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损伤
- 格式:ppt
- 大小:4.58 MB
- 文档页数:28
吸入性肺损伤(1)
吸入性肺损伤是指由吸入有害物质而引起的肺部损伤。
这些有害物质可以是各种气体、化学物质、烟雾、雾霾等。
在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的今天,吸入性肺损伤已经成为了一个公众十分关注的话题。
一、引起吸入性肺损伤的有害物质
1.常见的有毒气体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
2.常见的有毒化学物质
乙醛、苯、甲醛、光气等
3.烟雾、雾霾
二、吸入性肺损伤的症状
1.呼吸困难
2.咳嗽、喉咙痛
3.胸痛
4.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5.发热、寒战
三、预防吸入性肺损伤的措施
1.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2.使用防护口罩、口罩、护目镜等
3.避免在有害气体密集的地方逗留
4.增强身体抵抗力,增强锻炼
四、治疗吸入性肺损伤的方法
1.呼吸支持
2.药物治疗
3.吸入氧气
4.其他治疗措施
五、结语
吸入性肺损伤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肺部疾病,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加强自我保护,预防吸入有害的气体和化学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空气清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吸入性肺损伤(一)
吸入性肺损伤,也称呼吸道损伤,是指因吸入有害气体或物质,引起呼吸系统的炎症和损伤。
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吸入气体或物质的种类、浓度、时间和个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常见的吸入性肺损伤原因
1. 化学性吸入:如浓度高的酸碱、煤气、酒精、溶剂等。
2. 物理性吸入:如烟雾、湿气、粉尘、毒菌等。
3. 温度性吸入:如高温、低温、干燥、潮湿等。
二、主要的吸入性肺损伤症状
1. 咳嗽、气短、呼吸急促、胸痛等。
2. 呼吸道烧伤,常见于高温和化学烧伤。
3. 肺水肿,常见于长时间吸入过量的水蒸气和异物。
4. 肺栓塞,常见于大量吸入灰尘和细菌。
三、吸入性肺损伤的治疗
1. 及时就医,尽快清除吸入气体或物质,保持患者通气稳定。
2. 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素、神经肽、葡萄糖酸钙、抗生素等。
3. 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促进病情的恢复。
4. 严密监测患者状态,观察指标,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怎样预防吸入性肺损伤
1. 减少在高污染环境下的外出,避免吸入有害空气。
2. 确保通风系统、烟囱、燃气等功能正常,并经常进行清洁和维护。
3. 发现室内异味时及时清除,不要使用有毒或难以揮发的清洁剂。
4. 在化工、药厂等环境下,必须盯住空气质量和吸入物浓度,并适时进行防护。
综上所述,吸入性肺损伤是一类常见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对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按照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自我保护,以避免此类疾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552020年 第28期烧伤吸入性损伤是指热力或者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及肺损伤。
烟雾是主要的因素。
根据国家数据统计,吸入性损伤在住院烧伤患者中将近占1/3,而病死率也在一半以上。
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死亡率高达80%。
一、烧伤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生理学1.烟雾中的有毒气体以及中毒原理据不完全统计,每一种可燃材料或者制品燃烧时都会有大量的有毒烟雾,而在这些烟雾中,对人体有危害的则是一氧化碳和氰化氢。
一氧化碳是由于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
在人体内,它可以与血红蛋白亚铁血红素结合,从而抑制细胞的呼吸,让人造成窒息。
而氰化氢则是由含氮化合物热分解时产生的,它的毒性比一氧化碳毒性还要高。
在火灾过程中,人体吸入氰化氢之后,在体内会迅速分解出CN -,并且以相当快的速度分散至全身的组织细胞中,该物质可以与呼吸中的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迅速结合,阻止细胞呼吸。
2.烧伤吸入性损伤中支气管循环系统的作用一般来讲,肺部是由于肺循环的肺动脉以及体循环的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来供应,支气管血液约占肺部血液的1%,若出现烧伤吸入性损伤之后,该部分血液明显增加,血液流至支气管循环系统中加重肺水肿。
相关医学家发现在烧伤吸入性损伤中,在绵阳模型中支气管血流增加将近八倍,而这些可以明显改善肺水肿的现象。
另外还有相关研究显示,如果全身烧伤面积大于1/3时,人体不仅会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并且在吸入性损伤中更加明显。
