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5.79 MB
- 文档页数:44
第12部分地面设施一、基本要求1.基础管理基础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地面设施管理体系健全;(2)按规定设置机构、配备人员,设备设施齐全;(3)作业场所有规范的牌板;(4)基建资料齐全有效;(5)供用电设备、设施符合要求,有管理制度;(6)消防设计、设施、器材符合要求,有消防责任制。
2.办公场所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场所满足工作需要,办公设施及用品齐全,通道畅通,环境整洁。
3.两堂一舍两堂一舍应符合以下要求:(1)职工食堂设计合理、设施完备、证照齐全,工作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2)职工澡堂设计合理,基础设施齐全完好,管理制度健全;(3)职工宿舍基础设施齐全完好,人均面积满足要求。
4.工业广场工业广场应符合以下要求:(1)工业广场及道路符合设计规范,满足矿井的实际需要;(2)工业广场及道路清洁,各种牌板及标志齐全清晰。
5.设备材料库设备材料库应符合以下要求:(1)设备材料库符合设计规范、实用性强,设备及材料能够满足矿井日常生产的需要;(2)设备、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放等制度健全,管理科学。
6.煤炭存储设施煤炭存储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1)存储设施符合设计要求,满足生产需要;(2)存储场地降尘、消防、排水等设施完好有效;(3)能动态掌握煤场情况,有落煤台帐,相关记录详细完整。
7.节能环保设施节能环保设施、计量器具和仪表齐全有效,排放达标,台账记录完备。
二、评分方法按表12-1评分,总分为100分。
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表12-1 煤矿地面设施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分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仙桃市人民政府二〇〇八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市域镇村体系规划 (8)第五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12)第六章市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14)第七章城乡统筹与建设“两型”社会 (20)第八章城市性质与规划 (21)第九章总体布局 (21)第十章建设用地规划 (24)第十一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0)第十二章绿地水系规划 (34)第十三章城区基础设施规划 (38)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44)第十五章防灾规划 (46)第十六章中期规划 (49)第十七章城区建设时序 (50)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 (51)第十九章附则 (53)附表 (5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仙桃自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来。
外部发展条件的改变和新的发展观念(包括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区域协同发展、城乡统筹与科学发展观等)都对仙桃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新形势,指导城市建设,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仙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第三条指导思想科学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编制和实施城乡总体规划。
特别是以推动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以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仙桃“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城市发展的固有宗旨和根本动力。
在面对城市与城市内部各部分之间有等级差距拉大、矛盾深化的发展趋势时,社会和谐应当要作为规划的基本原则加以重申。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仙桃的后来者留下发展的可能性是今日仙桃人必须承担的使命。
考点规范练40(2022山东威海检测)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苏皖交会地区,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全市总面积4049平方千米。
2021年,常住人口215.7万人。
2019年1月,马鞍山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马鞍山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8—2025年)》。
《规划》将全市划分为核心优化重点开发区、新型城镇与产业集聚重点开发区、农业生产供给区、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
据此完成1~2题。
1.《马鞍山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8—2025年)》实施后,对马鞍山市的影响有( )①因地制宜地促进区域发展②优化城镇空间布局③使其成为高水平开发区域④改善环境质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关于马鞍山农业生产供给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农业结构调整②推进农业产业化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④成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A1题,该《规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不能使马鞍山市成为高水平开发区域,排除③。
第2题,据材料可知,马鞍山土地面积小,因而耕地有限,不可能成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排除④。
点轴渐进扩散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信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城市空间扩散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实施点轴渐进扩散面临的主要难题是( )A.城乡社会、自然环境差异大B.交通运输条件较差C.人口的流动影响就业分布D.区域间经济水平差距大4.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各县城应该(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③建立产品研发机构④征收地租补贴运费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A3题,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开发历史、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不利于点轴渐进扩散的实施,故选D。
第4题,周围地区的县城,应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改善投资环境,①②正确;产品研发机构应建在科技发达的城市,征收地租补贴运费不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③④错误。
第十二章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12.1 跟踪评价时段和主要内容12.1.1 评价时段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号)第五条:“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规划,规划编制部门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编制规划的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核。
”又根据“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中“第十八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规划编制机关应当适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
从该规划实施起,每五年向该规划审批机关和有审查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一次跟踪评价情况,直至规划实施结束。
跟踪评价应当有以下主要内容:(一)规划实施前后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二)规划实施后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三)因规划实施后对环境有明显不良影响的补救措施。
”盐边钒钛产业开发区规划实施后,每五年开展一次跟踪评价,并向环保主管部门报告一次跟踪评价情况,直至规划实施结束。
12.1.2主要评价内容跟踪评价就是指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提出建议的减缓措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的跟踪调查评价。
跟踪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规划实施后的实际环境影响调查评估,提出下一步规划需要进行调整、修改、完善的措施。
对园区实际发展情况和原规划情况的偏差调查,明确规划实施不确定性带来的环境影响和后续发展的改进措施。
对规划实施全过程中已经或正在造成的影响提出监控要求,明确需要进行监控的资源、环境要素及其具体的评价指标。
提出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结果之间的比较分析和评估的主要内容。
对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提出分析和评价的具体要求,明确评价对策和措施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路线。
调查公众对规划实施区域环境与生态影响的意见,提出对策建议的调查方案。
跟踪评价取得的数据、资料和评价结果应能够为规划的调整及下一轮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同时为规划实施区域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细则(2010-2030) 目录第1章总则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第3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第4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第5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第6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第7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第8章公共设施布局规划第9章绿地系统规划第10章总体风貌特色规划第11章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第二节旅游发展规划第12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第一节对外交通第二节城市交通第13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第14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一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第二节供水工程规划第三节污水工程规划第四节雨水工程规划第五节再生水工程规划第六节电力工程规划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第八节通信工程规划第九节环境卫生工程第15章环境保护规划第16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第一节防灾体系规划第二节避灾体系规划第17章分期建设规划第18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第19章附则附表一: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表附表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前言2010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刘奇葆书记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微博),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2010年11月,《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建设天府新区,使其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核心区和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以蒋巨峰省长为组长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划委员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天府新区规划工作。
2010年11月18日,黄彦蓉副省长主持召开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天府新区规划工作方案。
2011年1月,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正式启动。
2011年4月11日,蒋巨峰省长主持召开省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规划初步方案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