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轮胎均匀性主要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全钢轮胎均匀性全钢轮胎均匀性是指轮胎在运转过程中,轮胎表面与地面接触的均匀程度。
均匀性对于轮胎的正常使用和性能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均匀的轮胎接触面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减少驾驶员的操作难度和疲劳程度,提高行驶安全性;另一方面,不均匀的轮胎接触面则会引发诸如振动、噪音、轮胎磨损不均、悬挂系统受力不均等问题,影响行驶舒适度和轮胎寿命。
然而,由于制造过程等因素的影响,轮胎的均匀性往往难以保证。
因此,研究全钢轮胎均匀性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轮胎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以及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不均匀性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为轮胎制造商和车辆制造商提供参考,改进轮胎的制造工艺,提高轮胎的均匀性,进而提升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全钢轮胎均匀性是指轮胎在运行时轮胎表面与路面接触的均匀性。
它反映了轮胎结构、制造工艺和橡胶材料的质量,在轮胎性能和安全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钢轮胎均匀性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轮胎制造工艺:制造工艺的不同会导致轮胎表面的均匀性有差异。
例如,如果在轮胎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或者其他参数控制不当,轮胎的均匀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轮胎结构设计:轮胎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了轮胎的均匀性。
对于全钢轮胎来说,合理的胎体和胎面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轮胎表面的不规则磨损,提升均匀性。
橡胶材料质量:橡胶材料的质量对全钢轮胎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
如果橡胶材料的质量不稳定或者存在缺陷,轮胎的均匀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全钢轮胎的均匀性对其性能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影响:舒适性:全钢轮胎均匀性差,容易造成车辆震动和噪音增加,影响驾驶舒适性。
操控性:全钢轮胎均匀性差,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容易出现抖动或偏移,影响操控性能。
制动性能:全钢轮胎均匀性差,会导致制动时轮胎与路面的接触不均匀,影响制动效果,增加制动距离。
耐久性:全钢轮胎均匀性差,会导致轮胎表面磨损不均匀,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
因此,保持全钢轮胎的均匀性对于提升轮胎性能和行车安全非常重要。
轮胎的动平衡一、什么是动平衡轮胎在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由于制造时材料分布不均,发生重心偏移形成动不平衡状态,称为动平衡。
不平衡分为动不平衡和静不平衡简称动平衡。
静不平衡指轮胎径向跳动,颠簸;动不平衡指轮胎转动时的侧向摆动。
车辆在使用平衡指标超标准的轮胎后,行驶中会出现抖动、方向盘不稳现象。
二、胎胚生产过程中影响轮胎动平衡的因素1.帘布反包高度、胎圈椭圆度、三角胶高度超标帘布反包高度、胎圈变形和三角胶高度影响轮胎的断面水平轴位置和胎侧刚性,从而影响轮胎动不平衡。
三角胶高度、帘布反包高度对扁平率较大的低断面轮胎的动平衡影响尤为显著。
造成帘布反包高度超公差的主要原因是,撞圈偏歪、指形片松动、机头两侧反包胶囊压力不均;胎圈与主轴未垂直锁定等。
对椭圆度超标的胎圈停止使用。
2.钢簧过度使用和同组胎侧宽度、贴合距中差异过大钢簧过度使用会造成钢簧在擀压三角过程中不转动,使三角胶变形、位移。
材料分布超出设计范围。
同样,同组胎侧胎侧宽度差异过大或贴合距中超出工艺要求亦造成胎体材料分布不均,硫化定中困难,影响轮胎平衡。
因此生产中钢簧应经常进行处理;不合格胎侧停止使用。
同组胎侧宽度差异应控制在2mm以内。
3.一段底压辊中心不对称或压合压力不一致、压合压力过大底压辊不对称和左右压辊压合压力差异大、总体底压辊压合压力过大都会导致胎侧压合变形,胎体材料发生较大变异迁移。