由此可见,即使支管循环血流量增加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之间关系虽然不很清楚,但是两者对肺水肿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诱导性一氧化碳和煤以及产物一氧化氮对肺部的作用一般来讲,人体内少量的一氧化碳会维持肺部血液循环的稳定工作,并且还会抑制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及细胞因子产生。
它主要是由氰氨酸在易氧化氮合酶的作用下而产生的。
一氧化氮合酶分为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类皮性一氧化氮合酶和中枢性一氧化氮合酶三种形态。
矽肺病理基础矽肺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矽尘室工作人员的职业病,也叫矽尘病。
这是一种复杂的病理,它是由矽尘暴露造成的肺损伤。
矽肺可以归纳为吸入型职业肺损伤,但它也不是简单的肺损伤,其病理特征也和多种肺炎有关系。
一般而言,矽肺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暴露于矽尘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中的矽尘也有很多,从20μm到150μm粒径不等。
矽尘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腔,以及其他部位。
一旦进入,矽尘就会在肺泡内形成一层厚厚的覆盖,引起肺泡壁发炎,发生局部性炎症,导致环境污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炎症会渐渐加重,形成局部的坏死,甚至可以影响周围的组织。
矽肺病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组织改变、免疫系统更改以及血液学更改。
首先,组织改变是最常见的矽肺病理特征。
它们包括出血,增生,淤血,气胸和肺气肿。
另外,矽肺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更改,这是由于尘肺炎或肺损伤引起的免疫系统抑制。
血液学更改也属于矽肺病理特征,包括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血清白蛋白降低以及血沉增高。
目前,对矽肺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来实施,因为它的症状很模糊,容易被其他类似的疾病误诊,所以影像学检查会很有帮助。
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是CT和X光,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是否患有矽肺,以及是否有其他的肺部病变。
此外,痰检测和血液检查也有助于诊断矽肺,尤其是血液检查,其中可以测定患者肺炎特异抗体,这可以为患者提供参考价值。
矽肺的预防主要是减少接触矽尘,它是矽肺的最常见因素之一。
为此,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戴口罩,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清理矽尘室空气,定期检查空调系统,并且要定期检查工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相关行业政策。
矽肺病是一种复杂的病理,其病理特征也和多种肺炎有关系。
为此,应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接触矽尘,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清理空气,定期检查空调系统,以及定期检查工人的健康状况。
另外,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加强对矽肺的诊断,给患者提供帮助。
吸入性烧伤的论述吸入性烧伤是指由于火焰、蒸汽、雾气、有害气体或化学毒剂所致的呼吸道甚至肺的损伤。
在诸多原因引起的吸入性损伤中,以烟雾吸入性损伤最常见。
它常常发生在建筑物、地下设施(如矿井、地铁)、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军事装备(如装甲车、坦克)等相对闭合的空间的火灾中。
其发生不仅是由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化学性刺激所致的呼吸道和肺损害及有害物质的吸收中毒(如CO中毒)。
因此目前普遍采用吸入性损伤这一名称。
早在20世纪40年代,吸入性损伤的严重性已引起人们的注意。
如19世纪美国波士顿园林夜总会失火,导致491人丧生,当时已认识到有些受害者的死因可能与烟雾吸入有关。
但在60年代以前,对吸入性损伤的研究是不多的;直到60年代后期,在烧伤休克及其他早期处理取得改善后,吸入性损伤便成为烧伤临床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吸入性损伤诊断技术的进步,其发生率国外统计在15%-33%,有高达32%-38%者,国内统计在7%-12%,亦有高达23.5%者。
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很高,国外统计在48%-86%;国内第二军医大学烧伤中心在收治104例吸入性损伤病人中,死亡64例,病死率为61.5%,且占住院烧伤病人死亡总例数的51.2%第三军医大学全军烧伤研究所统计吸入性损伤病死率为50.4%。
可见吸入性损伤已成为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吸入性烧伤的致伤原因主要为热力因素和化学因素。
1.热力因素可分为干热和湿热。
干热主要包括火焰和热空气,而湿热主要指热蒸汽。
干热具有极低的热容量,当吸入干热空气后,因口腔和气管内含水量大,能吸收大量的热量可迅速降低干热气体的温度。
另外,吸入干热空气时,因喉部反射痉挛,也可减少高热气体的吸入。
因此,仅干热气体吸入限于喉部及气管上部粘膜损伤,很少伤及隆突以下的支气管及肺组织。
但个别伤员,也可因剧烈爆炸瞬间产生高热冲击波冲击进入气道而致下呼吸道及肺组织损伤。
