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像控点布设精度控制方法研究摘要: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特点在于将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GPS技术等多项新兴技术相结合,从而能够完成复杂环境中的专业测绘工作。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工程测绘领域,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且逐渐变得成熟。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领域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为该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明确该技术在工程测绘领域的优点和应用要点,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和创新其在该领域的应用,为工程测绘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无人机;像控点;均匀布设;边缘布设;精度随着倾斜摄影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最近流行将无人机飞行平台上安装五个镜头传感器,以不同角度(包括垂直和倾斜)拍摄地物影像,以获得更准确的几何、纹理和位置信息。
这些影像还可以用于后续的应用,例如影像分析、统计和决策。
随着基于影像的三维建模核心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多视角影像进行三维建模已经成为流行的应用模式。
本研究采用Smart3D技术对城市地区的斜视影像进行三维网格重建,并通过精度评估进行质量验证。
基于国产DP-Modeler平台,导入斜视影像进行精细的三维建模,并对纹理和结构进行优化。
现今,如何应用成熟的三维建模成果进行智慧城市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关注焦点。
1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是由无人机、倾斜相机和精准定位系统组成的。
其中,倾斜相机由4个倾斜视角的相机和1个垂直视角的相机构成,能够以不同视场角度进行拍摄。
此外,该系统还能实时记录和处理无人机的速度、航高以及航飞行方向等飞行参数。
无人机的作用是通过安装倾斜相机的方式进行飞行,按照预先设定的航线进行飞行,并使用倾斜相机按照预设参数进行数据采集。
同时,PPK差分传感器实时记录无人机采集信息时的坐标、高程以及拍摄瞬间的航向角、俯仰角和翻滚角。
借助倾斜相机,可以对需要采集信息的地面物体进行多视角拍摄,从而获得物体各个角度的影像信息。
5.3、像控点及外业检查点的布设和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中利用空间光线的直线运动在对地表和空中进行测量和评估的技术方法,在测得基本数据之后利用影像原理对地表和空中物象信息数据进行运算和测量,根据三点共线的条件和原理确定误差方程。
航空摄影测量过程中应当注意将三个目标点保持在相同的直线上,即摄影站点、相应像点和地面点。
5.3.1、像片控制测量像片控制点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像片平面、像片高程和像片平高三种类型控制点,其中像片平面控制点与像片高程控制点的区别在于后者只需要对高程或者平面坐标测量,但是前者要求测量的信息更为丰富。
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实时动态差分法(RTK)对像控点测量。
——GPS网基本技术规定A、卫星高度角≧15度B、有效观测卫星数≧4C、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15(min)D、平均重复设站数:≧1.6E、时段长度;≧45(min )F、数据采样间隔15sG、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5.3.2、像控点布设原则在布设像控点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一是布设测区内的像控点,在布设过程中能够不受图幅范围限制的影响。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像控点的布设是在整个测区内根据航线来进行;二是平面点与高程点若布设在同一位置,需要尽可能的联测成为平高点;三是如果是相邻航线或者相邻像对中的控制点,要尽可能的将其作为公共控制点。
如果在航线间,像片排列是互相交错,没有出现重叠的情况下,则需要对其分别进行控制点的布设;四是自由图或者非连续作业图待测的情况下,这些图边的控制点应当布设在图形罗廓线的外面,从而确保成图时能够达到满幅;五是在进行航空摄影之前,如果地面有控制点的点位,需要将其设置在地面明显的标记。
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后续刺点的精确度,同时也大大加强了控制点的可靠性;六是在像片上选择控制点位置的时候,需要选择已经做好明显标记的目标点上,这样不但能够有利于后续的立体观察,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辨认点位。
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像控点设置技巧航空摄影测量是一门重要的测绘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农业监测等领域。
而像控点的设置是保证摄影测量精度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探讨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像控点设置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技术。