各部材料的不能均匀按设计要求分布,影响轮胎平衡性。
4.帘布接头、接头间距、帘布拉伸、帘布折子帘布加工过程中接头根数超出公差范围、错位、大头小尾、拉伸变形;以及在卷取时发生打褶现象,导致帘线角度发生变化;使用过程中出现拉伸变形;接头小间距等都会严重影响轮胎的平衡性。
5.0°带束层和冠带条0°带束层和冠带条贴合距中应保持1mm以内;0°带束层接头大小符合工艺要求和冠带条距边的一致性也是保证轮胎动平衡的重要内容。
6.胎面长度、胎面胶料的一致性分布以及裁断角度胎面长度主要对轮胎静平衡影响较大,过长过短都会造成冠部材料分布不均(也是轮胎行驶中发生跳动的主要原因)。
不同成型机对轿车轮胎均匀性的影响及改进方法周顺利,贾会格[倍耐力轮胎(焦作)有限公司,河南焦作454000]摘要:研究不同成型机对轿车轮胎均匀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改进方法。
结果表明,一次法成型机成型轮胎的动平衡指标较优,而二次法成型机成型轮胎的径向力波动指标较优。
对于一次法成型机,固化胎圈的锁圈压力,并优化充气定型压力和位置参数,解决胎圈滑移问题,从而促进轮胎径向力波动指标的改善。
对于二次法成型机,调整胎面供料架的伸出长度和高度及胎面接头量,并优化不同部件接头的周向分布,使轮胎动平衡指标得以改进。
关键词:轿车轮胎;成型;均匀性;径向力波动;动平衡中图分类号:TQ336.1;TQ330.6+6 文章编号:2095-5448(2023)06-0290-05文献标志码:A DOI:10.12137/j.issn.2095-5448.2023.06.0290与工程机械轮胎制造过程相比,轿车轮胎对均匀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轮胎均匀性会影响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操纵性能。
均匀性更是长期以来汽车企业挑选轿车轮胎供应商时高度关注的指标。
轮胎企业对轮胎均匀性的检查一般包括力(如径向力波动等)、外缘尺寸(如径向不圆度、鼓包等[1-2])和动平衡三方面。
本工作重点对不同成型机生产轿车轮胎的径向力波动和动平衡两个均匀性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均匀性改进方法。
1 轮胎成型轮胎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混炼、挤出、压延裁断、成型和硫化几个核心步骤,轮胎均匀性是每个步骤质量控制的综合体现。
生产过程控制能力越高,轮胎均匀性越好。
本工作重点研究成型过程对轮胎均匀性指标的影响。
轮胎成型偏差(材料蛇形、偏心、过度拉伸、张力不均匀[3]等)、设备精度差等都会产生轮胎不均匀现象,在轮胎成型工序中内衬层、胎体帘布、胎面等接头的大小和分布也是影响轮胎均匀性的主要因素[4]。
优化成型生产过程的参数设计、提升成型过程的稳定性一直都是轮胎企业提升轮胎均匀性综合指标的重点研究内容。
影响轮胎均匀性主要因素因轮胎是由纤维、钢丝、橡胶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环状弹性体,目前的生产工艺和设计因素决定轮胎是不完全对称的,轮胎的这种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尺寸的不均匀和力的不均匀以及质量的不均匀。
尺寸的不均匀和质量的不均匀最终体现在力的不均匀上。
制造完全均匀的轮胎是不可能的,因为轮胎制造的每道工序都有它自身制造的公差。
只有严格控制轮胎部件的精度和轮胎制造的全过程,才能使影响均匀性不可避免的误差降至最小。
轮胎生产的特点是大量的手工操作,因此,偏离理想结构是不可避免的。
帘布层的拼接、不均匀的织物和钢丝性能、部件组合时不均匀的拉伸、不均匀的硫化、带束层放置的偏中心以及其它制造公差等问题,都将引起轮胎的不均匀性。
1 轮胎不均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径向力变量(RFV)如果轮胎在圆周方向无尺寸上的变化,但在圆周各位置上纵向刚性有差异时,即轮胎出现不真圆,就会发生如下图径向跳动,对轮胎引起强制振荡力而使乘坐感觉不良。
1.2 侧向力变量(LFV)轮胎在圆周各位置上侧向刚性有差异时,如果冠束层钢丝位置发生偏移会或弯曲就发生侧向摆动,从而使驾驶及乘坐感觉不良左右摆动。
如下图1.3 圆锥度(CONCITY)圆锥度力的方向是不能预测出来的。
制造过程中环带偏左或偏右,轮胎在行驶中形成负锥力和正锥力,这将导致车辆产生跑偏。
(车辆跑偏的定义为:车辆以一个运动方向恒定的偏角或侧偏角行驶时,其后轮不沿着前轮的路线精确地往前行驶。
)驾驶员必须用导向轮校正,这样会使驾驶员劳。
2 如何正确检测轮胎均匀性,必须保证均匀设备试验机准确性2.1 设备进厂调试、验收精度设备调试时,在该设备检测尺寸范围内的各个尺寸进行正反5*10精度验证,要求kgf R≤1.0δ≤0.5;尺寸方面R≤0.1δ≤0.05;验收精度以技术协议为准。
