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578.00 KB
- 文档页数:15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要点的分析摘要:复合地基静荷载法试验检测方法是目前公认的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最直观、最可靠的试验方法。
该试验是通过在试桩顶逐级施加持续荷载,记录荷载、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分析、确定试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水泥搅拌桩一般呈正三角或正方形分布(桩心距100cm-180cm);成桩后,多采用静载试验检验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
本文就以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为例,对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要点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一、受检桩位置的选择受检桩应尽量选择在现场环境较为稳定的部位。
如果只顾检测设备进退场方便,不考虑布点的合理性,把试验部位选在施工道路以及其它有强烈振动源的场地附近;会给试验数据采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即使勉强获得失真数据,也达不到检测的目的。
避无可避,尽量在停工或者振动较少时采集数据;或者与相关方协商停工待检。
二、复合地基受检桩桩数的选择如果地基土是受扰动较小的原状土,其性质和承载力较为稳定。
为了更好的反映成桩质量,以便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能够及时调整方案,选用单桩复合地基进行检测(承压板选用圆形或是正方形)。
单桩复合地基是指单桩分担的处理范围之内的地基。
如果原状土上方填筑有较厚的材质不一的回填料、乃至水泥搅拌桩桩身全位于回填土层中;这时单桩复合地基就很难准确的代表整体处理效果。
有经验表明,相邻回填土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承载力差异极大,后通过开挖验证发现:因回填料碾压不密实导致在搅拌桩施工中水泥浆外溢形成扩径体。
所以在条件允许下,应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多桩进行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减少因为表层土质的不均匀带来的负面效应。
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承压板有正三角形、菱形、矩形等。
三、受检桩桩头清理如果施工完毕后水泥搅拌桩的现场标高较设计标高(检测标高)高出50cm以上,且已满足龄期要求,可以采用小型挖掘机清理桩间表层浮浆等(在挖掘机作业之前,应根据现场布桩图先行标出挖掘机作业范围内每根桩的准确位置),清理至桩周能够清晰看到桩头后预留层厚约20cm(设计标高以上)由人工进行清理(切忌直接用挖掘机挖除桩头,更要杜绝土方开挖式的不分桩、土,大开大合的平整场地)。
复合xx 力试验复合xx 力试验1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可用圆形和方形。
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载荷试验点重合。
2 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
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 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
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 倍。
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坑外。
3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的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的扰动, 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4加载等级为8-12级。
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值的 2 倍。
5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记录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当1小时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6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6.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有明显的隆起;6.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6.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荷载已大于设计要求的 2 倍。
7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8复合xx力特征值的确定8.1 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 2 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 2 倍时,可取进行荷载的一半;8.2 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8.2.1 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 或s/d 等于0.015 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 或s/d 等于0.01 所对应的压力。
822对土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2所对应的压力;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8所对应的压力;8.2.3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8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8.2.4对于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8.2.5 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
地基静力荷载试验地基静力荷载试验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用于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
该试验通过施加垂直荷载于地基上,观测地基的变形和应力响应,从而得出地基的力学性质。
本文将从试验原理、试验方法、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试验原理地基静力荷载试验是一种模拟实际荷载作用的试验方法,通过施加垂直荷载于地基上,观测地基的变形和应力响应,从而得出地基的力学性质。
试验原理基于土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实验手段来验证和验证这些理论的适用性。
二、试验方法地基静力荷载试验通常分为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两种方法。
静载试验是在地基上施加静态荷载,并观测荷载下地基的变形和应力响应。
动载试验是在地基上施加动态荷载,并观测荷载下地基的动态响应。
两种试验方法都可以用于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但在具体应用中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三、试验过程地基静力荷载试验的具体过程包括试验前准备、试验装置安装、试验荷载施加、试验数据采集和试验结果分析等步骤。
试验前准备包括确定试验目的、选择试验方法、制定试验方案、准备试验设备和材料等。
试验装置安装包括选择合适的试验装置、安装试验装置并调试、检查试验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试验荷载施加是将预定的荷载施加于地基上,并通过试验装置来实现。
试验数据采集包括观测地基的变形和应力响应,并记录相关数据。
试验结果分析是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地基的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
