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超笔记】(31)室间隔缺损分型的定位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17.94 KB
- 文档页数:5
心血管系统疾病——室间隔缺损【概述】室间隔缺损(VSD)是指在心室间隔上存在有一个或多个左、右心室间的分流通道。
室间隔缺损可能为某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法洛氏四联征、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共同动脉干、三尖瓣闭锁以及主动脉弓中断等。
单纯室间隔缺损占初生婴儿的0.2%,占先天性心脏畸形的20%。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约占35%,发病率居第一位。
(一)室间隔缺损按照解剖位置可以分为:1. 膜周型是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约占室缺总数的80%,该缺损位于三尖瓣隔、前瓣的交界处。
2. 肺动脉瓣下型约占室缺总数的5-10%,位于右室流出道的漏斗部,其上缘直接与肺动脉瓣及主动脉右冠瓣相连。
3. 肌部型约占室缺总数的5%,可发生于室间隔肌部的任何位置,可为多发性。
4. 房室通道型在室缺中所占比例<5%,其位于右室流入道、三尖瓣隔瓣后,上缘为肌部室间隔,甚至可以延伸至膜部。
5. 混合型即同时存在以上类型中的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室间隔缺损,约占室缺总数的0.67%。
(二)病理生理1. 自然闭合,室缺的病程发展与缺损口径的大小、左向右分流量、肺血管阻力以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畸形有关。
小室缺约有20%的患儿可在不同年龄内闭合。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种可能性成下降趋势。
缺损直径小于0.5cm的膜周部室缺的自然闭合几率最大,小型肌部缺损也有自然闭合的可能。
室缺的自然闭合与缺损周围组织增生以及三尖瓣隔瓣粘连有关。
肺动脉瓣下型室缺几乎不能自然闭合。
2. 充血性心力衰竭,约10%的室缺患儿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年龄小于1岁的大型室缺患儿。
3. 肺血管病变,中-大型室间隔缺损能产生大量左向右分流,从而致使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肺小血管壁肌层逐渐肥厚,导致肺血管阻力增高,最后发展成肺血管壁不可逆性病变,即Eisenmenger综合症。
4. 右室流出道梗阻,约5-10%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可并发右室流出道梗阻,其主要是由漏斗部继发性心肌肥厚导致的。
看它,室间隔缺损超声分型不再迷糊!作者:超声达摩院超声中级培训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全部先心病的20%-30%, 它是由于胚胎时期心脏室间隔部位发育异常导致缺损,从而在左、右心室之间出现异常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其他复杂性先心病共同存在。
目前室间隔缺损的分类方法尚不统一,每本书都不一样。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室缺纷繁的命名方法。
如此一来,我们开始学习心脏超声,或者参加各种超声考试的同学们,一接触到室缺,问题就会多如牛毛,一脸蒙圈。
如下图所示:那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室间隔缺损的分型。
力求解决蒙圈的问题,逢山开路,考啥过啥!首先,需要我们掌握的结构就是“嵴”即室上嵴。
室上嵴简单的来说就是右房室口与肺动脉干口之间的肌肉褶。
实际上它的大部分是心脏向内折叠弯曲而成的褶皱所以也叫(心室-漏斗褶)。
室上嵴(supraventricular crest)分为壁带、漏斗隔和隔带三部分。
漏斗隔下方“Y”字形的扁平肌隆起,即为室上嵴隔带,其下端移行为隔缘肉柱。
外科医师习惯将漏斗隔称为室上嵴。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右心室的漏斗部。
右心室漏斗部的位置,位于心脏与前胸壁之间的倒置三角。
右心室漏斗部是右心室接近肺动脉瓣的部分。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室上嵴漏斗隔部分是包括在右室漏斗部之内的。
认识室上嵴这个关键结构,我们再来看看室间隔缺损的分型。
一如之前所说室间隔缺损的分型存在多种版本,其中以Feigenbaum的《echocardiography》对室间隔缺损的分型描述接受度最为广泛。
《echocardiography》的分型如下图可知:室间隔缺损分为膜周部室缺、流入道室缺、流出道室缺(嵴上型室缺/干下型室缺+嵴下型室缺)和小梁部室缺四种类型。
其中嵴上型室缺位于肺动脉干的下方,所以又称为干下型室缺。
但纵观我们各种超声相关的学业考试,我们发现,除了Feigenbaum的室缺类型。
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诊断方法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它可单独存在,也可是某种复杂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
