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鼻咽通气管的使用
- 格式:pptx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43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第一节口咽通气管使用技术【适用范围】1.缺乏咳嗽或咽反射的昏迷患者,有自主呼吸而舌后坠致呼吸道梗阻的昏迷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时需要行吸引的昏迷患者。
2.癫痫发作或抽搐时需保护舌、齿免受损伤的昏迷患者。
3.同时有气管插管时,用来取代牙垫作用。
4.以手法开放气道无效的患者。
【目的】1.解除患者鼻咽部呼吸道梗阻,防止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为患者进行口咽部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肺通气。
3.促进患者呼吸功能,预防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肺部感染。
4.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患者舌、齿免受伤害。
【操作前准备】1.用物:口咽通气管(根据患者选择合适的型号)、压舌板、张口器、无菌手套。
2.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
3.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
4.环境:安静、光线明亮。
【操作步骤】1.携用物至病床旁,核对患者,并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对于昏迷患者,放平床头,使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上呼吸道、口、咽、喉三轴线尽量重叠。
3.清除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戴手套,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其长度应为门齿至耳垂的距离。
5.置入口咽通气管(方法有两种):(1)直接放置法:可使用压舌板协助,压舌板从臼齿处插入(牙关紧闭者使用张口器),将口咽通气管的咽弯曲部分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
(2)反向插入法:将口咽通气管从臼齿处插入,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牙关紧闭者使用张口器),当口咽通气管内口接近咽后壁时(即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当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
6.检查人工气道是否通畅:将手掌放于口咽通气管外口,感觉有无气流;或将少许棉絮放于外口,观察有无随患者呼吸的运动。
7.检查口腔,固定口咽通气管。
8.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9.洗手,记录放置时间。
一:鼻咽通气管1. 鼻咽通气管的选择常用型ID6.0-~8.0mm, 长17cm.管末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太短舌根仍可能在咽水平阻塞气道,太长可达到咽喉部接触会厌或管腔太大不易置入。
2.方法 :一般鼻腔气管插管相似,先清理鼻腔分泌物,插入端涂润滑油或用生理盐水湿润。
将导管与面部作垂直方向轻轻地插入鼻孔,遇到阻力不要强行硬插,要稍做调整或换另一侧鼻孔,插入深度为患者鼻翼至耳垂的长度。
3.体位:取去枕平卧中立或头偏一侧,稍后仰,保持气道有一定的弧度,从而扩大咽腔,有利于通气。
4.吸痰:置入鼻咽通气管前为防止分泌物堵塞前端,先清洁鼻腔吸净痰液,置入后要密切观察,发现分泌物多要及时吸引。
注意吸痰动作轻柔,送入吸痰管深度为15 cm~18 cm ,一般不宜超过20 cm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吸痰前后充分吸氧,吸痰时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时暂停吸痰,待症状缓解再进行,吸痰前后要持续吸氧。
5.密切观察呼吸: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使用监护仪,可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如血氧饱和度小于95 % ,应检查患者是否有分泌物堵塞,随时清除干净,避免口内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
6 .拔鼻咽通气管时机:气道阻塞致死常发生在拔管后,故拔管后至完全清醒的一段时间内要掌握好使用鼻咽通气管的时机,待患者吞咽反射恢复、自发呼吸已足够、通气良好,呼之睁眼,有指令张口动作可以考虑拔管,以免诱发频繁的吞咽、咳嗽,减少感染的机会,拔管前护士应准备好吸引器及吸痰管,拔除鼻咽通气管后应清除口内异物并另备鼻咽通气管预防。
需长时间使用者,最好在24~48h 后,拔除,清洗后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二.咽通气管: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这可能是因为它对咽喉部的刺激性太强所致。