1. 像控点的概念和作用像控点是在航空摄影测量中设置的地面控制点,用于修正航片的畸变和定位误差。
它们是摄影测量定向技术的基础,能够提供真实坐标和影像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通过在地面上设置一定数量、分布合理的像控点,可以提高摄影测量精度,保证测图结果的准确性。
2. 像控点的选择原则在选择像控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位置明确:像控点应该在地面上明确可辨认,容易观测和测量。
建筑物的角点、交叉路口、标志物等都可以作为选择的对象。
(2)地理分布均匀:像控点应在地图区域内均匀分布,避免集中在某一区域。
这样可以提高航片的飞行布局,保证后续的摄影测量效果和精度。
(3)测量精度高:像控点的测量结果应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
可以使用GNSS测绘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高精度测量,以获得准确的坐标信息。
3. 像控点设置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像控点的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基准点:首先需要选择一个稳定、经纬度确定的基准点,作为像控点坐标的参考。
这可以是测绘原点、控制网中已知的点,或其他符合要求的点。
(2)航片与地面控制点的关联:通过图像匹配的方法,将航空摄影图像与地面控制点进行关联。
这可以使用专业的影像加密软件,根据像控点在航片上的位置匹配像控点的坐标信息。
(3)测量坐标:对于已经关联的像控点,可以使用GNSS测绘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获得像控点在地面上的准确坐标。
(4)航片内外定向:根据航片和像控点的关联信息,进行航片内外定向。
这一步骤可以利用摄影测量软件进行,通过像控点的坐标信息和航片上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实现航片外方位元素的计算和校正。
4. 像控点设置中的一些技巧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像控点设置。
摄影测量中的像控点提取与地面控制测量方法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航空或航天摄影的方法来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
在摄影测量中,像控点的提取和地面控制测量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讨论在摄影测量中的像控点提取和地面控制测量方法,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像控点是指用于摄影测量中的地面点,具有已知的空间坐标和影像坐标。
像控点的提取是指从航空或航天影像中自动或手动地识别并记录这些点。
在摄影测量中,像控点的准确性和精度直接影响到地面点的重建和地理信息提取的质量。
因此,像控点的提取是摄影测量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像控点的提取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人工提取法和自动提取法。
人工提取法是指通过人工观察航空或航天影像中的地面特征,并标记出像控点。
这种方法需要对摄影测量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费时费力。
自动提取法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自动识别并提取航空或航天影像中的地面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但对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要求较高。
在地面控制测量中,主要的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和导线测量。
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
它可以测量地面点的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和距离,并据此计算出地面点的空间坐标。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利用卫星定位技术进行测量。
通过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GPS可以测量地面点的空间坐标。
导线测量是一种传统的测量方法,利用导线仪测量地面点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差,并据此计算出地面点的空间坐标。
在摄影测量中,像控点的提取和地面控制测量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
对于大范围、复杂地形的摄影测量任务,通常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地面控制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或GPS测量。
而对于小范围、简单地形的摄影测量任务,也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地面控制测量方法,如导线测量。
不仅如此,像控点的提取和地面控制测量方法也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像控点的提取和地面控制测量方法可以用于地图制作和地图配准。
