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平面直角坐标系2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苏科版八年级上5.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目标:1.领会实际模型中确定位置的方法,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有关概念.2.了解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位置、会由点位置写出点的坐标.教学重、难点:1.会用坐标描述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2.理解横、纵坐标的实际含义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与数形结合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导入: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描绘物体的位置,本节课我们就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快速、准确的解决这类问题。
2.为了让小丽快速的找到心形喷泉,你能描述一下心形喷泉的位置吗?3.点题:像上面这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加以描述【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现实背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生活中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自然转化到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二、探究新知1.构造模型:如果我们把北京西路,北京东路看成一条数轴,同时将中山南路和中山北路也看成一条数轴,由于十字路口道路垂直,所以我们得到了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
那么此时中山北路西边50m,可记为-50.北京西路北边30m,可记为30.心形喷泉的位置就可以用(-50,30)这样的一对有序实数对来描述。
2.介绍模型:(1) 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铅直方向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它们统称为坐标轴,两轴交点是原点 .特征:两条数轴、互相垂直、公共原点概念辨析:你下面四个图形中,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是()【设计意图:同概念辨析,让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深化.】(2)我们把心形喷泉记为点P, 那么表示它的位置的一对有序实数对(-50,30)叫做点P的坐标.点P的坐标为(a,b),其中a称为P的,b称为P的,横坐标应写在纵坐标的。
特征:①点的坐标通常与表示该点的大写字母写在一起,如P(a,b)②先横后纵;逗号隔开;加上括号。
5.2 平面直角坐标系(2)一.辅助 执教者 执教时间1.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5.2平面直角坐标系(2)》。
2.学习目标:(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已知条件,会求一些简单图形点的坐标;(2)探究并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或旋转,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
3.自学指导:认真看书本P 123-124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阅读例3,学会求简单图形中点的坐标,以及规范的表达;(2)通过P 123页的“讨论”,探究图形平移过程中对应点坐标发生的变化规律;(3)通过P 124页“数学实验室”操作,小结图形在翻折,平移过程中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
7分钟后进行自学检测 二.先学1.看书 :教师巡视,搜集问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时备课。
重点:图形平移、翻折前后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难点:图形旋转前后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
2.自学检测:(1)书本P124 数学实验室 (2)书本P125练习(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BA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B =OB =A 、B 点坐标.②将△OBA 分别沿着x 轴、y 轴翻折,写出点A 、B 翻折后的对应点坐标;③将△OBA 沿着x 轴水平向左平移5个单位,写出点A 、B 、O 三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坐标;④将△OBA 沿着y 轴水平向上平移3个单位,写出点A 、B 、O 三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坐标。
三.后教1.更正:学生黑板上板演,底下同学相互校对答案,交流方法。
预设(1):学生不会根据图像的变化求对应点的坐标。
预设(2):平移、翻折前后图形的对应点坐标变化搞不清楚。
2.讨论: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或旋转,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
拓展:(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3,2),将点A 绕O 点逆时针旋转90°到点E ,则E 坐标为 ;将点A 绕O 点逆时针旋转180°到点F ,则F 坐标为 .四.当堂训练必做题:1.点A (-2,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2.点B 关于x 轴对称点坐标是(5,2),则点B 关于y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B =AB =10,A (12,0),则B 4.已知x 轴上点P 到y 轴的距离是3,则点P 坐标是_______.5.点M (1,-x +2y )与点(x +y ,4)关于x 轴对称,则x = ,y6.已知点A (3,2)与点B (x ,3x +1)在同一条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B 的坐标为 。
优质文档
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2平面直角坐标系(2)学习案
一、学习目标: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图形位置的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的关系.
