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金融3班何家兴初稿
- 格式:docx
- 大小:35.89 KB
- 文档页数:19
申请经济学学士学位论文人民币升值对天津经济的影响姓名:黄郁鑫学院:经济学院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韩博印职称:教授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2010年12月Dissertation for Bachelor’s Degree of EconomicsRMB APPRECIATION TIANJINECONOMIC INFLUENCECandidate: Yuxin HuangMajor: FinanceSupervisor: Boyin HanAcademic Title: ProfessorCollege of Economics,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ecember, 2010院长系主任指导教师经济学院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天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表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
2010年7月2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位:1美元对人民币6.7812元。
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20%,并逐步体现出人民币更加市场化和更具弹性的一面。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方面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的不断增加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一方面,国外直接投资进入中国,使中国的金融账户大量顺差,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人民币升值根源在于国际收支双顺差不断增加,有利于提升国力和国际交往的地位。
但人民币升值意味国际市场中国商品的涨价,竞争力下降。
本文以人民币升值为背景,分析和叙述汇率的历史和现在走势并重点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天津进出口的影响。
运用数量经济模型与实际数据进行检验分析,最后总结人民币升值对天津经济的影响及应对人民币升值天津应采取的中长期策略。
长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湖北省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学院(系)经济学院专业班级国贸 30502 班学生姓名伍应美指导教师童伟伟辅导教师童伟伟完成日期 2008 年 10 月 15 日湖北省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姓名:伍应美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指导老师:童伟伟长江大学经济学院一、题目来源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寻求本国经济发展的好机会,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冲击。
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在有限的条件下,仍然试图尽可能地利用国际贸易给予的机会来发展和促进本国经济。
战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经济的起飞,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这些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努力。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利用外资以及对外贸易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对外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技术贸易与服务贸易增长迅速,货物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直观上看,贸易开放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理论上,两者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究竟如何?即是贸易开放带来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导致了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的稳定均衡的关系?而贸易开放又该如何衡量?应该选取哪些开放度指标更适合中国的国情,更客观的反映贸易开放等等?这些问题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如果能通过实证分析回答这些问题,就可以为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起到理论支持作用。
同时,这也是对过去30年对外贸易的经验总结,更是对加入WTO后我国未来外贸战略与策略的探索。
虽然改革开放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省区社会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的不同,加上国家实行梯度开发开放战略,致使各省区对外开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而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造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近年来,对中国各省区对外开放度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课程名称:《金融英语》课程性质:选修学分课时:2学分;36学时主讲教师:沈素萍所属院系:英语学院商务英语系教学对象:全校2005级本科生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出勤要求:学生缺勤不得高于该门课程总课时的五分之一。
教师可根据考勤情况决定是否允许该学生参加考试,是否扣分。
教学方法:全英文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提问、报告以及作业等方式。
参考教材:《金融英语阅读教程》沈素萍编金融出版社 2000年7月参考书目:Modern Banking Practices, Second Edition, 2002,China FinancePublishing HouseBanking Certificate Economics, Fourth Edition,2000,Hong KongInstitute of BankersHong Kong Banking System and Practice,Fourth Edition,2000,(HongKong Institute of Bankers黄达,1998年,《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等。
ENG358【金融英语】课时:36 学分:2【英文名称】Reading in English for Finance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总结介绍金融文章的内容特点和文字特点旨在帮助学生在现有的英语和有关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金融英语文章,培养并提高他们对这类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扩大和深化其语言和专业知识,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先修课程(或准备知识):大学英语(1—4)、经济学(微、宏观)、政治经济学原理、货币银行学原理、国际金融学等参考教材:《金融英语阅读教程》沈素萍编金融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章The Banking Industry in China1、教学目的By the end of the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know about➢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China➢the structure of the central banking system➢the major tasks of the three policy banks in China.2、教学计划This chapter will cover 4 hours. 