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便利店特许经营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需求管理:日本7-11便利店案例11. 关于日本7—11便利店提起7-11便利店(Seven Eleven Japan, SEJ)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年前。
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始创7-11便利店,当时商店的营业时间为早上7点至晚上11点,故此而得名。
7-11便利店以特许经营的方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迅速成长为知名公司,并开始在世界各地拓展。
然而由于美国南陆公司在企业管理和规范运作方面缺乏能力,造成在过去的很多年里7-11的店数虽然在增加,但识别混乱及自相残杀的局面时有出现。
直到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收购美国南陆公司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并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1974年5月,第一家日本7-11便利店开张,1976年5月,第100家便利店开业,1980年11月,第2001家开业,至今在日本7-11便利店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其中80%是特许加盟店。
1991年日本7-11母公司伊藤洋华堂收购美国南方公司,并全部改为24小时或16小时营业,从此7-11便利店都归属到日本总店的旗下。
如今,7-11便利店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体系,遍及美国、日本、台湾、香港、加拿大、菲律宾、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中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店数已经超过1.5万家。
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铃木(Suzuki)先生的领导下,一直在日本的便利店中处于顶尖地位,该公司曾连续7年在日本零售行业取得最高的营业收入,日本7-11集团在2000年首次超过大容超市集团成为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而且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该公司还具有高得多的每平方英尺或每个店面的销售额。
它的平均库存周转时间大概是7天到8.4天,因此一个店面平均大约在1周的时间内将其库存售完。
如果一个人在1980年投资100日元购买SEJ的股票,那么在2000年初,这些股票价值30万日元。
在2000年3月31日,SEJ的市值达到950亿美元,使其成为全球第三大最具价值的零售企业(排在沃尔玛和家居货栈(Home Depot)之后)。
“”便利店特许经营案例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7—11”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特许组织,至1992年底,该公司在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590个分支店。
在我国的深圳,该公司自1992年起,就开始以自营的方式开展业务,并以出售区域特许权的方式在中国开展特许业务。
为分店着想的特许制度“7—11”便利店的店铺营业面积按总部统一规定,基本上为100平米。
商店的商品构成为:食品75%,杂志、日用品25%。
商店的商圈为300米,经营品种达300种,都是比较畅销的商品。
另外,总部每月要向分店推荐80个新品种,使经营的品种经常更换,能给顾客以新鲜感。
商店内部的陈列布局,由总部统一规定、设计。
商店的建设、管理遵循四项原则:A必须商品齐全;B实行限度管理;C店内保持清洁明快;D亲切周到的服务。
这四项原则即是“7—11”便利店成功的秘诀。
“7—11”便利店成功的特许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培训受许人及其员工“7—11”公司为了使受许人适应最初的经营,消除他们的不安和疑虑,在新的特许分店开业之前,对受许人实行课堂训练和商店训练,使其掌握POS系统的使用方法、接待顾客的技巧、商店的经营技术等。
另外,总部还应店主的要求,为提高员工、临时工的业务经营能力,围绕商店营运和商品管理、接待顾客等内容,集中进行短期的基础训练。
(2)合理进行利润分配毛利分配的原则是:总部将毛利额的57%分给24小时营业分店(16小时营业的为35%),其余为总部所得。
商店开业5年后,根据经营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按成绩增加1%--3%,对分店实行奖励。
如果毛利率达不到预定计划,分支店可以保证得到一个最低限度的毛利额,保证其收入。
(3)给予多项指导总部对分支店进行开业前的市场调查工作,并从经营技巧培训、人才的招募与选拔、设备采购、配货等方面对分支店给予支持。
总部还指导分支店的日常经营、财会事务等工作。
便利店经营标杆案例你要是想知道便利店咋经营的,那就得好好唠唠7 11这个大佬。
一、选址就像找宝藏。
7 11在选址上那可真是绝了。
它就像一个精明的寻宝者,专挑那些人流量大、需求多的地方。
你看啊,在写字楼附近,那些上班族们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7 11就像救星一样出现了。
早上,大家急匆匆去上班,能在这儿买到新鲜的早餐,什么包子、三明治,再加上一杯热咖啡,完美!中午,还有各种便当,虽然店面不大,但是吃的种类可不少。
下午,小零食和提神的饮料又能满足那些忙里偷闲的打工人。
在居民区附近的7 11也不含糊。
周围的居民下楼遛个弯儿就能到店里买个日用品,家里酱油没了,或者突然想吃个冰淇淋,都能在这儿解决。