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根据病史、体征、放射线和心电图检查,再结合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诊断不甚困难,然而确立诊断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心房间隔缺损1、原发孔缺损与室间隔大缺损不容易鉴别,尤其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原发孔缺损的杂音较柔和,常是右心室肥大,在伴有二尖瓣分裂的可出现左心室肥大,心电图常有P-R间期延长,心向量图额面QRS环逆钟向运行,最大向量左偏,环的主体部移向上向左,有鉴别价值,但最可靠的是心导管检查,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是鉴别诊断意义,对左心室-右心房缺损的鉴别诊断应予注意。
2、继发孔缺损: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较柔软,部位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多半无震颤,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右心室肥大,而无左心室肥大,额面QRS环多为顺钟向运行,主体部向右向下。
(二)肺动脉口狭窄瓣膜型的肺动脉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一般不至于与心室间隔缺损的杂音混淆。
漏斗部型的肺动脉口狭窄,杂音常在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听到,易与心室间隔缺损的杂音相混淆,但前者肺X线检查示肺循环不充血,肺纹理稀少,右心导管检查可发现右心室与肺动脉间的收缩期压力阶差,而无左至右的分流表现,可确立前者的诊断。
(三)主动脉口狭窄瓣膜型的主动脉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并向颈动脉传导,不致与心室间隔缺损的杂音混淆,但主动脉下狭窄,则杂音位置较低,且可在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听到,又可能不向颈动脉传导,需与心室间隔缺损的杂音相鉴别。
(四)肥厚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肥厚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者,可在胸骨左下缘听到收缩期杂音,其位置和性质与心室间隔缺损的杂音类似,但此杂音在下蹲时减轻,半数病人在心尖部有返流性收缩期杂音,脉搏呈双峰状。
(五)动脉导管未闭有两种情况不容易鉴别,一是高位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者,易与典型动脉导管未闭混淆,前者杂音为双期,后者为连续性;前者主动脉结不明显,后者增大,二是动脉导管未闭伴有肺动脉高压,仅有收缩期震颤和杂音者,与高位室间隔缺损鉴别较为困难,前者脉压差较大,杂音位置较高,主动脉结显著,较可靠的方法是左心室或逆行性主动脉造影。
室间隔缺损的分型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是指心脏中的室间隔出现缺损,导致心脏的左右两个室腔之间出现通道,使得氧合血和非氧合血混合,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
隔缺损的分类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隔缺损的分类。
一、按照缺损的位置分型1.室间隔缺损(VSD)室间隔缺损是指心脏的室间隔出现缺损,使得左右两个室腔之间通道畅通。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隔缺损类型,分为膜型、肌肉型和肌膜型。
其中,膜型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室间隔缺损的80%以上。
2.房间隔缺损(ASD)房间隔缺损是指心脏的房间隔出现缺损,使得左右两个心房之间通道畅通。
房间隔缺损是次常见的隔缺损类型,分为中心型、上部型和下部型。
3.房室间隔缺损(AVSD)房室间隔缺损是指心脏的房室间隔出现缺损,使得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之间通道畅通。
房室间隔缺损是较为罕见的隔缺损类型,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
二、按照缺损的大小分型1.小型隔缺损小型隔缺损是指缺损的直径小于5mm,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随访观察即可。
2.中型隔缺损中型隔缺损是指缺损的直径在5mm-10mm之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3.大型隔缺损大型隔缺损是指缺损的直径大于10mm,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后果。
三、按照缺损的形态分型1.膜型隔缺损膜型隔缺损是指缺损位于室间隔的膜部,通常缺损较小,且不会扩大。
膜型隔缺损的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预后较好。
2.肌肉型隔缺损肌肉型隔缺损是指缺损位于室间隔的肌肉部,通常缺损较大,且可能会扩大。
肌肉型隔缺损的手术难度较大,治疗效果也不如膜型隔缺损。
3.肌膜型隔缺损肌膜型隔缺损是指缺损位于室间隔的肌膜部,通常缺损较大,但不会扩大。
肌膜型隔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
四、按照缺损的伴随病变分型1.单纯隔缺损单纯隔缺损是指缺损不伴随其他心脏疾病,通常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先天性心脏病之室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全文)室间隔缺损(室缺)是常见先心病,可为单独畸形,占所有先心病的25 %;也可为其他复杂型心血管畸形的组成部份,约占所有先心病的50 %,包括法洛四联症、永存动脉干、大动脉转位、心室双出口、肺动脉闭锁、房室间隔缺损等。