2.5 hour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explanations of terms and the texts. And the other 1.5 hours for discussion and practice.3、教学方法➢Translation: key sentences and terms➢Paraphrasing: major words and sentences➢Summarizing: important paragraphs➢Discussion: key issues➢Questions and answers4、背景知识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n 1948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chapter in the Chinese banking history. Through five decades of evolution, particularly nearly two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a’s banking sector has entered a stage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With PBC as the central bank, the current banking system in China consists mainly of wholly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which coexist and cooperate with policy banks and joint-equity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on in their respective authorized business domains.5、重点讲解概念讲解PBCAll in one monopolistic banking systemSpecialized bankCentral bank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Fiscal agentAggregate creditMonetary baseBenchmark interest rateFiscal deficitLending facilitiesPriority constructionFixed-asset investmentCommodity reservesSubsidiary第三章The Financial System1.教学目的By the end of the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know about:➢the func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the participants in the financial system;➢the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2.教学计划As the chapter covers many aspects of financial system, teachers should spend comparatively more time on it. It will take 4 to 5 hours to deal with this chapter. 3 or 4 hours will be for explanation of the text, and 1 or 2 hours will be for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s.3.教学方法➢Translation: key sentences.➢Paraphrasing: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Explanation: new terms.➢Summarizing: key passages.➢Discussion: important issues.➢Questions and answers: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4.背景知识Everyone has some contact with the financial system. Banks, building societie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provide in their respective way for some of our everyday needs, such as payment facilities through bank, convenient savings and access to home loans from building societies, and car, house, or life insurance.5.重点讲解概念讲解payment facilitiesdiscount houseinvestment trustventure capitalcredit facilitiesmarket makerderivative instrumentliquidityequity assetmaturity句子讲解1.Satisfactory payments facilities are something which we are inclined nowadays to take for granted, but productive economic activity is dependent on their existence, and indeed on traders having reasonable access to short-term credit facilities.译文:今天我们想当然地乐于接受某种东西作为令人满意的支付工具,但经济生产活动正是依赖于它们的存在,更依赖于商人们拥有获得短期信贷工具的合理途径。
厦门大学金融学院导师何孝星何孝星男,1955年12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货币银行理论与政策、证券市场理论与投资方法、投资基金理论与实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的研究。
先后开设《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投资基金管理学》等7门课程。
先后主持6项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其中包括3项国家课题。
迄今为止共单独与合作出版《银行经营管理通论》《投资基金理论与实践》《证券投资基金运行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论》《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学》等个人专著及主编教材共9部,在《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投资研究》等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其中国家级权威刊物18篇,核心刊物29篇。
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0多项。
何孝星教授在证券投资价值分析与投资方法、投资基金理论与实践、公司股份制改制与上市、产权购并理论与操作等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其多项成果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及企业所采纳。
【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凯程2015年考取全国金融硕士超过200人,经验分享视频见凯程光荣榜,其中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本科二本的同学。
各校金融硕士在录取的时候非常公平,招生人数多(各个学校招生人数咨询凯程老师),加上凯程的专业辅导与人脉关系,凯程已经成为了金融硕士的黄埔军校,每年考取各校金融硕士的人数是其他院校的总和还要多。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成功学员的视频,凯程学校里有专门针对道口、清华经管、北大、人大、中财、贸大等院校的内部讲义,这是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同学们到了凯程学校可以实地查看(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开过金融硕士课程,自然没有讲义了)(其中中财金融硕士讲义包括:中财金融硕士凯程通,中财金融硕士热点讲义,中财金融硕士真题讲义,中财金融硕士冲刺讲义、题库等)。
此外,其他机构1个经验谈视频都没有,凯程的金融硕士经验谈非常多,在凯程网站有展示,同学们可以查看。
论理想,论人生(水箐中学九(4)班:陆珍旭)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题记理想是海洋,容纳百川;理想是大树,展现出自己的庞大;理想是远方的一个伫立的靶子,让更多的人射中自己;理想是戈壁滩的一棵白杨;理想是人生向前的巨大动力。
人生需要理想,理想需要追求,追求需要勤奋,勤奋则需要行动。
人没有理想,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理想是人生价值的标志,但理想的标志是什么呢?是勤奋。
古今中外的名人,用自己的一生放在追求理想上,并且艰苦奋斗。
周恩来同志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并用一生作为追求的本钱,则不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巨大贡献吗?马丁.路德全为解放黑人,将其作为人生的目标,泼洒青春。
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厥《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利;司马迁忍辱着《史记》。
这些自强不息的精神何止微小,杜甫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自己人生的伟大抱负。
怎能不是通过自己的艰辛奋斗而作出这样名垂千古的大事呢?牛顿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就更加体现勤奋的重要性。
在这今天的二十一世纪里,科技日新月异,世界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难免会遇到绊脚石,这就借助理想的巨大推力从上面压过去。
正所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人生价值的体现需要理想,国家兴旺发达需要理想,世界和谐发展也需要理想。
让我们一起高呼:“理想万岁”。
清华,请等等我好吗?(水箐中学九(4)班:赵盈)你的目标是什么?人生理想是什么?此刻的你正在做什么?人生就像一张白纸,只有曾在这张纸上奋斗过的人、努力过、拼搏过的人,才能把这张纸渲染。
