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生产说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3
牛羊生产教学计划篇一:20XX级牧医1~11班《牛羊生产》授课计划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期授课计划课程牛羊生产班级20XX级大专牧医1~11班本学期时数周学时本表一式三份,一份交教务处,一份交系办,一份交教师授课用。
山东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校名)任课教师张善芝、王云洲、何孟莲、刘洪波20XX~20XX年度第二教研室主任签名篇二:种植专业教学计划种植养植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和中草药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和中草药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职工,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种植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民技术员、复转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三、学习形式与学制1.学习形式:业余、半脱产或脱产。
2.学制:学期制或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学期制2年或3年,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2-6年。
四、课程设置全部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修模块、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
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作为文化知识基础,为培养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通修模块作为专业知识基础,主要是使学员掌握种植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作为必备的专项技术和技能要求,使学员熟练掌握4-5种综合生产技术,培养学员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拓展模块是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的拓展、补充和完善,培养学员一专多能。
牛羊生产说课教案卜艳明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说课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牛羊生产是牧医专业的专业的专业课,它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为养殖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饲养人员、管理人员,饲料厂的技术员、推销人员等。
二、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该课程的前期课是《生物化学》、《解剖学》、《遗传育种学》,中期课程是《动物营养与饲料》《家畜繁殖学》,同期课程是《养猪学》《养禽学》。
该课程以前期课程为基础,与中期的课程想渗透,全面支撑后面的轮岗培训及年毕业实训,以实现本专业前期、中期、和后期课程的有机衔接。
全面构筑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都起到促进和支撑作用。
三、学情分析高职高专学生的共性是,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来源不同,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讲述过程中,一方面,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还要注意层次性。
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四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牛羊的饲养管理2.能够进行常规饲料的配比3.掌握牛羊的常用品种(二)技能目标:利用所学知识在饲养场担当技术员,并能解决在饲养中出现的问题(三)素质目标:1热爱养殖行业具备行业职业道德。
2脚踏实地不怕脏、、累,树立过程安全、产品安全、环境安全意五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理念严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畜牧生产环节及环节工作任务,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据此,在教学中尽量按照生产环节安排教学内容,而且每个内容根据情况安排课堂实习、教学实习、和实训实习;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争取达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为学生就业提供技术支撑。
(二)重点与难点1、合理利用饲料及牛羊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因为饲料占饲养成本的70%,只有合理的利用和使用饲料才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牛羊生产》学习指南一.学习目的和任务《牛羊生产》是畜牧兽医专业核心专业技术课之一,是针对牛羊生产、产品销售、社会技术服务、管理等岗位所需的技能而设置的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岗位工种职业技术课。
与前导课程动物解剖生理、畜禽环境卫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等课程相衔接,对后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
该课程240学时,在三年制高职生第5学期开设,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牛、羊场分别学习1个月,掌握牛羊的饲养管理、繁殖及品种改良能力和牛羊养殖场的经营管理能力,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素质。
专业技能达到劳动部颁布的家畜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中有关牛羊生产部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通过考核获取相应的上岗证书,成为牛羊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二.课程学习途径1.实训基地现场学习。
