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间楼梯间与各类前室加压送风设置组合图表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关键字】设计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一、设计依据2. 压差法计算公式:0.827f P 1/b *3600*1.25其中:P----门窗两侧的压差值,取25~50Pa;b----指数,对于门缝较大漏风面积取2,窗缝取1.6;0.827—计算常数;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f---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总面积,m2。
3. 风速法计算公式:L=nFv (1+b)/a*3600其中:F---每个门的开启面积,m2v---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6~1.0m/s;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b---漏风附加率,取0.1~0.2;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当建筑物为20层以下时取2,当建筑物为20层及其以上时取3。
2、计算结果1.CT1~3楼,31层,前室外窗自然排烟,剪刀楼梯间900×2000单扇门。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35000~40000m3/h,一扇单门乘以0.75,则风量范围应为26250~30000m3/h间。
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道,风量按两座楼梯计算,风量为28000×2=56000 (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1M2。
2. CT4~CT6楼,31层,前室900×2000单扇门两扇,1100×2000电梯门两扇。
楼梯间利用外窗自然排烟。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28000~32000m3/h,当有两个或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系数,两扇单门乘以1.60,则风量范围应为44800~51200m3/h。
取加压送风量50000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0M2。
3.RT1楼(OPT1),15层,合用前室1200*2000一樘双扇门,1200×2000电梯门一扇。
楼梯间利用外窗自然排烟。
一.地下室防烟楼梯间(位于轴线2A-14与2A-G及轴线2B-8与2B-A)加压送风系统(MJ-JY-1、2系统)风量的确定:本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到地下室二层,共3个门。
为FM甲-1:宽1.5*高2.1。
1.风量计算1)压差法:L p=0.827fΔP1/b×3600×1.25(m3/h)f —为门的漏风总面积;查表(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取0.04 m2。
ΔP—为压力差;楼梯间取50pa。
b —指数,对于门缝及较大漏风面积取2。
L p=0.827×3×0.04×501/2×1.25×3600=3157.80 m3/h2)风速法:L v=[nFv(1+b)/a] ×3600(m3/h)V —为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m/s。
F —为单个门的开启面积;取1.5×2.1=3.15m2。
a —为背压系数;取1.0。
b —为漏风附加率;取0.20。
n —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取2。
L v=[2×3.15×0.7×1.20/1.0] ×3600=19051.2m3/h。
3)查表法得:25000 m3/h(《建筑设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 风机设备选型选用SWF(A)-I-10混流风机1台。
参数如下:风量G=27174m3/h风压H=430Pa功率P=5.5kW(380V)转速n=960r/min.选择自垂式百叶2个,地下一层及二层每层设置一个。
尺寸为:宽×高=800x1250。
安装于地下室楼梯间距地面0.3m处。
3. 风机置于门急诊楼楼屋面。
二.门急诊防烟楼梯间(位于轴线2A-16及轴线2B-5处)加压送风系统(MJ-JY-3、4系统)风量的确定:本门急诊楼防烟楼梯间不到地下室,4个门。
为FM甲-1:宽1.5*高2.1。
1. 风量计算1)压差法:L p=0.827fΔP1/b×3600×1.25(m3/h)f —为门的漏风总面积;查表(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取0.04 m2。
住宅三合⼀前室1. 《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5.5.28-4:住宅建筑楼梯间的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楼梯间的共⽤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时,合⽤前室的使⽤⾯积不应⼩于12m 2,且短边不应⼩于2.4m 。
P303条⽂解释:5.5.28:当剪⼑楼梯间共⽤前室时,进⼊剪⼑楼梯间前室的⼊⼝应该位于不同⽅位,不能通过同⼀个⼊⼝进⼊共⽤前室,⼊⼝之间的距离仍要不⼩于5m 。
2. 《建筑设计防⽕规范》图⽰18J811-1: 5.5.28,P151-153,【注释】:当两部剪⼑楼梯间共⽤前室时,进⼊剪⼑楼梯间前室的⼊⼝应该位于不同⽅位,不能通过同⼀个⼊⼝进⼊共⽤前室,⼊⼝之间的距离仍要不⼩于5m 。
1. 《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实施指南:P281住宅三合⼀前室的布置,图5.64(b )以上都是国家正式出版发⾏的规范﹑图⽰和实施指南,均为防⽕规范编写组编制,是我们设计的依据。
《建筑设计防⽕规范》﹑《建筑设计防⽕规范》图⽰﹑《建筑设计防⽕规范》实施指南三本书已讲的很清楚:如果住宅使⽤三合⼀前室,进⼊剪⼑楼梯间前⼊⼝应该位于不同⽅位,不能通过同⼀个⼊⼝进⼊共⽤前室。
湖北住宅设计⽆地⽅标准,住宅三合⼀前室的设计应按上述国家规范执⾏,并需要当地市建委同意。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17)住宅三合⼀前室的设计按上述国家规范执⾏。
国家消防资源⽹( )上⽯峥嵘2019.5.14的⽂章::再谈核⼼筒⽅案-疏散⾛道的安全出⼝设置原则疏散⾛道的安全出⼝设置原则,,明确表明单向⾛道的安全出⼝只有⼀个,不具备双向疏散的功能,不允许!https:///s/ftAxEQ2D29UaZvQHdRkb3w需2个安全出⼝的建筑,应设置双向疏散⾛道对于需要设置不少于2个安全出⼝的建筑,当疏散门(或户门)通过疏散⾛道进⼊安全出⼝时,其疏散⾛道应具备两个安全出⼝,且应尽量分散布置,以满⾜双向疏散的要求。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下面就分别对这两个系统进行图文解析:一、防烟系统设置部位: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2. 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加压送风1)自然通风方式前室示例楼梯间示例示例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二、排烟系统设置部位:1.较长的疏散走道;2.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排烟1)自然通风方式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
