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散文诗两首(人教七上)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散文诗两首》学案内容预览:24 散文诗两首教师寄语:亲情是人间最伟大的情感。
感受亲情,有如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
学习目标: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热爱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预习安排:①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写在下面;熟读课文;②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二、合作探究1、阅读第一首诗① “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② “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③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④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2、阅读第二首诗①全文共分为三节,每一节都表达了什么内容?②哪些词语或语句突出了“我”的感情?③ 这些词语或语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三、拓展交流1、学习这两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四、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宁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3.主旨《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4.内容解读《金色花》自开头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活泼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性。
“变成金色花”后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顽皮、淘气、天真无邪的特点,而变成什么都要时刻在妈妈身边,体现出了小孩子对温柔妈依恋与喜爱。
诗末的一句“不告诉你,妈妈”,更是稚气十足,娇憨可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第二十四课散文诗两首【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匿笑()沐浴()祷告()并蒂()菡萏()()徘徊()()荫蔽()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匿笑:(2)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祷告:(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欹斜:3.文学常识填空《金色花》作者是(国名)作家、诗人(姓名)。
它是散文诗集《》中代表作。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原名,选自。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等。
【综合运用】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情气爽;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母亲是。
5.今年5月8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
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项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祝福母亲生日的54%66%91%祝福同学生日的56%86%92%差值2%20%1%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②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好听的名字。
(6个字以内)【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那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也不响。
我要。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散文诗两首》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课文之一,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散文和诗歌的区别、特点和优美的语言风格。
本文主要介绍《散文诗两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篇文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区别。
(2)学生能够掌握判断诗歌和散文的特点。
(3)学生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4)学生能够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文学语言并感受文学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创新思维,在交流和探究中积极学习。
(3)通过精讲和演练散文诗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文学的美感。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问题导入,让学生感受散文和诗歌两者的差别。
问:诗歌和散文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
第二步:讲授知识通过课堂讲解,由老师详细阐述散文和诗歌的概念,特点和区别,让学生对散文和诗歌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讲解内容涉及:什么是散文/什么是诗歌/散文和诗歌的区别和特点/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
在讲解的过程中,新增加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
第三步:展现学生欣赏能力在讲解之后,老师可以放一段散文或诗歌让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过后提出意见。
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感,增强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步:组织小组讨论在学生分组散文阅读之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展开,引导学生探究散文的特点,交流阅读心得,丰富学生思维。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热情。
第五步:精讲散文诗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篇章结构。
通过精讲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真正领悟文学的美感。
本文主要以诗歌形式来描述梁芝和梁灌的情景,主要内容有:梁芝:古典名唱《梁祝》,梁祝琴瑟和鸣,梁祝红袖添香,芳草远洋
绿水长。
梁祝仗义取义,千里走单骑,弹琴诉衷肠,令人感动莫表!
梁灌:古老的竹竿叠起,一挑盈满了清凉。
桃花绿杨映青空,梁灌把
新水潺潺流。
林荫深深两只眼,走着游廊走不完,心中窝里有一梦,谁知
故乡路多远!
课文围绕梁芝和梁灌两个传说人物,以诗歌的形式提示其传说故事,
一方面可以唤起读者对传统故事的熟悉和感受,另一方面可以引导读者感
受生活中的温情和美好。
文中以深厚的文字渲染和富有情调的语言,表现出梁芝和梁灌的情感,勾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美好和
温馨的气息。
课题:《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课标与教材:课标: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散文诗),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荷叶母亲》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蔚籍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保护我们,伴我们一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学情分析:散文诗重点在朗读,我们这两个班的学生在朗读方面虽然有了一点进步,也知道了一些朗读方法,但是在实际朗读中却还是不能准确把握情感、节奏以及抑扬顿挫,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应该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探究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创新支点的设计: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方法与媒体:诵读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评价: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比赛,让学生体味作品情感,培养语感收获成功的喜悦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学习过程:一、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类永恒讴歌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赞美母爱的一首小诗《金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