这张纸才算是完美的,只要努力过,拼搏过的人。
在人生结束后,才会感到无憾。
放眼望去,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人为理想奋斗过!他们甘愿庸碌的消磨一生,或者就是悲天悯人地感叹命运的不公!却不肯为理想奋斗。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报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报(渝府发〔2014〕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充分调动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57号)规定,经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初审、市内专家初评、市外专家外评、学科组会议审核、评审委员会评审、公示,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定,决定评选李昌麒等所著的《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等12项成果为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邓卓明等所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等48项成果为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刘伦等所著的《科学发展观的三个重大问题》等89项成果为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希望获奖人员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多出效益。
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获奖人员为榜样,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凝聚正能量,推出好成果,营造好氛围,积极推进理论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我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重庆市人民政府2014年3月13日附件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一、一等奖(12项)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成果形式出版(发表、完成)时间1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李昌麒、岳彩申、卢代富、刘云生、赵万一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2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课题组重庆社科院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何宗美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4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与保障制度研究刘渝琳、李嘉明、刘渝妍、尹希果、万丽娟重庆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5农村金融市场成长论王定祥、丁忠民、李伶俐、高云峰、杨序琴西南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6中国西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持系统研究徐仲伟、代金平、周兴茂、闵绪国、何宏兵重庆邮电大学著作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4月7科学发展观的范式创新研究罗晓梅、陈纯柱、何关银、陈放、刘康市委党校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8学校课程领导论靳玉乐、于泽元、李宝庆、罗生全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9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王志昆、曾妍、袁佳红重庆图书馆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1年8月10会计理论比较研究孙芳城、孔庆林、李孝林、杨兴龙重庆三峡学院著作类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2月11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李禹阶重庆师范大学论文类《历史研究》2011年第3期12与历史同行――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追求王林、XXX、吕琦、查红梅、谢亚平四川美术学院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0年9月二、二等奖(48项)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成果形式出版(发表、完成)时间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邓卓明、李德全、黄蓉生、任一明、蒋礼文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报告类2010年7月2后期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研究何兵重庆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究庞跃辉、王戎、廖清胜、张晓平、王建国重庆交通大学著作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4宪政视野下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研究陈纯柱、韩兵、郑洁、敖永春、吴利平重庆邮电大学著作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10月5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第一卷)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1年7月6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研究――基于组织胜任特征与劳动分工视角李敬、陈澍、付园元、张波、王萍重庆社科院研究报告类2010年2月7“十二五”时期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研究陈德敏、谭志雄、张瑞、肖俊夫、董正爱重庆大学研究报告类2010年7月8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杨继瑞、肖应红、赵驹、杨维东、彭国川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报告类2011年12月9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研究王胜重庆社科院著作类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10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一个出口结构视角胡兵、乔晶、刘永春、徐孝勇、冯佺光重庆师范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11农村金融资源开发机理与风险控制冉光和、张波、胡士华、高云峰、邓莉重庆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12西部开发中长江上游地区区域创新战略研究黄志亮、饶光明、陈正伟、赖新农、李莉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13不平等与增长杨俊、黄潇重庆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14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研究徐宪、李滨、吴永波、田奇恒、邬勇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15宗族政治――村治权力网络的分析肖唐镖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商务印书馆,2010年3月16人力资本与人才开发的历史纵深及传承――基于人才强国战略谢辛市委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论文类《改革》2011年第8期17心理学研究方法黄希庭、张志杰、凤四海、夏凌翔、毕重增西南大学著作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18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邓小昭、阮建海、XXX、胡蓉、韩毅西南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19“三方联动实习支教工程”对提高西南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行动研究朱德全、张辉蓉、钟燕、廖晓衡、廖其发西南大学研究报告类2010年7月20教师教育课程论:历史透视与国际比较陈时见、梁燕玲、杜静、谭佳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21教育公平与乌江流域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彭寿清、于海洪、冉隆锋、张大友、王希辉长江师范学院