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征信理论与实务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广金《征信理论与实务》2010-2011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征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要点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征信是(债权人)对(债务人)能否按时还款情况的调查。
二、选择(每空1分,共10分)1980年OECD制定的征信的国际法律是( A )。
A. 《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和跨国界流动的指导原则》B. 《个人自动文档保护公约》C. 《个人数据自动化档案指导原则》下面哪一个不是标准化过程的三个关联环节( B )。
A.制定标准 B. 发布标准 C. 宣传标准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填T,错的在括号内填F,每空1分,共10分)征信的对象就是信用调查或审查的客体或称被征信人。
( T )信用局”,在美国通称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服务的公司。
( F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20分)资信评级:是对各类企业所负各种债务能否如约还本付息的能力和可信程度的评估,是对债务偿还风险的评价。
征信:是对他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征信体系:被定义为包括征信法律、征信机构、行业标准、征信行业监管、征信市场与培育、征信教育与科研等方面的总和。
征信制度:是有专业化的信用管理或服务企业对全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向社会开放征信资料和数据、提供信用报告的信用管理制度。
征信市场:是生产和交换征信产品与服务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政府特许经营:早期的政府特许经营主要集中在对于某些特权的开发和使用上,是为了垄断而产生,而又终极不断地制造出新的垄断,产生垄断的四个主要原因是对生产要素的控制、专利权、规模报酬递增和政府特许。
政府特许经营的特许对象是有着政府强权背景的个人或组织,受许人往往依靠政府和法律的强制力来为自己掠夺高额的垄断利润。
现代的政府特许经营是本着综合、全面、高效、优质地开发利用资源、尤其是政府管辖的社会公共资源的原则来开发、利用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全面资源。
公共征信机构:由政府投资组建,作为政府的部门,在征信市场中从事信息收集、信息调查、信息加工、提供征信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征信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征信理论与实务》是信用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征信理论和征信实务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征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征信体系的基本构成、国外信用发达国家征信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加深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征信体系的整体思路、原则及途径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提升学生征信理论和业务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征信基本理论,尽可能借助国内外现实经济中一些征信实务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征信理论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征信业务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课堂讨论与课后练习相结合,将根据基础点与难点组织讨论,并针对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适当的讲评。
四、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2.能够运用所学征信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以及个人的征信报告;3.培养学生的征信业务能力。
(二)知识目标1.掌握征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征信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2.了解国外、国内征信实践的发展状况;3.熟悉国内征信管理法律法规。
(三)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2.具备征信行业特有的诚信、保密、认真、细致等职业素质;3.具备基本的征信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团队基本要求具有扎实的金融学、经济学、征信相关基本理论与业务知识;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熟悉《征信业管理条例》。
2.教学条件具有多媒体教室3.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讲解、启发、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堂授课方法,将征信理论知识以及实务问题讲授明确、透彻。
实行课内集中学习与课外自学相结合,基本理论与当前热点问题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学资源:有较为丰富的课堂与学习指导教学资源,具体包括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电子教案、教学案例、习题与实训、图书与文献资料、财经法规等。
1.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征信体系的主要内容。
2、简述邓白氏集团的主要标准?
3、简述征信监管机构的类型有哪些?
4、信用报告的查询方式有哪些?
一、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60分)
1、2014年5月,广西省桂林市居民李某向中国建设银行桂林分行申请金额为10万元,期限为2年的经营性贷款,建行通过查询李某的个人信用报告发现该客户在其他银行有1笔经营性贷款、1笔汽车按揭贷款和4张信用卡,其中已经连续三个月内连续出现逾期;4张信用卡最近24个月累计逾期超过6次。
经向李某了解得知,产生逾期的原因是李某由于工作忙而忘记及时还款,并非故意拖欠不还。
考虑到该笔贷款是免抵押的信用贷款,建行最终拒绝了李某的贷款申请。
请分析以上案例银行拒绝发放贷款的原因,并通过该案例给予我们的启示如何?
2、2011年2月,客户林某向中国银行南宁市分行申请一笔金额为50万的个人住房商业贷款。
中国银行南宁市分行工作人员在获得林某及其配偶的书面授权后,登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了两人的信用报告。
信用报告显示:林某及其配偶名下各有2张信用卡,没有贷款记录,贷记卡还款记录良好,无任何逾期记录。
基于客户良好的信用记录,中国银行南宁市分行同意给予该客户50万元的商业住房性贷款,并且根据中国银行的有关制度,给予客户最优惠利率——基准利率下浮20%。
以上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吴某为南宁市居民,现年40岁。
2012年3月,吴某向中国银行南宁市分行申请办理中银白金信用卡,申请额度为20万。
信用卡审批人员在审查客户提供的资料时了解到吴某为国税局干部,综合条件较好。
但通过查询该客户的信用报告发现,吴某在其他两家银行有4笔贷款,合计80万,此外还持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达16张,授信额度超过60万,并且近3个月连续出现信用卡逾期。
通过对个人信用报告的内容分析,信用卡审批人员认为吴某的综合负责水平过高,并且已经出现逾期还款记录,存在一定授信风险,因此拒绝了该客户的申请。
请分析案例中银行拒绝给吴某发放贷款的原因,以及通过该案例分析给我们的启示如何?
4、大学生韩某(身份证号码为:230882198588******),为广东省广州市人,毕业于北京市某高校,2006年,韩某在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办理了助学贷款,大学毕业后韩某离开了北京市,从此与银行失去了联系。
其助学贷款也产生了多次逾期?
请问案例中韩某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该案例给我们大学生的启示如何?
第 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