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GB 12350 90
- 格式:pdf
- 大小:182.03 KB
- 文档页数:11
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GB 12350-90 发布时间:1990-6-13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通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用小功率电动机。
本标准中第4-5,8-9,12-15,17-20,22-23章亦适用于工业和类似用途小功率电动机。
2引用标准GB 2900.25电工名词术语电机GB 2900.27电工名词术语小功率电动机GB 5171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要求GB 1971电机线端标志及旋转方向GB 4942.1电机外壳防护分级GB 1497低压电器基本标准GB 5169.4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灼热丝试验方法和导则GB 5169.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用发热器的不良接触试验方法3定义3.1本标准的术语应符合GB 2900.25和GB 2900.27的规定。
3.2除3.1条外,本标准采用的名词术语定义如下:3.2.1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在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3.2.2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导电部件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
3.2.3外壳enclosure易触及的电动机表面,包括电动机的接线盒等部件表面,但不包括不易触及的部件。
3.2.4元件component本标准中的“元件”是指电动机专用配套件。
例如:离心开关、电容器等。
3.2.5绝缘子insulator用来绝缘并支撑导体的部件。
3.2.6电动机的直径diameter of motor指在电动机定子机壳外切圆上测得的直径,但不包括电动机的散热筋、接线盒和焊缝等尺寸。
4标志4.1每台电动机必须在其明显位置上有牢固地标明电动机的额定数据和其他必要事项的铭牌。
铭牌上所标明的项目应符合GB 5171的规定。
4.2电动机的元件应标有元件的类型或类别的标志,并应有制造厂名或商标或其他类似标志,以区别于其他元件及其制造厂家。
4.3如果有专供电源中线的接线端,则应标以字母“N”,接地线端应标以符号,这些标志不应放在螺钉、可拆卸的垫圈或用作连接导线的可能拆卸的零部件上。
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 GB 12350-90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6-13批准1990-08-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通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用小功率电动机。
本标准中第4-5,8-9,12-15,17-20,22-23章亦适用于工业和类似用途小功率电动机。
2引用标准GB?电工名词术语电机GB?电工名词术语小功率电动机GB?5171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要求GB?1971电机线端标志及旋转方向GB?电机外壳防护分级GB?1497低压电器基本标准GB?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灼热丝试验方法和导则GB?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用发热器的不良接触试验方法3定义本标准的术语应符合GB?和GB?的规定。
除条外,本标准采用的名词术语定义如下:爬电距离creepage?distance在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导电部件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
外壳enclosure易触及的电动机表面,包括电动机的接线盒等部件表面,但不包括不易触及的部件。
元件component本标准中的“元件”是指电动机专用配套件。
例如:离心开关、电容器等。
绝缘子insulator用来绝缘并支撑导体的部件。
电动机的直径diameterofmotor指在电动机定子机壳外切圆上测得的直径,但不包括电动机的散热筋、接线盒和焊缝等尺寸。
4标志每台电动机必须在其明显位置上有牢固地标明电动机的额定数据和其他必要事项的铭牌。
铭牌上所标明的项目应符合GB?5171的规定。
电动机的元件应标有元件的类型或类别的标志,并应有制造厂名或商标或其他类似标志,以区别于其他元件及其制造厂家。
如果有专供电源中线的接线端,则应标以字母“N”,接地线端应标以符号,这些标志不应放在螺钉、可拆卸的垫圈或用作连接导线的可能拆卸的零部件上。
国家认监委公告2010年第4号--关于小功率电动机产品强制性认证执行新版标准有关要求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1.18•【文号】国家认监委公告2010年第4号•【施行日期】2010.01.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认监委公告(2010年第4号)小功率电动机产品强制性认证所适用的标准GB 12350-2009《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标准(以下简称新版标准)已发布,并将于2010年8月1日起实施。
自2010年8月1日起,上述新版标准对应产品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的规定,符合新版标准要求后方可生产、销售和进口。
为了保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依据《关于标准修订时强制性产品认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认科联[2005]18号)的有关规定,现将对应的小功率电动机产品认证执行新版标准的有关要求公告如下,请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一、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10年7月31日,申请人可自愿选择按照新版标准或者GB 12350-2000(以下简称旧版标准)申请认证;自2010年8月1日起,认证机构应采用新版标准实施认证并出具新版标准认证证书。
