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健康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453.50 KB
- 文档页数:20
大面积烧伤护理常规烧伤是指各种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始于皮肤,由表及里的一种损伤。
烧伤48小时内最大的危险是低血容量性休克,临床上称为休克期。
烧伤严重程度主要依据烧伤面积和烧伤深度加以综合性评估。
【护理评估】1.术前评估1.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受伤史和既往史等。
1.1.1一般情况: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饮食及睡眠等,女病人应了解其月经及月经量的情况。
1.1.2受伤史:了解病人烧伤原因和性质,受伤时间、现场情况,如烧伤环境是否密闭、有无化学气体和烟雾吸入,有无吸入性损伤;评估有无合并危及生命的损伤,如头颈、胸部及全身复合伤,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效果如何,途中运送情况。
1.1.3既往史:病人有无营养不良和呼吸系统疾患、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接受化疗放疗等,有无吸烟及酗酒史。
1.2身体情况1.2.1局部:1面、颈、口鼻周围是否有烧伤痕迹,口鼻有无黑色分泌物;2判断烧伤面积、深度和程度并予以图示记录3创面:有无污染,渗出液的量和色泽,创面焦痂颜色及其范围,烧伤周边组织有无缘、有无红肿和压痛等。
1.2.2全身:1是否存在吸入性损伤的迹象: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声音嘶哑,咳炭末样痰,呼吸困难,哮鸣音等症状;2有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如口渴、面色苍白、发绀或皮肤温度发凉或湿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神志淡漠、谵妄或意识障碍;脉搏和血压是否稳定3有无全身感染的征象:如有无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4是否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如病人有无溢出样或喷射状呕吐、咖啡样呕吐物、呕血或便血;有无腹部胀痛。
1.2.3辅助检查:血细胞和红细胞比容是否升高,尿比重升高还是降低,血生化检查是否见血浆蛋白质和电解质水平异常,血气分析结果是否正常,影像学检查有无异常发现。
1.3心理和社会支持情况:烧伤属于意外事故,病人多无任何思想准备,大面积烧伤可能会给病人造成畸形、功能障碍,头面部烧伤病人更担心面部留下瘢痕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而出现害怕、恐惧、焦虑不安、绝望等情绪,特别是未婚女青年,表现更为突出,甚至产生自杀的意念;故需评估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治疗及康复费用的经济承受能力。
伤口的健康教育
伤口的健康护理:正确清洁和处理方法
伤口是指因外力导致皮肤或组织受损而形成的创面。
为了加速伤口的愈合和防止感染,正确的清洁和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伤口的健康护理的一些建议:
1. 清洁:在处理伤口之前,务必先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双手。
然后,用纱布或干净的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以去除任何污垢或血液。
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剂,因为这可能会刺激伤口。
2. 止血:如果伤口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地直接按压在伤口上,以控制出血。
保持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如果出血无法止住或伤口很深,请立即就医。
3. 抗菌药膏:在清洁干净的伤口上涂抹一层抗菌药膏有助于预防感染。
选择不合适的抗菌药膏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因此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4. 覆盖:用无菌敷料或绷带轻轻地覆盖伤口,以保护伤口并防止细菌侵入。
更换敷料时,务必再次清洁双手。
5. 注意观察:定期检查伤口以确保没有感染的迹象,例如红肿、脓液、发热或疼痛加剧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请尽快就医。
6. 养护生活方式:伤口的愈合需要足够的休息和良好的营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
请记住,对于深度或严重的伤口,尤其是动脉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援助。
以上建议仅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小型伤口。
医院外科烧伤病人健康教育一、简述烧伤是平时和战时常见的伤害,我国每年发生烧伤者近千万人,需住院治疗的达数十万之多。
严重烧伤的死亡率很高,据统计,男性,青壮年烧伤较多见,家庭烧伤学龄前儿童多见。
其发病率为总人口的5%〜10%,工业城市发病率略高。
