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有关问题解答_顾可梁
- 格式:pdf
- 大小:73.75 KB
- 文档页数:2
1470 引言尽管血分仪从三分类法发展到五分类法,分析原理从电阻抗原理发展到VCS技术、细胞染色技术、光散射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等,但是仪器的分析毕竟不能替代显微镜的形态识别和分析方法。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仍然将血涂片的人工显微镜检查作为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方法[1]。
此外,由于仪器故障或试剂质量问题,也会出现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和精密度的问题。
病人血液成分的异常变化也会干扰分析结果,出现细胞计数的假性增高或假性降低及血细胞直方图异常。
因此,仪器在设计时设立了警示符号,一旦仪器自检发现分析不确定时,会自动发出警告,以提示操作者进行人工计数和血涂片显微镜检查。
1 存在的问题1.1 完全以仪器复查代替人工复查现在很多二级以上医院检验科同时具有2台以上不同型号的血分仪,如我科室有4台。
因此,复查时,常换仪器检测。
而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早有明确规定,当血液分析仪的分析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进行人工计数和血涂片检查,并报告结果:(1)血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减低;(2)血细胞直方图形态异常;(3)有关于细胞形态的警示提示符号时。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有的工作者错误地理解了上述规定,将人工计数和血涂片检查变为仪器复查。
如我院分部门诊标本检测用希森KX-21N三分法,病房标本检测用迈瑞BC-5380型五分类法检测。
即使是换另一台不同型号仪器复查,其结果也非常接近。
大家都知道,血液分析仪的重复性都是很好的,即使在错误分析的时候,使用仪器复查等于没有复查。
1.2 忽视警示符号的出现以三分法血液分析为例,仪器都设有关于细胞形态的报警功能,其目的就是明确告诉操作者此白细胞分类结果、血小板计数结果不可信,存在干扰因素。
不同型号仪器警示符号有所不同,操作者应先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有关内容。
现以希森KX-21N三分类血液分析仪为例加以说明。
在测量数据的左侧表示符号具有以下含义:(1)!:表示该数据属线性保证范围外;(2)*:因粒度分布异常等,表示该数据可靠性低;(3)+:表示该数据超过异常判定界限值的上限;(4)-:表示该数据超过异常判定界限值的下限。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是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之一,对于确诊、治疗和监测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要点进行分析。
1. 样本采集:样本的正确采集是血液细胞检验的基础。
采血时要选择合适的采血管,保证适当的采血量。
采血过程中要规范操作,避免空气进入采血管,防止血液凝固,影响后续检验。
2. 标本保存与运输:采集好的样本应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样本的稳定性,避免温度变化和振荡,防止溶血和凝固。
3. 仪器校准与质控品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器需要定期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每天在实验过程中都应使用质控品进行质控,以确保仪器的准确度。
质控品应由具备参考价值的标准品或稳定样品制备而成,其浓度应与健康人群相接近,可以评估仪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4. 检验方法的正确操作:血液细胞检验方法有很多,包括血涂片染色法、流式细胞仪等。
对于不同的检验方法,操作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与处理:每日进行质量控制后,要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需要查看质控结果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如果超过范围,需要检查仪器是否出现故障,或者检查操作人员是否存在操作错误。
要分析质控图表,观察是否存在趋势和漂移,及时调整仪器或操作方式,以确保质量控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周期性评估:质量控制不仅是日常的操作过程,还需要进行周期性的评估。
可以通过参与外部质量评价和内部比对来评估实验室的检验水平,并对仪器和操作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样本采集、标本保存与运输、仪器校准与质控品使用、检验方法的正确操作、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与处理以及周期性评估。
严格遵守这些要点,可以保证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学提供有效的支持。
浅谈血液分析仪使用中的问题摘要】血液分析仪是血液检测中最常用的筛检仪器。
本文结合我院两台血液分析仪使用时遇到的问题,并针对两台不同型号的仪器的性能进行分析,强化使用注意事项。
明确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之间的关系,保证血液分析仪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血液分析仪使用中的误诊、漏诊。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使用检验人员检测近几年,高科技飞速发展,血液分析仪从二分类、三分类发展到五分类,血常规从手工过渡到半自动、全自动的检测。
检测原理逐渐完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检验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
仪器在不断更新的同时,检测参数显著增多,现在的血液分析仪的优点在于精密度高、速度快、操作容易、功能性强,被广泛用于各级医院。
但同时,血液分析仪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操作者对先进仪器性能缺乏了解,异常结果未能全面分析,造成漏诊、误诊以及出现过分相信仪器结果等问题[1]。
现结合我院两台血液分析仪遇见的情况,浅析仪器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1 防止血细胞分析仪堵孔的现象1.1 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时应注意的问题是血细胞检测结果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但是人们往往不重视。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小孔直径微小,如果标本采集不当,混合不均匀,管路清洗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都容易造成堵孔,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抗凝剂比例不当,抗凝效果差也易造成堵孔。