而且,他们还特别注意周边的交通情况,靠近公交站或者地铁站的位置那是优先考虑的。
就好比在交通的“河流”旁边安营扎寨,顾客就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地被吸引过来。
二、商品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走进7 11,你会发现它的商品陈列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
那些热门的商品,就像主角一样,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比如说,当季的新款饮料,色彩鲜艳的包装,摆在货架的中间层,一进门就能看到。
而那些配角商品,像一些小文具、小饰品之类的,也不会被忽视,它们在旁边的货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像是等待被发掘的小宝藏。
而且,7 11还特别擅长根据当地的口味和需求调整商品。
在南方的门店,可能会有更多的甜口味零食和特色的凉茶饮品;在北方呢,就会增加一些面食类的便当和暖手宝之类的冬季用品。
这就像是一个变色龙,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变化,让每个地方的顾客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三、服务是温暖的“小太阳”7 11的服务那叫一个贴心。
店员就像一个个温暖的“小太阳”。
你一进门,就能听到热情的招呼声,这可不是那种机械的“欢迎光临”,而是真的让人感觉很亲切。
如果顾客在货架前犹豫,店员会主动过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而且给的建议都很实在。
这里的支付方式也超级方便,现金、刷卡、手机支付,不管你是哪种支付习惯,都能轻松搞定。
7-11案例分析(1)以7-11连锁便利店为代表的零售企业供应链战略研究一、7-11等连锁零售企业实现快速供货的方法对于要求对顾客需求反应迅速的便利店来说造成缺货的原因是多种的,只有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运作体系,精确掌握销售信息,提升配送体系的响应速度,才能有效降低缺货率。
便利店供应链保持快速响应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自建配送中心,以该中心为核心向所有的门店进行配货,通过大量存储商品,以做到对门店的及时配送。
其主要风险就是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往往不是这个企业的内行,没有第三物流那么专业。
并且自建的配送中心本身不承接对外业务,这就会造成物流行业内的混乱和一些不必要得浪费。
第二种方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将配送工作委托给专门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
当零售商收集到消费需求信息后,及时传递给第三方物流和生产商,生产商根据需求安排生产,并由第三方物流及时将商品配送至零售商的各个门店,当需求与供给保持匹配的状态下,整个供应链的库存量将会大幅度降低,存储成本和运输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其主要风险包括以下三点:第一、随着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密切,导致商业机密的外泄风险也会越来越高,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多。
第二、较大的库存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以及当对顾客需求预测失真以及调度存货系统出现问题时,均可能造成伤害。
第三、若发生运输故障及缺货率严重,但是无法迅速的回应配送或者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沟通不畅时,会导致严重的配送错误。
二、7-11通过快速补货方法来平衡供给与需求的风险第一、供应链协同作业风险。
快速补货需要供应商,零售商,原材料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等等协同配合,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快速补货,所以快速补货需要各方准确无误的生产加、流通、配送等,但其中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快速补货要求其供应商快速及时补充其短缺商品货物,这要求供应商增大其库存量,保证随时供给补货,这必然会导致供应商成本的增加,降低供应商的利润,影响与供应商的关系,增加其风险。
7-11案例分析2015 7-11案例分析报告7-11案例分析报告7-11便利店公司历史日本7-11便利店成立于1973年,并与1974年5月在东京江东区开设第一家店铺。
1985年——2009年日本7-1实现快速增长,店铺数量增加了5倍;年销售额从3867亿日元,增加到27849亿日元。
2009年一年,顾客光顾日本7-11的次数达到41亿人次,平均每个日本人每年去35余次。
2004年,前十家便利店占了日本便利店大约90%的市场份额。
同年,7-11的日销售额比它竞争对手加起来还多30%。
2005年9月1日,柒和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7—11便利店、伊藤洋华堂、丹尼公司建立。
截止目前,已经的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有大约24000家店铺,成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系统。
7-11是如何登上便利店行业的顶峰?1.构建信息系统以符合顾客需求1982年,7-11成为日本第一家引进POS系统的企业。
1985年又与NEC合作开发了使用多彩图形的个人电脑,在每家店里安装并与POS系统相连。
1991年,公司安装了综合数据业务网络(ISDN),连接5000多家商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ISDN系统之一。