我们在操作中发现,它易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喉痉挛,对门齿松动或假牙病人,则有断裂和脱落的危险,因此它只适用于全麻和神智不清的病人,清醒和浅麻醉病人不易耐受。
一:鼻咽通气管1. 鼻咽通气管的选择常用型ID6.0-~8.0mm, 长17cm.管末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太短舌根仍可能在咽水平阻塞气道,太长可达到咽喉部接触会厌或管腔太大不易置入。
2.方法 :一般鼻腔气管插管相似,先清理鼻腔分泌物,插入端涂润滑油或用生理盐水湿润。
将导管与面部作垂直方向轻轻地插入鼻孔,遇到阻力不要强行硬插,要稍做调整或换另一侧鼻孔,插入深度为患者鼻翼至耳垂的长度。
3.体位:取去枕平卧中立或头偏一侧,稍后仰,保持气道有一定的弧度,从而扩大咽腔,有利于通气。
4.吸痰:置入鼻咽通气管前为防止分泌物堵塞前端,先清洁鼻腔吸净痰液,置入后要密切观察,发现分泌物多要及时吸引。
注意吸痰动作轻柔,送入吸痰管深度为15 cm~18 cm ,一般不宜超过20 cm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吸痰前后充分吸氧,吸痰时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时暂停吸痰,待症状缓解再进行,吸痰前后要持续吸氧。
5.密切观察呼吸: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使用监护仪,可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如血氧饱和度小于95 % ,应检查患者是否有分泌物堵塞,随时清除干净,避免口内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
6 .拔鼻咽通气管时机:气道阻塞致死常发生在拔管后,故拔管后至完全清醒的一段时间内要掌握好使用鼻咽通气管的时机,待患者吞咽反射恢复、自发呼吸已足够、通气良好,呼之睁眼,有指令张口动作可以考虑拔管,以免诱发频繁的吞咽、咳嗽,减少感染的机会,拔管前护士应准备好吸引器及吸痰管,拔除鼻咽通气管后应清除口内异物并另备鼻咽通气管预防。
需长时间使用者,最好在24~48h 后,拔除,清洗后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二.咽通气管: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这可能是因为它对咽喉部的刺激性太强所致。
我们在操作中发现,它易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喉痉挛,对门齿松动或假牙病人,则有断裂和脱落的危险,因此它只适用于全麻和神智不清的病人,清醒和浅麻醉病人不易耐受。
口鼻咽通气管操作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好好唠唠口鼻咽通气管的操作流程!
你想想啊,要是有人呼吸困难,情况紧急得很,这时候口鼻咽通气管可就派上大用场啦!先来说准备工作,就像战士上战场前要准备好武器一样,咱得把通气管准备好呀,这可不能马虎!比如说,先检查一下通气管有没有破损啥的(哎呀,要是破了可不行啊,那不就白搭啦)。
然后呢,就该开始操作啦!让病人平躺好,这就像给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病人不躺好,咋操作呀)。
接着,你得轻柔地把病人的头偏向一侧,轻轻抬起下颌(嘿,可别太用力,伤着人家可不好喽)。
这时候拿着通气管的手就上场啦,慢慢地把通气管插入病人口中或者鼻中(就像给花浇水一样,得小心翼翼的)。
插入的过程中得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呀,要是人家不舒服,咱可得赶紧调整呢(这可不是能随便乱来的事儿呀)!
插好之后呢,固定好通气管也很重要哦,别让它跑啦,就像要把宝贝牢牢抓住一样(要是松了,那不就前功尽弃啦)!
在操作过程中大家一定要互相配合好呀!“嘿,你帮我看着点病
人!”“好嘞,放心吧!”(这就叫团队合作嘛)。
总之啊,口鼻咽通气管的操作流程可不能马虎,这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健康呢(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就像对待最珍贵的宝贝一样。
大家记住了吗?一定要记住哦!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呀!。
口咽通气道(管)放置操作规范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的口腔、咽部及气道分泌物情况,有无活动的义齿。
(二)操作要点
1.选择合适的体位和适合的口咽通气管。
2.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3.选择恰当的放置方法
(1)顺插法:在舌拉钩或压舌板的协助下,将口咽通气道放入口腔。
(2)反转法: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部朝上插入口腔,当其前端接近口咽部后壁时,将其旋转180°成正位,并用双手拇指向下推送至合适的位置。
4.测试人工气道是否通畅,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道之间。
5.固定口咽通气管。
(三)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及家属放置口咽通气道的目的、方法,以取得配合。