同时,正确采集标本,应使用EDTA-2K抗凝,标本室温保持6小时内对结果无影响。
以上因素都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前提,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1.2 空气中的灰尘颗粒污染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进入血液标本可造成堵孔,使用真空采集系统可防止灰尘进入标本中。
分析仪使用时,应按照仪器手册的要求,满足仪器对于空间、温度、湿度、光线、电源、通风的基本要求,这样仪器才能正常运行。
血细胞分析仪操作间应保持干净、无灰尘、密闭好,可减少空气中灰尘进入血液标本和仪器中。
1.3 试剂使用试剂应为原厂生产的配套试剂。
血液细胞检验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分析摘要:血液细胞检验是临床最常规化验检查项目,检验过程,通过观察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数量变化、细胞形态参数,可为临床提供科学诊断、治疗依据,在临床医学检验、疾病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但是,临床实践发现,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准确性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而若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可导致医生作出错误诊疗方案,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等不可逆严重后果,因此,需全面分析血液细胞检验注意事项,采取针对性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本文就对血液细胞检验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进行简单综述。
关键词:血液细胞检验;注意事项;质量控制;引言血液细胞检验是了解受检者身体情况、疾病状况的重要手段,伴随医疗水平、检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血细胞检验为临床疾病诊断、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血液细胞检验有诸多环节,在一系列因素作用及影响下,常会出现检验结果误差情况,对临床诊疗、评估带来不利影响[1]。
因此,临床需加强血液细胞检验意事项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以期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下面将检验注意和质量控制综述如下,旨在为血液细胞检验提供帮助。
一、血液细胞检验注意事项1.标本采集静脉血、末梢血均可作为血液细胞检验的标本。
新生婴幼儿、大面积烧伤患者、恶性病患者及需要频繁抽血患者可采集末梢血但易出现血量不足,采血时间长易凝固,从而对PLT、红细胞等结果产生影响。
静脉血样本量大,可重复性检测,能够较好控制组织液的渗出,静脉血更能够真实反映机体血液情况,为患者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准确依据[2],静脉血也是临床常用的血常规检测方式。
在检验标本前,受检者受饮食、睡眠、运动影响,应选适当时间采血,患者保持平稳情绪,尽可能采集静脉血,采集末梢血时应弃去第一滴血,避免过度挤压,防止组织液渗入,采血量要与抗凝剂的量保持协调[3],此外要避免在患者输液侧抽血。
2.标本抗凝自1993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ICSH)会认定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是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抗凝剂,可较好的稳定血细胞形态,但也是引起血小板假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血细胞分析仪检定的常见问题血细胞分析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检定。
然而,在实际检定过程中因血细胞分析仪自身问题和血细胞分析仪检定计量标准问题的影响,往往使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无法得出准确的检测数据。
这就需要对血细胞分析仪检定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血细胞分析仪检定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血细胞分析仪是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血液检测仪器,能检测出血液参数中红白细胞总数、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多种血液项目,所检验出来的参数能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提供有效依据。
血细胞分析仪功能逐渐增多、应用范围拓展,但是在其实际应用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保证血细胞分析仪质量,相应计量检定部门需要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定期计量检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
一、检定规程不完善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使血细胞分析仪的种类和功能逐渐增多,分析仪分析的参数也随之增多,医生对血细胞分析仪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而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参数必须准确,才能为医生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二、分析仪检测技术问题血细胞分析仪主要是由机械系统、电学系统、细胞检测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构成的,其中细胞检测系统对技术结果影响最大,现在国内采用的技术以电阻抗检测技术和光散检测技术为主。
三、血细胞温度问题血细胞分析仪作为温度适应性较为敏感的仪器,受温度环境影响明显,即便在参数一定情况下,温度变化也会影响血细胞检测数据值。
四、标准物质问题血细胞检测仪检定前需要选择红细胞和包细胞微粒作为标准物质,对红细胞和白细胞进行检定。