2.会用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
二、我的收获:
1第一象限内点的特征是第二象限的点的特征是第三象限的点的特征是第四象限的点的特征是,x轴上的点的特点是,y轴上点的特点是。
2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
3平行于x轴的点的坐标特点是,平行于y轴的点的坐标特点是。
4点P(a,b)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点P(a,b)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点P(a,b)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
我的困惑:
1、
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5-2平面直角坐标系(2)》一. 教材分析《5-2平面直角坐标系(2)》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初步应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坐标系的性质,能够熟练地在坐标系中进行点的坐标计算,并且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坐标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性质,能够在坐标系中进行点的坐标计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坐标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性质,能够在坐标系中进行点的坐标计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际例子,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讲解与示范: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在坐标系中进行点的坐标计算。
3.实践与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4.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5.2平面直角坐标系2【教学目标】1、在同一坐标系中,探索位置变化与数量变化的关系,图形位置的变化与点的坐标数量变化的关系;2、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感受“坐标”的思想;3、通过实践、观察、猜想、归纳,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点的坐标变化确定平面内变化后的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体会点的坐标数量变化的位置在坐标平面内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具有公共原点的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向右为正方向,铅直方向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是原点。
2、过平面内一点P作x轴的垂线段,垂足代表的数a是这个点的横坐标,过点P作y轴的垂线段,垂足代表的数b是这个点的纵坐标,点P的坐标可用一对有序实数对(a,b)表示。
3、若点P坐标为(a,b),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丨b丨,点P到y轴的距离为丨a丨。
例3 如图,点B、点C在x轴上,试在第一象限内画等腰三角形ABC,使它的底边为BC ,面积为10,并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
变式:若将“在第一象限内”去掉,写出A点的坐标。
二、新知探索1:思考:1、点A1与点A2位置上有什么样的关系?2、点A1与点A2坐标上有什么样的关系?3、请你再观察几组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刚刚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结论:在坐标平面中,若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则这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探索、交流、归纳:若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两个点的坐标又有什么关系呢?结论:在坐标平面中,若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则这两个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归纳:在坐标平面中,➢若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则这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则这两个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反之,在坐标平面中,➢若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
5.2平面直角坐标系(二~三)【推本溯源】1、回顾上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5),B(﹣2,1),C(﹣1,3).(1)△ABC的面积是3;(2)若△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已知点C1的坐标为(4,0),写出顶点A1的坐标(2,2);(3)将△ABC绕着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2B2C2,写出C2的坐标(3,1).2.点的平移点P(a,b)先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n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m,b+n);点P(a,b)先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n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m,b-n);3.点的对称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4.一三、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a,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a,-a)。
5.坐标轴的平行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6.以不同的点作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位置、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关系:(1)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不变,则点的坐标不变;若点的位置改变,则点的坐标改变。
(2)建立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的位置不变,点的位置改变。
【解惑】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的坐标是()A .(2,3)--B .(2,3)-C .(2,3)-D .(2,3)【答案】D【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求解.【详解】解:点(2,3)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的坐标是(2,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例2:已知点()3,2M -与(),N x y 在同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且点N 到y 轴的距离等于4,那么点N 的坐标为()A .()4,2或()4,2-B .()4,2-或()4,2--C .()4,2-或()4,2-D .()4,2或()4,2--【答案】B【分析】根据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等可得点N 的纵坐标为2-,再分点N 在y 轴的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求出点N 的横坐标,然后解答即可.【详解】解:∵点()3,2M -与点(),N x y 在同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点N 的纵坐标为2-,∵点N 到y 轴的距离为4,∴点N 的横坐标为4或4-,∴点N 的坐标为()4,2-或()4,2--;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规律,熟练掌握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把点(),2A m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 .