以上这些都是7-11为日后顾客需求管理打下的坚实基础。
如今订货终端能告诉店主应该如何合理的向分销中心订货。
商店管理者从商店计算机中获得商品销售数据的详细分析,包括商品种类销量和过期单品分析,耗费分析,根据单品的销售情况分析未来10天的销售趋势,POS机则能相当轻松方便的采集货品销售情况。
2.与供应商合作并采用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正是有了以前“硬件”打下的基础,配合上计算机软件的计算预测和实时订单交流。
分销系统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来调整进货次数。
例如,在夏天,冰淇淋按日来进货,其他时间一周进货三次。
商店在早上10点之前预定饭团,在晚餐高峰期前可以送达。
2004年2月,日本一共有290家制造商专门为7-11便利店生产快餐食品,产品被分销到293家分销中心以保证快速、可靠地进货。
美国“7—11”便利店特许经营案例“7—11”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特许组织,至1992年底,该公司在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590个分支店。
在我国的深圳,该公司自1992年起,就开始以自营的方式开展业务,并以出售区域特许权的方式在中国开展特许业务。
为分店着想的特许制度“7—11”便利店的店铺营业面积按总部统一规定,基本上为100平米。
商店的商品构成为:食品75%,杂志、日用品25%。
商店的商圈为300米,经营品种达300种,都是比较畅销的商品。
另外,总部每月要向分店推荐80个新品种,使经营的品种经常更换,能给顾客以新鲜感。
商店内部的陈列布局,由总部统一规定、设计。
商店的建设、管理遵循四项原则:A必须商品齐全;B实行限度管理;C店内保持清洁明快;D亲切周到的服务。
这四项原则即是“7—11”便利店成功的秘诀。
“7—11”便利店成功的特许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培训受许人及其员工“7—11”公司为了使受许人适应最初的经营,消除他们的不安和疑虑,在新的特许分店开业之前,对受许人实行课堂训练和商店训练,使其掌握POS系统的使用方法、接待顾客的技巧、商店的经营技术等。
另外,总部还应店主的要求,为提高员工、临时工的业务经营能力,围绕商店营运和商品管理、接待顾客等内容,集中进行短期的基础训练。
(2)合理进行利润分配毛利分配的原则是:总部将毛利额的57%分给24小时营业分店(16小时营业的为35%),其余为总部所得。
商店开业5年后,根据经营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按成绩增加1%--3%,对分店实行奖励。
如果毛利率达不到预定计划,分支店可以保证得到一个最低限度的毛利额,保证其收入。
(3)给予多项指导总部对分支店进行开业前的市场调查工作,并从经营技巧培训、人才的招募与选拔、设备采购、配货等方面对分支店给予支持。
总部还指导分支店的日常经营、财会事务等工作。
总部还负责向分店提供各种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及材料。
加入“7—11”体系的程序如下:(1)公司接待潜在受许人负责接待的总部人员为了能使来访者成为受许人,向他们仔细介绍公司特许权的情况,并与之认真协商。
7—11:一家便利连锁店7—11(7—Eleven)公司在200多个国家开设有17000多个分店,是世界上最大的便利连锁店。
它在日本有7000多家分店,在美国有近5000多家分店。
1974年,第一家7—11便利店在日本开张,它在日本的发展非常出色。
7—11公司是东京仓储购物中心列出的最赢利的公司之一。
它的销售额持续大规模增长,同时与销售相关的库存水平不断降低。
7—11公司在日本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供应链的设计与管理。
该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它努力寻求竞争战略与供应链区位、运输、库存和信息战略之间的契合。
7—11的经营目的是,在顾客需要的时候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产品。
从战略的角度看,公司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区位、季节和每天的时间安排,寻求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微观平衡。
7—11公司利用区位、库存、运输和信息的设计与管理来支持这一目标。
7—11公司遵循的一项主要区位战略是,在目标区域开设新的分店,以便形成或提高其分布密度。
例如在日本,1个郡(大体相当于美国的一个县)就有2家以上7—11连锁店。
7—11的分布密度很高,在每个目标区域内集中开设好几家分店。
7—11连锁店在美国的分布,1994年以前并不集中,1994—1997年间,公司关闭了几家分布相对孤立的分店。
现在,公司主要在连锁店已经拥有较高分布密度的地区建立新店。
这一战略与其在日本国内的区位战略一脉相承。
这一重要区位战略使公司在仓储和运输的整合中受益匪浅。
在日本,新鲜食品在7—11公司的销售额中占很大比例。
绝大多数新鲜食品是在其他地点加工后再运到商店的。
在日本,如果食品需要在晚饭时送达顾客,商店就要在同一天上午的10点发出订单。
所有分店都通过电子信息与总店、配送中心和供应商保持联系。
所有分店的订单都传给供应商,由他们包装印有储存条件说明的批量产品并运到配送中心。
在配送中心,将所有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产品(按保存温度进行分类)进行重组并运到各连锁店。
每一辆送货卡车都为一家以上的分店送货,并尽可能在非高峰时间抵达商店。
7-11便利店的配送系统每一个成功的零售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完善的配送系统支撑 在美国电影新片《火拼时速II》(RushHourII)中,唠叨鬼詹姆斯·卡特有一个绰号叫7-11,意思是他能从早上7点钟起床开始一刻不停地唠叨到晚上11点钟睡觉。