2.2 使用时的日常维护(1)日检点:每日早班(或更换规格时)用选定的标准胎中的一条OK胎进行正反2*5检点,考核标准kgf R≤1.0δ≤0.5,|CON正+CON反|≤2;尺寸方面R≤0.1δ≤0.05;控制标准kgf R≤2.0δ≤1.0;尺寸方面R≤0.2δ≤0.1;(R值包括正反两次均值的差值、数据组自身的差值、日检点均值之间的差值)。
第46卷 第13期·12·作者简介:沈爱华(1972-),男,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轮胎工艺与设备开发,获得两项发明专利和十几项实用新型专利,已发表多篇论文。
收稿日期:2020-02-08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指导,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2017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上,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仲雪发表主题为《橡胶产业互联网平台》演讲时强调说:“在质量问题当中,最令业界头疼的是轮胎质量的均一性问题,均一性是智能制造、无人制造、均一化制造目前还到不了的水平……,所以导致我们现在中国的轮胎制造能力虽然很强,但是大部分属于低端产品,缺乏高端的技术。
”事实上,制造完全均一的轮胎是不可能的,因为轮胎制造的每道工序都有它自身制造的公差。
只有严格控制轮胎部件的精度和轮胎制造全过程,才能使影响均匀性不可避免的误差降至最小。
轮胎生产的特点是大量的手工操作,因此,偏离理想结构是不可避免的。
帘布层的拼接、不均匀的织物和钢丝性能、部件组合时不均匀的拉伸、不均匀的硫化、带束层放置的偏中心以及其它制造公差等问题,都将导致轮胎的不均匀性。
轮胎缺乏均匀性将通过轮胎对车辆施加的力产生变化,轮胎每旋转一周都重复着其影响,由此而引起车辆的周期性振动,振动程度是取决于行驶速度的,并常常导致驾驶员及乘客感到烦恼。
1 轮胎的均匀性定义1.1 何谓轮胎的均匀性原意为“均匀”,可以引申为“均一”、“匀称”。
具体指的是:给轮胎一定的充气压力,在一定负荷及轮胎均匀性的影响原因及试验机介绍沈爱华(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摘要:主要介绍了轮胎均一性对车辆的影响、均匀性的定义、分类、均匀性的项目及意义。
介绍了均匀性检测方法、生产设备对均匀性的影响和主要测量项目对应的试验设备,同时也分析了轮胎不均匀性的产生原因。
最后简单介绍了均匀性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功能,罗列了影响均匀性的因素、均匀性与车辆品质的对应关系。
轮胎动平衡测试原理与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发表时间:2018-10-01T20:41:14.32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19期作者:于仁芳步建民[导读] 轮胎动平衡性能的好坏是评价轮胎质量的关键要素,动平衡测量是保证轮胎质量的重要手段。
文章介绍了轮胎动平衡性能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动平衡测量的原理与方法,希望有助于提高轮胎动平衡检测质量,更好的保证轮胎产品质量。
于仁芳步建民赛轮股份有限公司 266000摘要:轮胎动平衡性能的好坏是评价轮胎质量的关键要素,动平衡测量是保证轮胎质量的重要手段。
文章介绍了轮胎动平衡性能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动平衡测量的原理与方法,希望有助于提高轮胎动平衡检测质量,更好的保证轮胎产品质量。
关键词:轮胎;动平衡;测量原理;测量方法 21世纪,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轮胎工业的飞速发展,从而也促使轮胎生产的质量不断升级。
轮胎产品升级的质量指标之一———轮胎动平衡测试参数指标,必须达到国家或国际标准要求。
轮胎的动平衡不仅导致机车轮轴的持续振动和影响人身安全,还影响乘坐的平稳性、舒适性等。
因此,轮胎动平衡测试合格率指标也是轮胎生产企业控制的质量指标之一。
为全面提升我公司轮胎动平衡测试合格率的指标,我们针对其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实施对策,进行设备改造和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维修以及对设备精度进行定期检测和校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轮胎工业得到高速发展,对轮胎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轮胎的动平衡性能直接关系到轮胎产品的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测量检测手段确保其符合国家甚至国际标准。
