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角色认知(1)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71
第一章班组长角色认知第一讲班组基本知识一、班组的概念班组是为了共同完成某项生产(工作)任务,而由一定数量的操作人员或者工作人员在有统一指挥、明确分工与密切配合的基础上所构成的一个工作集体。
通常来说,班组是按产品、工艺管理的要求所划分的基本作业单元,它由同工种员工或者性质相近、配套协作的不一致工种员工构成。
企业班组大致能够分为四类:生产班组、辅助班组、职能班组、服务性班组。
(一) 班组组建的原则班组的组建通常按照下列原则:1、生产工艺化原则生产工艺化原则是指企业集中同类型的工艺设备与同种技能的员工对不一致产品进行相同的工艺加工。
他们通常不能完成产品的全部加工工序。
这种组织的班组的优点是便于班组长进行管理与技术指导,便于考核班构成员劳动成果,能较快地习惯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缺点是每种产品(或者零部件)的制造需要通过许多班组,加工路线长,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协作关系复杂,容易出差错。
2、对象专业化原则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指按照生产某种产品或者零部件的需要,集中多种生产设备与不一致工程的技术员工,对相同的劳动对象进行不一致工艺的加工。
它的优点是能够缩短产品加工路线与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与流淌资金的占用量,简化班级之间的协作关系,减少扯皮;缺点是员工对生产多种产品的习惯能力差,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班级内部管理复杂。
3、混合原则混合原则是指生产工艺化原则与对象专业化原则相结合。
(二)班组特点1、班组结构的显著特点——小一个班组所属员工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生产设备少的只有一二台,多的只是十几台;生产的产品有的只有一种,有的只有一种产品中的某几道工序;生产方式比较单一,有的是班组全体成员从事同一工种,有的从事同一工序,有的是几个工种或者几道工序的简单组合。
因此,再大的班组,与同属基层的车间、工段(作业区)相比较,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显得小。
2、班组生产管理的特点——细“细”是指任务分配细,各类考核细,管理工作细。
班组长自我角色的认知(1)确了解班组长的角色和任务,掌握班组长应具备的10种能力正确运用班组长的权力,拥有健康的心态和开阔的胸怀掌握领导员工的10招,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复合型的技术与管理人才班组长官不大,责不小。
他是企业的一线指挥官,联系上下级的纽带和桥梁。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班组长是当将军的第一步,第一步必须心中有数:要知道当好班组长的 5、6、7、8、9、10 ,即5个角色、6项使命、7种类型、8条权限、9条戒律,10种能力和10个妙招。
班组长,即我们常说的兵头将尾,论职务是不在册的官,可在车间组织生产中的地位却举足轻重。
班组长是指在生产现场,直接管理20多位生产作业员工,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的人。
因企业不同,其称呼也有多种,如班长、组长、领班、拉长、线长等,还有的地方叫一线督导。
他的职责是: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要求,根据分厂(分公司)、车间主任的指令,做好本班组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千方百计地完成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和工作任务。
一班组长的5个角色(1)责任者。
对企业来说,班组长是基层的管理员,是质量、成本、产量指标达成的最直接的责任者,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
(2)带头人。
对作业员工来说,班组长是直接领导、作业指导和作业评价者,是作业人员的帮助者和支持者,是班组的主心骨、带头人。
(3)桥梁。
对主管人员来说,班组长是主管人员命令和决定的执行者,是主管人员和作业人员之间的桥梁,是管理精神的传播窗口。
班组长处于各种关系的交汇点,要协调上下级之间、班组之间、班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各方面关系的和谐。
(4)同事。
对其他班组长来说,班组长是同事、是战友,是协作配合者和竞争者。
(5)助手。
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班组长是左右手。
显然,企业有了好的班组长,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各项工作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有不少民营企业,在管理上没有班组长这一层次,只有车间主任这一层,管理起来就很不顺手,出现了种种现场问题。
编号:SY-AQ-06158班组长的角色认知The role cognition of group leader(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班组长的角色认知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面对上级是执行者——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是你的义务。