或合并于其他先心病,如主动脉缩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一、病理解剖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约占室缺的70%~80%,在室间隔膜部及其附近,缺损的中心位于室间隔膜部。
该型室缺可向肌部室间隔的流入道、心尖和流出道部延伸,根据其延伸方向,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又分为三种亚型:(1)膜周流出道缺损缺损由室间隔膜部向前上方延伸至右室流出道肌部。
(2)膜周流入道缺损缺损由室间隔膜部向后下方延伸至右室流入道肌部。
(3)膜周小梁部缺损缺损由室间隔膜部向前下方延伸至肌小梁部。
2.肌部室间隔缺损约占室缺的5%~10%,缺损位于室间隔较低部位,四周均为肌肉组织,也分为三种亚型:(1)流出道肌部缺损缺损位于右室流出道肌部。
(2)流入道肌部缺损缺损位于三尖瓣隔叶下的右室流入道肌部。
(3)小梁部肌部缺损缺损位于肌小梁部。
3.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又称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约占室缺的20%~30%,位于两条大动脉瓣环下,缺损上缘无肌性组织,由主动脉瓣环和肺动脉瓣环的纤维连接构成,是最高位的室缺。
4.混合型室间隔缺损指以上三种基本类型的缺损中有两型以上合并存在。
二、血流动力学小的室间隔缺损其缺口对左向右分流有限制作用,由于缺损小,分流量少,左房室大小多属正常。
较大的室隔缺损患者,缺口对左向右分流无限制作用,左房流入左室的血液一部分由主动脉进入体循环,另一部分经室间隔缺损处大量入右室及肺动脉,然后经肺循环流入左房、左室,致使左心因血容量增加而扩大。
而右室不仅接受腔静脉血液,也接受左室分流到右室的血液,致使右室容量增加,右室也可扩大。
长期持续的肺循环血流量增加,首先导致容量性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心室压力逆转,右室压力高于左室压力,出现心室水平右向左分流——艾森曼格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之室间隔缺损的超声所见和诊断要点(全文)病理:依据胚胎来源可将室缺分为三大类:(1)漏斗部缺损: 1)干下型2)嵴内型(2)膜部型缺损:1)嵴下型2)单纯膜部3)隔瓣下(3)肌部缺损血液动力学改变:因分流大小而异。
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可致左房左室扩大,左室容量负荷过重,肺动脉扩张。
大室缺晚期可致肺动脉高压,室水平双向或右向左分流。
主要体征:胸骨左缘3-5肋间收缩期杂音伴震颤。
超声所见:M型:1. 心前区纵轴扫查有时可见室间隔连续中断。
2. 左室可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活动可增强。
3.左房,右室也可扩大。
二维:1. 室间隔可见回声中断或挫折及膨出。
2. 左房, 左室及右室可扩大。
肺动脉内径可扩张。
大室缺晚期可见右室肥厚。
3.室间隔及左室壁活动可增强。
多普勒:1. 频谱多普勒:1) 于室缺处右室侧能记录到收缩期正向高速湍流频谱,频谱增宽充填。
晚期流速变低或出现反向分流频谱。
2) 二尖瓣口及肺动脉血流速度可加快,流量可增加。
2. 彩超:1) 收缩期过室间隔入右室侧红色为主五色相间的分流束。
晚期分流束显色暗淡或为蓝色分流束。
2) 左房,二尖瓣口及肺动脉血流显色可异常明亮。
右心系统声学造影:1) 左向右分流时, 缺损口右室侧造影剂充盈缺损不易检出。
2) 右向左分流时, 造影剂经过缺损口进入左室流出道。
诊断要点:1. 室间隔回声常中断。
2. 左室容量负荷可增加。
3. 能记录到收缩期过室间隔分流束及分流频谱。
小结:(1缺(室缺)2大(左房左室扩大)3分(室水平分流)4多(肺动脉口流量增多)5高(肺动脉高压))。
室间隔缺损的缺损大小划分发表者:2459人已访问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
通常室间隔缺损并不是非常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但是有些室间隔缺损依然能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可通过是否严重来对室间隔缺损进行划分,判断室间隔缺损是否严重,在临床上多用缺损的大小来区分。
室间隔缺损按缺损的大小分有小、中、大型缺损;从病性来判断也就是轻、中、重之分。
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案,是以患儿室间隔缺损的大小以及临床症状的多少为基本依据,结合患儿身体的一般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分析而作出的。
室间隔缺损的缺损大小划分参考标准:1 •婴幼儿:小型缺损,缺损口直径以下,中等缺损,缺损大直径在〜,大缺损,缺损孔直径大于。
成人通常小缺损为厘米以下,〜厘米为中等大小型缺损,〜厘米大小者为大型缺损。
2..小缺损的治疗:小缺损是指缺损的直径小于厘米,临床症状轻,小孩活动量仍大, 除了体格检查时有心脏杂音外,其余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胸片等均正常,但超声心动图或心脏彩色多谱勒(彩超)检查有时可证实为小缺损。
这种小缺损,从出生至3 岁之前,约1/2〜2/3可自然关闭,随着年龄增长,室间隔缺损白愈的可能性逐渐减少。
3岁以后仍不能白然关闭的应考虑手术治疗。
室间隔缺损可分为膜周型(又称室上悄下型)、漏斗部型(又称室上皤上型、干下型、肺动脉瓣下型等)、肌部型、房室通道型(又称隔瓣后型)、混合型等五类。
其中有可能自愈的室间隔缺损:膜周型(直径小于5mm)、肌部型(直径小于5mm) o自愈的一般规律是,小缺损闭合率高,大缺损闭合率低;肌部、膜周部缺损闭合率高,圆锥部缺损不能白行闭合;2岁以内闭合率高,2岁以上闭合率低;合并肺动脉高压考很难自行闭合。
小的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量小,不易发生肺动脉高压,临床上可以长期无症状, 因此在短期内不算严重,治疗成功率也极高,在大型心脏专科手术成功率可达到9 9%o2.中等大小缺损的治疗:是指缺损大直径在〜厘米,孩子出生后即可出现症状,孩子可有反复的呼吸道、咳嗽,活动后心累,婴儿剧哭时有口周发青等,但也有的没有多少症状,只是剧烈运动不如同龄儿童。