因此,研究轮胎动平衡性能影响因素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轮胎动平衡性能的影响因素轮胎生产制造过程中可能因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轮胎内部刚性不足或分布不均,使轮胎重心未能与旋转轴中心相符,在轮胎旋转时会产生不均匀的惯性离心力,从而影响轮胎的动平衡性能。
第1期刘程等.轿车轮胎均匀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3轿车轮胎均匀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刘程,刘振国,张新峰,杜天强,田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试验所零部件研究部,天津300300)摘要:试验研究轿车轮胎均匀性的影响因素,即建立利用均匀性试验机分析单一改变负荷、充气压力、规格、品牌等时轮胎均匀性参数变化规律方法。
结果表明:对轮胎均匀性参数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充气压力、负荷、品牌、规格、转向;轮胎充气压力升高会引起部分均匀性参数增大,负荷增大会引起轮胎均匀性参数均增大。
关键词:轿车轮胎;均匀性参数;影响因素;负荷;充气压力;规格;品牌中图分类号:TQ336.1文献标志码:A随着我国道路状况的不断改善,尤其是公路等级的提升,路面引起的车辆振动越来越小。
为了进一步提高整车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操纵稳定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聚焦在轮胎上面〔5。
轮胎均匀性是指在静态条件或动态条件下轮胎受力状态保持不变的性能。
为了保证车辆安全行驶,轮胎不同部位有不同功能,对应不同组成材料叫采用不同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最后将这些部件贴合并硫化制成成品轮胎⑴。
由于存在胎面和胎侧挤出不均匀、钢丝帘布或纤维帘布压延厚度不均匀、帘布接头不均匀、带束层贴合不正、硫化不均匀等问题,轮胎材料分布无法做到绝对均匀国内外轿车轮胎厂商使用均匀性试验机来检验轮胎的均匀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对轮胎均匀性进行判别。
均匀性试验方法目前已有规范,一般情况下轮胎厂都是根据整车厂家提供的轮胎均匀性指标作为标准,而整车厂家提供的指标主要根据车辆构造及最高速度确定。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安全性、舒适性、操控性能的提高,对轮胎均匀性的要求越来越高[2-101-轮胎均匀性参数与轮胎的负荷、充气压力、规格、品牌、转向等因素有关111,21o不同品牌轮胎由作者简介:刘程(1985-),男,湖北十堰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整车及零部件可靠试验研究工作。
E mail:363944446@ 文章编号:1000-890X(2019)01-0003-10DOI:10.12136/j.issn.1000-890X.2019.01.0003于制造工艺和结构的差异使得其均匀性参数的变化趋势不同,而知名轮胎企业的均匀性参数设计技术是企业核心技术,一直处于保密状态。
第46卷 第1期·50·作者简介:顾建(1985-),男,工程师,从事轮胎设备机械技术及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8-11-26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乘坐的舒适性越来越关注,尤其是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静音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知道汽车的振动来自发动机的振动、驱动系的共振、路面的凹凸和轮胎的均匀性和动平衡。
所以轮胎的均动性能已成为汽车生产厂家和轮胎制造商共同关注的重点项目。
目前笔者公司通过制品精度提升、设备精度提升和员工操作精度提升等三方面改善,均动水平大幅提升,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现与大家分享。
1 均匀性和动平衡的基本定义1.1 均匀性实际为“不均匀性”(-Non-Uniformity ),简称UF 。
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径方向刚性变动(RFV )、侧方向刚性变动(LFV )、锥度(CON )和不圆度(RRO 和LRO )。
1.1.1 径方向刚性变动(RFV )在定义RFV 时,我们先对轮胎进行建模,把径向力描绘成围绕轮胎中心径向分布的可以被压缩的弹簧, 而轮胎就是由这些不同强度的弹簧组成的组合体,如图1所示。
RFV 是竖方向的力A Max 和B Min 的差 。