本课程目前已配套了多功能实训室,校内建有波尔山羊场、众诚奶牛场两个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数量稳定在10家左右,并以规章制度和合作协议的形式确保基地的有效性,保障了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2.多媒体课件学习。
课题组在广泛搜集素材、资料基础上,制作了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
课件紧紧围绕牛羊场筹建、牛羊的品种选择与外貌评定、牛羊的营养与饲料配制、良种繁育、饲养管理、产品检验、牛羊场的经营管理8个项目,28个工作任务设置,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巩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3.视频资料学习。
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更新更全的现代牛羊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课程组精心挑选了一些国内外现代化牛羊生产方面的视频资料、行业企业案例,在任务教学过程中及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与学习,加强学生对现代牛羊生产管理的直观认识。
4.课程网站。
课程建有课程网站,网站配有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动画、在线测试等丰富资源,资源生动、形象,弥补了现场教学的不足,学习者可以利用课程网站提供的大量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师生可以互相沟通,提高学习效果。
《牛羊生产》说课稿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常振华2013.11.3《牛羊生产》课程说课稿说课人:农学院常振华一、课程设置1、课程定位《牛羊生产》是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牛羊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规律、繁殖规律等,为科学饲养管理、控制疾病打基础。
《牛羊生产》以《动物解剖》、《动物生理》、《家畜繁育改良》、《动物微生物》、《动物饲料与营养》、《家畜环境卫生学》等知识为基础,与《养猪生产》、《养禽生产》、《经济动物饲养》等课程同期开设,为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牛羊的生物学习性,系统地掌握牛羊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现代养殖业中所需的乳牛、肉牛、肉羊、奶羊和毛用羊的饲养管理等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从事牛羊生产的职业能力打基础。
2、教学目标为了满足现代牛羊生产中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乳用牛、肉用牛及不同生产类型羊的生产与经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育和改良牛羊的品种,提高牛羊的繁殖率、成活率和生产效率,为其今后具备业务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学牛羊生产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 知识目标①系统掌握牛羊生产的基本知识。
②能根据养殖场生产性质、方向及规模,合理选用牛羊品种并进行牛羊饲料的开发。
③最终能独立完成肉牛、奶牛、肉羊、毛用羊、奶山羊的饲养和管理。
(2) 能力能力①系统掌握牛羊生产的基本知识。
②掌握选用牛羊品种并进行牛羊饲料的开发。
③牛羊常见疾病的防治和诊断。
(3) 素质目标①团结协作,爱岗敬业、遵守制度。
②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科学总结。
③踏实肯干、虚心好学、勇于奉献。
二、课程设计1、理念与思路本门课程的设计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基于工作进行课程开发,在专业调研基础上进行职业领域分析,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范围及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以此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手段方法及其它教学活动。
《牛羊生产》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60学时开设学期:第三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牛羊生产》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是针对牛羊生产、产品销售、社会技术服务等岗位所需的技能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岗位工种职业技术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牛羊场的筹建,牛羊的饲养管理、良种繁育、产品安全、卫生保健能力,达到劳动部颁布的畜牧技术员、畜禽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中有关牛羊生产部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通过考核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满足现代牛羊生产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和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畜牧行业、牛羊生产企业不同生产阶段的职业岗位对牛羊生产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听取行业、企业专家以及历届毕业生意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标准以服务于畜牧行业为宗旨,以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对牛羊生产行业、企业调研,遴选出牛羊生产相关的岗位,校企合作对岗位关键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种技能鉴定为关键点,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项目,每个项目下设不同工作任务,按照不同任务要求,以“课堂一养殖场”、“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完全参与到牛羊生产过程中去,以实训室和养殖场为教学载体,打破以往传统的黑板上养牛养羊的抽象、脱离实际、能力培养不到位、空洞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牛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理论教学教案实验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实验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羊的生产与经营》中国农业出版社实验教学教案b).上课要求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c).课后要求复习并认真仔细做作业;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杖。