烧伤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肉体和心灵的损伤,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烧伤治愈后常遗留大量瘢痕,对患者的外貌、体象以及功能方面造成负性影响,因此,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疾病特点烧伤是由热力或某些化学物质、电流以及放射线所致的皮肤或其他组织的损害。
其发生、发展与转归,不但与病人的躯体、损伤面积、部位、深浅度等因素直接相关,而且与病人情绪、心境、人格特征、经济来源以及社会支持和关注密切相关。
1.烧伤皮肤创面的组织形态学改变(1)I度烧伤:皮肤表皮的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受损,生发层(基底层)健在,故有再生能力,一般3〜5d痊愈,脱屑,可有轻度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2)浅∏度烧伤:损伤表皮全层或真皮浅层(乳头层),仍有残留的生发层,尚有上皮再生能力,一般1~2周愈合,有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3)深∏度烧伤:损伤表皮全层、真皮深层和部分皮肤附件,借助残存的毛囊、汗腺、皮脂腺上皮增殖,形成皮岛,逐渐融合,一般3~5周愈合,或借助手术植皮方可愈合,遗有瘢痕。
(4)m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及其附件并深达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故无上皮再生能力,3~4周后焦痂脱落,创面必须靠手术植皮或依赖创面内健康皮肤长人,愈合后留有疤痕或畸形。
2.严重烧伤给人体内脏系统带来的病理生理变化(1)烧伤休克: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变化过程,基本原因是因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大量血浆液体渗出后血容量减少,导致组织细胞灌流不良,缺血缺氧,继而发生酸中毒,微循环障碍。
(2)呼吸功能不全:常因气体交换不良引起,如肺水肿、肺充血等。
(3)急性肾功能不全:烧伤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病人出现少尿、无尿、尿比重高,尿素氮增高等肾功能障碍。
第1篇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地方,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烫烧伤事故却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园有必要开展防烫烧伤安全教育。
本文将从烫烧伤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紧急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幼儿园提供有效的防烫烧伤安全教育方案。
二、烫烧伤的危害1. 皮肤损伤:烫烧伤会导致皮肤不同程度的损伤,如红肿、水泡、溃烂等,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皮肤坏死。
2. 感染:烫烧伤后,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细菌,引发蜂窝织炎、脓毒症等疾病。
3. 疼痛:烫烧伤会给孩子带来剧烈的疼痛,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4. 心理创伤:烫烧伤事故给孩子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创伤,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三、预防措施1. 严格管理热水、蒸汽等高温物品:幼儿园应将热水瓶、电热水壶等高温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接触。
2. 使用安全厨具:厨房工作人员应使用安全厨具,如不粘锅、耐高温锅等,减少烫烧伤事故的发生。
3. 加强安全教育:通过讲故事、图片、游戏等形式,教育孩子们认识烫烧伤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4. 设置警示标志:在厨房、卫生间等可能发生烫烧伤事故的地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
5. 培养良好习惯:教育孩子们在洗澡、洗手时,注意水温,避免烫伤;不触摸电源插座、开关等,防止触电。
6. 定期检查设施设备:幼儿园应定期检查热水管道、燃气管道等设施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四、紧急处理方法1. 冷却:烫烧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持续约10-15分钟,以减轻疼痛和减少烫伤面积。
2. 清洁:用生理盐水或干净的水清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污物。
3. 包扎: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料包扎伤口,防止感染。
4. 送医:若烫烧伤面积较大、深度较深,或伴有其他症状,应立即送医治疗。
五、总结幼儿园防烫烧伤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以有效降低烫烧伤事故的发生。
严重烧伤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
1. 创面护理: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2. 疼痛管理:烧伤患者往往会经历剧烈的疼痛,需要及时给予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3. 营养支持:烧伤患者的代谢率会增加,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
