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二区域地理训练 专题3.14中国的港澳台地区
- 格式:doc
- 大小:417.29 KB
- 文档页数:6
区域地理第五章中国地理分区第3课港澳台地区和海南岛制作人:赵思丽申核人:胡艮善适用范用:高二《文奥、文善)使用日期:2022年12月8 口【与点展示】1.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葩旧和经济特征.2、台湾和血咐的位弭、ffiia,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物产、工业和城nr.【锁定目标】1、隹协机抠港澳台地区分布图•分析说明港澳台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能够结合地图分折合湾,徇南的向然和经济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课时安排】I课时【学案】一、特别行政区一一杏港和澳ni.柢徂2、地形I以低山丘改为主.平此少。
3、气候:两地均为亚热带季凤%帐,全年句沮偏J5,降水丰沛.4、扩展城市用地方式:“上天”建设高层建筑:”F"填海造陆.5、“ •国两刮七特别行政区的“特WT之处在于祖田内地实行的职社会主义制度,而咨港和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谶是"一国两制6、港澳的产业构成:港澳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多地狭的区域基本情况决定了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发达.否溥产业构成是以出际贸易,加工业.房地产业、运输,余隘、信息肱务及旅游业为主.博彩旅游业是澳仃经济发盛的求要义柱产业,成衣、玩具制造等加工工业逐渐兴起.7、香港与内地的映系密切:内地fl然资源、劳动力资源1帝・而香港押有「帘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优势互补,互弟互利.目前在港80%以上的生产、生活皆H来自内地.80%以上的工业已转移到内地.内地通过齿港这个贸易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同时也促避/•舌港贸易事业的发展.二、台湾省1、祖田的神圣顿上:台湾省.简林台.而枳均 3.6万平方干米,人口2200务万.人D密度让611人/km七属于入【I祠潜地区.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fi±, H湾人民事我们的骨肉同胞,闻早实现合治,,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K的共同(8望.2、 位置:台湾位于我田东南沿海.北糠东海.东临太平祥.南临由海.西隔合湾诲峡。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地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我国内地、香港、澳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港交通、旅游业非常发达,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成为东西方文化的荟萃之地B.右图信息所示,澳门的面积不断扩大,是由于珠江口泥沙淤积和填海造地双重因素造成的C.香港和澳门间的“港澳跨海大桥”的建成,更加强了两地的联系,促进了两地的合作与发展D.内地有丰富的资源,港澳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应将香港和澳门建成大型的重工业基地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中心,读下图完成以下小题。
2.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A.美国B.日本C.中国内地D.中国台湾3.香港与中国内地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其中香港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廉价的劳动力B.丰富的自然资源C.雄厚的工农业基础D.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4.香港之所以“上天”(建设高层建筑)、“入海”(填海造陆)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眼光远大 B.资金雄厚 C.建筑水平高 D.人多地少5.近年来,大陆居民赴港、澳、台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日月潭是台湾的著名景点B.环岛旅行线路的设计,体现了台湾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点C.香港的经济以博彩、旅游、工业、建筑业为主D.澳门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有“购物天堂”之称6.与澳门和香港毗邻的经济特区分别是:()A.海南、深圳 B.珠海、深圳 C.深圳、汕头 D.深圳、珠海7.下列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A.澳门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特别行政区 B.澳门的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C.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是美国 D.香港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香港与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
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结合珠江三角洲图,回答以下小题。
第五节港澳台地区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以后经济在稳定地发展。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两地均为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②两地都有发达的旅游业③香港是太平洋、印度洋航线上的重要港口④澳门的航空运输业居东亚地区的首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香港经济发展与澳门相比,最大的优势是( )A.香港比澳门面积大、人口多B.香港的自然资源比澳门丰富C.香港拥有停泊巨轮的天然良港D.香港的旅游资源比澳门丰富解析:1.B 2.C 第1题,澳门不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排除①;澳门旅游博彩业在东亚地区居于首位,而不是航空运输业,排除④。
第2题,香港和澳门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可以停泊巨轮的天然港口。
(2016襄阳高二检测)下图反映香港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据此回答3~4题。
3.197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水稻田B.弃耕地C.园艺业用地D.鱼塘4.从1971年至2001年,该地区弃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其原因可能是( )A.农产品市场萎缩B.水果及花卉生产利润大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解析:3.A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1年该地的水稻田面积占一半以上,而到了2001年,该地已基本无水稻田,因此水稻田变化幅度最大。