其实7-11这个名字来自于遍布全球的便利名店7-11,名字的来源是这家便利店在建立初期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后来这家便利店改成了一星期七天全天候营业,但原来的店名却沿用了下来。
这家70多年前发源于美国的商店是全球最大的便利连锁店,在全球20多个国家拥有2.1万家左右的连锁店。
到今年一月底,光在中国台湾地区就有2690家7-11店,美国5756家,泰国1521家,日本是最多的,有8478家。
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7-11从一开始采用的就是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在物流管理上也采用集中的物流配送方案,这一方案每年大概能为7-11节约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费用。
一、配送系统的演进一间普通的7-11连锁店一般只有100 200平方米大小,却要提供2 3000种食品,不同的食品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运送和保存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每一种食品又不能短缺或过剩,而且还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随时能调整货物的品种,种种要求给连锁店的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家便利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送系统的成功。
7-11的物流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三种方式的变革。
起初,7-11并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它的货物配送依靠的是批发商来完成的。
以日本的7-11为例,早期日本7-11的供应商都有自己特定的批发商,而且每个批发商一般都只代理一家生产商,这个批发商就是联系7-11和其供应商间的纽带,也是7-11和供应商间传递货物、信息和资金的通道。
供应商把自己的产品交给批发商以后,对产品的销售就不再过问,所有的配送和销售都会由批发商来完成。
“7-11”便利店特许经营案例
“7-11”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特许组织,至1992年底,该公司在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590个分支店。
在我国的深圳,该公司自1992年起,就开始以自营的方式开展业务,并以出售区域特许权的方式在中国开展特许业务。
为分店着想的特许制度
“7-11”便利店的店铺营业面积按总部统一规定,基本上为100平米。
商店的商品构成为:食品75%,杂志、日用品25%。
商店的商圈为300米,经营品种达300种,都是比较畅销的商品。
另外,总部每月要向分店推荐80个新品种,使经营的品种经常更换,能给顾客以新鲜感。
商店内部的陈列布局,由总部统一规定、设计。
商店的建设、管理遵循四项原则:A.必须商品齐全;B.实行限度管理;C.店内保持清洁明快;D.亲切周到的服务。
这四项原则即是"7-11"便利店成功的秘诀。
“7-11”特许制度成功之处
“7-11”便利店成功的特许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培训受许人及其员工
“7-11”公司为了使受许人适应最初的经营,消除他们的不安和疑虑,在新的特许分店开业之前,对受许人实行课堂训练和商店训练,使其掌握POS系统的使用方法、接待顾客的技巧、商店的经营技术等。
另外,总部还应店主的要求,为提高员工、临时工的业务经营能力,围绕商店营运和商品管理、接待顾客等内容,集中进行短期的基础训练。
(2)合理进行利润分配
毛利分配的原则是:总部将毛利额的57%分给24小时营业分店(16小时营业的为35%),其余为总部所得。
商店开业5年后,根据经营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按成绩增加1%--3%,对分店实行奖励。
如果毛利率达不到预定计划,分支店可以保证得到一个最低限度的毛利额,保证其收入。
(3)给予多项指导
总部对分支店进行开业前的市场调查工作,并从经营技巧培训、人才的招募与选拔、
设备采购、配货等方面对分支店给予支持。
总部还指导分支店的日常经营、财会事务等工作。
总部还负责向分店提供各种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及材料。
加入“7-11”体系的程序
(1)公司接待潜在受许人
负责接待的总部人员为了能使来访者成为受许人,向他们仔细介绍公司特许权的情况,并与之认真协商。
(2)介绍“7-11”便利店的详细情况
A.调查店址:为确定能否作为分支店经营场所,总部要进行商圈、市场等方面的详尽调查,并将搜集的数据认真加以分析、研究;
B.说明特许合同的内容:就特许权的各项内容和规定,逐条解释说明;
C.签订特许合同:在申请人充分研究了业务内容和合同内容,并决定加入后,正式签定合同。
(3)商圈的设计与装修
设计部门详细研究了顾客的经营对策后,设计商店装修方案。
(4)签订建筑承包合同
商店设计完成后,总部负责介绍建筑施工公司,并负责签订建筑承包合同,同时协助进行融资。
(5)准备开业
在施工的同时,订购各种设备和柜台,并进行店内布局设计和促销准备工作。
(6)店主培训
就开业所必需的准备事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管理、商店营运技巧等,对店主进行培训指导,使其真正掌握。
(7)开业前的商品进货及陈列
此时总部有关人员亲临商店,选择供应商,提供进货信息,传授陈列技巧。
(8)交钥匙
在开业前一天,将商店的钥匙与竣工证书一同交给店主。
(9)开业
将开业的广告宣传品通过各种途径发放。
(10)开启信息系统
连通商店的计算机终端与总部的主机,指导和支持商店的营运。
(11)现场支持人员对各分店进行巡回指导
及时对巡回过程中发现的分支店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