二、对于已经获得强制性认证的产品,旧版标准认证证书持有人可于新版标准发布后、并应在下一次跟踪检查之前,向指定认证机构提交转换新版标准认证证书的申请,并接受实验室依据对应标准差异项目(见附件)实施的检测,合格后换发新版标准认证证书。
考虑到此次新版标准与旧版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保证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实验室完成差异项目检测后应向认证证书持有人出具样品全项目检测报告。
旧版标准认证证书转换工作应于2011年8月1日前完成,逾期未完成转换的认证证书,认证机构应予以暂停;2011年11月1日前仍未完成证书转换工作的,认证机构应撤销旧版标准认证证书。
三、对于2010年8月1日前已经出厂、投放市场并且已经不再生产的获证产品,无需进行证书转换。
电动机的安全要求电动机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动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工业生产需求。
然而,由于电动机涉及到高压电、高速运动和机械设备等多种危险因素,因此对于电动机的安全要求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电动机的安全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电动机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满足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B755《旋转电机技术条件》、GB12350《旋转电机安全规范》、IEC60034系列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电动机的设计要求、安全要求和检测方法,确保电动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符合要求,不会对人身安全和设备稳定性造成威胁。
其次,电动机的外壳和绝缘材料要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以防止外界物体对电动机内部的触点和绝缘材料造成破坏,从而导致漏电、短路等故障。
电动机绝缘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电绝缘性能,确保在额定电压下不发生漏电现象。
另外,电动机应配备过载保护装置,以防止电动机在过载或短路时继续工作,避免因过热引起的火灾和设备损坏。
过载保护装置可以采用热继电器、散热片等方式,当电动机负载过大或短路时,保护装置会自动切断电源,停止电动机的工作,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电动机应安装在固定的基座上,以保证电动机的稳定运行。
基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电动机的重量和震动力。
同时,电动机的工作区域应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人员误碰电动机或被电动机的运动部件撞击,造成人员伤害。
另一方面,电动机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保证电动机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电动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电动机内部的连接线路正常、绝缘材料完好,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
另外,电动机的冷却系统也要定期清洗和维护,以确保电动机的散热效果良好,避免因过热引起的损坏和火灾。
最后,对于一些特殊场合和高危环境下使用的电动机,还需要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
例如,在防爆场所使用的电动机应具有防爆性能,以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在有潮湿和腐蚀气氛的场所使用的电动机应具有防潮防腐能力,以保证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小功率电动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
1 抽样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的待销产品中抽取。
随机数一般可使用随机数表等方法产生。
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6台,其中3台作为检验样品,3台作为备用样品。
2 检验依据
表1 工业用小功率电动机
表2 家用电器用小功率电动机
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3 判定规则
3.1依据标准
GB/T 5171.1-2014 小功率电动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5171.21-2016 小功率电动机第2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GB/T 4942.1-2006 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
GB/T 12350-2009 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
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
3.2判定原则
经检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合格;检验项目中任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不合格。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高于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标准要求时,应按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
准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或包含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应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细则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该项目不参与判定。