你的表现应该是:正确领会上级的意图;服从上级的指挥;就如何完成任务提出你的建议和所需要的帮助;尽力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及时向上级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面对上级是责任者——你必须为本班组发生的所有情况承担责任。
你的表现应该是:出现问题时,不推卸、指责和埋怨,主动承担责任,从自身找原因;遇到问题时,走在员工的前边,妥善地解决问题。
2.面对下级是领导者——确保员工以高度的热情、信心来完成任务。
你应该做到:为班组设立共同的目标,让大家清楚努力的方向;了解每位员工的特点,尽量给每个员工安排合适的工作;利用各种办法激励你的员工,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愿望;保持幽默和愉快的心情,在解决困难时表现出你的热情与信心。
面对下级是指挥者——合理组织人力、财力与物力,以确保任务的完成。
你应该做到:就工作任务拿出整体思路和具体行动方案;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做好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面对下级是教练——能够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提供指导与培训,以改善他们的行动。
你应该做到:善于发现员工的问题所在;设立重点目标,制订培训计划;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方式进行培训;及时评价与跟进,发现新问题。
3.面对同级是合作者——请站在他人立场上,了解他的需要,并尽力提供配合。
如果把一个单位比喻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那么,班组长就好像大树上的节点,将根部的营养分解,然后传递给枝叶;如果把一个单位比喻为一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那么班组长就好比大厦的基石,承载着压力,支撑着稳定。
可见,无论是在一个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一个企业公司里面,班组长所发挥的作用都越来越大。
原因是一线班组长直接为老百姓或客户提供指导和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和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和公司的知名度、美誉度。
因此,现代班组长肩负着重大使命。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方针政策再好,也都要通过班组长去观测、执行、落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组长在不断提高自我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带领组员,一同出色地完成指导、服务、生产、经营、销售等指标和任务。
然而,那种工头式的班组长工作方式早已落伍。
新时期的班组长只有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讲究卓越务实的领导艺术,才能不断提高管理质量,调动广大组员的积极性,为单位和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Ⅰ导入新课【案例分析】:任劳任怨的刘力刘力是厂里的工人技术骨干,为人老实厚道,多次在公司电工比武中名列前茅。
电工班老班长退休后,车间领导任命刘力为电工班班长。
刘力好钻研,电工方面的技术问题很少能难得倒他。
担任班长后,刘力更加任劳任怨。
不管是电气设备检修还是运行线路的维护,每天从早忙到晚,手脚不得闲。
刘力还有个特点就是不太爱说话。
平时和领导、同事们的话就很少,车间调度会他很少发言,班前会也只是简短几句布置一下任务。
私下里和领导、班组成员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班组成员身体不舒服,家里有什么事,情绪有什么波动,他很少、也没有时间注意到。
刘力认为班长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带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再说,每天班上有那么多活要做,把精力用在鸡毛蒜皮的人际关系上,不应该。
【问题】:刘力是个称职的班长吗?他的问题在哪?【老师总结】刘力不是个称职的班长,倒是个地道的劳模。
虽然班组长作为生产最前线的指挥员,有危险、有困难应该冲在最前面。
班组长的角色认知(一)
1.面对上级是执行者——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是你的义务。
你的表现应该是:
正确领会上级的意图;
服从上级的指挥;
就如何完成任务提出你的建议和所需要的帮助;
尽力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及时向上级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面对上级是责任者——你必须为本班组发生的所有情况承担责任。
你的表现应该是:
出现问题时,不推卸、指责和埋怨,主动承担责任,从自身找原因;遇到问题时,走在员工的前边,妥善地解决问题。
2.面对下级是领导者——确保员工以高度的热情、信心来完成任务。
你应该做到:
为班组设立共同的目标,让大家清楚努力的方向;
了解每位员工的特点,尽量给每个员工安排合适的工作;
利用各种办法激励你的员工,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保持幽默和愉快的心情,在解决困难时表现出你的热情与信心。