教学重点:羊的体尺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启发、讨论➢教学内容第三章羊的鉴定第一节羊的年龄识别与体尺测量一、羊的年龄识别规律:(讲解)1、耳标识别法。
2、牙齿识别法。
二、羊的体尺部位及其测量方法:(讲解、提问)1、体斜长。
5、前胸宽。
2、胸围。
6、管围。
3、臀高。
7、尾宽。
4、胸深。
【归纳小结】3、目前主要采取牙齿识别法判断羊的年龄。
4、羊体尺测量时主要的七个部位。
【学生学习情况检测】在归纳小结结束后提问并记入平时成绩【教师参考资料及来源】《羊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羊的生产与经营》中国农业出版社【指定学生阅读材料】《羊的生产与经营》中国农业出版社【作业及思考】体斜长、前胸宽、胸围、管围、臀高、尾宽、胸深。
【指定学生阅读材料】教材中的相关章节。
课后分析: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累计学时16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实验教学教案NO 14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理论教学教案。
牛羊生产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牛羊生产》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拓展课,是我院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作用: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点行业之一,牛羊作为草食动物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畜种,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畜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奶牛、肉羊养殖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掌握牛羊生产技术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牛羊生产与牛羊病防治》是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课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岗位工种职业技术课。
其前期的专业基础课为动物解剖、动物营养及饲养、遗传育种、饲料生产、动物生理、动物繁殖等。
《牛羊生产》注重生产实践、面向市场以提高牛羊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为前提,以研究牛羊的品种、繁育、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为重点。
培养高等技术实用型专门人才,为牛羊生产服务。
1.2 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是面向畜牧兽医专业的全体学生,本着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需要的理念而开发。
本课程具有三大特点:第一,专业性强,是将来生产实践中必须掌握的课程;第二,技术性强,必须掌握的技能项目较多,而且都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技能;第三,应用性强,是畜牧生产中牛羊生产及疫病防治的主要技术支撑。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即是牛羊生产及疾病防治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生产实践服务。
1.3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以“岗位为目标、技能为轴线、生产项目驱动”的原则进行设计,进一步有目标的强化技能,理论则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重新调整和组合,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应职岗位所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学生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课程结构,经过对毕业生和行业企业调研,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牛羊生产及疫病诊疗中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需要,对传统的《牛羊生产》课程进行整合,使本课程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为生产服务,更有效的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过程服务。
形成了一个绪论加八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即绪论、牛羊品种、牛乳生产、牛肉生产、羊肉生产、毛用羊生产、羔皮裘皮板皮加工、牛羊场建设等八部分内容,每一个项目都是生产中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生工作岗位的必需职业技能。
广西*****农业学校教案(2013年秋学期)教研组养殖教研组课程名称授课班级教师职称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由于备课充分,结合目前行业市场,采用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学生以较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行业的展望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畜禽生产(第二版),张登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由于备课充分,联系实际,采用多媒体形式讲授法、谈论法讲课,启发学生去想象、去归纳,学生感兴趣,师生互动良好,效果较显著。
参考文献:畜禽生产(第二版),张登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备课充分,联系实际,采用多媒体形式讲授法、谈论法讲课,启发学生去想象、去归纳,学生感兴趣,师生互动良好,效果较显著。