四、试验结果地基静力荷载试验的主要结果包括地基的变形特性和应力响应。
地基的变形特性主要指地基的沉降、侧向位移和倾斜等变形形态。
应力响应主要指地基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可以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地基静力荷载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土木工程试验方法,通过施加垂直荷载于地基上,观测地基的变形和应力响应,得出地基的力学性质。
该试验方法具有简单、直观、可靠的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复合地基静载
1 试验试验项目
原状岩土地基在外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复合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整个试验场地地基土的允许承载能力评价
各种地基处理后的场地土综合评价
2 试验试验方法
多桩大荷载板方式
单桩复合地基的中荷载板方式
单桩、单土试验的小荷载板方式
0.25~0.5m2荷载板方式(适用于原状土及经强夯等手段加固处理后的地基土)
1.静载试验应依据辽宁省标准《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
DB21/T1450-2006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及建筑物地基处理技术规程进行;
2.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2.1试验对象的调查了解
2.1.1了解试验场地土的工程地质情况、加固后要求达到的承载力值,加固施工时间、施工方式和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并将地质报告存档一份。
2.1.2与甲方、设计人员协商试验点位置布局和确定试验点数量,了解设计人员对试验提出的要求、意见。
2.2试验准备
(同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 略)
2.3试验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
(同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 略)
3.试验
(同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 略)。
工程名称
加载设备100T千斤顶编号1#、2#、3#、承压板圆形面积1m2
反力装置堆载沉降观测百分表
油压表100 编号
回归方程
加荷表
序号加荷值
(kN)
压力值
(kPa)
油压表读数(Mpa)
1# 2# 3#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记录:校核:
复合地基(垫层)试验要点
一、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本试验按要求最大加载值
为kPa ,采用S= m2承压板,分极荷载为kPa ,共分级。
2、承压板底标高应与基底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中心应与桩的中心(或形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承压板底应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厚度不应超过20mm。
二、本次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
2、复合地基沉降相对稳定标准:一时内的沉降不超过0.1mm,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级荷载。
三、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沉降s急剧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2、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等于6%;
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4、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5、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记录:校核:。
复合地基强度检测方法
一、静载荷试验法。
静载荷试验可是检测复合地基强度的一个超靠谱的办法呢。
简单来说呀,就是在复合地基上施加一个逐渐增加的竖向荷载,就像给它一点一点加压力,看它能承受多少。
这就好比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力,慢慢给他加任务,看他啥时候撑不住啦。
在做这个试验的时候,得在地基上放一个专门的承压板,然后通过液压千斤顶之类的设备往上加力。
这个过程中,会有仪器一直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哦。
要是沉降量在一定范围内,就说明地基强度还不错呢。
就像一个人虽然背着东西,但还能稳稳站着,没被压垮。
二、钻芯法。
钻芯法就有点像给复合地基做个小手术啦。
用专门的钻机从地基里取出圆柱形的芯样。
这芯样就像是地基的一小段“身体组织”,拿出来好好研究研究。
三、低应变动力检测法。
这个方法可就有点高科技的感觉喽。
它是通过在复合地基上敲击,然后检测地基的振动响应。
就像敲敲地基,看它怎么“回答”。
通过分析这些振动的信号,就能知道地基的一些特性,比如它的密实度啦,强度情况呀。
这就像是跟地基进行一场特殊的对话,从它的“回答”里判断它是不是强壮有力呢。
四、高应变动力检测法。
高应变动力检测法和低应变有点类似,但它施加的能量更大。
就像是用力推了地基一下,然后看地基的反应。
这个方法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地基的信息,比如它的承载能力等。
不过这个方法相对来说操作起来也更复杂一些,就像做一件更难的任务,但是得到的结果也更全面准确呢。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完整报告一套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动力触探检测,对目标区域地基的承载力和土层结构进行评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二、试验内容1.被试地点:选取目标区域进行试验,确保地基条件具有代表性。
2.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采用静负荷法进行试验,安装不同规格和数量的静负荷装置,对地基进行测试。
3.动力触探检测:使用动力触探设备,测定地基的地层参数及土层结构等信息。
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地基的承载力和土层结构。
三、试验过程1.准备工作在试验地点进行勘测和标记,确定试验点的位置。
搭建静负荷装置和动力触探设备,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准备试验所需的静负荷装置、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器等。
2.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按照设计方案,在目标区域进行静负荷装置的安装,确保装置平稳并与地基有良好的接触。
施加预先确定的静载荷,记录每个荷载点的应变值和变形情况。
根据试验要求和现场情况,分别施加不同的静负荷。
控制试验时间和荷载大小,确保试验数据有效可靠。
3.动力触探检测使用动力触探设备,对试验区域进行连续动力触探测定。
记录地面反射波及任意两台地震仪之间的传播时间。
根据测得的传播时间,计算地层参数和土层结构。
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根据静负荷试验和动力触探检测的结果,分析地基的承载力和土层结构。
绘制承载力与变形关系曲线、土层分层图等相关图表。
分析试验结果,并提出应对方案和建议。
四、结果与结论通过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动力触探检测,得到了目标区域地基的承载力及土层结构等重要参数。
根据试验结果,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土层结构进行了评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在试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五、质量控制本试验过程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取了合适的措施,避免外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复合地基处理后地基xx载荷试验要点本试验要点适用于确定换填垫层、预压地基、压实地基、夯实地基和注浆加固等处理后地基承压板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平板静载荷试验采用的压板面积应按需检验土层的厚度确定,且不应小于1.0㎡,对于夯实地基,不宜小于2.0㎡。