浅谈GB12350《小功率电动机安全要求》标准换版对福建省电机行业的影响及对策林彤【摘要】GB12350<小功率电动机安全要求>新旧版本的转换,对电机行业将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此次GB12350<小功率电动机安全要求>换版对福建省电机行业造成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具体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帮助福建省电机行业顺利完成新旧标准的转换.【期刊名称】《质量技术监督研究》【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GB12350;小功率电动机;CCC强制认证【作者】林彤【作者单位】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我国自2002年起开始实施CCC强制认证制度,小功率电机产品作为第一批进入强制性目录的产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作为电机企业获得CCC强制认证证书的检测依据标准之一GB12350标准进行全面换版,对福建省电机行业的目前状况及未来发展都将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认清此次GB12350标准换版的重要性及提出应对策略是关系到福建省电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小功率电动机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对小功率电动机的定义为额定电压36V以上(不含36V),直流1500V、交流1000V以下的驱动用小功率电动机。
小功率电动机广泛运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是家用电动电器、理疗电器以及电动工具、各种泵等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及重要部件。
例如水果压榨机、搅拌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或者工业上使用的机械加工设备等。
因此小功率电动机对人身、财产安全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国家规定的相关产品必须经过认证(以下简称强制性产品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因此,小功率电动机必须取得CCC证书,佩戴CCC标志后出厂、销售。
GB12350《小功率电动机安全要求》是强制性安全标准, 为小功率电动机CCC强制性认证依据标准之一。
强制性产品3C认证⼩功率电机适⽤范围,3C认证依据标准1适⽤范围本规则适⽤于额定电压 36V以上(不含36V),直流1500V,交流1000V以下的驱动⽤⼩功率电动机,包括:(1)转速折算到 1500 r/min时,最⼤连续定额不超过1.1kW的各类交流异步电动机,交流同步电动机;(2)最⼤连续定额不超过1.1kW的交流换向器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注1:额定功率三同步转速X1.1 kW/1500.注2:不包括防爆电动机和控制电动机(如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整⾓机,旋转变压器测速发电机,感应移相器等)。
注3: 不适⽤于有-种定额超出以上适⽤范围的多电压,多转速电动机。
由于法律法规或相关产品标准、技术,产业政策等因素发⽣变化所引起的适⽤范围调整,应以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公告为准。
2认证依据标准GB12350《⼩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GB14711《中⼩型旋转电机通⽤安全要求》上述标准原则上应执⾏国家标准化⾏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版本。
当需使⽤标准的其他版本时,则应按国家认监委发布的适⽤相关标准要求的公告执⾏。
3认证模式实施⼩功率电动机产品强制性认证的基本认证模式为:型式试验 +获证后监督;上述获证后监督是指获证后的跟踪检查、⽣产现场抽取样品检测或者检查、市场抽样检测或者检查三种⽅式之⼀。
认证机构应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产企业分类管理、认证模式选择与确定》的要求,对⽣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并结合分类管理结果在基本认证模式的基础上酌情增加企业质量保证能⼒和产品⼀致性检查(初始⼯⼚检查)等相关要素、对获证后监督各⽅式进⾏组合,以确定认证委托⼈所能适⽤的认证模式。
4认证单元划分原则上,应按电动机品种、⽤途、结构、绕组材料、绝缘等级、⼯作制的不同划分单元。
实施中,申请单元的划分还可按产品的规格、⼯作原理等因素,作出适当调整。
相同⽣产者、不同⽣产企业⽣产的相同产品,或不同⽣产者、相同⽣产企业⽣产的相同产品,可仅在⼀个单元的样品上进⾏型式试验,其他⽣产企业/⽣产者的产品需提供资料进⾏⼀致性核查。
产品采用的国家标准1. GB12350-2009 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2. GB/T 5171.1-2014 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3. GB755-2088 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IEC60034-1,2004IDT)4.GB1971-2006 旋转电机线端标志与旋转方向(IEC60034-8;2002,IDT)5.GB/T2423.3/4/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6.GB4343.1-2003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7.GB4706.1 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8.GB/T4942.1-2006 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9.GB/T5169.6 1985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10.GB/T 