面对下级是指挥者——合理组织人力、财力与物力,以确保任务的完成。
你应该做到:
就工作任务拿出整体思路和具体行动方案;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班组长自我角色的认知第一节班组长,即我们常说的“兵头将尾”,论职务是不在册的“官”,可在车间组织生产中的地位却举足轻重。
班组长是指在生产现场,直接管理20多位生产作业员工,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的人。
因企业不同,其称呼也有多种,如“班长”、“组长”、“领班”、“拉长”、“线长”等,还有的地方叫“一线督导”。
他的职责是: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要求,根据分厂(分公司)、车间主任的指令,做好本班组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千方百计地完成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和工作任务。
一班组长的5个角色(1)责任者。
对企业来说,班组长是基层的管理员,是质量、成本、产量指标达成的最直接的责任者,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
(2)带头人。
对作业员工来说,班组长是直接领导、作业指导和作业评价者,是作业人员的帮助者和支持者,是班组的主心骨、带头人。
(3)桥梁。
对主管人员来说,班组长是主管人员命令和决定的执行者,是主管人员和作业人员之间的桥梁,是管理精神的传播窗口。
班组长处于各种关系的交汇点,要协调上下级之间、班组之间、班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各方面关系的和谐。
(4)同事。
对其他班组长来说,班组长是同事、是战友,是协作配合者和竞争者。
(5)助手。
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班组长是左右手。
显然,企业有了好的班组长,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各项工作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有不少民营企业,在管理上没有班组长这一层次,只有车间主任这一层,管理起来就很不顺手,出现了种种现场问题。
二班组长的6项使命(1)完成生产任务。
领导要团结组员,通过不断寻找问题点、不断创新,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挖掘生产潜力,向高质量、低消耗的目标进军。
(2)培训和练兵。
按照本组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组织质量培训和提高操作技能的基本功训练,增强质量意识,组织开展互帮互学等活动。
(3)质量控制。
组织自检、互检、巡检,做好过程检验工作,包括对首件的复检和对本班组产品质量的检验,落实质量控制点活动。
班组长自我角色的认知第一节班组长,即我们常说的“兵头将尾”,论职务是不在册的“官”,可在车间组织生产中的地位却举足轻重。
班组长是指在生产现场,直接管理20多位生产作业员工,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的人。
因企业不同,其称呼也有多种,如“班长”、“组长”、“领班”、“拉长”、“线长”等,还有的地方叫“一线督导”。
他的职责是: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要求,根据分厂(分公司)、车间主任的指令,做好本班组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千方百计地完成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和工作任务。
一班组长的5个角色(1)责任者。
对企业来说,班组长是基层的管理员,是质量、成本、产量指标达成的最直接的责任者,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
(2)带头人。
对作业员工来说,班组长是直接领导、作业指导和作业评价者,是作业人员的帮助者和支持者,是班组的主心骨、带头人。
(3)桥梁。
对主管人员来说,班组长是主管人员命令和决定的执行者,是主管人员和作业人员之间的桥梁,是管理精神的传播窗口。
班组长处于各种关系的交汇点,要协调上下级之间、班组之间、班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各方面关系的和谐。
(4)同事。
对其他班组长来说,班组长是同事、是战友,是协作配合者和竞争者。
(5)助手。
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班组长是左右手。
显然,企业有了好的班组长,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各项工作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有不少民营企业,在管理上没有班组长这一层次,只有车间主任这一层,管理起来就很不顺手,出现了种种现场问题。
二班组长的6项使命(1)完成生产任务。
领导要团结组员,通过不断寻找问题点、不断创新,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挖掘生产潜力,向高质量、低消耗的目标进军。
(2)培训和练兵。
按照本组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组织质量培训和提高操作技能的基本功训练,增强质量意识,组织开展互帮互学等活动。
(3)质量控制。
组织自检、互检、巡检,做好过程检验工作,包括对首件的复检和对本班组产品质量的检验,落实质量控制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