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22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研究黄蓉生、白显良、石雪、黄科、吴姝西南大学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23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24中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研究万明春、龚春燕、程艳霞、邓建中、张鸿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著作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25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钟燕、龚春燕、胡方、张裕云、肖方明市教委研究报告类2011年4月26巴渝古代近代文学史熊笃、段庸生、康清莲、唐德政、张志全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四川民族出版社,2010年1月27因果构式的运作机理研究廖巧云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28《钟云舫全集校注》与《钟云舫研究》黄中模、敖依昌、王于飞、傅正义、刘明华重庆师范大学著作类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29寒山诗: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胡安江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30君特?格拉斯小说研究冯亚琳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31文化认同的美学与政治张兴成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32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牟延林、谭宏、刘壮重庆文理学院著作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33南宋川南墓葬石刻艺术与计算机图像识别应用李雅梅重庆大学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34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重大项目监管重大问题研究谭启平、冯楚建、朱涛、黄家镇、孙莹西南政法大学研究报告类2011年9月35外国继承法比较与中国民法典继承编制定研究陈苇、王丽萍、朱凡、李俊、宋豫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36中华大典?法律典?法律理论分典俞荣根、龙大轩、杨玲、周欣宇、梁健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巴蜀书社,2011年11月37服务原产地规则研究王衡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38互联网环境下的仲裁制度研究黄良友、王莉、王伟、相庆梅、张学旺重庆邮电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1年12月39中国法治政体的始创――辛亥政治革命的法治论剖析与省思程燎原重庆大学论文类《法学研究》2011年第5期40近两千年长江上游森林分布与水土流失研究蓝勇、黄权生、张龙、徐艳西南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月8月41唐代西南经济研究卢华语、胡安徽、潘林、吴孔明、张保强西南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42古巴比伦时期不动产经济活动研究李海峰西南大学著作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43重庆辛亥革命史周勇、王志昆、黄晓东、刘志平、蔡斐市委宣传部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1年10月44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日志潘洵、周勇、徐光煦、唐伯友、鲁克亮西南大学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1年1月45军队油料供应安全及预警雍岐东、周庆忠、丁泽中、胡勋学、高军后勤工程学院著作类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11月46内陆开放型加工贸易模式――重庆探索与实践王旭、赵泉午、吴颖、邓蕾、林云重庆大学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47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探索田代贵、陈悦、杨玲、马云辉、李林重庆社科院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48社会保障的政府责任研究张邦辉重庆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三、三等奖(89项)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成果形式出版(发表、完成)时间1科学发展观的三个重大问题刘伦、庞跃辉、任海涛重庆交通大学论文类《光明日报》2010年11月16日2城乡发展的协调性与理性研究――以构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为据宋容、王汝坤、张翠、柯芳重庆理工大学著作类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3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肖应红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8月4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研究郑洁、白崭、刘超、马传谊、陈飞重庆邮电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5马克思财富思想的历史本原与现代社会刘荣军西南大学论文类《哲学研究》2010年第12期6青年人格理想与主观世界改造研究毕重增西南大学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7和谐之境――一种精神文化视角的研究胡玻、杨孝容、吴大兵、刘华卫重庆社科院著作类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8中国公民审美心理实证研究赵伶俐、汪宏、潘丽、丁月华西南大学著作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9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研究陈跃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10重庆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王正宁、周放、陈晓辉、张觅、侯蕴珊市委党校研究报告类2011年11月11中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陈文权、谢来位、闫建、李颖、王勇市委党校著作类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12中国银行业改革及其市场结构研究彭欢重庆理工大学著作类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重庆市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北碚区为例黄波、万隆、孙雯昕、黄建华、肖川市工商局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14后农业税时代重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优化模式研究余兴厚、姜鑫、宋瑛、夏宇、杨珂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报告类2010年10月15重庆市彩票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章新蓉、孙回回、陈军武、陈熙江、张永鹏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报告类2011年11月16农村资金配置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研究温涛、王煜宇、吴华超、丁忠民西南大学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17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与对策――新农村建设新问题研究蒲艳萍、张青、刘燕、彭小兵、王春兰重庆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18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度量与规避研究谢非、刘星重庆理工大学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19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研究重庆社会科学院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20Full View Integrated Technical Analysis(综合全景技术分析)谢新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John Wiley & Sons 