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麦当劳化与消费社会
- 格式:ppt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35
社会的麦当劳化读书笔记
社会的麦当劳化是指社会现象逐渐向着标准化、数量化和快餐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餐饮行业中,也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社会的麦当劳化表现为对学习过程的快速化和标准化的追求。
学生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作业和考试,而教师则需要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这种麦当劳化的教育模式注重效率和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深度思考的培养。
麦当劳化的教育模式也导致了对知识的浅尝辄止。
学生们往往只是追求分数的取得,并且只关注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快餐式消费”,
只是暂时性地掌握一些知识,而没有形成持久的学习效果。
另外,社会的麦当劳化也使得大众对于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快速的媒体传播。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但同时也使人们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下降。
大量的信息涌入人们的视野,使得他们只能匆匆浏览而不能深入思考。
这种快速浏览信息的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对于社会的麦当劳化,我们应该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并尝试寻找对策。
在教育领域,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成绩的取得。
同时,学生也应该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主动思考和探索知识。
在信息获取方面,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挑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社会的麦当劳化中走出,追求更高质量的学习和思考。
麦当劳化的美国社会学麦当劳的全球扩张对于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麦当劳快餐餐厅在美国的普及,到它成为了美国社会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象征,麦当劳的化身与美国社会的变化紧密相连。
首先,麦当劳的快餐文化改变了美国人的饮食习惯。
过去,美国人的饮食主要以家庭为中心,并且往往注重烹饪和健康。
然而,麦当劳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
它提供了快速便利的餐饮选择,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这导致了饮食习惯的变化,人们变得更习惯于快餐和加工食品,而忽略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肥胖和健康问题的加剧,并成为了一个与美国社会问题相关的议题。
其次,麦当劳的崛起也影响了美国的劳动力市场。
作为一家全球连锁企业,麦当劳在美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这些岗位多数是低技能、低薪水的工作。
麦当劳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常常受到批评,被指责剥削劳动者。
许多麦当劳员工发起了抗议活动,要求提高薪酬和改善工作环境。
这使得关于劳工权益的话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讨论。
此外,麦当劳的文化影响力也离不开其广告和品牌形象。
麦当劳的标志性黄色和红色标识符被广为认知,成为了美国的一个象征性图标。
麦当劳的广告以其清晰简洁的形式和大胆的品牌宣传在媒体上频繁出现。
这种品牌推广产生了对快餐生活方式的理念,使得快餐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麦当劳的文化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美国,还扩展到全球各地,成为了美式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麦当劳的发展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快节奏和便利主义。
美国是一个讲究效率和便利的社会,而麦当劳充分满足了这一需求。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更快捷、更便利的生活方式,而麦当劳的快餐服务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这种便捷性也反映在麦当劳的服务模式中,如自助点餐机和外卖服务的推广等。