(四)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门齿到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选择适宜的口咽通气管型号。
2.禁用于意识清楚、有牙齿折断或脱落危险和浅麻醉患者(短时间应用的除外)。
3.牙齿松动者,插入及更换口咽通气道前后应观察有无牙齿脱落。
4.口腔内及上下颌骨创伤、咽部气道占位性病变、咽部异物梗阻患者禁忌使用口咽通气道。
5.定时检查口咽通气道是否保持通畅。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一、准备工作1.患者评估:在使用口咽通气管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意识状态、颈椎活动度等等,以便确定适当的装置尺寸和使用方法。
2.器材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包括合适尺寸的口咽通气管、利气囊、润滑剂、止血剂等。
确保器材无损坏。
二、操作步骤1.患者定位:将患者放置在仰卧位,头部稍微后仰,可使用头枕或坐垫支撑患者的头颈部。
保持患者颈部中性位置,避免过度后仰。
2.消毒:仔细清洁患者的口腔和咽喉部,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润滑:在口咽通气管的前端和侧面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以方便插入。
确保润滑剂不会对患者呼吸产生不良影响。
4.插管:将口咽通气管握在主手中,用剪状托起舌头,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腭横韧带,将口咽通气管缓慢地插入口腔,顺着舌下通道移动到悬雍垂和喉部之间。
a.插入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同时注意不要碰到患者的牙齿。
b.插管时需要用另一只手中指顶住舌根,以保障舌体的稳定。
c.当插管到达悬雍垂和喉部之间的位置时,轻轻旋转管子使其顺利通过喉咙,直至到达目标位置。
最后将管子稳定在口腔中。
三、调整与确认1.调整深度:口咽通气管的深度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来说,管子的尖端应该到达胸口,但不能进入气管。
确认深度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胸部的升降观察管子插入的深度。
2.确认呼吸:连接口咽通气管与呼吸机或氧气机,确保气道通畅,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得到维持和改善。
3.固定管子:将口咽通气管与患者的面罩或固定带固定,以防止其脱落和移位。
4.利气囊充气:在管子末端的连接端连接利气囊,将其充气,确保气道密闭。
充气时要小心,充入适量的空气。
5.心电监护: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以便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率和心电图波形,对可能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干预。
四、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口咽通气管的位置和通气情况,确保其正常使用。
2.防止误吸:如果患者拥有吞咽反射,请定期吸出口腔和咽喉的分泌物,以免误吸导致呼吸道感染或肺炎。
鼻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
鼻咽通气管是一种用于改善呼吸功能的装置,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患者。
以下是鼻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
1.清洗双手并确保通气管在干净卫生状态下。
2.采用右手握住鼻咽通气管的细管部分,将其插入鼻孔中,确保不深于鼻腔和喉咙。
3.用左手掰开下巴,用力吸气,将气流经过鼻咽通气管进入肺部,每次吸气时可重复操作。
4.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痉挛、咳嗽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使用。
5.使用完毕后,应将通气管取出,用温水清洗干净,并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
需要注意的是,鼻咽通气管只能个人使用,不可分享,每位患者使用时需配备专用单独的通气管。
口咽通气管使用指南一、啥时候用这玩意儿1. 昏迷的人要是有人昏迷了,舌头可能会后坠,堵住嗓子眼儿,这时候就可能需要口咽通气管来帮忙撑开通道,让空气能顺利进出。
就好比你家下水道堵了,得找个东西通一通,口咽通气管就是给呼吸道“通一通”的小助手。
2. 呼吸不太顺但还有自主呼吸的人比如有些患者因为某些病,呼吸有点费力,但是自己还能喘气儿。
这时候口咽通气管可以改善通气情况,就像给有点窄的路拓宽一点,让车(空气)能更好地走。
二、怎么选合适的口咽通气管1. 看大小这个就像挑鞋子一样,得合适才行。
一般是根据患者从门齿到耳垂或者下颌角的距离来选。
如果通气管太大,塞进去就像硬挤一个大脚进小鞋,会损伤口腔和咽喉;要是太小呢,就起不到很好的撑开通道的作用,就像小棍儿搅和一下,没什么实质效果。
2. 材质现在有橡胶的、塑料的等不同材质的。
橡胶的可能软一点,塑料的有的比较硬挺。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要是患者嘴巴和咽喉比较脆弱,可能就选相对软一点的橡胶材质的,要是需要比较强的支撑力,塑料材质的可能就更合适。