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
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
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
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外,且与承压板的近边距不应小于2m。
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
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
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以后每隔0.5h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2h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1、压板周围的图明显地侧向挤出;2、沉降s急骤增大,压力-沉降曲线不能达到稳定标准;3、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4、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压力-沉降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俩款要求确定时,可取s/b=0.01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承压板的宽度或直径大于2m时,按2m计算。
注s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为承压板宽度。
同一图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小于3点,各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该平均值作为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需要时应增加试验数量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附录B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B.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B.0.2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B.0.3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基础底面设计标高相同。
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可取100mm~150mm,承压板尺寸大时取大值。
如采用设计的垫层厚度进行试验,试验承压板的宽度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应采用基础的设计宽度,对大型基础试验有困难时应考虑承压板尺寸和垫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垫层施工的夯填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B.0.4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
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外,且与承压板边的净距不应小于2m。
B.0.5试验前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
B.0.6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
测试前为校核试验系统整体工作性能,预压荷载不得大于总加载量的5%。
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B.0.7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0.5h读记一次。
当1h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B.0.8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试验: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B.0.9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0.5h,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3h读记总回弹量。
B.0.10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依据压力-沉降曲线能确定极限荷载,且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值;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2)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单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0.008所对应的压力,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多桩复合地基,或桩身强度大于1.0MPa 且桩身质量均匀时可取高值;对于加固淤泥等软黏土地基时,单桩复合地基和多桩复合地基均宜取低值;3)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0.015所对应的压力;4)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但原地基土为高压缩性土层时,相对变形值的最大值不应大于0.015。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地基静载荷试验试验目的,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和变性特性,螺旋板载荷试验尚可估算地基土的固结系数。
地基静载荷试验包括平板载荷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相当于在工程原位进行的缩尺原型试验,即模拟建筑物地基土的受荷条件,比较直观地反映地基土的变形特性。
该法具有直观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在原位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往往成为其他方法的检验标准。
载荷试验的局限性在于费用较高,周期较长和压板的尺寸效应。
试验设备和方法试验设备平板载荷试验因试验土层软硬程度、压板大小和试验面深度等不同,采用的测试设备也很多。
除早期常用的压重加荷台试验装置外,目前国内采用的试验装置,大体可归纳为由承压板、加荷系统、反力系统、观测系统四部分组成,其各部分机能是:加荷系统控制并稳定加荷的大小,通过反力系统反作用于承压板,承压板将荷载均匀传递给地基土,地基土的变形由观测系统测定。
(一)承压板类型和尺寸承压板材质要求承压板可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板、铸铁板等制成,多以肋板加固的钢板为主。
要求压板具有足够的刚度,不破损、不挠曲,压板底部光平,尺寸和传力重心准确,搬运和安置方便。
承压板形状可加工成正方形或圆形,其中圆形压板受力条件较好,使用最多。
(二)承压板面积我国勘察规范规寇一般宜采用0.25~0.50m2,对均质密实的土,可采用0.1m2,对软土和人工填土,不应小于0.5m2。
但各国和国内各部门采用的承压板面积不尽相同,如日本常用方形900cm2,苏联常用0.5m2,我国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按如下原则选取:(1)碎石类土:压板直径宜大于碎、卵石最大粒径的10倍;(2)岩石地基:压板面积1000cm2;(3)细颗粒土:压板面积1000~5000cm2,(4)视试验的均质士层厚度和加荷系统的能力、反力系统的抗力等确定之,以确保载荷试验能得出极限荷载。
(三)加荷系统加荷系统是指通过承压板对地基施加荷载的装置,大体有:(1)压重加荷装置一般将规则方正或条形的钢绽、钢轨、混凝土件等重物,依次对称置放在加荷台上,逐级加荷,此类装置费时费力且控制困难,已很少采用。