约翰威利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21社会福利支出的犯罪治理效应研究XXX西南政法大学论文类《管理世界》2010年第10期22重庆市“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研究易小光、丁瑶、邓兰燕、罗婕、王春市综合经济研究报告类2011年6月23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空间经济学框架下的理论探索邹璇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24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吴安、许光洪、李勇、王小明、屈翔重庆社科院研究报告类2011年12月25信息结构、贷款技术与农户融资结构胡士华、李伟毅西南大学《管理世界》2012年第7期26城市联盟的合作动力机制研究靳景玉、曾胜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27汶川地震灾区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对策研究任波、齐芳、张新、溥存富、周德强重庆城市管理职院研究报告类2011年3月28三型社会: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李世奎、刘国辉市人口计生委著作类中国人口出版社,2011年12月29重庆市儿童长期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报告(重庆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王秀模、黄意武、江薇薇、张德安、王梦洲重庆社科院研究报告类2011年9月30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民族和谐社会建设关系研究夏思永、唐建忠、李旻、谭赟、王远林西南大学著作类西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31当前农民生活现状及思想动态调查高兴明市农委研究报告类2010年6月32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基地战略研究――重庆北部新区案例刘斌、田代贵市科技研究院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33民间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颜克亮、陈洪娟、毛洪勋、赖开民、李友康市社科联研究报告类2011年3月34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严功军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35电视社教节目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途径陈笑春、陈佑荣西南政法大学论文类《当代传播》2010年第3期36抗战时期党在大后方的新闻理论与实践秦文志、秦华、邓新民、王守炳、刘静市委党校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0年11月37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张文京、熊利平、廖诗芳、严小琴、徐静重庆师范大学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0年10月38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三卷本)崔延强、邓磊西南大学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39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易连云、兰英西南大学论文类《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40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机制何万国、漆新贵重庆文理学院论文类《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41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蔡其勇长江师范学院著作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4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育人功能研究李光树、王纬虹、陈祥彬、张晓斌、康世刚市教育科学院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43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发展的组织创新与行为调适研究张燚、吕涛、高伟、张锐重庆文理学院著作类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44高等教育供求结构分析与宏观管理研究朱秋白、颜蕾、唐德祥重庆理工大学著作类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45中国职业教育史谢长法西南大学著作类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46研究性学习深度实施: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普通高中为例李常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论文类《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7期47建立适合我市城乡社区卫生发展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何坪、邓宇、罗森林、周佳丽、罗利刚重庆医药高专研究报告类2011年3月48从隔离到融合:随班就读效能化的理论与实践申仁洪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报告类2011年6月4920世纪汉语专书词汇研究论著索引郭作飞重庆三峡学院著作类四川辞书出版社,2011年7月50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熊辉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51尹湾汉墓简牍校理张显成、周群丽西南大学著作类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3月52《礼记》语言学与文化学阐释杨雅丽长江师范学院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53八代谈薮校笺黄大宏西南大学著作类中华书局,2010年4月54标补词that的省略――认知功能视角莫启扬、文旭西南大学论文类《现代外语》2010年第2期55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王学振重庆师范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56论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遗留张全之重庆师范大学论文类《文学评论》2010年第6期57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嬗变――五四前后文学翻译规范研究廖七一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58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蒋登科、熊辉、赫学颖、闫桂萍、李公文西南大学著作类巴蜀书社,2010年8月59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王寅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60中国电影“影像传奇叙事”的原初性建构虞吉西南大学论文类《文艺研究》2010年第11期61三峡民间美术论崔毅、余学伟、陈小琴、关杰、张平重庆三峡学院著作类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10月62土家族民间歌舞祈佑功能研究肖罡长江师范学院论文类《中国音乐》2010年第3期63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崔树强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64重庆市设立环境法庭和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研究温汝俊、张革新、但彦铮、刘洪平、刘宾七市环保局研究报告类2011年3月65教育刑与刑罚的教育功能陈伟西南政法大学论文类《法学研究》2011年第6期66论使用在商标制度构建中的作用张玉敏西南政法大学论文类《知识产权》2011年第9期67犯罪心理学梅传强、王敏、彭继红、胡江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量刑个别化的基本原理石经海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0年6月69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研究张建文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4月70人性经济法论胡光志重庆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71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农村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县乡财税法律体制的转型为视野张怡、刘洲、陈方淑西南政法大学研究报告类2011年5月72英国法中的先例苗文龙重庆大学著作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73技术标准化的反垄断法规制吴太轩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1年6月74全球治理语境下的国际行政法林泰、赵学清重庆工商大学论文类《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75重庆地域历史文献选编(上、下册)吴波、张建中沙坪坝区文广新局著作类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76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刘志英西南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77古城贞吉与《时务报》“东文报译”论略陈一容西南大学论文类《历史研究》2010年第1期78碑刻文献学通论毛远明西南大学著作类中华书局,2010年5月79中国文物地图集?