总结起来,麦当劳的全球化不仅对其成为一个美国社会象征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美国的饮食习惯、劳动力市场、品牌文化和社会快节奏以及便利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麦当劳的化身在美国社会中是否被广泛接受,其存在和发展无疑已经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社会的麦当劳化作者:王玉荣来源:《AMT前沿论丛》2008年第04期现在在白云机场乘飞机,可以把麦当劳作为一个就餐选择了。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感觉到了好处,相比其他机场餐饮动辄100元,且质量不可预测的饭菜,麦当劳是个好的选项。
广东当地报载,麦当劳前后和白云机场谈了4年,终于进驻。
猛的一听这个新闻,会感叹于:或许是机场的效率低下、或者是对其他餐饮的保护吧。
直到后来看到一本书:《社会的麦当劳化》(作者是美国的乔治·里茨尔,上海译文出版社)。
先讲讲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吧。
这本书的最大亮点,是把麦当劳的成功归结为四点“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并分别做了阐述。
如果哪位读者想知道为什么麦当劳的那个汉堡上的两片小圆面包是目前那种尺寸,书中会有答案。
作为中国企业“管理+IT”提升的推进一员和实践一员,我知道这四点对中国企业变“粗放经营”为“精细运作”的重要:“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
当时那位老美作者写这本书,倒是出于相反的目的,他觉得整个社会处处都麦当劳化,是一种对人性的扭曲和同化,让亿万人过着一种越来越没有自己个性的生活。
比如,他提出一点,说麦当劳的一种思维模式是“用多来代替好”,麦当劳动辄推出“至尊大汉堡”,说分量更足,但分量多就意味着更好吃吗?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为了追求这个“更多的量”就放弃了自己厨房、或者法国餐厅那种“质量”呢?至少老美作者的这番话给了我提醒,下次再看到什么洗衣粉加量10%、护肤品更大包装不加价,不能动心了,因为这种促销是用“加量”剥夺了我体验其他“更优质”产品的选项。
那位老美作者本来想在书中好好写写怎么克服“麦当劳化”,但我看他是失败了,这本书倒是把以上四大亮点解读的不错。
因此,说回到广州的那条新闻,没准,广州机场管理方不让麦当劳入住,不是效率低下,不是为了保护其他贵而劣质的餐饮,也许,是为了用实际行动“抵制社会的麦当劳化”呢?是为了探索一种“不同于美国主流即麦当劳式的商业成功模式”呢?。
“M”金字招牌下的社会化解读摘要:麦当劳化快餐店的原则正在主导美国社会,而全球化的进程也使得这种原则逐步主导世界其余地方越来越多的部门。
麦当劳化不仅影响到餐饮业,也影响到教育、工作、医疗、旅游、食品、政治、家庭生活,事实上影响到社会的每一个其他方面。
甚至是影响到现代人的个性发展,向最根本的人性发起进攻。
简单概括麦当劳的特点就是标准化,以不变应万变。
关键词:麦当劳化;标准化;自我追求走进“M”金字招牌的拱门,你可明显感到这里高效率的服务:从汉堡到鸡块都有明确的数量标准,即使那些惯于精打细算的妈妈们,也禁不住带孩子来这里大嚼一顿;麦当劳的食品滋味都是可预计的,不会出现意外,甚至这里的服务方式;麦当劳还尽量用非人技术代替人,追求最佳资源配置的这种控制不仅针对职工,并扩展到顾客的就餐时间。
你带着孩子离开麦当劳餐厅时,也许只意识到金色的“M”算计了你的钱包,但多半不会意识到你这个人的本身,也整个儿被它算计了一回。
严格的分工、精确到秒的操作、少量的食物品种保证了效率;汉堡坯的直径、生菜和薯条溢出的效果都是精确计算的结果,这是消费心理学的运用;统一的环境布置让人在世界任何的角落不会有陌生感、冷冻的土豆和汉堡半成品原材料不会受到季节的影响,一切皆可预测;就连那分布局促的座位也不是无意而为,你不会在一个不舒服的座位久留,加上标准化的制作销售程序,员工和顾客都在控制之下。
其实不仅仅是麦当劳,全世界的连锁店都是在这样的概念指导下精细运作的。
所谓“麦当劳化”即是指麦当劳运作的主要特点成为社会的特点,这其中包含几个主要的元素: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
正如乔治•里茨尔在《社会的麦当劳化——对变化中的当代社会生活特征的研究》书中所做的比喻,许多人把未来看作一种麦当劳化的“天鹅绒笼子”,因为虽然他们可能会承认麦当劳化正在稳定地包围他们,却感到相当舒服。
他们喜欢甚至渴望这个麦当劳化的世界,并且对它的扩大与生长表示欢迎。
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doc 16页)壹、前言「麦当劳」(McDonald’s)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发展之一,它的势力范围早已超越美国本土与快餐业界,进而扩展到全世界人类生活的各个重要领域(Ritzer,1993,p.1)。
事实上,麦当劳不仅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同时也在流行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任何一家麦当劳连锁店开幕,都可能会成为媒体争相报导的焦点,或者跃登当地报纸的头条新闻。
许多电视节目或电影剧情也自然地将麦当劳融入其中,俨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获缺的重要部分。
更有甚者,人们对麦当劳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视其为一种神圣机构的代表。
举例来说,当第一家麦当劳在莫斯科隆重开幕时,被描述为是一种具有特权的大教堂,而川流不息的顾客则像是奉行某种宗教的消费者。
麦当劳的影响力还不仅如此,根据一九八六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六的学校孩童都认识「麦当劳叔叔」(Ronald McDonald),这项排名仅次于第一名的圣诞老人。