例如:一个负荷500 kg 的轮胎行使在一条光滑的路面上,会有这样的特性:轮胎的所承受的负载值会上下波动:在500 kg 和520 kg 之间变化,RFV 就是20 kg 的差值。
轮胎每转一周,会给行驶中的车辆带来20 kg 的径向轮胎制造过程中影响轮胎均匀性和动平衡的要素与控制顾建,骆文武,钱熠(杭州朝阳橡胶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8)摘要:首先介绍了轮胎制造过程中,关于均匀性和动平衡的一些基本定义。
接着分析了在半制品、成型和硫化制造工序中,影响均动性的一些要素如胎面样板、冷却装置、同轴度、装胎水平等。
最后通过实际改善案例来分享提升轮胎均动性能的经验。
关键词:轮胎;均匀性;动平衡;改善案例中图分类号:TQ336.1文章编号:1009-797X(2020)01-0050-06文献标识码:B DOI:10.13520/ki.rpte.2020.01.010力波动。
(上)提高半钢子午线轮胎均匀性的措施中国橡胶化工网2007-11-28 14:41:50 来源:中国橡胶化工网评论(0)随着家庭轿车的普及,人们对轮胎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轮胎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轮胎均匀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为轮胎均匀性不仅影响乘坐舒适性,还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轮胎的异常损耗以及耗油量等。
轮胎成型过程中,成型组件接头过长、过短或部件偏离中心等均会引起轮胎均匀性问题。
本文简要分析半钢子午线轮胎均匀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均匀性的相应措施。
1 设计1.1 帘线伸张因数(K1)和胎体膨胀因数(K2)K1和K2对轮胎均匀性影响较大。
从设计上来讲,在不影响轮胎性能的条件下,要尽量保证同一系列轮胎的K1和K2值相近。
K1=WF/(c-D+d)式中 WF——一段成型鼓宽度;c——外胎内周长;D——一段成型鼓直径;d——钢丝圈直径。
K1取值主要影响帘线的伸张,一般来讲,80,75,70,65和60系列轮胎的K1分别取0.9466,0.9471,0.9591,0.9306和0.9396较适合。
K2=L(L′+2πh)式中 L——胎坯外周长;L′——带束层贴合鼓周长;h——带束层厚度与胎面中心线部位厚度之和。
K2取值主要影响一段胎坯与胎面带束环的贴合,并且影响充气效果。
一般来讲,如果发现同系列轮胎均匀性差异较大,应考虑到这一因素。
1.2 带束层结构带束层结构主要是指带束层的角度、贴合方向及层数。
带束层结构是引起侧向力偏移的主要因素。
带束层位置的偏歪和部分宽度发生不规则的变异会引起锥度效应不良。
1.3 帘布反包高度、三角胶高度及胎面长度帘布反包高度和三角胶高度影响轮胎的断面水平轴位置和胎侧刚性,从而影响轮胎均匀性。
三角胶高度对扁平率较大的低断面轮胎均匀性的影响尤为显著。
胎面长度主要对轮胎径向力偏差影响较大。
1.4 胎体帘线材料胎体帘线材料对轮胎均匀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人造丝最好,聚酯较好,锦纶66较差,锦纶6最差,即轮胎采用热收缩率越低的材料,其均匀性越好。
轮胎均匀性引发轮胎振动噪声的研究熊冉【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9(000)023【总页数】4页(P97-100)【关键词】轮胎噪声; 轮胎均匀性; 轮胎生产【作者】熊冉【作者单位】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66.1引言汽车噪声是交通噪声的主要载体,包括动力系统噪声、传动系统噪声、车身气动噪声和轮胎噪声等。
轮胎振动噪声是车辆高速行驶噪声的主要成分,影响乘坐舒适性,引发环境噪声污染,近年来得到整车制造厂与轮胎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轮胎静音性的研究是一个涉及车辆、轮胎及道路的综合性课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针对轮胎均匀性振动噪声展开了详细研究。
对质量不均匀、刚度不均匀和尺寸不均匀三类典型的轮胎均匀性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介绍了轮胎均匀性的评价指标,分析了轮胎均匀性对车辆振动的影响。
详细研究了轮胎生产过程中对均匀性的控制要素。
最后,结合两个实际案例,阐述了低阶谐波和高阶谐波轮胎振动噪声问题的分析过程和解决方法。
1 轮胎均匀性的定义轮胎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出现材料厚度或密度的不均匀、质量偏差、零部件外形尺寸误差、装配误差以及结构形状超差等现象,在轮胎高速旋转过程产生径向力、侧向力和切向力波动。