4. 预防感染:烧伤患者的创面容易感染,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定期进行创面消毒。
5. 心理护理:烧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6. 康复训练:烧伤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
7. 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烧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烧伤整形科健康教育大面积烧伤功能康复指导一般在病人烧伤后48小时病情稳定后开始功能康复健康教育,出院后要求每月或每半个月随诊1次,并继续坚持指导6个月以上。
1、烧伤早期:将肢体摆放在功能位或抗挛缩位,一般摆放体位呈“大”字形,双腿分开20度、上肢伸直外展90度,有条件可应用肢体展开支架,床上肩板附肋。
以预防疤痕挛缩畸形或功能障碍。
2、面颈、四肢创面一旦愈合,即采用压力疗法,为病人选择合适的弹力绷带或弹力衣(套),自制或定做颌颈托、颌颈围,预防和减轻疤痕增生。
3、关节有挛缩趋向时,白天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晚上用热塑夹板固定,以限制疤痕增生和减轻挛缩畸形,坚持3~6个月。
4、鼓励病人主动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教会病人活动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具体锻炼部位5、日常生活训练和职业疗法是采用握力器、健身球、哑铃、跳绳、自行车、跑步机多功能健身机进行体能锻炼,以改善关节功能,增加体力。
6、出院康复指导:为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功能康复计划,指导病人定期复诊、电话随访,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价,指导和调整下一步的康复措施。
夹板应用如果随意摆放体位不方便,患者又不能配合,使用夹板帮助护理很重要,有手休息位夹板;踝背屈夹板用于拉紧跟腱;膝伸、背屈夹板预防蛙腿,尤其是儿童;肘伸夹板用于肘伸展受限并防止患肘全屈;系列石膏夹板是夹板的替代物,尤其对儿童和不配合的成人适用;透明面罩常用于覆盖面部植皮和新愈合的创面,可预防面部严重外观畸形"弹力压迫一般创面愈合即开始使用,压迫以患者能承受为宜,开始压力小一些,待患者适应后再加大压力,理论上压力为210~410kPa (15~30mmHg)。
常用弹力绷带,未愈合的创面可于涂药及覆盖敷料后行加压包扎,包扎后表面平整,否则压力不均。
四肢从远端正常皮肤开始,作80字形包扎,圈间相互重叠1/2~2/3,肢体包扎2~3层,躯干则需3~4层。
腋部烧伤可于腋下置半圆形海绵垫,上臂外展90度,前屈10度,然后用弹力绷带绕背及腋部作80字形包扎。
烧伤病人的康复与心理护理一烧伤病人的心理变化:由于烧伤后强烈的刺激和创面疼痛,引起剧烈的系列心理变化。
1.1 烧伤早期怕痛会出现系列应激反应,发抖、面色苍白、出血、忧虑、担忧、害怕及恐惧心理,言语表现有烦躁不安、多言多语,还有沉默寡言,哭泣甚至狂叫,有的病人实在忍受不了疼痛就产生轻生的念头,会出现情绪危机,焦虑忧郁。
1.2 烧伤治疗期即治疗中期怕死面积烧伤病人的病程较长,这样的病人大都怕死,也有的病人不怕死而想死,怕给家人及社会带来负担,还有的年轻患者怕毁容而产生自杀念头。
1.3 烧伤恢复期即烧伤后期怕残烧伤后期病人多担心留有残疾,怕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重的精神上的痛苦和负担,情绪低落。
2 护理措施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主动热情,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作好解释,争取家属及密友的配合,共同参与治疗和护理。
针对不同的病情做好治疗和护理。
对小儿烧伤针对小儿全身各器官发育不完全,且代偿机能差的特点,在临床观察中要特别注意休克期的护理:重点观察尿量,加强小儿精神和神志变化的护理。
与小儿频频接触,建立感情,不能让其产生害怕,要用怀抱、抚摸等方式与小儿交往接触,从而进一步了解病情,加强护理。
配食时要注意小儿口味,满足烧伤创面营养的需要。
对整形病人的临床护理:从病人入院就开始接受做好精神的临床护理宣教,并通过我们的言谈举止及稳准的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使病人对术后的效果充满信心。
对疼痛的患者态度要和蔼,以同情安慰的语言鼓励病人,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转移注意力,应用暗示疗法等。
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疤痕粘连与挛缩,鼓励病人增强自信心和自强心,克服自卑感。
在护理中,各不同的烧伤原因、病人年龄等情况的特殊性,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帮助病人增强信心,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对于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对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补液要限量,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入量,并根据临床表现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市**区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处方大面积烧伤健康宣教烧伤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所造成的组织损伤。