重庆分册柳春鸣、邵卫东、冯庆豪、王玉、牛瑞芳三峡博物馆著作类文物出版社,2010年6月80邹容集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图书馆市委宣传部重庆图书馆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1年11月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李良品、彭福荣、崔莉、湛玉书、韦济木长江师范学院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0年11月82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证研究李志、梁德全、龚丽、XXX、黄忠全重庆大学著作类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83重庆市旅游人才发展报告周莉、唐敏、简玉兰、代春艳、范业正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报告类2010年10月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verty Reduction,and Infrastructure in Western China.(中澳合作重庆综合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研究)王济光市政府口岸办论文类The Chineseeconomy,vol.43,No.3,May-June 201085组合拍卖与议价谈判机制设计研究黄河、陈剑重庆大学论文类《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2月,第13卷第2期86企业利益相关者行为特征及调控机制研究张锐、张燚、徐浩然、刘进平、孙洪杰重庆文理学院研究报告类2011年7月公共技术平台运行效率表征:西部地区个案谭建伟、徐刚重庆理工大学论文类《改革》2010年第6期88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王孝德、邵景安重庆师范大学著作类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年7月89大股东控制下的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特征研究郝颖、冉戎重庆大学著作类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5月(2011年4月结项)——结束——。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分院:经管分院专业:金融学班级:三班学号: 20070510620324姓名:何家兴指导教师:洪勇填表日期: 2010 年 4 月 10 日摘要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到来后,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面对危机和挑战,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更具紧迫性的问题。
本研究结合中外银行核心竞争力对比,全面分析了我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以及该走的道路。
关键字:核心竞争力;银行;经济AbstractWorldwid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after the arrival of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commercial Banks in 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Facing the crisis and challenges, how to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become more urgency.This research is combined with Chinese and foreign bank core competitiveness comparativ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s I ha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is wayKey words: Core competitiveness; Banks; economic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目录 (3)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2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溯源与在银行业的应用 (3)2.1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 (3)2.2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3)2.3核心竞争力理论在银行业的应用 (3)2.3.1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关系 (4)2.3.2核心产品的构成 (4)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与探索 (6)3.1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与探索 (7)3.2中外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比较 (8)4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9)4.1构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六大要素 (9)4.2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10)4.3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分析 (11)4.3.1从银行竞争姿态来看 (11)4.3.2从商业银行内部资源来分析 (11)4.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紧迫性 (12)4.5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3)4.6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4)结论 (15)参考文献 (16)引言面对入世后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我国商业银行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并继续发展壮大。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要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独特的服务体系和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
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无论是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还是对于保持我国金融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市场分割、限制市场准入等保护措施的逐步消失,商业银行要想求得生存并继续发展壮大,关键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时下非常耀眼和时髦的词汇之一,大到国家和产业,小至微观经济主体企业,若想在长期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无不涉及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官员、学者、企业家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诠释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但“核心竞争力”似乎又成了一个大箩筐,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组织结构、营销管理、特许经营、企业文化等诸多因素,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核心竞争力理论,在银行业又怎样运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2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溯源与在银行业的应用2. 1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所谓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是C. K.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梅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独特的企业文化,适合企业的高效率的管理,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创新的产品服务,组织结构与流程制度,企业的资源状况等。
