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通气管的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一:鼻咽通气管1. 鼻咽通气管的选择常用型ID6.0-~8.0mm, 长17cm.管末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太短舌根仍可能在咽水平阻塞气道,太长可达到咽喉部接触会厌或管腔太大不易置入。
2.方法 :一般鼻腔气管插管相似,先清理鼻腔分泌物,插入端涂润滑油或用生理盐水湿润。
将导管与面部作垂直方向轻轻地插入鼻孔,遇到阻力不要强行硬插,要稍做调整或换另一侧鼻孔,插入深度为患者鼻翼至耳垂的长度。
3.体位:取去枕平卧中立或头偏一侧,稍后仰,保持气道有一定的弧度,从而扩大咽腔,有利于通气。
4.吸痰:置入鼻咽通气管前为防止分泌物堵塞前端,先清洁鼻腔吸净痰液,置入后要密切观察,发现分泌物多要及时吸引。
注意吸痰动作轻柔,送入吸痰管深度为15 cm~18 cm ,一般不宜超过20 cm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吸痰前后充分吸氧,吸痰时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时暂停吸痰,待症状缓解再进行,吸痰前后要持续吸氧。
5.密切观察呼吸: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使用监护仪,可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如血氧饱和度小于95 % ,应检查患者是否有分泌物堵塞,随时清除干净,避免口内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
6 .拔鼻咽通气管时机:气道阻塞致死常发生在拔管后,故拔管后至完全清醒的一段时间内要掌握好使用鼻咽通气管的时机,待患者吞咽反射恢复、自发呼吸已足够、通气良好,呼之睁眼,有指令张口动作可以考虑拔管,以免诱发频繁的吞咽、咳嗽,减少感染的机会,拔管前护士应准备好吸引器及吸痰管,拔除鼻咽通气管后应清除口内异物并另备鼻咽通气管预防。
需长时间使用者,最好在24~48h 后,拔除,清洗后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二.咽通气管: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这可能是因为它对咽喉部的刺激性太强所致。
我们在操作中发现,它易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喉痉挛,对门齿松动或假牙病人,则有断裂和脱落的危险,因此它只适用于全麻和神智不清的病人,清醒和浅麻醉病人不易耐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鼻咽通气道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导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呼吸,所以呼吸道是我们人体最大的系统,主要的呼吸器官有逼不,咽部,当我们生病之后,不能进行呼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呼吸,所以呼吸道是我们人体最大的系统,主要的呼吸器官有逼不,咽部,当我们生病之后,不能进行呼吸的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外物来帮助我们呼吸,这就是鼻咽通气道,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就将它的使用方法介绍一下。
鼻咽通气道特别适用于下颌很紧、牙关紧闭,置入经口气道有困难的患者。
但也有不足之处,大约有30%患者会出现气道出血,有颅底骨折患者
置入方法:
1、评估鼻腔通道有无创伤、异物、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情况。
2、取仰卧位,选择合适鼻咽通气道(可用患者小指直径作为参考),测量鼻尖到耳垂长度即为插入深度。
3、喷人麻药或麻黄素(紧急情况可不用),导管涂抹石蜡油。
4、斜面向着鼻中隔,沿鼻腔底部平行向后插入(约13-15cm),直至尾部到达鼻腔外口。
如遇阻力可轻微转动通气道,不可强入,如果患者咳嗽或抵抗,应后退1-2cm。
5、固定管道,评估气道是否通畅。
鼻咽通气道的自制方法选择
6.5气管导管,去掉气囊,从尖端开始保留20cm,其余部分剪掉,连接后面接头即可。
以上就是鼻咽通气道的使用方法,要严格的按照以上的方法操作,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帮助我们呼吸,像一些生病的人,像这些医疗设备,用法不当,也会给他们的生命带来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严格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2021年鼻咽通气管使用规范(全文)在危重病病人抢救过程中,一些病人咽部肌肉松驰,舌根后坠,引起气道梗阻,打开气道需要维持一段时间,但又不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或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但不具备插管条件,这时可暂时使用咽通气管。
咽通气管是用特殊管道,插入咽部使舌根前移,达到解除呼吸道阻塞的目的,避免人工长时间托下颌打开气道的疲劳。
根据管道插入途径不同,可分为鼻咽通气和口咽通气两种方法。
鼻咽通气管形状类似气管导管,较短。
是软橡胶无套囊导管,在鼻和咽之间提供气流导管。
鼻咽通气管对咽喉部的刺激较口咽通气道小,因而清醒、半清醒和浅麻醉的病人更易耐受,开口受限、牙关紧闭或口咽部创伤的病人,尤其适用本法。
图3-1-1 常用单侧鼻咽通气管一、鼻咽通气管的结构和类型1、常用单侧鼻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材料由塑料或软橡胶制成,其型号和长度各异,尾端有一翼缘或可移去的圆盘,以防止其脱入鼻腔。
鼻咽通气管的弧度与硬腭和鼻咽部后壁相适宜。
其斜面位于左侧,以利于进入气道和减少对粘膜的损伤。
虽然选用细的鼻咽通气道能减轻鼻部的损伤,但其太短可能使其不能到达舌后部。
常用单侧鼻咽通气管如图3-1-1所示。
2、特殊鼻咽通气管(1)特殊的鼻咽通气管①Bardex鼻咽通气管:Bardex鼻咽通气管由橡胶制成,其结构如图3-1-2所示。
在其咽端有一斜面,鼻端有较大的翼缘,比之常规单侧鼻咽通气管更难以脱落到鼻腔内。
图3-1-2 Bardex鼻咽通气管②Rusch鼻咽通气管:Rusch鼻咽通气管由塑料制成,其结构如图3-1-3所示。
在其鼻端由一可调节位置的翼缘,咽端的斜面较短。
