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的机会与挑战-贾继东
- 格式:pdf
- 大小:192.48 KB
- 文档页数:3
贾继东教授专访:医患纠纷增多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问题2011-09-05 13:19来源:丁香园贾继东教授简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及“十百千”优秀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地区肝病学会(APASL)前任主席(2009-2010)、美国肝病学会(AASLD)会员和欧洲肝病学会(EASL)会员;《中华肝脏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临床肝胆病杂志》共同主编、《肝脏》编委,同时被聘为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和Hepatolgoy International副主编,Gut编委。
1、丁香园通讯员:贾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
了解到您在6月份南京召开的“第十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上做了《肝纤维化发生机理及诊疗进展》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了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凋亡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很重要。
那么,肝星状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具体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贾继东教授:首先,现有的研究表明肝星状细胞(HSC)是产生胶原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
正常情况下HSC处于静止状态,仅产生少量胶原。
当肝脏受到炎症或机械刺激等损伤时,HSC被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MFC),其表型也由静止型转变为激活型。
激活的HSC一方面通过增生和分泌细胞外基质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肝内结构的重建,另一方面通过细胞收缩使肝窦内压升高。
另外,不管是在动物实验还是在人体的肝纤维化过程中,都能看到HSC大量增殖而且被激活的证据。
我们知道HSC的主要功能是储存维生素A,在正常情况下,HSC能分泌多种胶原酶和基质降解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等以降解各种细胞外基质,同时分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胶原过度降解,使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解处在一个动态平衡中。
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继东“选择医生这份职业,就要对生命有敬畏心,把患者的健康摆在首位。
要懂得换位思考,你在土壤里种下了什玩闹,终日以书为伴。
渐渐地,他爱上了读书,小学和初中辗转求学,无论走到哪儿,书都常伴他左右。
对他来说,书不仅是博学多识的“好朋友”,更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
1977年恢复高考,贾继东就过了分数线,但因身体原因,未被录取。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单位招工,工作的大门对他也关闭了。
偏见,深深刺疼了贾继东的心。
他说:“很多残疾人在上学、就业、生活等方面受到各种困扰,躲在家里,不愿出门、不愿见人。
”感同身受,成为他日后为消除乙肝歧视积极发声的动力。
母亲鼓励他,“既然不让咱参加工作,那就好好学习。
今年高考不录取,明年再努力。
只要有学问,将来总会有用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年,贾继东积极备考,终于以高出录取分数线30多分的成绩考入济宁医学专科学校(现济宁医学院)。
提及母校,贾继东心怀感恩,“我是不幸的,自小残疾;但我又是幸运的,毕竟还能上大学,虽然是专科,但毕竟迈进了医学的大门,我已经很满足、很感恩了。
”“今日之我优于昨日之我”“优于别人并非高贵,真正的高贵在于今日之我优于昨日之我。
”海明威这句话,被贾继东奉为人生信条—“真正的优秀不是超越别人,而是不断超越自我”。
1987年,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单县中心医院工作6年的贾继东,考上了兰州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3年后,他又来到首都医科大学,经过笔试、面试,成为我国著名消化病学、肝脏病学专家王宝恩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在老师的指导下,贾继东踏上了肝脏病学的探索之路。
英语,可以说是贾继东医学路上的“好帮手”。
通过刻苦学习,上大学前连简单英语都读不准的他,读研究生前已开始阅读英文医学书籍和学术期刊,博士期间还多次担任国际消化和肝病学术会议的同声翻译。
这也为他后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专家组成员和北京市十大疾病攻关计划肝炎领域的领衔专家,贾继东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在肝炎防治工作上取得的重大进展。
2020全球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全文)2020年门月2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主持亚太肝脏硏究学会(APASL )肝病网络硏讨会第4次会议,主题为"肝纤维化“,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Scott Friedman教授进行了精彩演讲。
Friedman教授是国际知名肝病专家、国际肝纤维化硏究的奠基人、2009年美国肝病硏究学会(AASLD )主席,他在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领域有卓趣成就。
»NASH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病因肝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慢性肝病所致的共同通路。
在亚洲及西方国家和地区,肝纤维化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酒精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中,NASH是近年来流行率显著增加的慢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患者多数为单纯肝脂肪变(NAFL ), 有20%为NASH,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
NAFLD活动度评分包括脂肪变、小叶炎症、气球样变和纤维化等4个组分,可用于评估NASH 的疾病严重度。
NASH肝纤维化患者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NAFLD患者随访300个月的一项硏究结果表明,进展期(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显著増加,其中,4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达到50%左右。
在NASH的各个病理特征中,肝纤维化分期与肝病所致死亡的独立相关性最强。