血细胞分析检定工作中一般会因检定规程不完善问题、技术问题、温度问题、标准物质问题和操作问题的影响,而使血细胞分析仪检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分析仪数据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
基于此,国家行政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对血细胞分析仪计量检定规程进行完善,检定专业人员应不断的研究分析仪检定新技术、注意血细胞分析仪操作流程和标准物质的管理工作,以确保血细胞分析检定工作有序进行。
血液分析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杨清容【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年(卷),期】2008(015)022【摘要】血液分析仪是目前临床应用中血液一般检查最常用的筛检仪器之一,传统的手工操作显微镜计数或分类方法,不仅速度慢,而且由于操作过程的随机误差实验器材的系统误差和检测方法的固有误差,使显微镜计数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
在应对检验大量临床标本时,显微镜细胞计数法难以满足临床及时诊断疾病的要求。
随着基础医学和高科技,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其检测原理逐渐完善,检测技术不断创新,检测参数显著增多。
“精密度高、速度快、易操作、功能强”是血液分析仪的强劲优势。
现在的血细胞分析仪一般能为临床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十几至二十以上的检测参数。
我国的各级医院已基本普及了血细胞分析仪,使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过于机械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诸如过分相信仪器结果等一些问题。
现结合我院血细胞分析仪使用情况,概述在仪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页数】2页(P2938-2939)【作者】杨清容【作者单位】简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简阳,64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6【相关文献】1.血尿分析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J], 蔡群英;苏新2.BK-2008E电解质分析仪使用与维护保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J], 崔景辉;沈义庆;张春鹏3.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使用、维护及报告中应注意的问题 [J], 崔景辉;高春阳;谭铮4.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注意的问题及常见故障排除 [J], 余晓红5.浅析血液分析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J], 王巧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仪测血小板假性降低1例高晓玲,杨美兰(玉溪市人民医院,河南玉溪653100) [关键词]血小板测定;假性降低;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04205432011 临床资料病例:患者女性,31岁,住院号158104。
门诊查血小板52×109/L,以血小板减少待诊入院。
入院查体:皮肤黏膜无苍白,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B超、X线检查均属正常。
实验室检查肝功正常。
查血常规用CE LL—DY N1700血细胞分析仪EDT A—K2抗凝指血7次,血小板值分别是52×109/ L、38×109/L、44×109/L、58×109/L、83×109/L、91×109/L、77×109/L;显微镜计数血小板为129×109/L。
血片观察血小板分布不少,可见成簇聚集,见少数大血小板。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系列在32cm2片膜内见155只巨核细胞,其中幼稚巨核细胞4只,颗粒型103只,产血小板型44只,裸核4只,血小板分布不少,可见成簇聚集,见少数畸形血小板。
骨髓报告髓象表现粒、红、巨核三系增生。
2 讨论血液细胞分析仪具有分析血液有形成分及其分布等功能,其检测误差可分为操作技术误差,如采血不畅或血液注入抗凝管后未及时混匀,造成血液抗凝不充分,从而引起血小板的聚集;以及分析仪不能分辩“大体积血小板”等原因[1]。
文献报道,某些患者体外E DT A抗凝血在室温条件下,其血小板会发生EDT A依赖性凝集;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凝集体的结构,血小板数目不能确认,从而使仪测血小板数目假性降低[2]。
另有报道,影响血小板仪测主要因素不是血小板数量本身而是其体积的异常改变,作为血小板仪测复检指标P DW、M P V等提示血小板异常更为合理和可信。
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准确性的因素引言血细胞分析仪是用来评估血液成分的电子仪器,可以快速分析血液中的不同类型的细胞数量和形态。
血细胞分析仪在医疗、研究和实验室中广泛使用,因其快速、精确和便携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但是,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时,人们也必须注意到可能会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
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准确性的因素环境因素血细胞分析仪准确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例如,温度和湿度都会对血细胞分析仪的读数造成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会导致读数偏差,而湿度过高则可能会导致管路中的血液凝固,影响读数。
因此,使用血细胞分析仪的环境应该保持稳定,确保温度和湿度处于稳定的范围内。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准确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之前,必须正确处理样品,以确保读数准确。
例如,必须确保使用正确比例的血液和盐水混合,以及正确的混合时间。
如果样品混合不均或时间不够长,读数可能会出现偏差。
仪器维护保持血细胞分析仪的正确维护状态,对于确保其准确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需要定期清洗血细胞分析仪并更换耗材,以确保管路畅通和准确计量。
如果血细胞分析仪的管路中存在污垢或血块,将会导致读数不准确。
校准正确的校准也是确保血细胞分析仪准确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血细胞分析仪需要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校准,以确保读数准确。