三、怎么插进去1. 准备工作先把手洗干净啊,这就不用多说了吧,就像你吃饭前要洗手一样。
然后检查一下通气管有没有破损之类的。
2. 正确姿势让患者头后仰,就像抬头看天花板一样。
如果患者牙关紧闭,可先用压舌板或者别的东西把嘴巴撬开一点。
然后把通气管的弯曲部分向着患者的上颚,顺着舌头慢慢插进去。
插的时候要小心,别太莽撞,就像你把筷子轻轻放进碗里一样,慢慢推进去,一直到通气管的前端到达舌根后部就差不多了。
四、插进去之后要注意啥1. 固定要把口咽通气管固定好,不然它乱动就麻烦了。
可以用胶布或者专门的固定装置,就像给它系个安全带,让它稳稳地待在该待的地方。
2. 观察要时刻盯着患者呢。
看看患者呼吸是不是顺畅了,有没有因为通气管不舒服而挣扎之类的。
如果发现患者嘴唇发紫或者呼吸还是很困难,那可能是通气管没放好或者有其他问题,得赶紧检查检查。
最新:口咽通气管使用规范口咽通气管又称口咽导气管,是经口插入的咽通气管,为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最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打开气道辅助物。
口咽通气管对咽喉部刺激较大,而且张口带来不适,不适宜应用于清醒病人。
主要用于心肺骤停昏迷病人或麻醉病人紧急时放置,解除一时的舌根后坠,引起气道阻塞。
一、口咽通气管结构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硬质扁管型无套囊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及软腭相似。
口咽通气管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亦可用金属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临床常用的口咽通气管,为一椭圆形空心塑料管,外形呈“S”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部分,如图3-2-1所示:翼缘(Flange)、牙垫部分(Bite portion)和咽弯曲部分(Pharyngeal curve section)等。
1. 翼缘:口外端有一圈突出的外缘(即翼缘),主要作用是防止口咽通气管脱入口腔内过深。
另外,翼缘还可作为固定口咽通气管处于正确位置的装置。
正常情况下,翼缘应放置在病人的门齿外,但不应压迫唇部。
2. 牙垫部分:牙垫部分与牙齿接触的咬合部位,宽度应足够与两到三颗牙齿接触,这样牙齿咬合压力才能够均匀分配到所接触的牙齿上。
其结构坚固,以防病人咬牙将通气管的管腔闭死。
3. 咽弯曲部分:是通气管的主体,呈向上向后弯曲,以适应病人舌和腭部的形状,多呈管形或半开放状,用作通气或器械操作的径路。
图3-2-1 口咽通气管结构图3-2-2 各种型号通气管各类口咽通气管均有多种型号,从适用于早产儿和新生儿的000号至成年人应用的4号(图3-2-2)。
随口咽通气管型号的增大,其形状和长度逐渐增加,以适用于在不同年龄和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表3-2-1)。
一般要求,口咽通气管应有足够的宽度,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3个牙齿为最佳,这样可使病人咬力均匀地分布在口咽通气管的牙垫部分,从而降低了病人咬闭通气管腔的可能性。
当口咽通气管处于正确位置时,其全长位于唇部与咽部之间,近端位于两唇和上下牙齿之间,远端位于舌和口咽后壁之间,通过其对舌的压力,可以向前提起会厌。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的医疗设备,通常适用于意识不清或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
下面介绍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清洁双手,准备好喉镜、口咽通气管和润滑剂。
2.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根据患者的性别和年龄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
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使用8号口咽通气管,成年女性使用7号口咽通气管,儿童则根据年龄选择相应的规格。
3. 涂抹润滑剂:将适量的润滑剂涂抹在口咽通气管的头部和表面。
4. 定位:让患者头部保持正常姿势,将喉镜置于口腔内,观察喉部情况。
用指头托起舌头,将口咽通气管插入口腔,向后下方滑入喉部。
5. 确认位置:当插入到喉部时,口咽通气管会遇到一些阻力,这时需要稍微旋转一下,使其顺利通过喉部。
确认口咽通气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果插入过深,会影响患者的呼吸,插入过浅则容易脱落。
6. 固定:确认口咽通气管的位置后,将一侧的唇部向外拉,另一侧的手持口咽通气管,使其保持固定。
7. 监测:使用口咽通气管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测,确保其呼吸通畅,避免氧气过量或缺氧等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口咽通气管的使用需要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不要私自使用或过度依赖。
如果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