2、不足之处:个别同学不配合,互动效果不理想,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畜禽生产(第二版),张登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导入新课较好。
2、采用多媒体形式讲授法、谈论法讲课,启发学生去想象、去归纳,学生感兴趣,师生互动良好,效果较显著。
3、不足之处:个别同学不配合,互动效果不理想,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畜禽生产(第二版),张登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导入新课较好,整体效果较好,2、采用多媒体形式讲授法、谈论法讲课,启发学生去想象、去归纳,学生较感兴趣,师生互动良好,效果较显著。
参考文献:畜禽生产(第二版),张登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由于准备充分,内容熟悉,讲课得心应手。
2、由于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同学们兴趣高。
3、启发式教学应用得好,经启发,学生能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4、导入新课较新颖有趣,较成功,一下子就引入主题且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畜禽生产(第二版),张登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由于准备充分,内容熟悉,讲课得心应手。
2、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得快,兴趣高。
《羊生产》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羊生产》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之一,与猪、牛、禽的规模化生产等课程共同构成畜禽养殖专业方向,为学科专业课程类型。
(二)课程基本理念
《羊生产》课程中的生产技术操作内容采取项目教学法,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学过程尽量实践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课程设计思路
《羊生产》是在进行充分的行业市场现状与专业人才素质需求调研以后产生的工作任务体系课程结构的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以专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羊产品的生产为中轴展开技能培养。
该课程总学时为48小时,3个学分,实践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为18/30=60%。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羊的饲养技术、肉羊肥育技术、羊的繁殖技术和羊场的建筑与设计要求。
(二)具体目标
1、素质目标: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具有科学生产、规范操作的态度和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
具备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和解决相关工作进程中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
2、知识目标:
能认知常见的羊品种
掌握羊的繁殖规律与品种改良知识
掌握羊的营养与饲料知识
了解羊绒、奶山羊管理知识
3、技能目标
会进行羊的人工授精
能够进行羊年龄鉴定。
《牛羊的生产与管理技术》课程标准牛羊的生产与管理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牛羊的生产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牛羊品种识别;掌握牛羊的生物学特性;熟练掌握肉牛和奶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掌握羊的产品及其利用;熟练掌握羊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掌握牛羊场的规划与建设。
学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
达到家畜饲养工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牛羊品种的识别,并能合理选用。
2.会乳牛和肉牛的饲养管理。
3.会进行乳牛人工挤奶和机器挤奶。
4.会评定羊的生产性能和肉、毛、绒、乳产品的质量。
5.会绵羊和山羊的饲养管理。
6.会进行羊的剪毛、梳绒、药浴、断尾、去势、修蹄。
7.会牛羊场的规划与建设。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模块一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项目一牛的品种识别与生物学特性任务一奶牛品种识别掌握奶牛品种的产地、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会识别奶牛品种。
任务二肉牛品种识别掌握肉牛品种的产地、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会识别肉牛品种。
任务三牛的生产性能评定掌握奶牛、肉牛生产性能的评定方法,会评定奶牛、肉牛的生产性能。
任务四牛的生物学特性掌握牛的生活习性;掌握牛的采食特点、消化特点;掌握牛的乳脂、乳蛋自、乳糖的合成及排乳;理解牛对环境的适应性。
项目二奶牛生产技术任务一奶牛的生理特点掌握奶牛的生理特点。
任务二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理解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任务三犊牛的培育技术了解犊牛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犊牛的饲养管理方法,理解犊牛早期断奶的概念、条件、原则和措施。
任务四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理解育成牛的特点,掌握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学习情境一授课目标要点难点授课方法授课设计授课方案学习情境一授课方案牛羊品种鉴别课时 4 学时技术目标:能对牛羊的常有品种的利害作出谈论、能结合当地条件选择适合的牛羊品种、会选择适合的肉用牛品种和肉用羊品种作为杂交的父本,鉴别是根本要求知识目标:能说出牛羊的经济种类、外国优异品种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短角牛、利木赞、按安格斯的产地、毛色、生产性能及优点:我国优异品种中国荷斯坦、五大黄牛品种的产地、毛色、生产性能及优缺点:能说出各种羊的代表品种并能熟悉肉用山羊品种〔波尔山羊、南江黄羊〕。
素质目标:在学习中有脚扎实地、慎重扎实的态度,能用科学观、效益观来客观地解析比拟牛羊品种的差异。
要点:我国五大黄牛、引人肉牛良种及中国荷斯坦的产地、毛色、生产性能及优缺点。
难点:品种的优缺点及利用。
授课方法:任务驱动式授课,“教、学、做一体〞、以多媒体品种图片为授课载体。