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1、技术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备案号J220-20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要用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加载、卸载和沉降观测。
加载分级:每级加载量为试验最大加载量或预计最大试验荷载的1/8~1/12,逐渐加载,第一级则可取两倍加载量进行加载。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
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2)ΔSn+1除以ΔSn≥2,且经24h沉降尚未稳定;(3)桩身破坏,桩顶变形急剧增大;(4)当桩长超过25M,Q-s曲线呈缓变形时,桩顶总沉降量大于60mm-80mm;(5)验收检验时,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注:ΔSn---第n级荷载的沉降增量;ΔSn+1----第n+1级荷载的沉降增量。
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荷载-沉降(Q-s)曲线和其他辅助分析所需的曲线;2)曲线陡降段明显时,取相应于陡降段起始点的荷载值;3)当出现7.3里的第2款的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4)Q-s曲线呈缓变形时,取桩顶总沉降量s为40mm所对应的荷载值;5)按上述方法判断有困难时,可结合其他辅助分析方法综合判定;参加统计的试桩,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设计可取其平均值为单桩极限承载力。
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离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需要时应增加试桩数量,工程验收时应视建筑物结构、基础形式综合评价,对于桩数少于5根的独立基础或桩数少于3排的条形基础,应取最低值。
复合地基质量检测中的静载荷试验方法研究发表时间:2017-07-31T14:16:24.2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8期作者:黄雪萍[导读] 水泥粉喷搅拌桩为软土地基加固工程桩中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广西鼎恒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广西桂林 541001摘要:复合地基质量检测中用到的静载荷试验方法主要有单桩复合地基法以及多桩复合地基法,对这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取得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选择静载荷试验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工程的类别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只有这样取得的检验结果才可以真正的反映工程实际的质量情况。
文中主要结合某个工程的具体,对同一个场地采用种静载荷试验方法行检测,并对这两种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复合地基;质量检测;静载荷试验;方法引言水泥粉喷搅拌桩为软土地基加固工程桩中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于水泥粉喷桩软土地基加固施工质量的检测一般会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方法来进行承载力的检测。
检测的方式一般为单桩复合地基法以及多桩复合地基法,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中往往会受到现场条件的制约或者是经费等的影响,大多数时候会采用单桩复合地基法。
1工程概述某公路为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其线路总长为两百三十五千米,其中,在JA10标段的软土地基采用的是水泥粉喷桩加固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位置位于地势较低以及地下水溢出地段,这个地段的软土地基会长时间的遭受到积水以及泉水的渗透,导致其含水率以及孔隙率比较大,质地呈松软状态,为软塑状饱和土,属于近代湖泊沼泽型沉积土。
沼泽外表还附有一层泥炭,也就是所谓的泥炭层,泥炭层的下边为饱和淤泥。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基本持力层为细砂层以及黄土层,较好持力层为砂以及土砾石层。
2水泥粉喷桩设计标准及检测内容2.1设计标准JA10标段的水泥粉喷桩的设计根数为23600,延米数设计为41300米;路基的粉喷桩桩径为0.5米,按照等边三角形设置,桩间距为1.25米,桩长设计为4.5米至8.5米,处理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性值为160kPa。
附录B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B.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B.0.2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B.0.3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基础底面设计标高相同。
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可取100mm~150mm,承压板尺寸大时取大值。
如采用设计的垫层厚度进行试验,试验承压板的宽度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应采用基础的设计宽度,对大型基础试验有困难时应考虑承压板尺寸和垫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垫层施工的夯填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B.0.4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
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外,且与承压板边的净距不应小于2m。
B.0.5试验前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
B.0.6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
测试前为校核试验系统整体工作性能,预压荷载不得大于总加载量的5%。
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B.0.7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0.5h读记一次。
当1h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B.0.8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试验: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B.0.9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0.5h,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3h读记总回弹量。
B.0.10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依据压力-沉降曲线能确定极限荷载,且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值;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2)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单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0.008所对应的压力,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多桩复合地基,或桩身强度大于1.0MPa 且桩身质量均匀时可取高值;对于加固淤泥等软黏土地基时,单桩复合地基和多桩复合地基均宜取低值;3)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0.015所对应的压力;4)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但原地基土为高压缩性土层时,相对变形值的最大值不应大于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