简述室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要点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超声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简述室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要点。
超声检查应从心脏的标准位置开始,即在胸骨左缘第三或第四肋间。
超声探头应放置在心尖部位,观察室间隔的完整性和结构。
正常情况下,室间隔应该是完整的,没有明显的缺损。
超声图像中可以观察到室间隔缺损的特征。
室间隔缺损通常表现为室间隔的局限性缺损,形成一个或多个孔洞。
超声图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孔洞,并可以测量它们的大小和位置。
此外,超声还可以观察到室间隔缺损的周围结构是否正常,如二尖瓣和三尖瓣的位置和运动是否正常。
第三,超声还可以评估室间隔缺损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室间隔缺损是否导致左右心室的容量负荷增加,以及心室壁肥厚程度。
超声还可以评估室间隔缺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如是否存在二尖瓣或三尖瓣的反流等。
超声还可以评估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
室间隔缺损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高压性心脏病的发展,超声可以观察到肺动脉的扩张和肺动脉压力的增加。
超声诊断是室间隔缺损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室间隔的结构、评估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以及评估并发症的发展情况。
超声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室间隔缺损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和管理。
室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要点室间隔缺损是指心脏室间隔存在缺损,导致心脏左右两个心室之间产生通道。
超声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得图像,从而对室间隔缺损进行准确的诊断。
下面将介绍室间隔缺损超声诊断的要点。
一、观察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和大小超声检查时,应首先观察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和大小。
室间隔缺损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膜型缺损、肌型缺损和综合型缺损。
膜型缺损是指室间隔缺损处有一层薄膜状的组织,肌型缺损是指室间隔缺损处为肌肉组织,综合型缺损则是膜型和肌型缺损的结合。
通过超声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缺损的位置和大小,从而确定缺损的类型。
二、评估室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室间隔缺损会导致心脏左右两个心室之间的血流交流,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流动力学。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室间隔缺损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大小、壁厚以及心室功能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室间隔缺损处的血流速度和流量,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室间隔缺损对心脏的影响。
三、观察室间隔缺损的合并症室间隔缺损常常伴随其他心脏畸形或合并症,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反流等。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这些合并症的存在和程度,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心脏状况。
四、评估室间隔缺损的病变情况室间隔缺损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病变,如室间隔破裂、室间隔瘤等。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这些病变的存在和程度,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室间隔缺损的病变情况。
五、观察室间隔缺损的修复情况对于已经进行室间隔缺损修复手术的患者,超声检查可以观察修复情况并评估手术效果。
通过超声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修复后的室间隔形态和功能,从而判断手术效果是否良好。
超声诊断在室间隔缺损的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缺损的位置和大小、评估血流动力学影响、观察合并症和病变情况以及观察修复情况,可以准确地诊断室间隔缺损,并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超声诊断中,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和判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室间隔缺损的超声分型1. 引言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VSD)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20%。