近二十年来,在美国导致HCC的各种肝病病因中,NASH是增长最快的肝病。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逬展肝星状细胞(HSC )激活是肝纤维化的核心事件。
正常肝脏的HSC位于Disse腔,紧贴舂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处于静止状态。
肝损伤时,HSC被激活,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肝内结构的重建。
在启动阶段,肝实质细胞受到损伤,邻近的肝细胞、库普弗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通过旁分泌作用,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HSC,使HSC激活,导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
再接再厉,为肝病科普做出更大贡献作者:贾继东来源:《肝博士》 2015年第5期文/贾继东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其功能多样且任务繁重,容易受到外界及人体自身不良因素的伤害而发生各种疾病。
肝脏也是沉默的器官,通常只有损害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才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因此不容易及时得到正确诊断。
为满足公众和社会对肝脏健康和疾病科普知识不断增长的需求,《肝博士》创刊以来坚持科普期刊应有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向公众传播了大量有关肝脏健康和疾病的核心知识和最新信息,值得充分肯定。
希望《肝博士》再接再厉,继续为广大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肝脏健康和疾病知识。
一、是继续强调预防为主。
大力宣传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对肝脏最好的保护。
例如,不吸烟、少喝酒,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不随意用药、更不滥用药,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接种各型肝炎疫苗(甲型、乙型和戊型)。
同时应强调,要避免盲目相信和过分依赖广告夸大宣传的所谓营养品、保健品和灵丹妙药,也不要被各种打着高科技名号的噱头所迷惑。
二、是既要重视病毒性肝炎等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也要重视过去主要见于发达国家的自身免疫、胆汁淤积及遗传代谢性肝脏疾病。
前者诊断相对容易,故应强调长期、规范、系统治疗和随访;后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为困难,应强调及时识别、早期诊断,并给予特效治疗方法,以避免进展到终末期肝病而失去治疗机会。
三、是既要宣传现代医学的威力也要告知公众现代医学的局限性。
现代医学可以预防、诊断和治疗很多疾病,但对很多疾病仍然无能为力。
要提倡,对于可以治疗的疾病要坚定信心,进行积极、规范、系统的治疗;而对于目前科技水平无法治愈的终末期肝病、恶性肿瘤等,通过医患双方的坦诚沟通,提倡采取理性、务实的态度,避免无谓的过度治疗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痛苦。
提倡敬畏生命、珍惜健康、科学应对疾病和坦然面对死亡的现代理念,为构建互信、互敬的和谐医患关系做出贡献。
1主 编 致 辞亲爱的读者朋友,挥手道别的2014年,在本刊编委和审稿专家的精心呵护下,在广大作者和您的关爱支持下,《临床肝胆病杂志》奋发努力大步前行,生机勃勃茁壮成长!回望过去,与这一年有关的创造与记忆仍历历在目——《临床肝胆病杂志》的来稿量持续增加,比2013年提高了35%,每期杂志由80页增加到平均115页,增加了刊载量,缩短了刊发周期。
全年12期杂志,期期有主题、期期有权威述评、期期有名家论坛,分别就肝胆胰领域的内外科、中西医、临床和基础方面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报道。
刊发国外指南8篇、国内指南12篇、指南解读4篇、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56篇。
《临床肝胆病杂志》多位一体的新媒体平台日趋活跃。
每一位兼任新媒体的“责编”,每天都在精心挑选、定时发送最新的医学资讯。
目前,杂志官方网站日均访问量百余次,在各大搜索引擎平台上的排名均在本领域名列前茅;微博粉丝数四千余人,被誉为全国10家高影响力医学期刊官方微博之一;手机报订阅人数和微信粉丝数量均逾两千人。
《临床肝胆病杂志》影响因子继续提高,在全国期刊中的排名继续上升。
在最新公布的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影响因子达到0.992,位居消化病学类期刊第2位。
在最新公布的2014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复合影响因子、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和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分别为1.049、0.839、0.837;综合影响因子比97种内科学类期刊学科平均值0.529高出58.6%。
三种影响因子的学科排序分别由2013年的26/96、27/96、24/81提高到14/97、15/97、16/82,分别提升了12、12、8位。
2014年,《临床肝胆病杂志》有57篇文献成为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施引文献。
《临床肝胆病杂志》在2014年荣获“中国高校医学期刊最佳实践奖”、“中国高校技术类期刊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过去的四年里,第十四届编委带领《临床肝胆病杂志》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圆满地完成了这一届的历史使命。
贾继东:慢乙肝治疗相关指南、药物选择作者:陈词来源:《肝博士》 2018年第2期陈词人物档案贾继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少见、疑难肝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
曾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2006-2012)、亚太地区肝病学会主席( 2009-2010)及国际肝病学会主席( 2015-2016)。
先后担任《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and Hepatology,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及Liver International等杂志副主编,Gut及Antiviral Therapy等杂志编委。
记者:贾教授,您好!全球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相关的指南有很多,那么这些指南有什么异同之处呢?贾教授:亚太地区肝病学会、美国肝病学会、欧洲肝病学会、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中国自己的慢乙肝防治指南,共同点比较多。
首先,它们都强调抗病毒治疗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治疗;第二,所有的指南都推荐优先选用高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作为一线治疗;第三,根据不同人群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时机。
总的来说,对于疾病进展风险较高的病情相对严重的就要更积极、优先治疗。
差异:主要是治疗时机,欧洲指南建议对于DNA升高、转氨酶大于正常值上限(40 IU/ml)就进行抗病毒治疗;美国指南建议ALT大于2倍正常上限即科室治疗,但其正常上限定义的比较低(男性为 35 IU/ml,女性为 25IU/ml);而我国指南建议ALT大于2倍正常上限才开始治疗,而且其正常上限男女均为40 IU/ml。
