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6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因为这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小说的鉴赏,所以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是力图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的前五回属于全书的序幕,分别从不同角度,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本文选自第三回,是第一次以黛玉的所见所闻写出贾府的环境,很多重要的人物也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
这一回在全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文中对人物出场的安排及重要人物的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尤其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在继承传统以白描为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浓墨重彩,是对中国文学表现手法的丰富与发展。
本单元是小说阅读与鉴赏单元,学习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语言美。
二、说学情学生都读过小说,但大部分学生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思考,能说出好,但不知从哪些角度说出好在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
《红楼梦》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
不过,本课的学习在开学之初,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本科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1)用直观演示和归纳法分析文章要点。
(2)用探究法体验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2)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教案:《林黛玉进贾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红楼梦》的第一回,主要内容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经历。
教材通过对林黛玉的进府过程的描写,展现了贾府的豪华富贵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难点: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红楼梦原著3. 笔记本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作者曹雪芹以及《红楼梦》的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标记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进贾府的意义。
5. 实例分析:以贾宝玉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与林黛玉进行对比。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林黛玉进贾府2. 人物性格分析3. 命运对比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阅读《红楼梦》原著,了解林黛玉的生平经历。
3. 写一篇关于《红楼梦》中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及其命运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贾府的豪华富贵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为深入。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古典文学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楼梦》的其他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可以组织一次课堂分享或写作活动。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最新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一等奖(实用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一等奖篇一《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
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
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
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
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提问:(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宏伟的外观。
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
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讲究的布局。
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
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华贵的陈设。
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
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
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第7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省一等奖【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的普及,梳理并熟悉故事情节【教学重点】: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为依据,对课文进行梳理【教学难点】:理清人物关系【教学过程】:导语:在昨天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相信大家遇到了不少不理解的字词,下面为了给大家扫清阅读障碍,我们先学习基础知识。
一、课前基础知识介绍(5分钟)1、给字正音:书上基础字音外加如下所注2、词义辨析过渡语:下面,老师开始检查大家的预习成果啦!二、《红楼梦》基础知识介绍(9分钟)1、作者介绍:此部分为学生回答(以下为教师备答)《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
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
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王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曹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一等奖这是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一等奖第1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这是对偶句中又有暗喻。
腮凝新荔,写脸蛋腓红如新熟的荔枝;鸭蛋脸面,写脸形状。
运用暗喻手法。
“头上戴着金綠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王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綠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一段先是挑比句,写衣饰;后又改对偶句,写眉眼、神情。
“凤辣子”这是借代,借辣子的特点形容黛玉的为人处事,杀伐决断之干练,快人快语之性格。
同时也暗示了凤姐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的善于玩弄权术的特点。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黻黻焕烟霞”这是对偶句。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綠攒花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前边是排比句,从头上到脚下描写穿戴,后边是对偶句,用了一连串比喻,形容眉眼、神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这是对偶句加比喻,重点通过眉眼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神态。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对偶句,兼用比喻,形容黛玉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和飘逸潇洒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