如果没有正确地进行校准,将会导致读数偏差。
操作人员和样本分析员操作人员和样本分析员的经验和技能对血细胞分析仪的准确性也有影响。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操作步骤,并严格遵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样本分析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以正确解释血细胞分析仪的读数。
如果操作人员或样本分析员经验不足,则可能会导致读数偏差。
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在医疗、研究和实验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快速、精确和便携的电子仪器。
然而,血细胞分析仪的准确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样品处理、仪器维护、校准和操作人员和样本分析员的经验和技能等。
简谈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与管理对策血细胞分析仪近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管理血细胞分析仪,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全面管理的需要,是实际工作的需要。
(1)首先应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2)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严密组织,检验前阶段是检验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检验过程中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我们认为非常重要;(3)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要认真仔细,我们建议要尽快完成检测结果,以免造成误差;(4)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要复检核对,我们建议每个科室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工作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复检标准,并做好对仪器进行保养与维护,做到每日清洗、每周清洗、每月清洗和每万次维护清洗。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交流,检验工作和临床是密切相关的,许多工作是需要双方有效合作,通过有效合作可以对检验前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应用于临床。
笔者对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标签:检验科血细胞分析仪管理对策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医疗仪器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而且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大量运用于医学检验工作中,血细胞分析仪最近几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中。
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全面管理的需要,是实际工作的需要。
血细胞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坚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认真做好质量控制和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使用效果非常满意。
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管理血细胞分析仪,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此,下面谈一点我们粗浅的见解。
1 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纵观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核心问题就是质量管理的问题,质量管理是医学检验之本,没有检验结果的高质量就谈不上学术的高水平,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为依据,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就受到很大的制约,而且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的核心问题,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和方法也得不到可信任的结果[1]。
文章编号:1001-764X(2000)01-0058-02
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有关问题解答顾可梁(镇江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00)
关键词:血液细胞分析仪;问题解答
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C
1 血液细胞分析仪有哪些发展?
随着电子学、光学、机械学、化学、血液学、免疫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各种高科技组合应用使血液学自动分析进入了新阶段。
细胞类型识别技术除采用电阻抗识别体积外,采用高频电流测量细胞对其传导性以检测胞核与细胞质的比例,再用光散射测出细胞内颗粒等综合特征来识别,也有用激光与细胞化学及激光与偏振光技术的血液细胞分析仪使白细胞分类技术更加准确。
有的仪器还可以分别测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宽度,白细胞过氧化酶指数,显示粒细胞左移程度的左移指数,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荧光分析网织红细胞并区分为低荧光强度网红(LFR),中荧光强度网红(MFR)及高荧光强度网红(HFR)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生产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厂家纷纷采用先进的微机配备软件使全血标本的混匀、吸样、加试剂、计数、识别及打印结果等步骤实现自动化;定时自动清洗,故障显示,试剂、质控物是否失效,贮存、查询检测结果及质控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这些组合为现代血液细胞分析仪走向智能化和全实验室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2 如何选购一台合格的血液细胞分析仪?