通常所称的烧伤一般指由热力所造成的。
一、现场急救:1.迅速脱离热源如火焰烧伤应尽快脱离火场,脱去燃烧物,就地打滚或者跳入水池灭火,小面积烧伤立即用冷水连续冲洗或者浸泡。
2.保护创面剪开取下伤处的衣裤,不可剥脱,创面用干燥的敷料或者布类简单包扎后送往医院。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放置通气管或者行气管切开。
4.其他救治尽快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给予补液治疗,避免过多饮水,可适量口服淡盐水,保持情绪稳定,疼痛剧烈可酌情使用镇痛药。
二、护理措施:1.注意患者意识状态、面色变化、烦渴症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如出现脉率快、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高热或体温不升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遵医嘱给氧。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病室禁烟火。
3.做好患者创面护理,保持创面及敷料干燥;注意保持肢体各关节功能位。
4.控制感染,定时消毒,限制探视。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必要时禁食,遵医嘱用鼻饲或胃肠外营养。
6.做好康复护理,指导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僵硬;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洗,水温不宜过高,勿搔抓创面。
三、出院指导:1.自我监测:若烧伤处出现破损、渗液等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
3.活动与休息:烧伤部位在1年内避免暴晒,晴天尽量少出门或出门打伞,涂防晒霜。
祝您健康!地址:**市**区**路文卫巷38号邮编:334100电话:- 转9012。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烧伤是由于热力、电流、化学物质及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所致的损害。
主要是指热力所致的皮肤或其他组织的损伤,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关节、神经、血管,甚至内脏。
【护理常规】1.安置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性别、年龄提前安排好病房,迅速接待患者入院,测量生命体征并评估烧伤病情。
轻度烧伤患者先安置于烧伤换药室并做好换药准备,危重患者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大面积烧伤患者应安置于单间隔离病房。
2.病房要求病室保持安静、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治疗和抢救,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室温在18~22℃、相对湿度55%~65%为宜。
重症烧伤,暴露疗法室温要求 28~32℃。
烧伤病房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30min。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烧伤患者消毒隔离制度,进入病室应戴口罩、帽子,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医务人员以穿短袖衫、套裤为宜。
3.病情观察评估患者烧伤严重程度,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轻度烧伤以局部治疗为主,做好创面的护理;重度烧伤应严密观察患者全身症状,如生命体征及尿量、神志和精神状态,正确及时地执行医嘱、记录病情变化及出入量,严密观察有无休克征象及烧伤并发症的发生。
4.基础护理①患者入院 24h内完成卫生处置,衣服应宽松、柔软、透气;床单位保持干燥、平整,有渗出、潮湿应及时更换;②严重烧伤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呼吸道管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各种管路护理,防止创面长期受压,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5.急救准备根据病情做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准备,如交叉配血、合血、开辟静脉通路等。
6.创面护理(1)按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肢端的血供及包扎肢体是否保持功能。
包扎过紧会出现患肢肿胀明显、麻木、肢端发凉、末梢皮肤发绀或疼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创面检查。
(2)包扎范围应超出创缘:各层辅料要铺平,压力均匀,松紧适当。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污染,敷料渗液多、颜色发绿或有异味时,及时告知医师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