9651-2008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试验方法11.GB/T 12113-2003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12.GB/T 12665-2008 电机在一般条件下使用的湿热试验要求13.GB/T 17948.1-2000 旋转电机绝缘结构功能性评定14.GB/T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5.GB/T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16.GB/T 2900.27 电工术语小功率电动机17.GB/T 2900.25 电工术语旋转电机18.GB/T 4798.1、2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19.GB/T 10069.1 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20.GB/T 13126 机电产品湿热带防护包装通用技术条件21.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22.GB/T 19142 出口商品包装通则23.GB/T 22672 小功率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24.GB/T 23686 电子电器产品的环境设计导则25.GB/T 23688 用能产品环境意识设计导则26.GB/T 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27.GB/T 16539-1996 振速法测量噪声源声功率级用于封闭机器的测量28.GB/T 16404-1996 声强法测定噪声的声功率级29.GB/T 2423.18 盐雾交变试验方法。
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GB12350-90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6-13批准1990-08-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通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用小功率电动机。
本标准中第4-5,8-9,12-15,17-20,22-23章亦适用于工业和类似用途小功率电动机。
2引用标准GB2900.25电工名词术语电机GB2900.27电工名词术语小功率电动机GB5171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要求GB1971电机线端标志及旋转方向GB4942.1电机外壳防护分级GB1497低压电器基本标准GB5169.4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灼热丝试验方法和导则GB5169.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用发热器的不良接触试验方法3定义3.1本标准的术语应符合GB2900.25和GB2900.27的规定。
3.2除3.1条外,本标准采用的名词术语定义如下:3.2.1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在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3.2.2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导电部件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
3.2.3外壳enclosure易触及的电动机表面,包括电动机的接线盒等部件表面,但不包括不易触及的部件。
3.2.4元件component本标准中的“元件”是指电动机专用配套件。
例如:离心开关、电容器等。
3.2.5绝缘子insulator用来绝缘并支撑导体的部件。
3.2.6电动机的直径diameter of motor指在电动机定子机壳外切圆上测得的直径,但不包括电动机的散热筋、接线盒和焊缝等尺寸。
4标志4.1每台电动机必须在其明显位置上有牢固地标明电动机的额定数据和其他必要事项的铭牌。
铭牌上所标明的项目应符合GB5171的规定。
4.2电动机的元件应标有元件的类型或类别的标志,并应有制造厂名或商标或其他类似标志,以区别于其他元件及其制造厂家。
4.3如果有专供电源中线的接线端,则应标以字母“N”,接地线端应标以符号,这些标志不应放在螺钉、可拆卸的垫圈或用作连接导线的可能拆卸的零部件上。
对于接地软线,必须为绿、黄双色绝缘线,其他导线不得采用此标志。
4.4电动机出线端标志应符合GB1971的规定,刻在出线端或用标号片或管标明,对于有接线板的电动机,其标志应同时刻在接线板上,不得单独悬挂标号片或管。
4.5电动机上的所有标志可采用打印、雕刻、压制或其他等效刻印方法,必须保证清晰、明了、耐用,在电动机整个使用期限内不易磨灭。
是否符合要求,应按如下方法进行试验判定。
首先采用浸有水的湿棉布擦抹标志15s,随后再用浸有汽油的棉布擦抹15s。
电动机的标志应在经过上述试验和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试验之后,仍保持清晰、易辨、不能轻易除去,铭牌不应易于移动和有可能造成脱落的卷边现象。
5外壳防护5.1电动机应有良好的外壳防护,其外壳防护应按GB492.1的规定分级,并应在产品标标准中明确规定。
是否符合要求,应按GB4942.1进行试验检查判定。
6起动6.1电动机应能在下列电压情况下正常启动,对于带有启动元件的电动机,启动时,其启动元件应工作可靠,无接触抖动。
a.电动机在0.85倍额定电压下启动三次;b.对于带有启动元件的电动机,还应在1.06倍额定电压下再启动三次。
在进行本项试验时,应根据电动机在实际使用中的启动情况来确定电动机为空载启动或带负载启动,并在产品标准中明确规定。
电动机在开始启动时,应为实际冷却状态,在连续启动之间,电动机应达到静止状态再启动。
6.2电动机在按6.1条要求启动时,其过载保护装置不应动作。
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6.1条试验的同时检查判定。
7泄漏电流7.1电动机必须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在正常工作,其泄电流不应过大。
电动机泄漏电流限值由各类产品标准规定。
7.2电动机在1.06倍的额定电压下运行,运行方式由产品标准规定。
测量线路(见图),即在电流的任一极与易触及到的金属部件之间测量。
测量泄漏电流时,对于单相电动机,应将开关K转换至电源的不同极性,对于三相电动机,则应轮流断开a、b、c开关中的一个,闭合另外两个,以测得最大泄漏电流值。
测量时,电动机必须与大地绝缘。
8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8.1电动机应具有足够的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其要求应符合GB5171的规定。