一、任务部署:要修业生在课前预习,利用任务书,熟悉本次授课内容,认识本学习情境任务,写出任务指南。
二、任求推行1、课堂授课局部: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图片,认识牛羊品种。
一、牛的经济种类二、牛品种鉴别〔一〕我国五大黄牛1、秦川牛;2、鲁西牛;3、南阳牛;4、晋南牛;5、延边牛〔二〕引入肉牛良种1、西门塔尔;2、夏洛来;3、海福特;4、短角牛;5、利木赞;6、安格斯〔三〕中国荷斯坦牛〔四〕水牛1、中国水牛;2、摩拉水牛;3、尼里—拉菲水牛三、羊的经济种类及其代表品种〔一〕绵羊品种的分类及其代表品种1、细毛羊:新疆细毛羊、德国美利奴等。
2、半细毛羊:茨盖羊、考利代羊等。
3、粗毛羊:西藏羊、蒙古羊、哈萨克羊等。
4、肉脂兼用羊:阿勒泰羊、大尾寒羊等。
5、裘皮羊:滩羊、贵德黑裘皮羊等。
6、羔皮羊:湖羊、卡拉库尔羊等。
〔二〕山羊品种的分类说明1、一般山羊:西藏山羊、新疆山羊等。
2、绒用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绒山羊等。
3、裘皮山羊:中卫山羊等。
4、羔皮羊:济宁青山羊等。
牛羊生产课程标准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牛羊生产》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拓展课,是我院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作用: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点行业之一,牛羊作为草食动物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畜种,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畜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奶牛、肉羊养殖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掌握牛羊生产技术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牛羊生产与牛羊病防治》是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课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岗位工种职业技术课。
其前期的专业基础课为动物解剖、动物营养及饲养、遗传育种、饲料生产、动物生理、动物繁殖等。
《牛羊生产》注重生产实践、面向市场以提高牛羊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为前提,以研究牛羊的品种、繁育、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为重点。
培养高等技术实用型专门人才,为牛羊生产服务。
1.2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是面向畜牧兽医专业的全体学生,本着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需要的理念而开发。
本课程具有三大特点:第一,专业性强,是将来生产实践中必须掌握的课程;第二,技术性强,必须掌握的技能项目较多,而且都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技能;第三,应用性强,是畜牧生产中牛羊生产及疫病防治的主要技术支撑。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即是牛羊生产及疾病防治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生产实践服务。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以“岗位为目标、技能为轴线、生产项目驱动”的原则进行设计,进一步有目标的强化技能,理论则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重新调整和组合,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应职岗位所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学生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课程结构,经过对毕业生和行业企业调研,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牛羊生产及疫病诊疗中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需要,对传统的《牛羊生产》课程进行整合,使本课程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为生产服务,更有效的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过程服务。
形成了一个绪论加八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即绪论、牛羊品种、牛乳生产、牛肉生产、羊肉生产、毛用羊生产、羔皮裘皮板皮加工、牛羊场建设等八部分内容,每一个项目都是生产中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生工作岗位的必需职业技能。
《高原牛羊生产技术》课程标准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限修课3.课程团队: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及其他人员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畜牧兽医(西藏生源)专业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主要掌握高原牛羊的品种识别、饲料饲草调制、各阶段牛羊的饲养管理、牛羊场建设与管理等技术技能。
学完本课程可为在牛羊养殖场从事饲养员、技术员、管理员岗位的工作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技术》、《动物遗传育种》、《畜禽环境卫生》为本课程中牛羊生产中的日粮配合、选种选育、繁殖、牛羊场建设奠定畜牧理论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岗位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分步达到三个层次目标,即能执行牛羊养殖场的技术规范搞好牛羊的饲养管理、防疫卫生,能协助技术主管做好产品验收、外貌鉴定、生产性能测定、日粮配合等技术工作,能协助技术场长做一些管理工作。
同时,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家畜饲养工、家畜繁殖工牛羊生产部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牛羊品种及高原特有品种的外貌特征,掌握其生产性能优缺点。
(2)了解高原常见饲料的营养特点和饲料加工调制原理,掌握青贮、氨化、干草的调制技术,牛羊日粮配合技术。
(3)知道高原牛羊场的防疫与保健措施。
(4)了解奶牛及高原特色牛羊品种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掌握其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5)知道牛羊产品质量指标,掌握牛羊生产性能评定要点。