麦当劳除了在城市与乡镇陆续开设连锁店之外,它也跳脱以往竖立于校园附近的开店模式,迅速地将触角深入学校的饮食部门,甚至后来还出现在飞机供应的餐点之中,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Ritzer,1993,pp.4-7)。
截至今日,这种以「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为中心的重要过程仍持续不断地在社会的其它领域中成长茁壮,并且展现无远弗届的影响力,正如同「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浪潮一样地令人不可抗拒。
因此,一般美国人对于麦当劳连锁餐厅已经习以为常,成为日常生活不可获缺的要角,这种影响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进行的更快、层面也更深远,它所触及的不只是消费品味的层面,而是更根本的世界观,甚至是思考认知过程的形塑与改造。
针对此一现象,George Ritzer曾于一九八三年发表〈社会的麦当劳化〉(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一文,深刻地描述麦当劳在美国社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社会的麦当劳化读书报告麦当劳是一个全球知名的快餐连锁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千家门店。
然而,近年来,人们开始将麦当劳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形容社会的麦当劳化现象。
这一现象指的是社会各个方面都在追求快速、高效和标准化的发展,类似于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模式。
社会的麦当劳化体现在教育领域。
教育机构开始倡导标准化的教育方法,追求高效的知识传授和评估方式。
学生们被要求按部就班地学习,追求高分和升学率,而不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导致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过大,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社会的麦当劳化还表现在工作领域。
许多公司采用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管理方式,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
员工们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工作任务,缺乏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新能力的机会。
这种工作方式容易导致员工的工作压力和不满情绪增加,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会的麦当劳化还在生活方式方面产生影响。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被紧凑地安排,快餐文化盛行。
人们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食物和娱乐方式,忽视了健康和品质。
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例如饮食失衡、缺乏运动和社交时间。
然而,社会的麦当劳化并非完全负面。
麦当劳的经营模式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例如高效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教育领域,标准化的评估方式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为了应对社会的麦当劳化现象,我们需要寻找平衡点。
在教育领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和升学率。
在工作领域,需要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新能力。
在生活方式方面,我们应该注意身心健康,追求平衡的饮食、运动和社交生活。
社会的麦当劳化现象在教育、工作和生活方面都有体现。
虽然麦当劳化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有积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寻找平衡点,避免过度追求效率和标准化,注重个体的发展和整体的健康。
麦当劳化的美国社会学-本文之目的有三:其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将麦当劳化的概念应用于社会学;其二,是将此应用和元社会学,即社会学的社会学,联系起来,特别是和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此领域的贡献联系起来;其三,通过这种分析,提示一点解决当下社会学“危机”之新办法。
社会学的社会学和元社会学在切入本文最重要目的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如何将麦当劳化的概念应用植于社会学的社会学,或如我所称得的元社会学(Ritzer, 1991)的背景。
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学的社会学的名声败坏在《美国社会学家》杂志上的一些小专题的手里,如关于引证率和专业排名的一些。
然而,通过另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理论和经验的研究,这个领域是可以而且应该被复兴的。