③Linder鼻咽通气管:Linder鼻咽通气管由透明塑料制成,尾端带有一个较大的翼缘,其鼻端比咽端更为扁平(图3-1-4A)。
此类鼻咽通气管配备有一个前端带有套囊的引导器,可将带路厄锁卡的注射器连接在引导器末端的单向注气阀上,对套囊进行放气和充气(图3-1-4B)。
插入Linder鼻咽通气管前,需将引导器插入鼻咽通气管内,直至其套囊刚刚突出其咽端开口。
鼻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
鼻咽通气管是一种用于改善呼吸功能的装置,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患者。
以下是鼻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
1.清洗双手并确保通气管在干净卫生状态下。
2.采用右手握住鼻咽通气管的细管部分,将其插入鼻孔中,确保不深于鼻腔和喉咙。
3.用左手掰开下巴,用力吸气,将气流经过鼻咽通气管进入肺部,每次吸气时可重复操作。
4.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痉挛、咳嗽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使用。
5.使用完毕后,应将通气管取出,用温水清洗干净,并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
需要注意的是,鼻咽通气管只能个人使用,不可分享,每位患者使用时需配备专用单独的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的操作方法
鼻咽通气管是一种通过鼻腔直接通向喉咙的管道,用于解决呼吸困难问题。
它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使用:喉咙闭锁,无法通过口腔插入气管插管;口腔或面部手术需要暂时关闭口腔或喉咙等。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准备好鼻咽通气管、消毒用品(如酒精、碘伏)、适当数量的湿滑润滑剂、无菌手套、外科器械包等。
2. 消毒:用消毒剂清洁患者鼻孔周围的皮肤,并保证消毒区域干燥。
3. 应用麻醉剂:向患者的鼻腔喷洒适当量的局部麻醉剂,以减轻疼痛感。
4. 插入鼻咽通气管:戴上无菌手套,取出鼻咽通气管,并涂抹适量的湿滑润滑剂。
将鼻咽通气管插入鼻孔中,沿着鼻咽通气管的曲线轻轻向下移,直至通过喉咙进入气管。
插入时要注意避免堵塞通气管的开口部分。
5. 固定鼻咽通气管:将鼻咽通气管固定在患者的面部,一般可以使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6. 检查通气:确保鼻咽通气管的位置正确,可以通过听诊器或胸部X射线等方
式来确认。
操作鼻咽通气管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在操作前必须得到医生的指导和许可。
应注意保持操作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一:鼻咽通气管
1. 鼻咽通气管的选择常用型ID6.0-~8.0mm, 长17cm.管末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太短舌根仍可能在咽水平阻塞气道,太长可达到咽喉部接触会厌或管腔太大不易置入。
2.方法 :一般鼻腔气管插管相似,先清理鼻腔分泌物,插入端涂润滑油或用生理盐水湿润。
将导管与面部作垂直方向轻轻地插入鼻孔,遇到阻力不要强行硬插,要稍做调整或换另一侧鼻孔,插入深度为患者鼻翼至耳垂的长度。
3.体位:取去枕平卧中立或头偏一侧,稍后仰,保持气道有一定的弧度,从而扩大咽腔,有利于通气。
4.吸痰:置入鼻咽通气管前为防止分泌物堵塞前端,先清洁鼻腔吸净痰液,置入后要密切观察,发现分泌物多要及时吸引。
注意吸痰动作轻柔,送入吸痰管深度为15 cm~18 cm ,一般不宜超过20 cm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吸痰前后充分吸氧,吸痰时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时暂停吸痰,待症状缓解再进行,吸痰前后要持续吸氧。
5.密切观察呼吸: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使用监护仪,可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如血氧饱和度小于95 % ,应检查患者是否有分泌物堵塞,随时清除干净,避免口内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
6 .拔鼻咽通气管时机:气道阻塞致死常发生在拔管后,故拔管后至完全清醒的一段时间内要掌握好使用鼻咽通气管的时机,待患者吞咽反射恢复、自发呼吸已足够、通气良好,呼之睁眼,有指令张口动作可以考虑拔管,以免诱发频繁的吞咽、咳嗽,减少感染的机会,拔管前护士应准备好吸引器及吸痰管,拔除鼻咽通气管后应清除口内异物并另备鼻咽通气管预防。
需长时间使用者,最好在24~48h 后,拔除,清洗后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二.咽通气管:
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这可能是因为它对咽喉部的刺激性太强所致。
我们在操作中发现,它易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喉痉挛,对门齿松动或假牙病人,则有断裂和脱落的危险,因此它只适用于全麻和神智不清的病人,清醒和浅麻醉病人不易耐受。
参考文献
1.、鼻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黄玲; 黄冰; 潘灵辉; 谢泽;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3年 04期
2. 鼻咽通气管对预防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临床意义周旭; 王建中; 吴钦苏; 常荣先; 黄新生; 黄凤娥;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7年 03期
3.通气管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及护理,陈信芝,曾秀云,林志彦,刘慧。
护士进修杂志志2003 年12 月第18 卷第12 期
4.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及护理,陈信芝,曾秀云,林志彦,刘慧实用医技杂志2006 年10 月第13 卷第19 期(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