力的波动幅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将引起汽车的振动噪声。
GB/T 6326《轮胎术语与定义》中对均匀性的定义为: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轮胎圆周特性恒定不变的性能。
轮胎的不均匀性表现在质量不均匀、刚度不均匀和尺寸不均匀三个方面[1]。
1.1 质量不均匀质量不均匀即轮胎旋转中心与几何中心不重合,不平衡质量在轮胎旋转时会产生离心力,根据不平衡质量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静不平衡和动不平衡。
不平衡力可由以下方程计算:式中,F 为不平衡力,m 为不平衡质量,r 为不平衡质量到转轴中心距离,ω为旋转速度1.2 刚度不均匀轮胎是一个弹性体,沿着轮胎圆周会出现径向刚度不同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之为轮胎的刚度不均匀。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路面质量有所提高,汽车行驶时由于路面而产生的振动相对减小,而来自轮胎均匀性引起的振动则越来越趋于突出,特别是子午线轮胎,由于对其使用性能要求高,如均匀性差,则汽车即便是在较为理想的路面上行驶也同样会出现径向跳动、侧向摆动及跑偏等现象,影响了汽车的操纵性、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并且降低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1: 均匀性(Uniformity)均匀性不好的胎表现在:质量分布不均-----STATIC静平衡、UP上面动平衡、LOW下面动平衡形状不对称-----RRO径向跳动、LRO侧向跳动、BULGE凸度、DENT凹度刚性不均匀(力)----RFV径向力波动、LFV侧向力波动、LFD侧向力偏移RH径向力波动一次谐波、CON锥度效应力、PL Y角度效应力1.1定义:指轮胎在圆周方向和断面方向刚性的变化程度。
1.2分类:A:刚性不均匀1.2.1 径向力波动(RFV):轮胎在充气加载旋转的状态下,在半径方向上力的变化。
------ 是一条形状呈周期性恒定的谐振曲线.------频率都是轮胎旋转频率(即基频)的整数倍;频率为1的称1次谐波(基波)2的称2次谐波表示------MAX-MIN1.2.2 径向力一次谐波(RH):频率为1的称1次谐波(基波) ,最能符合径向力波动的正弦波●它的数值通常占整个径向力的60-80%.●主要引起车辆震动的谐波。
●人们依靠身体能够感受到的主要谐波.------高点即是径向力最大的位置。
1.2.3侧向力波动(LFV):轮胎在充气加载旋转的状态下,在轮胎前进方向侧向作用力的变化。
1.2.4 侧向力偏移(LFD): 是侧向力LFV的平均值。
1.2.5锥度效应力(CON):轮胎在充气加载旋转的状态下,在上下两个方向平均侧向力的平均值,它会把车辆拉向一边,同时它也会引起轮胎的偏磨。
●锥力是由于胎面呈现锥度形状引起的(轮胎充气加载状态下)Conicity = (正转LFD +反转LFD)/2●锥力=(正方向侧向力+反方向侧向力)/2●锥力意味着轮胎一边的材料比另一边更多。
均匀性一.轮胎的均匀性对车辆的影响:因轮胎是由纤维、钢丝、橡胶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环状弹性体,目前的生产工艺和设计因素决定轮胎是不完全对称的,轮胎的这种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尺寸的不均匀和力的不均匀以及质量的不均匀。
尺寸的不均匀和质量的不均匀最终体现在力的不均匀上。
轮胎的径向力偏差(RFV)是具有一定负荷的轮胎在动负荷半径恒定的情况下以一定的速度滚动时胎冠的跳动力。
径向力偏差(RFV)越大,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越差,容易引起驾驶员疲劳。
侧向力偏差(LFV)它主要反映轮胎的摆动性,侧向力偏差(LFV)越大,就会使汽车行驶时产生摆动,把握不住方向盘,影响其操纵稳定性,还会加速轮胎的磨耗。
锥度力(CON)一大,在汽车行驶的操作中就会有被拉住的感觉。
跑偏力与汽车的行驶性能有很大的关系,汽车靠右行驶,跑偏力必须为“+”,汽车靠左行驶,跑偏力必须为“-”,若在同一辆汽车上,混装“+”和“-”的轮胎,尤其在前轮,高速行驶时就会发生事故。
二.均匀性专业用语及其基本要因:均匀性(Unifornity),简称为UF。
UF是轮胎均匀性的总称。
具体的特性用语及基本要因如下所示。
Ⅰ、径向力波动R.F.V(Radial Force Variation)向轮胎施加某一适当荷重,并以固定负荷半径和恒定速度旋转一周纵向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值被称为R.F.V。
另外,还经常被称为R.C(Radial Composite)。
*单位:Kg*制造标准根据车种不同也有差异。