第4题,该地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向农副产品供应转化,说明区域内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占用了大量耕地,使弃耕地比重上升。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图中圆点的大小代表城市规模),读图,回答5~6题。
5.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特征是( )①西部快于东部②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增加快,中小城市增加慢③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④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慢是由于河流下游断流所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图中大河的河口处均没有形成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气候湿热C.泥沙淤积,不利于建港口D.河流短促湍急,航运条件差解析:5.B 6.D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台湾岛西部城市数量比东部多,说明西部城市发展快于东部,①说法正确;特大城市、大城市数目少,中小城市数量多,所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增加比中小城市慢,因此②说法错误;图中1950年台湾岛的城市较少且分散,1989年台湾岛城市集中分布在西部,且台北、台中附近出现了城市群,所以③说法正确;台湾岛中部地区城市少,主要是因为台湾岛中部地区为山地,所以④说法错误。
12 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学习目标1.了解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理解三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形成。
3.掌握台湾省地形、自然资源、旅游景点和主要城市。
学海导航一.台湾自然地理特点及经济特征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水稻及热带、亚热带的各种水果。
台湾被誉为“祖国的宝岛”,是因为这里的农林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1)“森林宝库”: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南部、北部分别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台湾山脉海拔较高,森林资源丰富,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森林,树种很多,其中以樟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2)“水果之乡”:香蕉在台湾被称为“果王”。
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水果都有分布,如椰子、菠萝、龙眼、桃、梨等,四季鲜果不断。
茶叶是外销特产中的“不倒翁”。
(3)“东方甜岛”:甘蔗是热带经济作物,台湾南部位于热带,所以台湾是我国重要的甘蔗产区,蔗糖产量很大。
(4)“海上粮仓”: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稻种植普遍,所产“蓬莱米”历史上大量出口。
(5)优良渔场:台湾四周广阔的浅海是东海鱼类与南海鱼类的交汇处,又是近海鱼类和外洋鱼类的捕捞场,渔业发达、水产品丰富。
(6)矿产多样:台湾山脉是金、铜等金属矿产地;西部平原地带是煤、石油的蕴藏地;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
(7)“祖国东南盐仓”:西海岸沙滩广布,晴天多,日照充足,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布袋盐场位于台湾西海岸沙滩地带,处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
台湾地狭人稠,海上交通便利,十分有利于“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工业的发展。
【例1】阅读分析祖国宝岛一一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
2003年台湾岛内产业部门及经济统计资料(部分)(1)地理位置: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____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按热量带划分,大部分位于____带,南部位于____带。
高考地理《中国青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山东青岛校联考阶段练习]澳门特别行政区依靠填海造陆扩大了三分之二的土地,澳门国际机场是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完全由填海造陆而建成的机场,国内外通航城市58个,结束了澳门与世界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
《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澳门的未来发展方向明确定位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读1987年和1996年澳门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1~2题。
1.关于澳门填海造陆的说法,正确的是()A.建设周期短,造陆成本低B.淤泥浅滩多,填海造陆易C.增加湿地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D.解决土地紧张,促进经济发展2.澳门国际机场的建设对澳门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改善交通状况,强化与珠海的联系B.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C.促进优势发挥,利于产业结构调整D.提升国际知名度,促进繁荣稳定[2023·江苏百校联考]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是卓普沟、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三水交汇之地。
从拉萨市区沿着机场高速出发,乘坐20分钟汽车就可到达曲水县才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该农业示范区紧紧围绕“净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发展良好,彰显了园区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
据此回答3~4题。
3.曲水县才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A.土壤肥力高,可大力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环境质量高,可建设生态奶牛场C.气候独特,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D.地广人稀,宜推广大牧场放牧业4.关于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带动了农牧民的就业B.培养更多技术复合型农牧民人才C.吸引东部人口大量迁入D.利于引进新品种,并试种推广二、综合题5.[2023·湖南月考]下图示意台湾岛部分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A、B两地的降水量,并分析原因。
(2)根据图中等年均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该岛地形特征。