若点B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m =()A .2B .3C .4D .5【答案】C【分析】先根据平移方式确定点B 的坐标,再根据点B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列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 点(),2A m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 ,∴()1,23B m ++,即()1,5B m +,点B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15m +=,∴4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平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平移时坐标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加左减,纵坐标上加下减.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3,3)A ,(0,5)B ,若在坐标轴上找一点C ,使得ABC 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C 有()A .4个B .5个C .6个D .7个【答案】D 【分析】由题意知A 、B 是定点,C 是动点,所以要分情况讨论:以AC 、AB 为腰、以AC 、BC 为腰或以BC 、AB 为腰.则满足条件的点C 可求.【详解】解:由题意可知:以AC 、AB 为腰的三角形有3个;以AC 、BC 为腰的三角形有2个;(1)填空:点A 的坐标是______,点(2)将ABC 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求ABC 的面积.【答案】(1)()41-,,()5,3(2)见解析(3)72ABC S =△【分析】(1)直接利用已知点的位置得出各点坐标即可;(2)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3)解:34212ABC S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摩拳擦掌】1.(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已知点12A (,),过点A 向x 轴作垂线,垂足为M ,则点M的坐标为()A .10(,)B .20(,)C .(0,1)D .2(0,)【答案】A【分析】根据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都相等,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来进行求解.【详解】解:()1,2A ,点A 向x 轴作垂线,垂足为M ,M ∴点的纵坐标为0,横坐标与A 点相等,即()1,0M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都相等是解答关∵()0,30A ,()20,10,B ∴130203002ABO S =⨯⨯=V ∵OA 上有31个格点,OB 上的格点有()2,1,(【分析】根据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即点(),P x y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的坐标是(),x y -,即可得出a ,b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 点(),2021A a 和点()2022,B b 关于y 轴对称,2022a \=-,2021b =,202220211a b ∴+=-+=-.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 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得出a ,b 的值是解题关键.6.(2022春·上海闵行·七年级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点()3M m ,与点()4N n ,关于x 轴对称,那么m n +=______.【答案】1-【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即可解答.【详解】解:∵点()3M m ,与点()4N n ,关于x 轴对称,∴3n =,4m =-,∴431m n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熟记关于x 轴对称的点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7.(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已知点()2,3P a b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恰好落在原点上,则P 点坐标为___________.【答案】()2,3【分析】根据平移的规律:上加下减,左减右加,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点()2,3P a b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22,33P a b ---,且改点恰好落在原点上,∴220a -=,330b --=,解得1a =,1b =-.∴22a =,33b -=,∴()2,3P .故答案为:()2,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的平移,关键是利用平移的规律: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在x 轴的负半轴上的点的横坐标0<,纵坐标为0.8.(2023春·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中)已知点()43A ,,AB y ∥轴,且5AB =,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答案】()48,或()4,2-【分析】分:①点B 在点A 的上边,②点B 在点A 的下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详解】解:∵AB y ∥轴,∴设点()4,B y ,①点B 在点A 的上边时,∵5AB =,∴35y -=,解得8y =,点B 的坐标为()48,;②点B 在点A 的下边时,∵5AB =,∴35y -=-,解得=2y -,点B 的坐标为()4,2-;综上所述,点B 的坐标为()48,或()4,2-.故答案为()48,或()4,2-.【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于y 轴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的性质,分情况讨论.9.(2023春·广东肇庆·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4A ,()8,0B ,(),C a b ,点C 在第一象限,CB x ⊥轴,且到x 轴的距离为6.(1)=a__________,b=_________的面积;(2)求ABC(3)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知不足】2A .()2023,0B .()2021,1-C .()2022,1【答案】D 【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点1当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6秒时,点P 的坐标为()6,0,…,∵202345053÷= ,∴P 的坐标是()2023,1-,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点的规律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象,得到点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2.(2023春·黑龙江佳木斯·七年级统考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1M m m ++在y 轴上,则点M 的坐标为()A .()0,2-B .()2,0C .()4,0D .()0,4-【答案】A【分析】根据在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求出m 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点()3,1M m m ++在y 轴上,∴30m +=,∴3m =-,∴1312m +=-+=-,∴()0,2M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y 轴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在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是解题的关键.3.