1、两胎圈之间的帘线长度变异:A. 扣圈盘振动(钢圈夹持环的振动);B. 成型鼓的纵向、横向振动(成型胶囊纵向振动);C. 钢丝圈偏心;D. 帘布贴合不均匀;E. 胎体帘布接头不均匀;F. 反包不均匀;(汽缸不同步、指形片抓布不一致、反包胶囊进入及新旧不一…..G. 打压引起的帘布变形;H. 胎体的粘性不良;I. PCI的不均匀;2、胎冠、胎肩部的厚度差异:A .胎冠的厚度差异;B.打压引起的胎冠差异;C.胎冠长度的不足或过长;3、模具的真圆度不良;4、轮胎温度不均一以及生胎的变形;(胶囊厚薄不均、机械手装胎不正、Ⅱ、横向力波动LFV(Lateral Force Variation)向轮胎施加某一适当荷重,并以固定负荷半径和恒定速度旋转一周横向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值被称为L.F.V。
均匀性一.轮胎的均匀性对车辆的影响:因轮胎是由纤维、钢丝、橡胶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环状弹性体,目前的生产工艺和设计因素决定轮胎是不完全对称的,轮胎的这种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尺寸的不均匀和力的不均匀以及质量的不均匀。
尺寸的不均匀和质量的不均匀最终体现在力的不均匀上。
轮胎的径向力偏差(RFV)是具有一定负荷的轮胎在动负荷半径恒定的情况下以一定的速度滚动时胎冠的跳动力。
径向力偏差(RFV)越大,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越差,容易引起驾驶员疲劳。
侧向力偏差(LFV)它主要反映轮胎的摆动性,侧向力偏差(LFV)越大,就会使汽车行驶时产生摆动,把握不住方向盘,影响其操纵稳定性,还会加速轮胎的磨耗。
锥度力(CON)一大,在汽车行驶的操作中就会有被拉住的感觉。
跑偏力与汽车的行驶性能有很大的关系,汽车靠右行驶,跑偏力必须为“+”,汽车靠左行驶,跑偏力必须为“-”,若在同一辆汽车上,混装“+”和“-”的轮胎,尤其在前轮,高速行驶时就会发生事故。
二.均匀性专业用语及其基本要因:均匀性(Unifornity),简称为UF。
UF是轮胎均匀性的总称。
具体的特性用语及基本要因如下所示。
Ⅰ、径向力波动R.F.V(Radial Force Variation)向轮胎施加某一适当荷重,并以固定负荷半径和恒定速度旋转一周纵向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值被称为R.F.V。
另外,还经常被称为R.C(Radial Composite)。
*单位:Kg*制造标准根据车种不同也有差异。
1、两胎圈之间的帘线长度变异:A. 扣圈盘振动(钢圈夹持环的振动);B. 成型鼓的纵向、横向振动(成型胶囊纵向振动);C. 钢丝圈偏心;D. 帘布贴合不均匀;E. 胎体帘布接头不均匀;F. 反包不均匀;(汽缸不同步、指形片抓布不一致、反包胶囊进入及新旧不一…..G. 打压引起的帘布变形;H. 胎体的粘性不良;I. PCI的不均匀;2、胎冠、胎肩部的厚度差异:A .胎冠的厚度差异;B.打压引起的胎冠差异;C.胎冠长度的不足或过长;3、模具的真圆度不良;4、轮胎温度不均一以及生胎的变形;(胶囊厚薄不均、机械手装胎不正、Ⅱ、横向力波动LFV(Lateral Force Variation)向轮胎施加某一适当荷重,并以固定负荷半径和恒定速度旋转一周横向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值被称为L.F.V。
浅析轮胎均匀性及其影响贾永辉;周智锋;司超群【摘要】针对近年来汽车振动产生机理,轮胎均匀性影响越来越大,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及轮胎生产体系,浅析其影响轮胎均匀性的因素.【期刊名称】《装备制造技术》【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3页(P170-172)【关键词】轮胎;均匀性;振动;因素【作者】贾永辉;周智锋;司超群【作者单位】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7;柳州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7;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34随着我国道路状况的不断完善,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汽车振动因路面的影响因素越来越不重要,对整车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已逐渐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车轮轮胎上面。
比如某车型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客户或者很少有客户提出方向盘抖动问题,而最近几年方向盘抖动问题却变得越来越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近些年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对车轮轮胎的均匀性要求越来越高的结果。
