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动物的运动 济南版
- 格式:ppt
- 大小:4.43 MB
- 文档页数:37
《动物的运动》目标定位本节教学内容是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是在学习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基础上对哺乳动物运动实现的探究。
同时也为后一节《动物的行为》学习打下了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对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已有了基本了解,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也有了初步认识,但是解释动物的运动是如何实现的还有困难。
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将目标确定如下:知识目标1.说出不同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的结构或器官与其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
3.通过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说明动物的运动是肌肉收缩的结果。
能力目标通过解剖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2.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方法阐释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探究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
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导入动物世界形形色色,丰富多彩播放视频《生生不息的地球》,激发学生兴趣。
各种动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运动着,使生物圈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今天,让我们一同认识动物的运动。
(板书课题)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过渡】结合刚才的视频以及生活经验,你能说出动物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吗?(一)运动的方式学生举例说明。
动物的种类不同,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
运动对动物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看来,运动对动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你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吗?(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大家的课余生活真丰富呀!可你知道在运动时,身体的哪些结构参与了吗?(教师注意板书)(二)运动的基础【过渡】这些结构都是进行运动的基础,构成了人体八大系统中的运动系统。
人包括其他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都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
其中,骨连结又分为三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如人的颅骨;半活动的连结,如胸骨和肋骨之间的连结;以及活动的连结,也就是我们说的关节。
动物的运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 学习目标•了解动物的运动类型和运动特征•掌握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理解动物运动的作用和机理2. 学习重点•动物的运动类型和特征•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的特点3. 学习内容3.1 动物的运动类型3.1.1 游泳•运动特征:需要有一定的水生器官来进行推进,主要用于水中生活的动物。
•运动方式:鳃、鳍、爬行和脚蹼等器官,在水中推进身体。
3.1.2 飞行•运动特征:需要有翅膀和空气动力学原理支持,主要用于空中生活的动物。
•运动方式:翅膀、羽毛和骨骼结构,通过翅膀的拍打和调整姿态来飞行。
3.1.3 奔跑•运动特征:需要有四肢和不同结构的肌肉来支持,主要用于陆地生活的动物。
•运动方式:通过四肢的移动和肌肉的收缩来推进身体。
3.1.4 爬行•运动特征:需要有不同结构的肌肉和腹部鳞片来支持,主要用于陆地和水中生活的动物。
•运动方式: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腹部鳞片的发挥来爬行。
3.2 动物的运动器官3.2.1 运动骨骼•特点:骨骼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同时可以控制身体的运动姿态和运动幅度。
3.2.2 运动肌肉•特点:肌肉可以控制身体的运动方式、速度和力量,同时具有收缩和松弛的功能。
3.2.3 运动神经系统•特点:神经系统可以调控运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控制身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3.2.4 运动器官的协同作用•特点: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相互协调,使得动物可以运动自如。
3.3 动物运动的作用和机理3.3.1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保持健康: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排除废物和增强免疫力。
•锻炼身体:运动可以增加肌肉质量、提高运动能力和改善身体形态。
3.3.2 运动的机理•肤质量:运动可以提高体内酶的活性、增加细胞的氧气摄取和代谢水平,从而提高身体的耐力和适应力。
•能量代谢: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储备的能量,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水平。
4. 学习方法•阅读生物书本和参考资料,了解动物运动的类型、特征和机理。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动物的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说出其与环境相适应的运动结构或器官并总结运动的意义2、通过演示实验说出关节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其功能,认同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重点、难点)3、通过体验屈肘和伸肘动作,理解动物的运动是如何实现的(重点、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定位一:运动的方式1、对照课本P90,图2.2-26,列举出一些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及运动的结构或器官。
2、对照课本说出运动对动物自身而言具有哪些意义?目标定位二:运动的基础一、自主学习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哪三部分结构构成。
其中骨和骨骼是怎样区分的?2.骨与骨之间的连结有哪三种形式?请举例说明。
3.对照教材P91,结合图2.2-27,在自己的身上找出人体的主要关节。