社会学家处于可以利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的有利地位,正如本文正要做的,利用社会学的麦当劳化和概念和理性化的理论,来研究当前社会学的发展问题。
元社会学的主要目的是和阿文·高德纳(Gouldner 1970)所说的“社会学的社会学”或“反思社会学”一致的。
如他所说,“反思社会学主要关心社会学家要做什么和他们实际在做什么的问题”(Gouldner, 1970: 489)。
不过,高德纳的社会学的社会学主要关心单个的社会学家。
布迪厄的方法比高德纳更开阔也更复杂。
布迪厄也承认研究单个社会学家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类型),不过他主要关注无意识地推动社会学家的社会力量。
社会学推理发生在社会结构的背景之中,并受其影响,社会学家有义务分析这些结构的本质,或云“社会学思想的社会决定因素”(Bourdieu, 1990: 184)。
这些社会结构与社会学思想的隐性结构有关,它们被称作“思想的非思想范畴,用于决定什么是可思想的,以及思想的形式将如何”(Bourdieu, 见于Wacquant, 1992:40)。
在客观的社会结构和主观的心理结构之间存在一种关系,社会学的社会学家的任务之一便是揭示这种关系的本质。
社会的麦当劳化——合理中的不合理《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有主导美国社会及世界越来越多部门的麦当劳快餐店的原则作了颇具洞察力的分析和批判。
作者以马克斯·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为据,向人们指出当今世界麦当劳化的进程的发展趋势及可能带来的危害性。
韦伯曾说过,合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效率”,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使事物整齐划一,变得毫无差别。
这样的所谓的合理化的社会制度其实是不合人性和非人化的。
韦伯担心,不断衍生着的合理化的社会制度最终将形成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使人无法逃离、没有出口。
乔治·里茨尔认为他的分析与韦伯是一脉相承的。
在他的观点中,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方式典型地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合理化进程。
乔治·里茨尔作为麦当劳发祥地中的一员,他对社会的麦当劳化进行了进行了深刻而富有洞见的剖析。
其论调、其视角都令人耳目一新并发人深省。
全书从麦当劳的“效率”、“可计算性”、“可预见性”以及“可控制性”几个特征出发,寻找了很多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包括教育、工作、医疗、旅游、食品、政治、家庭生活乃至一个人的出生与死亡……让我们切身体会到麦当劳现象已经无所不在。
麦当劳能够从当初的一家小店达到现在全球遍地开花的状况是有其合理性的,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本书在分析它的合理性的同时重要的指出了其明显的负面作用。
麦当劳化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其四个特征上,这四个特征包括效率,可计算性,可控制性以及可预测性。
麦当劳的效率体现在他们为人们提供了从一点到达另一点的最佳方法,他们可以让你最快的解决就餐的问题,其他一些仿照麦当劳模式的机构也在诸如减肥,擦车,配眼镜和与人联系以及交纳个人所得税方面,提供了同样高的效率。
这对于很多寻求快速成果的人们无疑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至少,这种模式看上去向他们提供了能满足许多不同需求的有效方法。
官僚体制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更高效率的工作组织方法而出现的,相比于其他组织工作方法,它具有一种能产生更高效率的正规结构。
案例二十一:社会的麦当劳化世纪之交由F.W泰勒发明的科学管理,亨利.福特的流水线,大规模制造的莱维敦郊区房屋,购物商城,以及雷.克罗克制造的麦当劳连锁经营模式。
这些发展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时至今日仍然很重要。
1. 麦当劳的历史先驱纳粹大屠杀这一大规模屠杀的方式被韦伯视为理性化和官僚主义的极端非理性化——大屠杀:批量生产死亡韦伯在20世纪早期撰写了有关理性化和官僚化铁笼的理论。
齐格蒙特.鲍曼说,韦伯关于理性化最大的担心在纳粹大屠杀中实现了。
韦伯于1920年去世,在此之后20年内,纳粹大屠杀开始了。
鲍曼认为“大屠杀可视为现代官僚理性化的范例”。
并指出,事实上,大屠杀并不是对文明的背离,而是与我们所了解的文明息息相关,无论是其主导精神,重点战略还是其内在的世界观。
换句话说,大屠杀建立在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基础上。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之前出现的种种屠杀都无法满足大屠杀中对数以百万计的人系统化、高效率的杀戮需求。
大屠杀目标:实现完全理性化的社会。
完美社会是没有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和残疾人的社会。
希特勒将犹太人定义为“病毒”,是一种必须从纳粹社会清除的毒素。
为提高效率,选择毒气作为最有效的毁灭工具。
让犹太人自己完成更加提高效率。
大屠杀试图设计出一套大规模设计的程序。
整个过程具备现代流水线的特征。
火车蜿蜒驶向集中营,遇难者站成一排,步伐整齐地行走。
一旦这一过程结束,集中营的工作人员就会对成堆的尸体进行系统化处理。