(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把点A (),2m m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点B 正好落在x 轴上,则点B 的坐标为()A .()50-,B .()70-,C .()40,D .()30,【答案】B 【分析】由平移方式可得平移后的坐标为()2,5m m -+,再根据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求出m 的值,即可得出点B 的坐标.【详解】解:点A (),2m m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对应点的坐标为()2,2m m -+,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的坐标为()2,23m m -++,即()2,5m m -+, 点B 正好落在x 轴上,∴50m +=,∴5m =-,∴点B 的坐标为()52,0--,即()7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由平移方式确定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移方式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出平移后的坐标.4.(2023春·湖北黄冈·七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1)P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答案】(6,4)【分析】根据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左减右加,上加下减解答可得.【详解】解:将点()2,1P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 '的坐标是()24,13++,即()6,4P ',故答案为:()6,4.【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记平移中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是解题的关键.5.(2023春·黑龙江佳木斯·七年级统考期中)将点()3,2A --先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答案】()5,1-【分析】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求解即可.【详解】解:将点()3,2A --先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则点B 的坐标为()32,23---+,即()5,1-,故答案为:()5,1-.【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答案】()101220,【分析】首先根据各点的坐标求出长度,找出这些长度之间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即可求解.【详解】解:∵正方形OABC(1)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A B C.画出三角形111(2)直接写出点1B,1C的坐标.(3)在三角形ABC 内有一点(,)P a b ,请写出按(1)中所述步骤平移后的对应点1P 的坐标.【答案】(1)见解析(2)1(0,5)-B ,16(5,)C -(3)(7,3)a b +-【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作图即可.(2)由图可直接得出答案.(3)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1)解:如图,三角形111A B C 即为所求.(2)由图可得,点1(0,5)-B ,16(5,)C -.(3) 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111A B C ,∴点1P 的坐标为(7,3)a b +-.【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平移变换,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2023春·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网格中,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试解答下列问题:(1)若将ABC 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111A B C △,请画出平移后的111A B C △;(2)求ABC 的面积;(3)已知第一象限内有两点()32P n +,,()6Q n ,.平移线段PQ ,使点P ,Q 分别落在两条坐标轴上.请直接写出点P 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答案】(1)见详解(2)6(3)(0,2)P 或(3,0)-【分析】(1)求出平移后对应点的坐标为111(5,0),(2,3),(3,2)A B C -,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2)利用割补法求ABC 的面积即可;(3)()32P n +,,()6Q n ,.两点的水平距离633-=,垂直距离22n n +-=,再分两种情况即可.【详解】(1)解:(1,2),(4,5),(3,0)A B C ---,平移后对应点的坐标为111(5,0),(2,3),(3,2)A B C -,平移后的图象如图所示:(2)解:1113515223222ABC S =⨯-⨯⨯-⨯⨯-⨯⨯ (3)解:()32P n +,,()6Q n ,.两点的水平距离平移线段PQ ,使点P ,Q 分别落在两条坐标轴上,如图所示:点P 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为(0,2)P 或(3,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的平移问题,结为图形顶点的平移.【一览众山小】1.(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已知()5,0P -,()4,2Q ,将线段PQ 平移到线段11PQ ,()14,P a -,()1,4Q b ,其中P 与1P 是对应点,则a b 的值是()A .25B .36C .18D .16【答案】AA .()0,10-B .【答案】B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8PB PB t '==-,在Rt △【详解】解:∵点()6,0A∴8PB PB t'==-在Rt POB '△中,OP t =-,∴()()222168t t -+=-解得:12t =-,∴P 的坐标为()0,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023·湖南长沙·统考三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A ,,()22B ,,()32C ,,()1,2D -,平移这四个点中的一个点,使得这四个点关于y 轴对称,则正确的平移过程是()A .将点A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B .将点B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C .将点C 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D .将点D 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答案】C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A 、将点A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坐标为()22A -,,这四个点不关于y 轴对称,错误;B 、将点B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坐标为()22B -,,这四个点不关于y 轴对称,错误;C 、将点C 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坐标为()22C -,,这四个点关于y 轴对称,正确;D 、将点D 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后坐标为()5,2D ,这四个点不关于y 轴对称,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能够得出平移后的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4.(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蜂巢结构精巧,其巢房横截面的形状均为正六边形.如图是部分巢房的横截面图,图中7个全等的正六边形不重叠且无缝隙,将其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A .()33,2-B .()33,2C .