这就意味着,欧洲指南治疗最积极,美国指南次之,中国指南最保守。
记者:我们国家几版指南的变化有哪些?贾教授:我们国家经过3版本(2005年、2010年、2015年)的乙肝指南制定,可以说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应重视肝硬化分期、预后判断及无创诊断的新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13-12-11发表评论分享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贾继东肝硬化(cirrhosis)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结局。
其病理学定义是弥漫性纤维化伴有再生结节形成。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期改变,是不可逆转的。
近10余年来,随着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因、细胞及分子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经过有效的病因治疗,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
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肝硬化分期、预后及无创诊断方面的进展很有必要。
一、肝硬化的组织病理学分期更加精细组织病理学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
但简单的病理定性诊断不便于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估,尤其是不适于临床研究。
Knodell等于1981年提出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肝脏“组织学活动指数(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HAI) ” 评分标准开创了肝脏组织病理学半定量系统的先河,但是该系统把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在一起积分是其不足。
为弥补这一不足,随后出现的Scheuer、Ishak 改良的HAI、METAVIR等评分系统将肝脏炎症坏死程度(分级)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分别计分,得到了国际上广泛认可和普遍釆用。
然而,以上分期系统均将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视为同一期,因而仍不能反映肝硬化的组织病理学严重程度。
近年来,韩国学者Kimi等根据Laennec组织学分期系统将肝硬化进一步细分为4A (轻度:细小纤维间隔,最多有1个宽大纤维间隔)、4B(中度:至少有2个宽大纤维间隔)、4C(重度:至少有1个显著宽大纤维间隔或许多小结节)3个亚期;该病理分期与临床表现和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有效预测肝硬化患者的发生。
美国学者Sethasine等釆用病理数字影像分析技术分析也发现肝硬化患者肝纤维面积、纤维间隔厚度、结节大小及数量与临床显著的门静脉高压密切相关。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纪冬;陈国凤【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年(卷),期】2013(026)003【摘要】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损伤引起的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最终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尤为重要,是判断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治疗及随访疗效的关键环节.肝脏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目前仍被认为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即使可能性很低,仍然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这些方法完全不同却又相互补充,包括生物学途径,如检测各种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也包括一些物理途径,如通过超声或磁共振弹性成像方法来评价肝组织硬度.这些无创诊断方法首先用于并且确证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目前正逐渐扩展至其他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从而降低了肝活检的需求.本文就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页数】5页(P190-194)【作者】纪冬;陈国凤【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纤维化诊疗中心;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纤维化诊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49【相关文献】1.影像学方法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侯金林;梁携儿2.瞬时弹性成像在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孙华;陈晓蓉3.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J], 庄云英;张海燕;曾清芳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 [J], 王淑维;胡梦圆;付丽云;胡耀仁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J], 于巍涔;宓余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讷于言而勤于行一一记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
博士
张乃军
【期刊名称】《《科技潮》》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贾继东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多年来他致力于慢性肝脏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是近年来
活跃于国内外肝病学术领域里的优秀青年专家。
199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总页数】1页(P57)
【作者】张乃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乙肝防治不再"跟着感觉走"——著名肝病专家贾继东教授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J], 袁因
2.肝病专家贾继东教授 [J],
3.医者壮歌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 [J],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4.历练双重博弈——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 [J],
5.讷于言而勤于行——记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傅土 [J], 张乃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