湿热空气所具有的热容量较干热空气约大2000-4000倍,而且传热也快,因此,可造成严重吸入性损伤。
头面部外伤致吸入性肺损伤救治摘要】总结救治20例头面部外伤致吸入性肺损伤病人的救治体会,认为早期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院前急救等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关键词】头面部外伤吸入性肺损伤急救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为18—59岁,均为成年人。
交通事故14例,摔伤6例,单纯颅脑损伤并颅底骨折10例,单纯颌面部大面积挫裂伤5例,颅底骨折及下颌骨骨折合并颌面部损伤5例。
本组病例中均为血液或合并胃液误吸致肺损伤。
2 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因颅脑外伤和(或)失血休克而意识不清、烦躁,部分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
口腔鼻腔流血或合并呕吐,因意识障碍而出现误吸,致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口唇紫绀,双肺布满干湿性罗音。
3 辅助检查头颅CT示脑挫裂伤伴颅底骨折9例,下颌骨骨折伴颌面部严重挫裂伤3例,X线胸片双肺有不同程度斑片云雾状阴影。
4 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病人因误吸致肺通气换气功能下降,极易出现ARDS,属紧急救治范例,所有病人均立即予以气管切开,其中救治现场急性气管插管3例,切开1例,气管插管的病人因需急诊手术入院后均另行气管切开,颜面部大量出血者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做必要应急处理,不易出血者头面部外加压包扎。
手术时尽量恢复颌面部外观,开放伤者均肌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由于误吸致双肺弥漫性损伤,肺泡反应性排出液体多,致非心源性水肿并ARDS,治疗时病人应取半卧位,轻者采用CPAP,重者采用PEEP。
吸痰术时掌扣病人的胸背部,使病人的渗出液充分排出。
降低颅内压维持全身水电、酸碱平衡,配合尼莫地平、肺血管扩张剂、激素、抗生素、气管雾化吸入等。
治疗结果:17例痊愈出院,3例死亡。
5 讨论双肺误吸是头面部外伤的严重并发症,是诱发ARDS的直接原因之一,吸入物刺激肺泡引起堵塞,产生的炎性介质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炎性介质促使炎性细胞及血小板等在毛细血管形成微血栓,可直接损害血管壁,引起漏出性肺水肿。
吸入性损伤名词解释吸入性损伤指的是人体吸入有害物质或气体后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反应,可导致肺部及其他器官的炎症、纤维化和功能障碍。
以下是吸入性损伤相关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1. 抗原:指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或化学物质等。
吸入抗原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应答,导致炎症和损伤。
2. 肺损伤:指吸入性损伤导致的肺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肺炎、肺纤维化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指吸入性损伤导致的严重肺损伤状态,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肺部浸润。
4. 氧中毒:指长期暴露在高氧环境下引起的中毒反应。
吸入高浓度氧气会破坏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机制,导致肺损伤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氧中毒。
5. 化学性气体中毒:指吸入有毒化学气体后引起的中毒反应。
常见的有毒气体包括一氧化碳、氯气、硫化氢等,它们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和肺部损伤。
6. 煤尘肺:指长期吸入煤炭或石炭尘埃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病。
煤尘中的有害物质会引起肺部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导致呼吸困难和肺功能受损。
7. 雾霾: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化学气体的高浓度污染,多见于工业区或大城市。
长期吸入雾霾会导致呼吸道炎症和肺部损伤,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8. 哮喘: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喘、咳嗽和胸闷。
吸入性损伤中的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可引发哮喘发作。
9. 气胸:指气体进入胸腔造成的肺部积气。
吸入性损伤导致的肺组织破裂或气体通过损伤的血管进入胸腔,造成肺部坍塌和呼吸困难。
10. 吸入性损伤后遗症:在吸入性损伤发生后,可能出现一些慢性的病理和生理改变。
包括肺功能下降、慢性咳嗽、气急和肺部纤维化等。
总之,了解吸入性损伤相关的名词解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预防和治疗。
吸入性损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暴露在有害物质和气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