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 第一章
- 格式:pdf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55
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怎么做:从原料到产品第三章怎么样:从结构到功能第四章是什么:从宏观到微观第五章纳米材料第1章绪论1、什么是材料2、材料的地位3、材料的分类4、常见材料的用途5、材料研究的内涵-----四要素6、材料研究的外延------相关学科7、材料的学科定位材料性能提高材料的使用范围扩大材料性能提高材料的使用范围扩大材料是用来制造器件的物质。
人类文明的发展依赖于材料的进步。
旧石器时代: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8000年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8000年~约公元前3000年青铜器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约公元前1000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000以后钢铁时代: 1850年以后材料性能提高材料的使用范围扩大钢铁时代 1854和1864年发明了转炉和平炉炼钢。
新材料时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制作越来越小的硅芯片新材料时代,这一时代的特征是:不像以前的各个材料时代,它是一个由多种材料决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时代;新材料以人造为特征,而不是在自然界中有现成的。
尼龙的商业发展是高分子材料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温合金的发展,掺镍合金促进了喷气发动机的发展高温超导体,高温超导的革命时代。
人类文明社会的先导--新材料1、材料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2、材料的发展史,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材料的分类从化学组成和原子结构角度分类金属材料 (Metals) 无机非金属材料 (Ceramics)高分子材料 (Polymers)复合材料 (Composites) 从特性和性质角度分类结构材料 (力学性能)功能材料 (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从应用角度分类航空材料建筑材料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主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金属材料化学组成和原子结构金属材料是由一种或几种金属元素以及少量的非金属元素的无机物。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其中至少一种是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 iron(Fe), copper (Cu), aluminum (Al),magnesium(Mg), nickel(Ni), titanium(Ti)非金属元素: Carbon(C), nitrogen (N), oxygen (O),晶体结构是原子定向排列。
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定义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性质、结构和制备方法的学科,它是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之一、材料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它为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材料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
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材料三大类。
其中,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主要用于制造工程结构和电子器件;非金属材料具有绝缘性和高温耐受性,主要用于绝缘和耐火材料;新型材料则是指在人工合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晶格结构、添加元素等手段制造出来的材料。
材料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和应用等。
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的组织形态,包括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和微观结构等。
晶体结构是指材料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成有序的方式,它对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
非晶态结构是指材料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成无序的方式,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微观结构是指材料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尺寸和形态分布等,它也会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性能是指材料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特性,包括机械性能、电磁性能、热性能、化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
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和韧性等。
电磁性能是指材料在电场、磁场和光场等作用下的响应能力,主要包括导电性、磁性和光学性质等。
热性能是指材料在热力学条件下的热传导、膨胀和熔化等特性。
化学性能是指材料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变化行为,主要包括腐蚀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
光学性能是指材料对光的透射、反射和吸收等特性。
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指制造材料的过程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物理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如高温熔炼、沉淀和烧结等。
化学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材料,如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和电化学方法等。
生物方法是指利用生物体或生物分子来制备材料,如生物矿化和生物复合材料等。
第一章晶体学基础
材料中的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呈规则,周期性排列。
原子无规则堆积。
非晶体:蜂蜡、玻璃
金刚石、NaCl、冰
等。
Y
X
§1-1 空间点阵
一、空间点阵的概念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晶体的结构,进行如下处理:组成晶体的原子(或分子、原子集团)
抽象几何点(点阵的结点
自然形成
三维阵列(空间点阵
平行线连接
空间格子(
原子(离子)的刚球模型
原子中心位置
X Y Z a b
c
X Z
a
b c §1-2晶面指数、晶向指数——Miller 指数晶面——穿过晶体中原子的平面。
晶向——晶体中任意原子列的直线方向。
§1-3常见晶体结构
常见的晶体结构主要有:体心立方一、体心立方(BCC)
体心立方结构可以缩写为BCC 钢球模型质点模型
(face-centered cubic)
a
从晶体结构的钢球模型可以看出,原子与原子之间存在许多间隙。
分析这些间隙的数量、位置、形状和大小,对于了解晶体的性能、合金的相结构以及相变、扩散等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FCC 晶体
FCC 中的间隙有2种:八面体间隙,四面体间隙
1、正八面体间隙
边长为:2
a §1-4常见晶体结构的间隙
八面体间隙四面体间隙
§1-5 晶体的堆垛方式
任何晶体都可以看作是由任意晶面
的。
一般是以最密排晶面的堆垛方式作为晶体的堆垛方式。
一、BCC晶体
视频
最密排晶面:(110)
堆垛次序:ABAB……
§1-6 晶带
所有相交于某一直线的或平行于此直线的晶面构成一个此直线称为晶带轴。
晶带轴[uvw]与该晶带的晶面
存在如下关系——晶带方程
hu+kv+lw
例如:在正交(立方、正方、四方)点阵中,
(101
(100)、(010)、(110)、
向平行,构成以[001]为晶带轴的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