4.对照教材P92,指认图2.2-28中关节的结构名称,并思考:(1)关节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2)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与哪些结构有关?5.对照教材P92-P93,并思考:(1)骨骼肌有哪两个结构构成?A(2)骨骼肌具有什么特性?骨和关节是靠什么结构来进行运动的?二、合作探究参考杠杆原理,想一想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分别起什么作用?目标定位三:运动的实现一、自主学习1、体验屈肘和伸肘动作,想一想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收缩还是舒张状态?2、思考:在运动的实现过程中,除了运动系统外还有哪些系统可能参与了运动过程?二、合作探究手臂自然下垂和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畅谈收获:目标检测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跳跃、爬行 B.奔跑、蠕动C.飞行、游泳D.行走、跳跃2.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是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后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B.人体内所有的骨连结都是可以活动的C.运动的完成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的调节和配合D.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加适应复杂的环境3.下图为关节结构模式图,根据图片回答问题:(1)图片中[1]是关节头,[4]是关节窝,二者相对的面上有一层_______,具有减少摩擦,缓冲震动的作用。
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是济南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二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中的第三节内容。
动物的运动是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之后对动物的进一步学习和认识。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动物运动的方式、运动的根底和运动的实现。
教材前面对动物的飞行、爬行、游泳、蠕动、跳跃等运动方式以图片的方式进行了介绍,后面则收录了运动的结构根底知识。
通过介绍关节及关节的特点,使学生了解运动的产生。
观察关节的结构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关节的特点;分析肌肉与运动的产生,为下一节《动物的行为》打下根底。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排泄的概念,描述排泄的三条途径。
2.描述肾脏的组成和肾单位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实验动手能力。
2.认真观察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培养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2.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重点:肾脏和肾单位的结构。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特点课前准备:教师:1、制作课件。
2、猪肾、解剖刀、解剖盘等学生:1、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2、搜集有关肾的知识。
3、自制肾单位结构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视频4.23日芦山县收治震后第一例尿毒症患者帐篷里做透析导入语:肾衰竭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
肾功能丧失,导致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排出体外。
目前肾移植是尿毒症病人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肾源短缺、价格昂贵,所以绝大多数尿毒症患者只能长期依靠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肾到底在人体内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它的构造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板书:尿的形成和排出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尿毒症的形成与肾脏有密切关系,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层层深入:〔一〕、排泄与排遗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
动物的运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作用。
2.掌握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及其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作用。
2.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三、教学内容3.1 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1.游泳:鱼类和海豚等水生动物利用尾鳍、背鳍和胸鳍等组成的鳍来游动。
2.飞行:鸟类和昆虫等空中运动的动物利用翅膀进行飞行。
3.跑步:有四肢的陆地动物,如马、狗、猫等,都可以利用四肢进行跑步。
4.爬行:一些动物如蛇、蜥蜴等没有腿或腿很短,可以利用身体的摆动来进行爬行。
5.跳跃:一些跳跃类的动物如蚂蚱、沙漠蜘蛛等可以通过强壮的后腿来进行跳跃。
3.2 动物运动的作用1.生存:某些动物通过运动来寻找食物、逃避天敌、繁殖后代等。
2.维持生理功能: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代谢功能。
3.娱乐:一些动物类似于人类一样会通过运动来娱乐自己。
4.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作用。
4.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动物的运动方式。
4.3 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和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作用。
五、教学流程5.1 活动1:游泳方式的观察让学生观察水生动物的游泳方式,如鱼类、海豚等。
5.2 活动2:飞行方式的比较通过实验比较鸟类和昆虫等动物的飞行方式,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5.3 活动3:跑步方式的实验通过让学生模拟狗的跑步方式,让学生观察狗的奔跑方式,了解四肢奔跑的特点。
5.4 活动4:爬行方式的比较通过让学生观察蛇、蜥蜴等动物的爬行方式,让学生了解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5.5 活动5:跳跃方式的实验通过让学生模拟蚂蚱的跳跃方式,让学生了解跳跃类动物的特点。
5.6 活动6:游戏活动设置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测试结果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