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712.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四章:一次函数4.1函数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那么我们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当自变量取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这也是我们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函数关系的依据. 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对应关系若y 是x 的函数,当x 取不同的值时,y 的值不一定不同.如:y =x 2中,当x =2,或x =-2时,y 的值都是4. 函数的定义中包括三个要素 ①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② 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③ 后一个变量被唯一确定而形成的变化范围. 注意:①自变量可以用任意字母表示;②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唯一确定”的; ③函数不是数,而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规律方法: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关键是看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是一一对应,即给一个变量一个数值,另一个变量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例1】下列图像给出了变量x 与y 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 )【例2】 下列关于变量x ,y 的关系式:①x -3y =1;②y =|x |;③2x -y 2=9.其中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②【例3】 已知y =2x 2+4,(1)求x 取12和-12时的函数值;(2)求y 取10时x 的值..函数中变量的对应关系当自变量取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会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当另一个变量取某一数值,则自变量并不一定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另一个变量与自变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2.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也称为函数解析式或关系表达式. 函数关系式中的学问①函数关系式是等式.②函数关系式中指明了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通常等式右边的代数式中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式左边的一个字母表示函数.③函数的解析式在书写时有顺序性.例如,y =x +1是表示y 是x 的函数.若写成x =y -1就表示x 是y 的函数.也就是说: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必须是用只含变量x 的代数式表示y ,即得到的等式(解析式)左边只含一个变量y ,右边是含x 的代数式.【例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6,腰长为x ,底边上的高为6,若把面积y 看做腰长x 的函数,试写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式.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全体取值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含自变量的代数式都有意义。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课题:《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一次函数的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的基本知识,但部分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兴趣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一次函数的复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
2.难点: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一次函数的性质。
3.案例教学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一次函数的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一次函数的复习课件,包括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一次函数的应用。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一次函数的相关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购物时打折优惠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折扣率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让学生回顾和巩固一次函数的知识。
数学北师大版一次函数知识点
一次函数是指形式为y = kx + b的函数,其中k为非零实数,b为实数常数。
以下是关于一次函数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斜率:一次函数的斜率k表示函数图象的倾斜程度,若k > 0,则图象向右上方倾斜;若k < 0,则图象向右下方倾斜;k = 0时,函数图象为水平直线。
2. 截距:一次函数的截距表示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
当x = 0时,函数的截距为b,
称为y轴截距;当y = 0时,函数的截距为-b/k,称为x轴截距。
3. 函数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通常是一条直线。
通过两个点即可画出一条直线,通常
选择两个点分别为x轴截距和y轴截距的点,然后使用直线的斜率来确定其他点的位置。
4. 函数的增减性:当k > 0时,随着x的增大,函数值y也随之增大,函数是递增的;当k < 0时,随着x的增大,函数值y反而减小,函数是递减的。
5. 零点:一次函数的零点指函数值等于0的点。
当y = kx + b = 0时,解出x的值,
即为一次函数的零点。
6. 平行和垂直:若两条一次函数的斜率相等,则它们是平行的;若两条一次函数的乘
积为-1,则它们是相互垂直的。
这些是一次函数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
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