当前市场上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品种繁多,如何正确选择是广大临床实验室工作者很关心而经常提出并想了解的,建议在选购时考虑以下问题:
2.1 选购前的准备。
必需积累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基本知识,了解有哪些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其测试原理是电阻法还是激光法?是射频还是光散射?是多角度偏振光散射?还是组织化学等?这台仪器的主要性能?可以测定哪些参数?样本量是25μl末梢血还是60~125μl静脉血?测定速度是40s、60s、72s?在选型时还应按照本实验室的工作范围、工作量考虑,是用于门诊检查、还是病房病人?用在临检一般分析还是科学研究?对选择仪器性能与要求有所区别。
在考虑有利于病人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考虑经济效益,即每天测定标本的收益,一台仪器何时收回成本?
2.2 选三分类还是五分类?根据医院等级考虑在三级医院可综合前述选择有综合特征识别功能的五分类仪器,因其性能好,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但价格不菲。
在二级医院多选择价格适中的普及型三分类仪器,这类仪器又因分析参数的多少及自动化程度不同价格相差较大,而一级医院或乡镇、街道医院因工作量不大可选没有分类功能但能计数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7~8参数的半自动或全自动仪器。
2.3 重视医院发展,考虑性能价格比及做好厂商及用户调查研究工作。
一般选购一台血液细胞分析仪要考虑3~5年医院的发展,对其性能不能只听厂商介绍,要按厂商提供附近有同类仪器的医疗单位去参观、请教,他们在使用中有哪些经验和体会?碰到哪些问题?对仪器如何评价?最好能自己动手做一下重复测试,以观察仪器性能;对厂商提供的新型仪器要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及用户的使用报告,进一步了解使用和维护的要点及是否有良好的售后服务等。
综合考虑作出决择。
3 血液细胞分析仪易出现的故障有哪些?如何排除?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血液分析仪主要为阻抗型仪器,尽管机械部分不断改进及采用电脑使仪器操作简便,便于维护保养,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可出现故障。
最常见的为检测器的微孔堵塞,其他还可见接插件连接松弛等非电子类故障,操作者不熟悉或疏忽及环境温度、湿度、不合适试剂应用等其他原因均可导致故障。
检测器的微孔堵塞分为完全堵孔和不完全堵孔两类。
完全堵孔由于不显示检测结果或屏幕上有“Clog”标志易于识别。
而不全堵孔可根据观察计数时间改变,示波器上出现异常图形,仪器发出不规则声音,或计数指示灯闪动等加以判断。
堵孔原因常见为①采血时用棉签、棉球擦拭吸样管致棉纤混入血样中;②采血部份温度低或穿刺过浅,出血不顺,采末梢血过度挤压致形成纤维蛋白丝,血小板聚集或生成小凝块;③血标本通过微孔计数时,其中蛋白质产生变性沉淀在微孔内而未经及时清洗;④标本杯未加盖,致空气中污物、尘埃进入(此时杯中液面上发现黑黄色颗粒漂浮物);⑤仪器长期搁置不用,试剂中水分蒸发,盐类结晶堵塞。
预防堵孔的方法最好是能在血样稀释液的通道上设置滤网增加防堵性;增加样品针内外自动清洗功能;对试剂采取恒温措施;也有用高压电子束烧穿技术等。
针对上述原因可采用卫生纸代替棉花,采血时顺利取血,防尘,不用仪器时将检测器浸泡在含稀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不可浸泡在稀释液中);采用多种方式清洗检测器,如计数期每检测一批标本,按几次仪器的反冲装置,以冲掉刚沉淀的变性蛋白质;在每日工作完毕时,用清洗剂(不是稀释液)清洗检测器3次,并将检测器浸泡在清洗剂中;在每周周末,卸下检测器用3~5g/dl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数分
58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2000,Vol.18,No.1 DOI:10.13602/ ki.jcls.2000.01.040
钟用清洗液冲洗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微孔的清洁度,如发生堵孔可用软毛刷刷去微孔脏物,或在反冲装置下刷微孔。
如仍无效可卸下检测器,装入蒸馏水后用洗耳球从其顶端轻轻加压使水从微孔射出冲走污物,有人介绍用不损伤微孔的软头发丝来通。
对血凝块、纤维丝团、大颗粒灰尘所致严重堵死的微孔,清洗时应特别小心,不致损伤微孔。
这些方法如无效,则可通过3~5g/dl次氯酸的浸泡后再清洗以去除变性蛋白质。
4 怎样使用及维护好一台血液细胞分析仪?