本文结合子午线轮胎结构示意图(见图1)介绍一下轮胎的均匀性。
轮胎均匀性是指在静态或动态条件下,轮胎圆周特性通定不变的性能。
从图1可以看出,轮胎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这就决定了不同的部位需要不同的材料,因此轮胎无法象铸造件一样一次浇注完成;轮胎不同的部位需要用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加工,然后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将这些不同的部位逐步地组合在一起,最后经过各项检测后方可出厂。
由于各步操作工艺都存在工艺误差,所以制造子午胎的工艺规程的公差范围只能要求很小,为了满足工艺的严格要求,制造工艺都采用自动化技术来解决人工的因素,因此轮胎无法做到绝对的均匀。
引起轮胎不均匀的因素有:帘布接头;钢丝或纤维压延厚度不均;硫化不均;带束层贴不正;胎面和胎侧压出不均等。
生产造成的轮胎不均匀主要表现在以几方面:(1)尺寸不均匀性;(2)低速不均匀性;(3)高速不均匀性。
影响轮胎均匀性主要因素
因轮胎是由纤维、钢丝、橡胶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环状弹性体,目前的生产工艺和设计因素决定轮胎是不完全对称的,轮胎的这种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尺寸的不均匀和力的不均匀以及质量的不均匀。
尺寸的不均匀和质量的不均匀最终体现在力的不均匀上。
制造完全均匀的轮胎是不可能的,因为轮胎制造的每道工序都有它自身制造的公差。
只有严格控制轮胎部件的精度和轮胎制造的全过程,才能使影响均匀性不可避免的误差降至最小。
轮胎生产的特点是大量的手工操作,因此,偏离理想结构是不可避免的。
帘布层的拼接、不均匀的织物和钢丝性能、部件组合时不均匀的拉伸、不均匀的硫化、带束层放置的偏中心以及其它制造公差等问题,都将引起轮胎的不均匀性。
1 轮胎不均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径向力变量(RFV)
如果轮胎在圆周方向无尺寸上的变化,但在圆周各位置上纵向刚性有差异时,即轮胎出现不真圆,就会发生如下图径向跳动,对轮胎引起强制振荡力而使乘坐感觉不良。
1.2 侧向力变量(LFV)
轮胎在圆周各位置上侧向刚性有差异时,如果冠束层钢丝位置发生偏移会或弯曲就发生侧向摆动,从而使驾驶及乘坐感觉不良左右摆动。
如下图
1.3 圆锥度(CONCITY)
圆锥度力的方向是不能预测出来的。
制造过程中环带偏左或偏右,轮胎在行驶中形成负锥力和正锥力,这将导致车辆产生跑偏。
(车辆跑偏的定义为:车辆以一个运动方向恒定的偏角或侧偏角行驶时,其后轮不沿着前轮的路线精确地往前行驶。
)驾驶员必须用导向轮校正,这样会使驾驶员劳。
2 如何正确检测轮胎均匀性,必须保证均匀设备试验机准确性
2.1 设备进厂调试、验收精度
设备调试时,在该设备检测尺寸范围内的各个尺寸进行正反5*10精度验证,要求kgf R≤1.0δ≤0.5;尺寸方面R≤0.1δ≤0.05;验收精度以技术协议为准。
2.2 使用时的日常维护
(1)日检点:每日早班(或更换规格时)用选定的标准胎中的一条OK胎进行正反2*5检点,考核标准kgf R≤1.0δ≤0.5,|CON正+CON反|≤2;尺寸方面R≤0.1δ≤0.05;控制标准kgf R≤2.0δ≤1.0;尺寸方面R≤0.2δ≤0.1;(R值包括正反两次均值的差值、数据组自身的差值、日检点均值之间的差值)。
(2)月校验:每月每台检测设备所有检测尺寸用选定的标准胎(OE、OK、A品或DX品)做3*10,考核标准:kgfR≤2.0δ≤1.0;尺寸方面R≤0.2δ≤0.10。
(3)设备大修后的精度验证:用选定的标准胎中的一条OK胎进行正反2*5检点,控制标准kgfR≤2.0δ≤1.0;尺寸方面R≤0.2δ≤0.1。
(4)设备之间的检测出现差异:选取存在差异的规格轮胎在多台设备做10*10试验(选取的10条轮胎的差异项要呈线性),根据线性关系消除检测差异。
(5)正确选取标准胎。
标胎要求外观良好,子口平整光滑,胎圈位不得有出边、裂口、毛边、弯曲等缺陷。
不得使用修品。
标胎需在充入80%气压,80%负荷情况下,经4小时耐久试验后使用。
标胎应是60~70系的胎为好,高性能轮胎因胎体较薄不宜作标胎。
含有白碳黑的轮胎能使电容性能下降,故含有白碳黑的轮胎不宜作标胎。
标胎使用时间一般为两年。
3 产生轮胎不均匀主要因素一览表
总之,根据产生原因,来消除轮胎不均性。
均匀性差的轮胎在理想的平路上行驶时,也会发生径向跳动、侧向摆动和跑偏现象。
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加速车辆部件和轮胎的疲劳和磨损,而且使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恶化,危及车辆的安全行驶。
我们必须保证轮胎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