(2,【答案】A 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 ,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及点【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正六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2023春·湖北襄阳·七年级襄阳四中校考阶段练习)已知ABC 的各顶点坐标分别为1()()()12121A B C --,,,,,,将它进行平移,平移后A 移到点()3a -,,B 移到点(3)b ,,则C 移到的点的坐标为_____.【答案】(05),【分析】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利用A 、B 两点坐标平移规律得出点C 平移后的坐标.【详解】解:∵点A 由(12)-,平移到()3a -,,∴ABC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点B 由(11)-,平移到(3)b ,,∴ABC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点(21)C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05),;故答案为:(05),.【点睛】本题考查坐标系中图形平移的性质以及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根据已知确定平移是本题解题关键.6.(2023春·河北邢台·八年级统考期中)已知点()2,6P b ,(1)若点P 与点Q 关于x 轴对称,则Q 点纵坐标是____.(2)若点(),M a a b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则b =_____.【答案】6-6【分析】(1)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 x y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是(),P x y '--.【详解】解:(1) 点P 与点Q 关于x 轴对称,()2,6P b ,∴Q 点纵坐标是()2,6b -.故答案为:6-;(2) 点(),M a a b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2,6P b ,∴26a b a b =-⎧⎨+=-⎩,解得126a b =-⎧⎨=⎩.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以及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7.(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M a b ,若N 的坐标为(),ka b k +,其中k 为常数,且0k ≠,则M 、N 互为“k 系关联点”,比如:()2,3M 的“2系关联点”为()22,32N ⨯+,即:()4,5N .若点(),2P m -的“1-系关联点”为(),Q x y ,且满足9x y +=-,则m 的值为_____.【答案】6【分析】由点(),2P m -的“1-系关联点”为(),Q x y ,可得x m =-,=3y -,再由9x y +=-,即可求得m 的值.【详解】∵点(),2P m -的“1-系关联点”为(),Q x y ,∴()=1x m ⨯-,()=21y -+-,∴x m =-,=3y -,又∵9x y +=-,∴()3=9m -+--,∴6m =,即m 的值是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点的坐标与新定义,熟练掌握新定义并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8.(2023·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三模)已知第二象限内的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4,到y 轴的距离为3,则P 点的坐标是______.【答案】(3,4)-【分析】根据坐标的表示方法,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4,到y 轴的距离为3,且它在第二象限内即可得到点P 的坐标.【详解】解:∵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4,到y 轴的距离为3,且它在第二象限内,∴点P 的坐标为(3,4)-.故答案为:(3,4)-.【点睛】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解题关键在于熟记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 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9.(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0A -,点A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11,1A -,紧接着第2次向右跳动2个单位至点()21,1A ,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左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右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A 第2023次跳动至点2023A 的坐标是___________.【答案】()506,1012【分析】设第n 次跳动至点n A ,根据部分点n A 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412n A n n --,,()41121n A n n +--+,,()42121n A n n +++,,()43122n A n n +++,(n 为自然数)”,依此规律结合202350543=⨯+即可得出点2023A 的坐标.【详解】解:设第n 次跳动至点n A ,-,【答案】( 1.81)【分析】利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详解】解:由题意知:长方形的边长为图形“凸”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答案】()11-,【分析】根据坐标的特点,长度为2时,对应点为B ,确定长度为4时,对应点为C ,长度为6时,对应点为D ,长度为8时,对应点为E ,长度为11时,对应点为F ,长度为14时,对应点为G ,长度为16时,对应点为H ,长度为18时,对应点为P ,长度为20时,对应点为A ,循环节为20,计算202320÷,看余数判断即可.【详解】解:∵AB EG x ∥∥轴,BC DE HG AP y ∥∥∥∥轴,点D 、C 、P 、H 在x 轴上,()()()1,2,1,2,3,0A B D --,()()3,2,3,2E G ---,∴222233222AB BC CD DE EF FG GH PH AP =========,,,,,,,,,∴长度为2时,对应点为B ,确定长度为4时,对应点为C ,长度为6时,对应点为D ,长度为8时,对应点为E ,长度为11时,对应点为F ,长度为14时,对应点为G ,长度为16时,对应点为H ,长度为18时,对应点为P ,长度为20时,对应点为A ,循环节为20,∵2023201013÷=⋯,∴细线另一端在BC 上,且与B 相距1个单位长度,∴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的特点和坐标的规律,熟练掌握坐标的特点,准确计算出循环节是解题的关键.13.(2023春·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中)若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5,到y 轴的距离为3,点P 在y 轴的右侧,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答案】()3,5或()3,5-(1)画出ABC 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2)画出111A B C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3)如果AC 上有一点(),P m n 经过上述两次变换,那么对应【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4,m n --(2)如图所示,222A B C △即为所求,(3)AC 上有一点(),P m n 关于x 轴的对称的点为长度后得到的点2P 的坐标是()4,m n --,故答案为:()4,m n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变换的定义与性质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平移、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特点.16.(2023春·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如图,点B 的坐标为()3,b b +,且a ,b 满足3a b -+∴()()222203120AB =-+--=⎡⎤⎣⎦,()()22220039AP x x =-+-=+,()()222220145BP x x x =-++=-+,①若90PAB ∠=︒,∴222PA BA PB +=,即2292045x x x ++=-+,∴解得6x =-,∴(6,0)P -;②若90ABP ∠=︒,∴222AB BP AP +=,即2220459x x x +-+=+,∴解得4x =,(4,0)P ∴;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6,0)-或(4,0).