大屠杀是由一个巨大的无人控制系统管理的。
奥斯维辛认为它实际上是现代工厂系统的延伸。
但是这里并不生产货物,原材料是人,最终产品是死亡,每天都有如此多数量在管理者清单上被详细标记。
烟筒,这一现代工厂系统的象征,不断喷出燃烧尸体产生的呛人浓烟。
现代欧洲四通八达的铁路系统向工厂运送一种新的原料,运送的方式与其他货物一模一样……工程师设计了火葬场,管理人设计的官僚体系正乐此不疲地高效运转着。
2.教育的麦当劳化高等教育业:成绩、分数、评级和排名在教育界,大部分地课程也是按照标准的周数和每周一定的学时数来安排的。
学号:2011211545姓名:王玲我生活的世界——《社会的麦当劳化》读书笔记1990年,广州深圳出现了第一家麦当劳店,麦当劳是伴随着90后的成长一起发展起来的。
由于曾经在麦当劳打工,我对于麦当劳工作的特点深有感触,第一天上班时用餐高峰时期的忙碌景象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读过本书后,我又延伸阅读了艾伦•布里曼的《迪斯尼风暴》,下面简单谈一下对《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中现代性社会和后现代性社会的观点的理解。
对于文中所说的麦当劳化的四个侧面印在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
乔治•利兹的这本书中对于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与可控制性,作者已观察的相当细致,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个麦当劳化的社会,我们就生活其中。
然而,作者对这个麦当劳化的社会是持有悲伤的态度的,即铁笼是铁做的,他深深地为麦当劳化的过程所激怒,并且看不到有什么逃脱的途径。
由此我想到了在麦当劳工作的感受,起初经历员工培训时,面对着产区、炸区以及大大的冷藏柜,我对于这些陌生的事物开始产生紧张感,定时装置和经理的监督控制了每一个动作,后来我喜悦于可以顺利的配合机器和同事满足高峰时刻客人的用餐需求。
一个月之后,这种出色的配合不能再带给我任何惊喜,想到以后日复一日都要如此工作,深深的恐惧感吞没了自己。
我不知道除了一小时7.9元的工资外,我还能获得什么,于是,我恐慌的逃脱了那里。
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我认为作者为社会的麦当劳化寻找出路是理由充分的,作者在后文中提及了后现代化,我在布里曼的《迪尼斯风暴》里看到了关于后现代化的特征——主题化、混合消费、商业化和表演性劳动,这里的迪斯尼化是指迪斯尼主题公园所代表的那些原理的传播。
下面以麦当劳餐厅为例来描述这种后现代性。
主题化是用特定主题包装一个对象,借此赋予它某种有吸引力的特殊意义和氛围。
均质化作为麦当劳化的一个不足在后现代社会中得到修正,消费者对大同小异的标准化商品、服务和消费环境越来越不感兴趣。
麦当劳本身能够继续发展的成功在于麦当劳将其自身包装为一个主题,一方面公司的装饰、提供服务的方式、员工的服饰以及各式各样的建筑特色是麦当劳的普遍特征;另一方面,麦当劳在不同的国家会结合当地的特色推出本地主题的食品。
社会的麦当劳化的读书笔记社会工作2班20082310李帅首先对作者做一下简介:乔治里泽马里兰大学著名的社会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型教师、《消费者文化周刊》的创始编辑。
2000年,美国社会学联合会授予他教学杰出贡献奖。
.他所作的《社会的麦当劳化》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社会学著作之一。
书的内容简介:批判了快餐文化掀起“理性的非理性化”潮流,不啻于消费文化鸦片!什么是快餐文化呢?快餐文化就是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一种现象,比如看名著只看精简版,想学东西只想报速成班。
快餐文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是人们对名利过多追逐的产物,是人们只求其名不求其实的表现。
快餐文化只能填饱肚子,但没有太多的营养,吃多了反而会坏了身子,食之无味,弃之不惜。
快餐多了,经典却少了,在日常生活中,听的歌曲也只能是流行一阵子,书也是流行一阵子,内容多是当下的流行,过了一个时期就再也无人问津了。
麦当劳化是理性化的再概念化说法,是指从传统思维转向理性思维和科学管理的过程。
韦伯用官僚体制来表示这个社会变迁的方向,而里兹则认为速食餐厅作为一个典范更具当代代表性。
警示:面对麦当劳化的吸引和诱惑,我们不应对其危害视而不见!应对:抵制麦当劳化,创造一个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的世界!社会的麦当劳化意指快餐店的规则逐渐主宰美国社会的诸多方面乃至世界其他地域的过程。
各种迹象表明,麦当劳化是个残酷的进程,扫荡着世界上那些看似固若金汤的机构和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麦当劳只是席卷全球的合理化进程中的一个范例,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这一表述比其他称谓——如“汉堡王化”、“星巴克化”、“7-11便利店化”等更有影响力。
麦当劳化的过程可以被简述为:速食餐厅的准则正逐渐支配著美国社会和世界其他地方越来越多的层面麦当劳化取得成功的核心优势基于它的四个重要特征:为顾客、员工以及管理者提供了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
效率:用最理想的方式来完成某项作业可计算性:客观的项目(如销售量)必须能够被量化,而非主观的项目(如味道)可断定性:标准化和均一化的服务控制:标准化和均一化的员工现在,“麦当劳快餐店”对于中国人来说,大概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了。