参考答案:1.B澳门填海造陆建设周期较长,成本较高,A错误;澳门沿海无深水区,填海造陆相对较容易,B正确;填海造陆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沿海湿地、破坏生物多样性,C错误;澳门地狭人稠,填海造陆只是能缓解土地紧张状况,但不能解决,D错误。
专题3.14 中国的港澳台地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
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多。
下列选项符合岛内地理概况的是①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②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③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④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橘与香蕉等⑤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A. ①④⑤B. ①②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答案】1. B【解析】1. 台湾岛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①对。
台湾纬度较低,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②对。
基隆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③错。
台湾岛是水果之乡,盛产柑桔与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苹果是温带水果,不生产,④错。
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⑤对。
所以B对。
A、C、D错。
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图2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
据此完成2~3题。
图22.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3.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狭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答案】2.C 3.C【解析】本题组以澳门半岛的城市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图的判读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
所以,澳门半岛东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
故选C。
3.骑行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
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故C项正确。
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
2021年高考区域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中国港澳台地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兰屿位于台湾岛东南约五十海里处,是世界著名风岛。
全岛周长38千米,海岸线十分曲折,岛上丘陵起伏,最高处海拔493米,岛内安山岩和玄武岩遍布,海滨怪石林立,形状各异。
岛屿沿海狭窄的平地上分布着六个村落,人ロ约3500人。
右图为兰屿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 兰屿A.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河流短促,河网稠密,水资源丰富C.属于珊瑚岛,与火山活动无关D.海滨地区多台风和海浪堆积地貌2. 关于兰屿社会经济特征推断合理的是A.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B.民居有房高顶尖窗多的特点C.岛内主要交通工具为摩托车D.旅游业发达,环境承载量大下图为中国台湾区域图及其东北部沿海“女王头”景观图,“女王头”由砂岩构成。
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8月份降水量多于7月份。
读图完成3~5题。
3. 决定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河流C. 气温D. 交通4. 该地区8月份降水量多于7月份的原因是8月份A. 多台风降水B. 多地形雨C. 夏季风势力强D. 气温偏高5. “女王头”的形成过程是A. 流水侵蚀一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B. 外力侵蚀一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C. 地壳断裂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D. 沉积作用一地壳拾升一外力侵蚀台湾高山茶是相对“平地茶” 的统称。
以海拔1000米以上茶园所产制的乌龙茶为主,台湾多地生产。
高山上凉冷,早晚云雾缭绕,平均日照短,故所产茶叶苦涩成分降低。
高山茶较注重“原味”,茶叶发酵程度较轻,受到人们的喜爱。
据此回答6~7题。
6. 高山茶多地生产说明了台湾A.红壤广布 B.气候条件优越C. 境内多山D.品质好,畅销人们喜爱7. 高山茶畅销的原因A.名字与众不同,有传奇色彩B.独特的生长条件C.采茶、制茶的工艺复杂D.历史悠久,种茶经验丰富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大桥使港珠澳三地的陆地通行时间从3个小时以上缩短至30分钟。
专题3.14 中国的港澳台地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
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多。
下列选项符合岛内地理概况的是
①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②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
③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④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橘与香蕉等
⑤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A. ①④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1. B
【解析】
1. 台湾岛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①对。
台湾纬度较低,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
②对。
基隆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③错。
台湾岛是水果之乡,盛产柑桔与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苹果是温带水果,不生产,④错。
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⑤对。
所以B对。
A、C、D错。
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图2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
据此完成2~3题。
图2
2.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
3.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