【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坐标和图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移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和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春·河北邢台·八年级统考期中)图1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0,2A ,()2,0B -,()4,0C .将点B 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点D ,图2所示.(1)求D 点坐标;(2)连接AC 、CD 、AD ,(),4P m 是一动点,若PAD S △【答案】(1)()5,4()1,4P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生在学习了坐标概念、坐标系的初步知识后,进一步深化对坐标系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坐标轴、坐标点的特征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在坐标系中进行点的表示和坐标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坐标的概念,对坐标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点的表示方法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感受和理解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掌握坐标轴的特点,能够熟练地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进行简单的坐标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坐标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点的表示方法。
2.难点: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模型或图片。
3.相关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飞机导航等,引导学生思考坐标系的作用,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模型或图片,同时讲解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点的表示方法。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进行坐标运算。
如给出点的坐标,让学生在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位置;或者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坐标系解决。
平面直角坐标系2教案教案标题:平面直角坐标系2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方法。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坐标绘制点,并根据点的位置确定其坐标。
教学准备: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绘制工具,如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
2. 学生的教学用具,如直尺、铅笔、纸张等。
3. 相关教学资源,如教科书、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1. 导入:- 向学生简要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作用,如在地图上标记位置、表示运动轨迹等。
- 引导学生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性质,如x轴和y轴的相互垂直、原点的坐标为(0, 0)等。
2. 知识讲解:- 解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方法,即通过两个数值(x坐标和y坐标)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 详细介绍x轴和y轴的正负方向,并解释坐标的正负表示点相对于原点的位置关系。
- 讲解如何根据给定的坐标绘制点,并根据点的位置确定其坐标。
3. 示例演练:- 给出一些简单的坐标点,要求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绘制这些点,并写出其坐标。
- 引导学生讨论并解释每个点的位置和坐标,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4. 拓展练习:- 提供一些更复杂的坐标点,要求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绘制这些点,并写出其坐标。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确定点的坐标,以及如何利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关系。
5.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性和应用。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澄清可能存在的误解。
6. 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
-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提高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在示例演练和拓展练习中,观察学生绘制点和确定坐标的准确性和独立性。
2.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困惑,及时进行纠正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3. 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掌握程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简介1、主体内容:本课题学习中的主体内容是在上两节课的基础上,由“在坐标系中由点找坐标”发展为“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确定点的坐标”。
根据实际情景和具体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然后结合计算推理确定出坐标的位置。
2、关键信息:从开始的问题情境出发,沿着“问题引入——假设猜想——设法验证——发现规律——推理证明——拓广延伸”的方式展开,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化过程.本节课适宜先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从特殊图形矩形和等边三角形入手进行分析,得出“数学建模”的雏形;再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实际应用。
而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是中心议题。
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学习在于其主动性,而兴趣是主动性的内因。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在“由易到难”和“由简到繁”的过程中循序渐进,认识并深入解决问题.2、课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原点、x轴和y轴中任意两者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且会根据点的坐标来确定点所在的位置;以及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勾股定理的运用。
3、对新内容的学前分析:学生对于处于方格纸中的矩形,相对来说容易理解。
等边三角形中确定点的坐标相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应用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
在“寻宝游戏”中根据点的坐标如何确定坐标系,再根据点的坐标确定出点的位置,让学生在讨论中做出解答。
如果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做适当的提示。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能根据具体图形和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