全球化与麦当劳化作者姓名:吕昭昕指导老师:莫卓娜指导单位:邵阳学院13级中文系汉语教育国际专业学号:1340404026中文摘要;当今社会,全球化似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众趋势,贸易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等深入人心,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身在全球化中。
全球化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发达国家提出来的,他们把自己的生产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但是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发达国家。
因而有了反全球化的声音,在发达国家美国麦当劳餐厅的反全球化首当其冲。
麦当劳是美国的快餐餐厅,受全球化的影响,麦当劳餐厅大量分布在各个国家,是全球化的一个缩影,所以,全球化与麦当劳化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离。
English Summary:Nowadays,globalization seems a irreversible the public trend, trade gilobalization、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o on have been around,we have been unconsciously in globalization.Globalization this concept beginning put forword to the developed country,they transfer to their product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y,though is in the degree it urge the developing country development ,the max profiter is the developed counrey.Threfore,have the voice of against the globalization,in developed countries bear the brunt of the against globalization at McDonald’s restau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McDonald is the restaurant in United States,it is infected of the globalization,the restaurant have amount of distribution in each countries,it is a epitome in the globalization.As a result,globalization and McDonaldization are tighly connect each other,can’t separation.关键词:全球化、麦当劳化、市场、正文:对于全球化这个词义的解释是中性词,因为它既包含有利的一方面,同时也包括了弊端。
生活从麦当劳化到消费圣殿的演变生活从麦当劳化到消费圣殿的演变For AlwaysJohn Williams - 人工智能For AlwaysJohn Williams - 人工智能John Williams - 人工智能For AlwaysJohn Williams - 人工智能人们渴望逃离消费场所提供的日常世界。
同时,建造更大、更为壮观的消费圣殿的竞赛将持续上演。
在未来数年里,世界上再没有其他的地方会比中国更多地上演这一竞赛。
本书的作者乔治·瑞泽尔认为:狂热消费和具有魅惑力的消费圣殿是导致大衰退的重要原因。
消费是个迷魂阵welcome《赋魅于一个祛魅的世界》(美)乔治·瑞泽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版作为美国当代最知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乔治·瑞泽尔并不以理论建构和创新见长。
他赖以成名的,是对社会学理论发展史的系统梳理和普及化传播。
他的《古典社会学理论》《后现代社会理论》等著作,已经被世界众多知名高校选为教材,广泛传阅。
在教材之外的其他学术论著,也具有两个极其鲜明的特点:全面综合前人的理论成果,以及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在《赋魅于一个祛魅的世界》这本书里,瑞泽尔延续了自己在《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中的观察视角,把类似麦当劳、星巴克、沃尔玛等连锁型消费场所的演化生态,视为观察当代社会变迁的主要线索和切入点。
瑞泽尔认为,消费在当今世界既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又是众多个体存在感的主要实现方式,因此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代人的一种宗教,而上述消费场所的构建和布置方式,也可以被视为对于宗教教堂的一种模拟。
基于这样的原因,瑞泽尔在书中把这些消费场所称之为“消费圣殿”。
从这个角度来说,宗教社会-生产社会-消费社会的演化历程,可以跟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一一对应。
这也是瑞泽尔在孔德的“神学-形而上学-科学”、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等之后,对于社会演化机制理论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