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VSD的诊断和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室间隔缺损的超声分型。
2. 超声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常用于评估心脏解剖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通常使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和血流动力学测量等技术进行室间隔缺损的超声分型。
3. 室间隔缺损的分类根据室间隔缺损在室间隔不同部位出现的位置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3.1 高位室间隔缺损(Hig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高位室间隔缺损是指缺损位于上部或仅局限于上部室间隔,不累及其他部位。
这种类型的VSD较为罕见,约占VSD总数的5%。
超声检查时,可见高位室间隔缺损通常位于动脉瓣下方,与主动脉瓣相连。
3.2 中央室间隔缺损(Centr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中央室间隔缺损是指缺损位于室间隔的中央区域,通常较大。
这种类型的VSD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VSD总数的70%。
超声检查时,可见中央室间隔缺损通常位于心尖四腔。
3.3 偏心型室间隔缺损(Eccentric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偏心型室间隔缺损是指缺损位于室间隔的一侧,并伴有其他畸形如二尖瓣脱垂等。
这种类型的VSD较为罕见,约占VSD总数的10%。
超声检查时,可见偏心型室间隔缺损通常与二尖瓣相连。
3.4 膜部室间隔缺损(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膜部室间隔缺损是指缺损位于室间隔的膜部区域。
这种类型的VSD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VSD总数的75%。
超声检查时,可见膜部室间隔缺损通常位于动脉瓣下方。
3.5 隔离型室间隔缺损(Isolate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隔离型室间隔缺损是指只存在单纯的室间隔缺损,没有其他心脏畸形。
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要点
一、概述
室间隔缺损是一个对大家生活有着极大影响的疾病,若是发生在人们的身上,便是会导致大家的生活工作都受到极大的困扰。
那么为了避免这种困扰,了解室间隔缺损的检查鉴别就迫在眉睫了。
根据病史、体征以及放射线和心电图检查,再结合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诊断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然而确立病情诊断时,应该谨慎的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区分。
二、步骤/方法:
1、室间隔缺损是一个对大家生活有着极大影响的疾病,若是发生在人们的身上,便是会导致大家的生活工作都受到极大的困扰。
那么为了避免这种困扰,了解室间隔缺损的检查鉴别就迫在眉睫了。
2、有两种情况不容易鉴别,一是高位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者,易与典型动脉导管未闭混淆,前者杂音为双期,后者为连续性,前者主动脉结不明显,后者增大,二是动脉导管未闭伴有肺动脉高压,仅有收缩期震颤和杂音者。
3、原发孔缺损与室间隔大缺损是比较不容易鉴别的,尤其是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原发孔缺损的杂音较柔和,常是右心室肥大,在伴有二尖瓣分裂导致左心室肥大,心电图常有P-R间期延长,但最可靠的是心导管检查。
三、注意事项:
漏斗部型的肺动脉口狭窄,杂音一般都会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所以比较容易与心室间隔缺损的杂音相混淆,但前者X线检查示肺循环不充血,肺纹理稀少,右心导管检查可发现右心室与肺动脉间的收缩期压力阶差。
室间隔缺损的分型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它是指心脏中室间隔的缺损,导致左右心室之间的血液混合。
根据缺损的位置和大小,室间隔缺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第一种是小型室间隔缺损,也称为膜状室间隔缺损。
这种缺损通常很小,不会对心脏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大多数患者可以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
但是,如果缺损位置较靠近心脏的主要血管,或者缺损较大,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第二种是中型室间隔缺损,也称为肌性室间隔缺损。
这种缺损通常较大,会导致左右心室之间的血液混合,使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全面评估。
第三种是大型室间隔缺损,也称为完全性室间隔缺损。