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关键要素,对企业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2核心竞争力的特点1.能为企业提供进入目标市场的能力。
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是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进入新兴的市场,或维持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其最终目标是获得利润。
2.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是企业内部不同能力的有机集成,体现的是一种综合的优势。
3.是一种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具有独有的特性,用形象的话说,核心竞争力是“偷不走,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溜不掉的”2.3核心竞争力理论在银行业的应用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理解以及银行业发展史来看,决定商业银行成功与否最终是由其核心竞争力决定的。
核心竞争力是由一系列竞争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竞争能力构成的。
如果将核心竞争力无限扩展和叠加,任意扩大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则失去了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因此,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应该由组织结构、金融技术和人力资源三种竞争能力构成,但又有自身的行业特征。
2.3.1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关系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由银行的组织结构、金融技术和人力资源三种竞争能力共同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创造了银行的核心产品,包括技术创新型产品和非技术创新型产品;这两类核心产品在不同的业务单位,按照客户的需求再开发出满足客户需要的最终产品 (包括为同一类客户开发具有共性的产品和为单一客户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产品)。
具体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并辅之以畅捷的业务流程,就不可能及时发现客户需求,也不可能及时把客户的需求转化为银行的产品;如果没有坚实的金融技术支持,开发的新产品很难满足客户的需要,并且由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如果没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银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三者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银行业的实质,即以人(员工)为本,通过以金融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个性化的需要,最终实现自己的盈利。
因此,金融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组织结构是核心竞争力的制度保障,人力资源则是核心竞争力的载体。
2.3.2核心产品的构成银行的核心产品应该包括技术创新型产品和非技术创新型产品。
银行以计算机和通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前提,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出技术创新型的核心产品。
例如,清算收付系统、网上银行、银行卡等。
由于金融法规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制度和组织的创新,都可能使银行在不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创造出新的核心产品,例如丰富多样的中间业务产品、融资类产品等。
2.3.3核心产品通过业务单位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最终产品商业银行按客户划分的业务部门把银行的核心产品与客户需求相结合,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最终产品。
以技术创新型的核心产品为例:银行的清算收付系统为满足证券公司的需要开发了“银券通”,为满足工商企业客户需要开发了“快捷汇划”,为满足个人需要开发了“汇款直通车”;网上银行产品既有满足公司客户需要的“企业网上银行”产品,又有满足个人客户需要的“个人网上银行”产品;银行卡既有针对个人的贷记卡和借记卡,又有满足公司客户的公司卡,还有为不同客户量身定制的联名卡、IC卡等。
3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与探索3.1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与探索在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领域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焦瑾璞建立了一个包含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若干个具体指标的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李俊凯把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成9个板块;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以首都地区中外资银行的经营机构为样本,通过外部环境因素、银行经营状况、市场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五个方面比较其竞争力情况,发现中外资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悬殊。
但目前我国对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金融技术,制度保障是组织结构,载体是人力资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反映银行业的本质:以人为本,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最终实现银行盈利。
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准确的战略定位。
一是区域发展战略。
二是业务开拓战略。
三是科技领先战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商业银行应确立以科技创新促进业务发展,致力于网络创新,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确保在银行业的技术领先。
2. 业内领先的金融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持续的创新可以保证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
3. 成功的市场营销成功的市场营销,是商业银行获取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4. 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的管理,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5. 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以及行为规范等的总和,能够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3.2中外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核心竞争力是源于资源能力,整合能力与创造盈余能力的综合优势,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外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有以下不同之处:①构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存在区别。
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建立在资源层面的比较优势上,即我国商业银行对本土资源和本土环境拥有高于国外竞争对手的控制能力、适应能力,借助“网多面广”获取规模效益,凭借“轻车熟路”获取信息与成本优势,两者互动演化,通过价值链向客户提供效用,以及为自身创造盈余。
而国外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建立在整合层面的比较优势上,即国外商业银行拥有驾驭复杂局面、有效配置资源并对要素进行精确调控的知识能力、学习能力,通过揉进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管理手段以达到最小成本、最小风险而使收益最大,并获取可持续的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