像控点布设方案1. 引言像控点是在航拍测量、三维建模、图像匹配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正确地布设像控点可以提高测量和建模的精度,并帮助我们准确地分析和解释图像数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像控点布设方案,以确保准确且可靠的测量结果。
2. 确定控制区域在开始布设像控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所需控制的区域。
这通常是根据测量或建模项目的需求决定的。
确定控制区域后,我们可以开始制定像控点布设方案。
3. 像控点布设原则在确定具体的布设方案之前,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像控点布设的基本原则,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1 布设密度像控点的布设密度应适应控制区域的复杂程度和测量精度的要求。
一般来说,复杂的地形或建筑物通常需要更高的布设密度。
在平坦的区域,像控点可以较为稀疏布设。
3.2 空间分布像控点应在整个控制区域内均匀分布,以覆盖所有需要测量或建模的区域。
特别是在边缘地带,应增加像控点的密度,以确保边界的准确性。
3.3 可观测性像控点应容易观测到,并且与周围地物有明显的视觉对比,以便在图像匹配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定位。
3.4 稳定性像控点应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其位置不会随时间变化或由于外部因素而发生明显偏差。
4. 像控点布设步骤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布设像控点:4.1 地面控制点布设首先,我们需要在控制区域的地面上布设像控点。
这些点可以使用传统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或GNSS接收器进行测量和标记。
点的位置应准确记录,并在现场进行拍照以建立像控点清单。
4.2 物体控制点布设在控制区域内的重要物体表面上,需要布设物体控制点。
这些点的位置应与地面控制点相互关联,并在拍照时清晰可见。
根据物体的特性,可以使用粘贴标志、涂漆或其他方法标记物体控制点。
4.3 内部控制点布设在进行航空摄影或无人机摄影时,内部控制点特别重要。
通过在控制区域内布设内部控制点,我们可以通过图像匹配的方法实现像控点与内部控制点的对应关系。
1:2000地形图测绘航测作业方法探讨一、像控点的布设与选刺1.像控点布设根据本测区的地形特征和航摄资料情况,本测区采用以下布点方案。
(1)根据航飞资料,由于航飞方向是东西方向飞行,所以采用双模型布点和三条基线5点法布设。
(2)由于测区有些地区植被繁茂,地形复杂,个别地方采用了航线网三条基线5点法。
测设像控点较困难时,采用3条基线布设4个点。
(3)特殊情况布点。
当遇到像主点落水或被云影、阴影等覆盖,不能按正常情况布设像控点时,视测区地形具体情况以满足内业控制点加密和测图为原则布设控制点,其像控制点布设方法及要求符合规范。
点位在像片上的条件适当放宽。
航线首未端上下两控制点尽量位于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困难时互相偏离一般不大于半条基线。
上下对点布在同一立体像对内。
尽量了避免两控制点同时向中线同侧偏离,出现同侧偏离,最大不得超过1条基线。
2.像控点的选刺点位均刺于目标清晰,反差适中的影像小于0.3mm的点状地物。
刺于30o至150o的线状地物的交叉点,拐角点,房角,墙拐角内外位置等。
像片条件,像片整饰等均满足《规范》要求。
控制像片的整饰:平高点正面以直径7mm的红圆圈整饰,在圆圈注旁出点号;高程点整饰圆圈直径为7mm,其余与平高点相同。
像片反面用圆珠笔圈出刺孔,并标注点号,加文字说明和略图,实地检查、并由刺点者、检查者签名。
同一航线刺点片的整饰。
当刺点点位不在主片时,不转刺主片上,但转标并注记点号和标明刺点片的航线号及像片号;不同航线的像控制点与邻航线公用时,也不转刺,但同样转标并注记点号和标明刺点片所在的航线号及像片号。
二、空中三角测量本测区空中三角测量,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VirtuoZo NT3.5和JX-4 AATM/PATB自动空三测量加密软件。
采用全片密集自动选点、点位均匀分布方式,构网力度强,航线区域网局部平差与光束法整体平差技术,可增强粗差检错能力,有效地降低了构网的系统误差,提高加密精度和可靠性。
像控点是航测内业加密控制点和数据采集的重要依据。
像片控制测量就是野外实测所有布设的像控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值。
下面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
又称航摄像片,泛指用航空摄影装置拍摄的各类遥感像片。
航摄像片属中心投影,即空间任意直线均通过一固定点(投影中心)投影到一平面(投影平面)上而形成的透视关系,种类不少。
按像幅分为18㎝×18㎝、23㎝×23㎝两种,像片比例尺和成图比例尺普通是1:3~1:6 的关系。
按感光片的感光特性可分为全色、黑白、彩红外、彩色像片等。
这些像片都是采用胶片进行航摄,再经过晒印而成,需要经过像片扫描、地面控制点的外业测量、空间加密等工序才干进行内业生产。
现在煤航已经拥有了航空数码摄影仪,所生成的数码像片具有高分辨率、高成像质量的优势,以及方便计算机处理管理、快速、低成本的特点,数字像片数据直接拷贝即可进行空三加密,省掉了影像扫描工作。
目前已经大量应用于常规的航空摄影测量中。
像主点:航空摄影仪主光轴与像面的交点,在像片上即就是像片的中心点。
标准点:符合布点的各种像片条件的像控点的位置。
主纵线:又称为主垂线,是通过像主点的垂直于航线方向的直线。
主横线:又称为方位线,是通过像主点的垂直于主纵线(和航线方向重合)的直线。
航向重叠:沿航线方向的同一条航线上相邻的两张像片间的重叠,普通不能小于53%。
旁向重叠:两条相邻航线上的相邻像片之间的重叠,普通不能小于15%。
指的是像主点或者标准点位处于水域内,或者被云影、阴影、雪影等覆盖,或者没有明显目标时,均视为点位落水。
2 . 1 像控点是航测内业加密控制点和数据采集的依据,分为平面控制点、平高控制点、高程控制点三种。
平面控制点仅测定平面坐标,高程控制点仅测定高程,平高控制点需测定平面坐标及高程。