这种缺损通常非常大,会导致左右心室之间的血液大量混合,使心脏负荷极重,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全面评估。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缺损的位置和大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对于小型室间隔缺损,大多数患者可以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
对于中型和大型室间隔缺损,需要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但是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全面评
估。
因此,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心超笔记】(31)室间隔缺损分型的定位诊断
运用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作出正确诊断并不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心超切面对室间隔缺损的分型作出精准的定位诊断。
分型的明确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而定位诊断的精准有助于心脏外科医生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在术中快速找到缺损部位。
由于室间隔缺损解剖形态的复杂性,以及室间隔缺损与周边组织结构关系的复杂性,常常困扰着心超医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心超切面对室间隔缺损的分型进行精准定位诊断。
编辑:爱心如歌朗诵:紫荆梦
来源:好意心超平台
室
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VSD) 是由于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心室间形成异常通道,产生室水平的血流分流,通常单独存在,亦可为复杂性心血管畸形的组成部分。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
单独发生的室间隔缺损除少部分可自愈外,大部分需临床干预,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同类型的室间隔缺损及其是否合并其它畸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随着外科与介入治疗的发展,临床上不仅要求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并对超声判断缺损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周边组织的毗邻关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室间隔的构型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扭曲,单一切面不能显示室间隔的全貌;且室间隔缺损类型较多,可发生在室间隔的任何部位;室间隔缺损解剖形态的复杂性;以及室间隔缺损与周边组织结构关系的复杂性等,常常困扰着心超医生。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心超医生应深谙室间隔缺损的分型,超声检查时必须充分运用各种心超切面,全面扫查室间隔,以对室间隔缺损作出精准的定位诊断。
室间隔缺损的分型存在多种版本,目前,Feigenbaum的教科书
《echocardiography》对室间隔缺损的分型广为国内外所认同。
一、室间隔缺损的分型
Feigenbaum的教科书《echocardiography》对室间隔缺损的分型广为国内外所认同,它将室间隔缺损分为膜周部型、流出道型(包括嵴下型、嵴上型)、肌部型、流入道型。
切开右室游离壁,从右室面看室间隔,可见一明显的解剖标志——室上嵴,室上嵴位于右房室口与肺动脉之间,是右室流出道的表面突起,右室腔以室上嵴为界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如图31-1所示,Crista Supraventricularis为室上嵴,根据室间隔缺损所在的位置分别用序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其中,①为膜周部型(图31-2—图31-5),②为嵴下型(图31-6—图31-8),③为肌部型(图31-9,图31-10),④为流入道型(图31-11),⑤为嵴上型(图31-12,图31-13),因其位于肺动脉干的下方,又称干下型。
室间隔缺损分型中,膜周部型最为常见,约占80%,肌部型的范围最大,但也最为少见。
图31-1:室间隔解剖示意图。
从右室面看室间隔,蓝线为心脏长轴,红线为心底短轴切面探头的方位。
Crista Supraventricularis:室上嵴;AO:主动脉;PA:肺动脉;SVC:上腔静脉;IVC:下腔静脉;RAA:右心耳;FO:卵圆窝;RA:右心房;PM:乳头肌。
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膜周部、嵴下、肌部、流入道、嵴上室间隔所在的位置
图31-2:室间隔膜部瘤,室间隔膜部向右室侧膨出,合并室间隔缺损
图31-3:CDFI显示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
图31-4:同一患者,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可见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
图31-5:同一患者,心尖五腔心切面可见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
图31-6:嵴下型室间隔缺损,心底短轴切面11-12点钟可见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