(6)了解环境对牛羊生产的影响及环境控制相关知识;掌握高原牛羊场的建设与环境控制基本理论。
(7)了解牛羊场的经营管理措施。
2.能力目标(1)能识别常见牛羊品种,并根据生产目的选择适宜牛羊品种。
(2)能合理利用及加工高原常见饲料,并能够根据牛羊营养需要合理配合饲料。
幼儿园羊的生产教案教案概括: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幼儿园羊的生产知识进行探究,让幼儿从中学习到养育羊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羊的生命周期,并能够了解羊肉、羊毛、羊奶等与羊相关的产品。
课题:幼儿园羊的生产年龄段:4-6岁时间:1小时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羊的特征和生命周期。
2. 教育幼儿养育羊的方法和技巧。
3. 让幼儿了解羊的产品和用途。
教学准备:1. 填写黑板上羊的生命周期和关键词。
2. 羊毛制品、羊奶制品和羊肉制品的图片,以便在教学中展示。
3. 一些玩具羊。
教学流程:1. 问候时间(5分钟):老师带领幼儿唱歌,祝福每个孩子度过美好的一天。
2. 羊的生命周期(15分钟):老师会在黑板上列出羊的生命周期,并解释每个生命周期的特征。
然后,向幼儿展示一些玩具羊,让他们指出羊舍在哪里,让他们描述一只幼羊的样子和大小。
3. 养育羊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老师会告诉孩子们羊的喜好,例如它们喜欢吃甚至会寻找真正的草和干燥的地面,然后向孩子们展示养羊所需要的工具。
教育孩子们确认给羊喂食和饮水的时间,每天带羊出去散步并保持羊舍的干净。
4. 羊制品的展示(20分钟):老师将羊制品的图片拿出来,并讲解它们的用途:羊毛可以制成毛衣和毛毡,羊奶可以制成奶酪和黄油,羊肉可以用于烤羊肉串、烤羊排和羊肉馅饼。
教育孩子们了解家庭和社区中的不同食品和物品可以从羊身上获取。
5. 游戏时间(20分钟):把幼儿分成羊的团队和农民的团队。
让后,让幼儿分别扮演羊和农民,并模拟养羊经验。
较年长的幼儿可以扮演小农民搭建羊舍或者修剪场地。
6. 结束时间(5分钟):在结束时间之前,老师可以播放一些羊的音频,在音频中与孩子们道别,祝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一天。
教学评估:老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来进行评估,特别是孩子们在游戏时间中的表现。
通过这些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是否掌握了羊的生命周期和养育知识,以及他们是否在羊制品上有了清晰的了解。
牛羊生产说课教案卜艳明
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说课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牛羊生产是牧医专业的专业的专业课,它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为养殖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饲养人员、管理人员,饲料厂的技术员、推销人员等。
二、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的前期课是《生物化学》、《解剖学》、《遗传育种学》,中期课程是《动物营养与饲料》《家畜繁殖学》,同期课程是《养猪学》《养禽学》。
该课程以前期课程为基础,与中期的课程想渗透,全面支撑后面的轮岗培训及年毕业实训,以实现本专业前期、中期、和后期课程的有机衔接。
全面构筑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都起到促进和支撑作用。
三、学情分析
高职高专学生的共性是,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来源不同,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讲述过程中,一方面,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还要注意层次性。
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四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掌握牛羊的饲养管理
2.能够进行常规饲料的配比
3.掌握牛羊的常用品种
(二)技能目标:利用所学知识在饲养场担当技术员,并能解决在饲养中出现的问题
(三)素质目标:
1热爱养殖行业具备行业职业道德。
2脚踏实地不怕脏、、累,树立过程安全、产品安全、环境安全意
五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严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畜牧生产环节及环节工作任务,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据此,在教学中尽量按照生产环节安排教学内容,而且每个内容根据情况安排课堂实习、教学实习、和实训实习;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争取达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为学生就业提供技术支撑。
(二)重点与难点
1、合理利用饲料及牛羊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因为饲料占饲养成本的70%,只有合理的利用和使用饲料才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牛羊生长的不同阶段是互相衔接的。
只有做好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才能为成年的饲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饲料的配比是该课程的的一个难点,只有加强训练才能达到合理的应用。
3 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现场式。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勤于思考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4教学手段
利用动物模型、利用动物实体、利用光盘录像。
5学生学习效果考核
期末考核(70%)采用闭卷方式进行理论考核,分析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平时考核(30%)以实验作业和平时考勤为评分依据
6教学效果评价
同行评价、课后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督导组评价。
六改革思路
(一)养殖场实训;学校应建立小型牛羊场,以利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二)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毕业实习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