【答案】2.C 3.C
【解析】本题组以澳门半岛的城市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图的判读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
所以,澳门半岛东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
故选C。
3.骑行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
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故C项正确。
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
故选C。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企业,80年代后香港商人将大部分企业搬迁到深圳。
2018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必将促进香港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下图示意珠三角地理位置和港珠澳大桥位置图。
完成4~6题。
4.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
A. 地理位置优越
B. 国家政策支持
C. 水陆交通便利
D. 国内产业转移
5. 20世纪80年代后香港商人搬迁到深圳的企业大多属于
A. 市场指向型工业
B. 技术指向型工业
C. 原料指向型工业
D.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6.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将改变香港的
A. 服务功能
B. 服务种类
C. 服务人口
D. 城市等级
【答案】4. A 5. D 6. C
【解析】
4. 由材料可知,香港地处中国大陆东南端,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相邻,同时也位于迅速发展的东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地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地理位置优越。
国家政策影响小。
陆地交通没有优势。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国内产业转移对其影响小。
故选A。
5. 香港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深圳经济较落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为利于深圳丰富的劳动力搬迁到深圳,80年代后香港商人搬迁到深圳的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故选D。
6.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将改变国际大都市香港的服务人口和服务范围。
香港属于国际大都市,其城市等级不会发生变化。
香港城市等级高,其服务功能全、服务种类多样,受港珠澳大桥通车影响小。
故选C。
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
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
候,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
右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7~9题。
7. 图中台湾岛森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A. 受海洋影响显著
B. 南北纬度跨度大
C. 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
D. 受地形影响显著
8. 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A. 0~200米
B. 200~400米
C. 400~1 800米
D. 2 000~3 500米
9. 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A. 减少水分蒸腾
B. 抗寒
C. 减轻病虫危害
D. 增强光合作用
【答案】7. D 8. D 9. B
【解析】
7. 根据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针叶林一般分布于高山或较高纬度地区。
台湾岛纬度较低,纬度不是针叶林分布原因,B错。
海洋影响不是森林类型差异的原因,A错。
中东部地势较高,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环境,台湾岛的森林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D对。
林业发展区划不能影响植被类型,C错。
8. 樟树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
台湾位于亚热带,最冷月气温小于15℃。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海拔超过2000米处,1月气温一定在5℃以下,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2 000~3 500米,D对。
其它选项的海拔范围适宜樟树生长,A、B、C错。
9. 樟树叶片的革质特征,不能减轻病虫危害,不能增强光合作用,C、D错。
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台湾岛降水丰富,叶片特征与减少水分蒸腾无关,A错。
樟树抗寒能力不强,叶片的革质特征主要起抗寒作用,B对。
二、综合题。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湾东部台东市西靠台湾山脉,自然风景秀丽。
卑南溪发源于台湾山脉,向东注入太平洋。
这里气候湿润,但冬季却常遭受沙尘的困扰。
(1)分析图示地区自然风景秀丽的原因。
(2)简析卑南溪河口M沙滩的形成原因。
(3)说明该区域沙尘是如何形成的。
(4)简述为减轻台东市区沙尘危害可采取的措施。
(1)该地区东临太平洋,靠近海岸线,海岸地貌发育普遍;西侧为台湾山脉,地势陡峻,加上河流流水作用强烈,形成各种山地和流水地貌;山地垂直落差大,纬度低,生物多样性丰富。
(2)卑南溪河流含沙量较大;卑南溪河口地区地形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易淤积;河口泥沙
受流水影响向东输送;沿岸日本暖流北上,导致该河口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于河口。
(3)冬季河流处于枯水季节,水位低,沙滩面积广,沙源丰富;冬季降水较少,天气较干燥;冬季风风力较强。
(4)在台东市区东北部植树造林,减小风速,阻滞沙尘;在临近沙滩的区域设置挡风墙;尝试在沙滩上种植喜沙植被。
【解析】(1)图示区域自然风景秀丽的原因结合自然环境的组成,主要从地形、外力、垂直自然带等角度分析。
该地区东临太平洋,靠近海岸线,海岸地貌发育普遍;西侧为台湾山脉,地势陡峻,加上河流流水作用强烈,形成各种山地和流水地貌;山地垂直落差大,纬度低,
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风景秀丽。
(2)河口地区沙滩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
卑南溪所携带的泥沙,在河流下游地区,河床变宽,加之海水顶托,使得河流水流减慢,泥沙堆积于河口地区,形成沙漠。
(3)该区域沙尘的形成主要从沙尘来源及动力因素考虑。
从沙尘来源看,冬季河流处于枯水季节,水位低,沙滩面积广,沙源丰富。
从动力看,冬季降水较少,天气较干燥;冬季风风力较强。
(4)减轻台东市区沙尘危害可采取的措施从恢复植被,降低风速及设置沙障等角度分析。
从降低风速看,在台东市区东北部植树造林,减小风速,阻滞沙尘;从设置沙障,减少沙源看,在临近沙滩的区域设置挡风墙;尝试在沙滩上种植喜沙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