图31-7:同一患者,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基底部可见连续
性中断
图31-8:同一患者,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基底部可见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
图31-9:肌部室间隔缺损,前间隔中部回声中断
图31-10:肌部室间隔缺损,心室水平收缩期左向右分流
图31-11: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Rastelli A型:由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较大的流入道型室间隔缺损及共同房室瓣构成,前共瓣腱索附着于室间隔缺损的嵴上
图31-12:嵴上型室间隔缺损,心底短轴切面2点钟左右可见连续性中断
图31-13:同一患者,心底短轴切面2点钟左右可见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
二、室间隔缺损的定位诊断
如图31-14所示,可用五个切面对室间隔缺损进行定位诊断,即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心底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
图31-14:超声心动图切面与室间隔缺损分型示意图。
A: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B:心底短轴切面;C: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D:心尖四腔心切面;E:心尖五腔心切面。
LA:左心房;LV:左心室;RA:右心房;RV:右心室;AO:主动脉;PA:肺动脉;RVOT:右室流出道;MV:二尖瓣;TV:三尖瓣;PV:肺动脉瓣
1. 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
此切面可以显示的室间隔缺损为①膜周部型、②嵴下型、③肌部型、⑤嵴上型(图31-15)。
图31-15: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与室间隔缺损分型
2. 心底短轴切面
如图31-1所示,沿红线做切面即可得到心底短轴切面,此切面上,①膜周部型位置最低,②嵴下型位于中间,⑤嵴上型位置最高。
如图31-16,12点钟所示即为室上嵴的位置。
此切面可以显示的室间隔缺损为①膜周部型,约9~11点钟;②嵴下型,约11~12点钟;
⑤嵴上型,12点钟至肺动脉瓣水平,位于肺动脉干和主动脉干的下方,又称干下型。
图31-16:心底短轴切面与室间隔缺损分型
3. 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
此切面可以显示的室间隔缺损为③肌部型、④流入道型(图31-17)。
图31-17: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与室间隔缺损分型
4. 心尖四腔心切面
与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相同,此切面可以显示的室间隔缺损为③肌部型、④流入道型(图31-18)。
图31-18:心尖四腔心切面与室间隔缺损分型
5. 心尖五腔心切面
此切面可以显示的室间隔缺损为①膜周部型、③肌部型。
心尖五腔心切面是在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基础上探头前倾得到的,膜周部型的解剖位置在流入道型的前方,因此,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流入道室间隔之后,探头前倾显示心尖五腔心切面即可显示膜周部室间隔(图31-19)。
图31-19:心尖五腔心切面与室间隔缺损分型
其中,膜周部型可以在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心底短轴切面和心尖五腔心切面三个切面上显示;流出道型可以在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和心底短轴切面上显示;肌部型可以在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和心尖五腔心切面四个切面上显示;流入道型可以在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上显示。
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伴发的室间隔缺损,如右室双出口,应该指明室间隔缺损所在位置及其与半月瓣之间的关系。
小结
超声心动图常用五个切面,即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心底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对室间隔缺损四种分型,即膜周部型、流出道型(包括嵴下型、嵴上
型)、肌部型、流入道型进行定位诊断。
作者申明:所有文字及图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盗用!转载需联系管理员授权!
创作有优秀栏目《心超笔记》及特色栏目《精彩病例分析》,提供心脏超声及相关医学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用心做事,以心交心,传播正能量。
欢迎投稿:
****************
长按二维码,关注好意心超平台
思考题:
精彩回顾:
【心超笔记】(27)用过了才知道——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
【心超笔记】(28)不用不知道——剑突下双心房切面
【心超笔记】(29)伴大动脉骑跨的先天性心脏病
【心超笔记】(30)关闭一扇门,打开一扇窗——瓣膜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