工作人员的素质、责任心是保证用好精密仪器的前提。
①要指定经过正规检验专业学习、有事业心的人负责仪器管理和维护,仔细阅读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步骤及校准规程,掌握维护保养和简单故障排除知识;②创造良好使用环境:仪器室要求密闭性好,清洁无尘,室温18℃~25℃,相对湿度小于80%;要有稳定的电源,应配不间断电源(UPS),安装仪器专用、有效的地线,以确保仪器不受干扰及人身安全;要远离大功率电器机房,如放射线机器等,不能与这些设备使用同一路电源;
③新购仪器应使用原厂提供配套试剂,使用正常后方可使用国产商品试剂替代,但必须有国家批准号,经pH、渗透压、离子强度、电导率等批检验定论证合格者,以保证检验质量;④充分抗凝和混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因用血量大必须用静脉血加EDTA·K2充分抗凝的抗凝全血,在上机前血样应在滚动式混匀器上充分混匀。
血样取出后应在10分钟后4小时内完成检测;⑤应注意仪器检测的局限性,除规定完成室内质量控制的检测项目外,对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有的仪器仅起过筛作用。
面对血液中各种细胞的多形态,多变化性,仪器识别能力有限,因此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
不少使用三分类仪器的单位,在采集血样后即作涂片1张,以便仪器检测有疑问时染色镜检是完全必要的。
(1999-07-18收稿)
(陈军编发)
文章编号:1001-764X(2000)01-0059-01
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陈盛林(盐城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盐城224002)
关键词:自动分析;干化学试带;尿液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B
为保证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将用干化学方法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介绍如下,以免测得结果造成临床误诊漏诊。
1 p H测定 尿液的pH4.5~9.0范围内时,试纸条应按规定时间浸泡及分析,时间过长,则pH有下降趋势。
2 蛋白质测定 标本必须新鲜,变质的尿液p H变化后,将影响指示剂的蛋白检测结果,当pH>8时易出现假阳性, pH<3时易出现假阴性。
排除方法是用稀酸或稀碱将p H调至5~7再作测定,该法只适用于检测白蛋白,不完全适用于病理性尿标本检查,必要时应用加热醋酸法检测。
另外前列腺液、精液等混入易引起假阳性。
3 葡萄糖测定 试带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太久或存放尿液的容器中残留具有氧化性的消毒剂等均可出现假阳性,当尿中维生素C浓度达500~1000mg/L,而尿糖含量又<14 mmol/L时,试带易发生抑制反应出现假阴性,因此,患者试验前至少应停服维生素C24小时以上。
4 隐血试验 维生素C有抑制作用,它能竞争性夺取试带中过氧化物的氧,引起假阴性;尿路感染时,由于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因此假阳性率极高,这一点非常易忽视致临床误诊。
5 胆红素测定 在尿中维生素C浓度>500mg/L时,也可出现假阴性。
在低pH情况下,一些药物代谢产物如吲哚硫酸等易产生假阳性结果。
6 尿胆原测定 尿液必须新鲜,否则尿胆原可被氧化成尿胆素而致假阴性结果。
一些内源性干扰物如卟胆原、吲哚类化合物及黑色素原等可致假阳性。
7 亚硝酸盐测定 检测的尿样最好在膀胱中滞留4小时以上,尿排出后即刻送检。
标本放置过久或污染可呈假阳性。
8 酮体测定 标本时间放置过长可减低敏感度,出现假阴性,故留尿后应尽快检测。
9 白细胞测定 高比重尿、高糖尿、室温较低均可造成白细胞测定结果偏低。
此法仅作筛选用,尿沉渣镜检必不可少。
许多常用药物对尿检结果也有影响。
此外,严格操作规程,控制反应时间,不使用过期的或已被污染的试剂条,尿样新鲜,反应温度在20℃~25℃摄氏度,试剂条于阴凉干燥处保存等,都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应该引起操作人员重视。
(1999-10-15收稿)
(陈军编发)
59
临床检验杂志2000年第18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