2 . 2 像控点普通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者五片重叠范围内,尽可能使布设的像控点能够公用,并且尽量使点位矩形分布。
2 .3 像控点距像片边缘普通不小于1㎝ (18㎝×18㎝像幅)或者 1.5 ㎝(23㎝×23㎝像幅,艰难时个别点不得小于1㎝)。
RTK在航测像控点测量中的应用随着RTK技术的日益成熟,RTK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展,将RTK应用于工程测量中,给工程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接收机无法接收到信号、无法接收足够卫星信号而无法初始化等,在对这些问题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RTK原理,RTK使用的简单步骤以及像控制点的一般测量方法。
标签:RTK;像控点测量;应用前言: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控点选刺的精度和效率直接决定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最终成果的质量。
RTK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结合而构成的实时定位技术,它主要由基准站和流动站构成。
基准站连续把观测的卫星数据发射出去,流动站实时差分处理基准站与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获取所在点的坐标、高程和精度指标。
一、RTK原理GPS实时动态测量(Real-Time Kinematic)简称RTK,GPS技术的出现,以其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测绘及其他领域,大大提高了测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
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动态测量日趋成熟,RTK技术,网络RTK技术已经在测绘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具体作业方法是在已知点上设置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并将一些必要的数据如基准站的坐标、高程、坐标转换参数等输入GPS控制手簿,一至多台GPS接收机设置为流动站。
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基准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基准站电台发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与基准站发来的信号传输到控制手簿进行实时差分及平差处理,实时得到本站的坐标和高程及其实测精度,并随时将实测精度和预设精度指标进行比较,一旦实测精度达到预设精度指标,手簿将提示测量人员是否接受该成果,接受后手簿将测得的坐标、高程及精度同时记录进手簿。
二、RTK使用的简单步骤RTK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结合而构成的实时定位技术,它主要由基准站和流动站构成。
基准站连续把观测的卫星数据发射出去,流动站实时差分处理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获取所在点的坐标、高程和精度指标。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像控点布设方案及精度分析山西省阳泉市 045000摘要: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其简单、灵活、方便的特点,在空间三维数据采集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施测阶段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的重要步骤之一是像控点的布设。
关键词: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像控点布设;精度作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重要环节之一,像控点布设决定了区域网中空三加密精度与后续生产中获得的模型精度。
早期的相关法规和研究并未明确定义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因此需研究探索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像控点布设。
一、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无人机是指无人驾驶飞行器,其上装有飞控导航系统,配合地面站控制系统进行飞行任务。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五镜头相机进行摄影测量的一项技术,利用高分辨率传感器获取目测区范围内地物真实纹理信息,记录获取影像瞬间,飞行器的姿态角及其地理坐标信息,后期再通过摄影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对影像进行处理后生产三维模型。
其特点包括:①作业便捷,限制小。
能在低空作业,申请空域简单,能在多种天气作业,起降灵活便捷;②人工干预少,飞行任务可根据设置参数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过程可降低操作难度,后期数据处理也主要依靠计算机进行;③高分辨率,低空作业加高分辨率传感器的组合,使无人机倾斜摄影采集的地面分辨率可达0.05m,完全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精度要求;④成本低,与传统遥感数据获取平台相比,无人机本身成本低,结构简单,对操作人员要求低,且完全能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二、像控点布设原则及精度指标1、空中三角测量精度指标。