9湿热试验9.1电动机应能经受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潮湿条件。
是否符合要求,应按GB5171进行湿热试验判定。
10耐久性10.1电动机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在正常使用中,不发生有损害电动机的电气或机械事故,绝缘不得损坏,联接件不得由于受热、振动等原因而松动是否符合要求,应按10.2-40.5条进行试验检查判定。
1.2电动机按表1所示的时间,在额定负载和1.1倍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然后,按表1所示的时间,在额定负载和0.9倍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
表1h━━━━━━━━━━━━━━━━━━━━┯━━━━━━━━━━━电动机类型│工作时间────────────────────┼───────────预计一年中总的工作时间少于15h的电动机│15────────────────────┼───────────其他电动机│48━━━━━━━━━━━━━━━━━━━━┷━━━━━━━━━━━对于S1和S6--S8工作制的电动机应连续工作,也可以周期地工作。
但每个工作周期的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少于8h,直至累计工作时间符合表1规定的时间。
对于S3--S5工作制的电动机应按铭牌标志或按额定工作定额周期地工作,二者选最不利的情况,直至累计工作时间符合表1规定的时间。
对于S2工作制的电动机应按铭牌标志或按额定工作定额工作,二者选最不利的情况,工作结束停歇数分钟,再继续工作,直至累计工作时间符合表1规定的时间,如果电动机由于周期性地工作温升超过了额定限值,则停歇时间应适当处长,或采用强制冷却,以免电动机过热。
10.3除S2工作制的电动机外,所有其他电动机应在1.1倍额定电压下启动50次;然后,在0.85倍额定电压下再启动50次。
对于短时工作的电动机,只要求在0.85倍额定电压下启动50次。
在进行本项试验时,应根据电动机在实际使用中的启动情况来确定电动机为空载启动或带负载启动,并在产品标准中明确规定。
电动机每次供电启动工作的持续时间至少应等于启动到额定转速所需时间的10倍,但不少于10s。
在每次启动结束后,应有一个防止过热的停歇时间,该时间至少要等于供电启动持续工作时间的三倍。
10.4对于带有离心开关或其他自动启动开关的电动机,应在0.9倍额定电压下启动10^4次,启动时负载情况和运转及停歇时间应符合10.3条规定。
10.5在经过10.2--10.4条规定的试验之后,电动机应能经受第8章规定的测试,但此时绝缘电阻允许降低到规定的值的50%;试验中,电动机的联接件不应松动,也不应有危及安全性能的变形或损坏。
11非正常工作11.1电动机的设计应尽可能地避免发生由于不正常或误操作而破环或削弱其安全性能。
从而引起火灾、触电等事故。
是否符合要求,应按11.2--11.4条进行试验检查判定。
11.2当电动机用于下列场合时,应对电动机进行堵转试验。
a.电动机堵转转矩小于额定转矩;b.用手起动的电动机;c.用于远距离控制或自动控制设备中心的电动机;d.用于无人看管可以连续工作的电动机。
对于电容电动机,除工作时有人看管外,要进行堵转试验,这时将电容器逐个地短路或开路,两者中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
试验应在额定电压和电动机处于实际冷却状态下进行,从电动机通电启动开始计时,按规定的试验工作时间工作。
试验规定的工作时间如下:a.对用于手持电器、手动开关控制通断电或类似工作状况的电器设备中的电动机,试验工作时间为30s;b.对用于必须有人操作看管的电器设备中的电动机(电容电动机电容器短路或开路堵转试验除外),试验工作时间为5min;c.对用于其他场合的电动机,试验工作时间为电动机达到热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d.如果电动机用于有计时器控制工作时间的电器设备中,则试验工作时间为计时器允许的最长时间,但对于既可以用计时器控制又可以不用计时器控制的电器设备中使用的电动机,应按不用计时器控制时的工作状况所规定的试验工作时间。
电动机在上述规定的试验工作时间结束或在保护器动作瞬间,绕组温度不得超过表2规定限值,在试验期间,不得出现闪络或有熔化的金属。
表2━━━━━━━━━━━━━━━━━━┯━━━━━━━━━━━━━━━━━电动机类型│极限温度├───┬───┬───┬───┬────│A级│E级│B级│F级│H级──────────────────┼───┼───┼───┼───┼────1.试验工作时间30S或5min或由计时器控│││││制工作时间和使用时有人看管的电动机│200│215│225│240│260──────────────────┼───┼───┼───┼───┼────2.阻抗保护电动机│150│165│175│190│210──────────────────┼───┼───┼───┼───┼────3.防护器在第1h内起保护作用的电动机│200│215│225│240│260──────────────────┼───┼───┼───┼───┼────4.保护器在第1h后起保护作用的电动机│175│190│200│215│235━━━━━━━━━━━━━━━━━━┷━━━┷━━━┷━━━┷━━━┷━━━━11.3对于三相电动机,在额定负载和额定电压下,断开一相进行试验。
试验工作时间和绕组温度限值应符合11.2条的规定。
11.4电动机在经过11.2和11.3条非正常工作后,当冷却至室温时应能承受第8章规定的介电强度试验,其试验电压为1000V,12机械强度12.1电动机应具有足够的机构强度和钢度,以避免由于机械变形引起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减小,零部件松动或位移而造成的着火、触电等安全事故。
12.2对于电动机的外壳。
其最小允许厚度规定如下。
12.2.1对于无加固平面部件,规定为:铸造金属厚度≥3.2mm可锻铸铁厚度≥2.4mm压铸金属厚度≥2.0mm如果其表面为曲面、带筋或采用其他加固方法,或其表面形状确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则其最小允许厚度可减小为:铸造金属厚度≥2.4mm可锻铸铁厚度≥1.6mm压铸金属厚度≥1.2mm12.2.2对于薄钢板机壳的电动机,其钢板壳体的最小允许厚度规定为:无涂覆层壳体厚度≥0.70mm带镀层壳体厚度≥0.75mm12.2.3对于有色金属壳体的电动机,其壳体最小允许厚度规定为1.0mm。
但对于相对较小面积、弯曲表面和其他方法加强的表面,以及经验证明某种材料确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时,允许其厚度小12.2.2和12.2.3条的规定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