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所致疾病 ① 气性坏疽 战伤、工伤、车祸;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 气肿(捻发音)及组织坏死,致毒血症、休克。
-
24
② 食物中毒
由肠毒素引起,其为不耐热的蛋白质,100℃ 瞬时即被破坏;
作用机制是整段肽链嵌入细胞膜,破坏膜离子 运输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进而引起腹泻。
-
10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
① 与神经系统的结合:
– 毒素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有高度 亲和力,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抗毒素 便不能中和毒素。
– 毒素重链识别神经肌肉结点处运动神经元上 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形 成小泡。
-
11
② 内在化作用
含有毒素的小泡从外 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 突逆行向上,到达运 动神经元胞体,进入 传入神经末稍,最终 毒素进入中枢神经系 统。
极少数菌例外。
-
5
一、破伤风梭菌
• 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 • 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
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
-
6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有周身鞭毛、无荚膜。形成芽胞 后,使细菌呈鼓槌状,属于G+。 2.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严格厌氧;血平板上,有β溶血;不发酵糖 类,不分解蛋白质。 3.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75~80℃ 10 min仍保持活 力;100℃ 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在干燥的 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物质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有些 外毒素即为胞外酶,具体详见下页表12-1。
-
21
表12-1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