在完成区域网平差计算后,根据《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对空三平差解算精度要求,对空三平差解算精度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三维模型精度指标。
像控点布设数量和方法决定了3D模型的精度。
根据《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中对三维模型结果精度的要求,对项目中通过倾斜摄影测量生产获得的三维模型精度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像控点位置选择技术要点总结一、像控点位置选择的重要性像控点位置选得好呀,那对于测量工作来说就像是找到了一把超级好用的钥匙。
它能让整个测量结果变得超级准确呢。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如果地基没打好,房子肯定不稳。
像控点位置要是选错了,那测量出来的结果就可能偏差很大,这可不行哦。
二、视野开阔是关键在选择像控点位置的时候呢,视野一定要开阔。
不能选在那种周围都是高楼大厦或者大树挡着的地方。
比如说,你要是在一个小巷子里选像控点,周围的墙壁都把视线给挡住了,那测量仪器能看到的范围就很小很小啦。
要找那种周围没有太多遮挡物的地方,这样测量仪器就可以看到很大一片区域,就像我们站在山顶上看风景一样,视野开阔得很呢。
三、避免靠近干扰源干扰源可不能忽视呀。
像高压线这种,周围有很强的磁场,要是像控点靠近高压线,那测量仪器就可能受到干扰,测出来的数据就不准啦。
还有一些信号发射塔附近也不行,这些地方的电磁环境很复杂,就像一个大磁场在捣乱一样。
所以呢,要远离这些干扰源,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来设置像控点。
四、均匀分布有讲究像控点要均匀分布在测量区域内。
不能都挤在一个角落里,那样的话,对于其他区域的测量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
要像在蛋糕上均匀地撒上巧克力豆一样,让像控点在整个测量区域都有分布。
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比如说,测量一个长方形的区域,那像控点就可以沿着长边和宽边都有规律地分布。
五、考虑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也很重要呢。
如果是在山区,那像控点就要选择在比较稳固的地方,像山顶或者山腰比较平坦的地方,可不能选在那种容易滑坡或者泥石流的地方。
要是在平原地区,也要注意有没有一些小坑洼之类的,要选在比较平整的地方。
而且,像河边这种容易被水淹没的地方也不能选,不然一场大雨就把像控点给冲没了,那之前的努力就白费啦。
六、便于到达和操作像控点的位置要方便我们到达和操作。
要是选在一个悬崖峭壁上,虽然视野可能很开阔,但是我们根本就没办法上去设置仪器进行测量呀。
5.4 像片控制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及作业要求5.4.1 像片控制点布设方案1:1000、1:2000地形图区域平面高程均采用区域网布点.平面航向基线跨度小于7条基线、旁向相邻航线跨度小于5条航线;高程航向基线跨度小于4条基线、旁向相邻航线跨度小于3条航线.示意图如下:5。
4。
2 控制点标志和编号在建城区像片控制点应在水泥地面及岩石上用油漆做好标记,非建城区及土质地面的控制点采用3cm×3cm×25cm木桩打入地面,并在实地和像片上做好统一编号.编号由字母P加数字序组成:“P1001、P1002、P1003。
.。
.。
”、“P2001、P2002、P2003.。
...。
”、“P3001、P3002..。
.。
."..。
5.4。
3 像片控制点点位要求1)点位在影像上目标清晰、易于判别。
2)点位应尽量选择在明显的、固定的地物上,线状地物交汇角一般应在20o~90o之间.3)点位易于到达和放置仪器,视野开阔.4)点位应尽量公用,一般布设在航向及旁向6片或5片重叠范围内.5)自由图边、待成图边的图边像控点应布出图廓线外。
6)建议区域网四角像控点布设双点。
5。
4.4 像片控制点测量要求像片控制点测量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相应要求执行。
应采用数码相机记录控制点点位在实地的位置.5。
4.5 像片控制点观测1)像片控制点测量采用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RS)进行观测,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CORS中心统一解算。
2)观测要求按《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院网络RTK作业指导规程》GDCHY04-7-03执行。
按该《规程》的说明,在能够应用网络RTK定位技术的区域,其定位精度基本能够达到以下的精度指标:平面点位精度Mo=50mm; 高程点位精度Mo=50mm。
满足GB/T 7931-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像片平面控制点相对于附近基础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2毫米,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附近基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10基本等高距的要求。
关于海西东台盐湖像控点控制测量初步技术方案一、作业任务及测区概况1。
1.任务来源受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海西州东台盐湖控制测量工作.1。
2.测区概况测区地处青海省海西州东台盐湖附近,测区的地势比较平坦,有部分风蚀地貌,地表为戈壁滩,其下面为盐碱表层。
测区平均海拔2720米,测区内有一条省道贯穿,施工便道成放射状分布。
测区气候比较寒冷,风沙比较大,给水准测量带来一定难度。