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走道示例中庭示例2)机械排烟方式设置部位: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原理示例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示例分区示例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排烟口手动开启装置示例中庭机械排烟示例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排烟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排烟防火阀示例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密闭场所如地下室还应设置补风用的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的补风系统原理:排烟系统在有困难时,可以和通风空调系统兼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车库排风和排烟兼用系统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防火分区具有较高耐火极限墙和楼板等构件作为一个区域的边界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的其他区域蔓延的防火单元。
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一、设计依据其中:P----门窗两侧的压差值,取25~50Pa;b----指数,对于门缝较大漏风面积取2,窗缝取1.6;0.827—计算常数;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f---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总面积,m2。
3. 风速法计算公式:L=nFv (1+b)/a*3600其中:F---每个门的开启面积,m2v---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6~1.0m/s;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b---漏风附加率,取0.1~0.2;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当建筑物为20层以下时取2,当建筑物为20层及其以上时取3。
二、计算结果1.CT1~3楼,31层,前室外窗自然排烟,剪刀楼梯间900×2000单扇门。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35000~40000m3/h,一扇单门乘以0.75,则风量范围应为26250~30000m3/h间。
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道,风量按两座楼梯计算,风量为28000×2=56000 (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1M2。
2. CT4~CT6楼,31层,前室900×2000单扇门两扇,1100×2000电梯门两扇。
楼梯间利用外窗自然排烟。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28000~32000m3/h,当有两个或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系数,两扇单门乘以1.60,则风量范围应为44800~51200m3/h。
取加压送风量50000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0M2。
3.RT1楼(OPT1),15层,合用前室1200*2000一樘双扇门,1200×2000电梯门一扇。
楼梯间利用外窗自然排烟。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层以下取值为22000~27000m3/h,则最小为44800 m3/h。
各类型疏散楼梯区别及示意图一、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地楼梯间.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地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地乙级防火门.封闭楼梯间地设置要求:(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地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3)楼梯间地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地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二、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地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地地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地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地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地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地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地防烟楼梯间等.二防烟楼梯间地设置要求:(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2)前室地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地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地面积不应小于6 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3)前室和楼梯间地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4)如无开窗,须设管道井正压送风.但是一类高层必须有管道正压送风.三、室外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可为辅助防烟楼梯,其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中.一般情况下,室外疏散楼梯不宜采用镂空型护栏.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地耐火极限不低于1.0h.在楼梯周围2m地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采用条件楼梯净宽(m)倾斜度扶手高度(m)辅助防烟楼梯≥0.9≤45°≥1.1单、多层建筑室外疏散楼梯≥0.8≤60°≥1.1库房、筒仓地室外金属楼梯≥0.6≤60°≥0.8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