2、在数学活动经验中,初步掌握一些社会生活经验。
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经历观察、分析、猜想、推理等数学建模过程。
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进行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和猜测的基础上及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中应注意问题的连贯性和前后内容的一致性,引导学生分类研究,由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发现更具一般性的结论,寻求一般性的解决方法.对不同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应按照“问题情境-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证明-拓广”的方式展开,使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着重渗透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以不按教科书呈现的顺序进行教学.譬如,课堂练习环节可以适当提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本课适用于多媒体课件辅助. 可以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
5.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请同学们观看教学小视频,思考以下问题:(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水平的数轴称为或,取为正方向。
(3).竖直的数轴称为或,取为正方向。
(4).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
2、练一练下面四个图形中,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导入新课,在上课一开始抓住学生眼球。
同时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改变以往讲授为主的概念课模式。
此练习题,旨在让学生真正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对横轴、纵轴、原点等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二、点的坐标的定义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何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P呢?小试牛刀写出下图中的多边形ABCDEF各个顶点的坐标.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4,5),B(-2,3),C(-4,-1),D(2.5,-2),E(0,-4)点的坐标是较重要的定义,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此练习题旨在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让学生在做题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例1,已知点的坐标,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找到对应点的位置。
三、象限讲解1、请同学们观看教学小视频,观看后用“+”、“-”、“0”填写以下表格2、练一练:下列各点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什么位置?A(3,2)B(0,-2)C(-3,-2)D(-3,0)E(-1.5,3.5)F(2,-3)动手实践如图,如果用(0,0)表示点A,用(2,1)表示点B的坐标,请同学们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C,D,E,F,G的坐标?同时指出A,B,C,D,E, F,G在平通过小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位于不同象限和不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并总结规律。
此练习旨在巩固点的位置不同,坐标也不同。
动手实践需要根据条件,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建立平面真角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四、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来源早在1637年以前,法国数学家、几何学创始人笛卡尔受到蜘蛛网的启发,将水平的丝当做x轴,竖直的丝当做叫y轴,发明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淮安市北京路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教案(31)主备:阮燕审核:杨华
5.2平面直角坐标系(2)
教学目标: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位置变化与数量变化的关系、图形位置的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的关系.
2.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感受“类比”和“坐标”的思想,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点的坐标的数值变化与点的位置变化的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探索图形位置的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已知△ABC中点A(-1,0)、B(-5,0)、C(-3,5).
(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及BC边上的高AD.
(2)△ABC是等腰三角形吗?AD的长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见课本P123-124
2.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不同的两个点的____坐标相同,_____坐标不
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不同的两个点的_____坐标相同,_____坐标不同.
3.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关于y轴
对称的点的坐标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4.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特征:
图形左右平移,对应点的_____坐标变化,____坐标不变;图形上下
平移,对应点的___ _坐标变化,_____坐标不变.
三、典型例题:
第一象限内画等腰三角形ABC,使它的底边为
BC ,面积为10,并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各点:A(3,4),B(-2,1),
C(4,-1),D(-3,-2),E(0,3),F(2,0).分别写出点A、点B、
点C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及点D、点E、点F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
例3、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B(2,-4)、C(4,
-1)、D(3,-1),把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
个单位长度,得到四边形A′B′C′D′.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
两个四边形,并写它的四个顶点坐标.
四、课堂练习: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1,3),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
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
2.已知点A(a,b)、B(-a,-b)、C(-a,b),且a≠0,b≠0. 其中,
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是________和_______,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是________和_______.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