二、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三、已有测绘资料及分析经现场踏勘,测区附近有十个高等级控制点,可作为本次坐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
四、坐标系统的确定测区高等级控制点的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3度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93度。
高程为1956黄海高程系,五、像控点的布设由于测区为戈壁盐碱地貌,特征点少,故本次在无人机航拍前需在地面根据甲方要求布设地面标志(地标),地标为1米见方的红色塑料布,中间涂直径为0。
2米白色油漆。
六、控制测量方法6.1 加密控制网测量A)测量要求经对测区范围和已有资料分析,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满足不了RTK测量要求.故需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采用静态测量方式,其具体要求如下:——GPS网基本技术规定A、卫星高度角≥15°。
B、有效观测卫星数≥4C、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15(min)D、平均重复设站数:≥1。
6。
E、时段长度:≥45(min)F、数据采样间隔15(s)G、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
B) 点名编号埋设加密控制点点号采用4位字符编号,前2位用“东台”两个汉字拼音的大写首字母表示,后2位采用阿拉伯数字自然数顺序编号。
例如:DT01、DT02、……。
关于海西东台盐湖像控点控制测量
初步技术方案
一、作业任务及测区概况
1.1.任务来源
受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海西州东台盐湖控制测量工作。
1.2.测区概况
测区地处青海省海西州东台盐湖附近,测区的地势比较平坦,有部分风蚀地貌,地表为戈壁滩,其下面为盐碱表层。
测区平均海拔2720米,测区内有一条省道贯穿,施工便道成放射状分布。
测区气候比较寒冷,风沙比较大,给水准测量带来一定难度。
二、作业依据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三、已有测绘资料及分析
经现场踏勘,测区附近有十个高等级控制点,可作为本次坐
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
四、坐标系统的确定
测区高等级控制点的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3度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93度。
高程为1956黄海高程系,
五、像控点的布设
由于测区为戈壁盐碱地貌,特征点少,故本次在无人机航拍前需在地面根据甲方要求布设地面标志(地标),地标为1米见方的红色塑料布,中间涂直径为0.2米白色油漆。
六、控制测量方法
6.1 加密控制网测量
A) 测量要求
经对测区范围和已有资料分析,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满足不了RTK测量要求。
故需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采用静态测量方式,其具体要求如下:
——GPS网基本技术规定
A、卫星高度角≥15°。
B、有效观测卫星数≥4
C、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15(min)
D、平均重复设站数:≥1.6。
E、时段长度:≥45(min)
F、数据采样间隔15(s)
G、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
B) 点名编号
埋设加密控制点点号采用4位字符编号,前2位用“东台”
两个汉字拼音的大写首字母表示,后2位采用阿拉伯数字自然数顺序编号。
例如:DT01、DT02、……。
C) 计算方法
GPS观测数据采用拓普康随机处理软件Topcon Tools v.7.5.2处理基线数据,然后生成基线向量文件。
GPS平差软件采用武汉大学开发的科傻软件(COSA5.0),导入上边的基线向量文件,先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
最后输入已知点成果,解算出各加密点坐标。
6.1 像控点测量
在高等级控制点和加密点的基础上,按三个区域逐片用RTK测量模式测量像控点坐标。
基准站架设在测区中央或最高处,以保证数据链的无遮挡传输。
设置基准站、移动站、求取转换参数。
在进行转换参数的求取时,已知控制点的个数大于3点,并且转换参数的残差值小于0.03米,然后利用专用对中杆进行像控点的测量,像控点的观测时间均大于60秒。
施测前、中、后应尽量检测原有高等级或同等级控制点是否与原成果一致以作检核(平面不大于5Cm,高程不
大于10Cm),其目的是更好的保证像控点的点位精度。
图根控制点的编号采用二级编号,即测区编号(F、S、T)+流水号,如F001、F002.....F103,T001 .. (134)
七、高程控制测量
卫星像控点和加密点在已知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四等水准路线。
无人机像控点采用RTK测量的高程。
使用DZS3-1自动按平水准仪和1cm刻划木质标尺。
观测方法采用双面中丝读数法,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其视线长度不大于100米,前后视距较差均小于3米,前后视累计差不大于10米。
黑红面读数差均小于3毫米,黑红面高差较差均小于5毫米。
观测数据使用PC-E500水准测量电子手簿进行记录,所有观测限差均由程序判断,超限时自动提示重测。
四等水准闭合差按“GB/T12898-2009”中规定的±25L mm(L为闭合环路线长,单位为公里)。
八、上交资料清单
(1)技术设计说明书;
(2)仪器检验资料;
(3)外业观测手簿及点之记;
(4)GPS平差资料;
(5)控制点成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