱贵州省福泉市龙昌中心卫生院 550506【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4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均采用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相对比,探讨应用价值。
结果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检出情况与手术病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66.7%,准确性为95.0%,与手术病理诊断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高,还可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提升疾病的检出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价值;鉴别价值急性胰腺炎属于常见的临床急症,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获得明确的诊断。
但由于实验室检查耗时长,因此寻找更为快速、准确的诊断方式进行明确诊断,可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随着超声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超声技术不断进步,该影像学诊断方式也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本次研究对超声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
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3.3)岁。
纳入标准:均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种或几种症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GE公司生产的Vivid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
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5MHz,患者保持仰卧位或者半卧位,部分不明发病部位的,需要采取卧位、坐位及饮用500ml水后进行检查。
胰腺炎超声诊断
胰腺炎的超声诊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就是胰腺的一个体积增大多呈弥漫性肿大,形态饱满轮廓线光整清楚,少数局限性肿大者多见于胰头和胰尾,胰头副胰管或者胰尾副胰管梗阻形成局限性的炎症有关。
第二从胰腺的内部回声,胰腺内部回声减弱,但多数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光点,如果慢性胰腺炎的急性发作胰腺内部的回声可分布不均、强弱不等。
第三,我们就是可以从胰腺周围的回声来判断,胰腺因水肿透声性增加后方回声较为清晰或者增强,但肿大的胰腺压迫或者渗出,后方的脾静脉或者门静脉可变细或者显示不清。
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介绍胰腺是人体内一个位于上腹部的重要器官,它负责产生消化酶和激素,对于人体的消化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胰腺疾病却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
影像学诊断在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 (磁共振成像)和内镜超声。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适应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
超声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用来检查胰腺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超声对于诊断胰腺炎、胰腺癌、胰管结石等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CT是一种三维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胰腺图像。
CT可以检查胰腺的解剖结构、血供情况和病变的范围。
CT在诊断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MRI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胰腺的详细图像。
相比于CT,MRI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更好。
MRI在诊断胰腺肿瘤、胰腺囊肿和胰腺的血管解剖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内镜超声内镜超声是一种将超声探头置于内镜前端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胰腺的细微结构。
内镜超声对于诊断胰腺囊肿、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导管的病变等有重要价值。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胰腺炎胰腺炎是胰腺发炎的一种疾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胰腺的弥漫性肿大和密度增高,伴有邻近组织器官的炎症改变。
胰腺癌胰腺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
影像学上,胰腺癌通常表现为胰腺的局部肿大、边界不清以及邻近组织的浸润。
胰腺囊肿胰腺囊肿是胰腺内形成的液体充填的囊性结构,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胰腺内的囊性病变,并可能伴有壁结节或钙化。
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是由于胰腺炎引起的胰腺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囊腔。
影像学上,胰腺假性囊肿常表现为胰腺内的囊性病变,并可能伴有周围器官的炎症改变。
胰腺结石胰腺结石是胰腺内形成的钙化物,通常与胰腺炎相关。
影像学上,胰腺结石常表现为胰腺内的高密度影像,并可能伴有胰腺的炎症改变。
第三节胰腺胰腺是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大腺体。
成人胰腺为扁长三角形器官,长约12〜20cm o 其位置较深,在胃的后方,相当于第1、2腰椎水平,在十二指肠降部和脾门间横位于腹后壁。
无真正的包膜,周边仅有纤细的纤维组织包绕。
成人胰腺重约85〜95g。
可分为胰头、胰颈、胰体、胰尾四个部分。
胰头部位于脊柱右侧,第2腰椎水平的十二指肠C 字形弯曲内;胰尾位于脊柱左侧第1腰椎椎体至第12胸椎的水平。
十二指肠降部和横部紧紧围绕胰头。
胰头是胰腺右侧端最宽大的部分,上面与胃网膜孔和小网膜囊相邻。
胰头后面与下腔静脉相邻。
末段胆总管穿行于胰头的后上部分,终止于十二指肠的瓦特壶腹。
故当胰头病变时,如胰头癌时,常侵犯胆总管造成胆总管的进行性狭窄,导致进行性加重的梗阻性黄疸。
胰颈部为位于胰头与胰体之间的狭窄部分。
它位于小网膜囊后的后腹膜内,长约2cm,肠系膜上静脉穿行于胰颈后部的浅沟内,并与脾静脉汇合成门静脉主干。
胰头、颈部癌易压迫或侵及门静脉。
胰体部位于主动脉前、小网膜囊后,其前面隔网膜与胃窦和胃体相邻,后面无腹膜覆盖,由右向左直接与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左肾上腺以及左肾血管相邻。
脾静脉位于上述诸结构与胰腺之间。
胰体的中线部分位于第1、第2腰椎椎体的前方。
因为此处最为固定,故为腹部钝性外伤的常见部位。
胰腺在小网膜囊后的后腹膜中间向左走行,逐渐形成胰尾。
解剖上很难确定胰体、尾的界限。
脾动脉在胰体尾上方,脾静脉在胰尾的后方,左肾静脉在胰体尾下方穿行。
胰尾大多可达脾门,也可距脾脏数厘米。
主胰管在胰的实质内,自胰尾沿胰的长轴右行,沿途汇集各小叶导管,最后在穿入十二指肠壁时与胆总管汇合形成瓦特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主胰管直径W2mm,胰头部最宽。
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上方约2cm处常有胚胎时胰导管近侧部分遗留下来的副胰管开口,称为十二指肠小乳头。
一、适应证1、胰腺炎症(1)急性胰腺炎。
(2)慢性胰腺炎。
(3)胰腺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