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254.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奥数讲座(二)目录第一讲认识图形(一)第二讲认识图形(二)第三讲认识图形(三)第四讲数一数(一)第五讲数一数(二)第六讲动手画画第七讲摆摆看看第八讲做做想想第九讲区分图形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第一讲认识图形(一)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
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
这点叫角的顶点,射线叫角的边。
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
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习题一看看想想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
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1)一根小棍。
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2)两根小棍。
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以一横一竖摆。
(3)三根小棍。
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3.两条直线哪两条直线相交?哪两条直线垂直?哪两条直线平行?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第二讲认识图形(二)一、认识三角形1.这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这叫“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一个角是直角。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奥数技巧,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并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奥数技巧,例如快速计算和逻辑推理;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快速计算技巧a) 手算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技巧与方法;b) 快速乘法和除法计算的技巧与方法;c) 快速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技巧与方法。
2. 逻辑推理a) 概念辨析: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b) 逻辑推理题:给定一些条件,学生需根据条件推断出结果。
3. 创新思维a) 创新题:给定一些条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b) 探索题: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实验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步骤本教案将根据教学内容,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设计以下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行调动,引发他们对奥数的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讲述一些关于数学的故事来导入。
步骤二:快速计算技巧的学习介绍快速计算技巧的重要性,并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步骤三:逻辑推理的学习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并通过解析一些典型题目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步骤四: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新题和探索题的解答,鼓励他们发散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
步骤五:总结反思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引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2. 成果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作业来检验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快速计算和逻辑推理的应用能力。
小学公开课奥林匹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知道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基本要求和标准;2. 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奥林匹克数学知识和技巧;4.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教学PPT等;教学材料:奥林匹克数学试题、课本、练习册等;学生用具:铅笔、橡皮擦、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历史和意义简单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有帮助。
2. 梳理知识框架(10分钟)通过展示教学PPT,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包括学科知识、解题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
3. 学习奥数技巧(20分钟)教师以解答奥林匹克数学试题为例,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奥数技巧,如数学归纳法、逆向思维等,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巩固。
4. 拓展应用能力(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合适的奥林匹克数学题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和方法技巧。
6. 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堂练习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互相订正。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提交。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奥数技巧。
同时,通过实例和练习的引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课堂设计上还需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合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