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最新
- 格式:ppt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人的道德品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善恶的准则,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
因此,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道德品质的根基,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加强道德品质。
首先,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敬师爱校、爱护环境、勤奋努力等等,使公共道德规范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和约束。
其次,我们还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即内心的修养。
个人道德修养主要体现在对个人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如自律、自信、自强、自立等等。
通过个人道德修养,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某些不良情绪的爆发,进一步保持道德水平的稳定和提高。
二、锤炼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锤炼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注重实践中的检验和提高。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忠诚和诚实。
诚实是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只有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并且真诚地与他人交往,才能造就出一种高尚而优秀的人格。
其次,我们也应该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意识可以促进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更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
在团队中,我们还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吸取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好习惯的培养,像礼貌、慷慨、尊重等都是锤炼道德品质的好办法。
三、一些可行的做法要想加强道德品质,需要在实践中寻找一些可行的做法。
首先,个体应该注重心理健康,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防止不良情绪对道德品质的伤害。
其次,应该多进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入了解社会,了解我们身处的环境和群体,增加自己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和感知。
最后,应该注重对自我言行举止的自我约束和规范,如在生活中多关注他人感受,谨言慎行、严于律己,修身养性,积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综上所述,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是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明确优良传统道德的内涵;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目标;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公民道德规范与诚信道德。
▲道德格言:马丁·路德: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康德: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德谟克利特: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狄德罗: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道德两难:有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它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的,火车来了(而且理所当然的往上面有很多小孩的,仍在使用的铁轨上行驶)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因此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怎么办?▲教学内容: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道德的语义分析:古时候“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道”指道路、坦途。
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德”指字原义与“伐”相通,是指征伐的结果而言,由是“德”与“得”相通,指得到或占有奴隶、财富之义。
“道”“德”并举,始于孔子,《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
荀子在《劝学篇》中开始把“道”和“德”联用“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课程导入]人生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
而“如何做人”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
本章就从理论到实际阐述我们应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思考:道德是什么?有一次,苏格拉底与一位青年学生讨论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问这位青年:“人人都说要做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说:“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那位青年回答道:“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不愿意吃。
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
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只好说:“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说:“你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还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
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呢?”苏格拉底笑着回答道:“其实,道德就是道德本身。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道德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道德概念。
问题: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换一种提法:人是否能过一种没有道德的生活?或者说,人是否在没有道德的情况下能获得幸福生活?【案例】道德良知的冷漠是社会之痛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这段监控录像引发社会各界极大震动,网友们纷纷呼吁:要用良知的尖刀切断“小悦悦事件”的繁衍。
然而,小悦悦稚嫩的生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离开人世,网友纷纷送别小悦悦,并表示希望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与人情冷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观,知荣辱、求发展,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难点: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4、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5、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基本内容《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丈夫以厚德載物”---世界的变化很快,君子应当自强不息(不停止地进取)以跟上时代的需要. 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个人修养的两个方面:自强与厚德例:怀孕女大学生自杀、《蒋仲子》、《三国》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多年而一直不敢篡汉?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言可畏,传统的“忠”“义”一旦被破坏,人们会自发起来维护它,所以曹丕在逼献帝让位时也要演一场“三辞不受”的戏来。
孔雀东南飞……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笼子中猴子……)客观唯心主义的看法。
神造说主观唯心主义的看法。
心动说历史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看法。
物质基础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首先,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的简单劳动和简单交往。
(生产力发展社会关系日益丰富的结果)其次,道德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二)道德的本质1、道德的内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说文解字》:外得于心,内得于人。
“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
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杨锤炼道德品质第一篇:第四章加强道德修杨锤炼道德品质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学目的:解析人类社会特有的道德现象,包括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历史。
了解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优良道德传统,用理性、健康的心态继承和弘扬人类的道德文明。
转向现实,了解我国当代道德建设的内容——核心、原则,明确我国道德建设的方向。
转向自己,知道作为一个公民应当恪守的道德规范,知道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努力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
教学时数:课堂教学4学时。
课程导入: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凭什么感动了中国?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既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也有让人万分痛心的事情,加强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康德曾说:这世界上惟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爱默生:人人担心自己受骗上当,但当有一天反过来担心自己欺骗别人时,社会就会达到完善的程度。
人生于世,谁都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由此可见,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对每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
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皆见,人人都知道道德,可并非人人都说得清道德是怎么事。
比如说:道德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有什么用?讲道德有什么好处?不讲道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些行为的善恶为什么人们众说纷纭?有些时候为什么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学们可能有着许多的疑问,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来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吧。
导入语: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主要内容: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