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基础设施用地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30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江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江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前言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更好的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江苏省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江阴市实际情况,编制《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向,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本区域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江阴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总面积98753.5公顷。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规划目标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第四章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第二节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第三节合理利用安排各类农用地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第一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与控制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第三节保障重点基础设施用地第六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基础性生态用地规模与布局第二节构建生态屏障廊道第三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七章土地用途区及管制规则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第一节土地整治规模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工程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第一节中心城区范围与发展方向第二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边界划定第十章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控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一条地理位置江阴市地处长江下游,位于北纬31°40′34″至31°57′36″,东经119°59′至120°34′30″,北有长江公路大桥与靖江市相连,南近太湖,有锡澄高速公路与无锡惠山区相接,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第三章城市总体布局 (2)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2)第五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3)第六章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4)第七章工业与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5)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5)第九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6)第十章基础设施规划 (6)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0)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10)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11)第十四章远景发展规划 (11)第十五章规划实施建议 (12)第十六章附则 (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长岳一体化、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湘阴高新区发展成为湘阴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岳阳对接长株潭推进长岳一体化的“桥头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湘阴高新区总体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湘阴高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建设活动,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遵循本规划执行。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l37—2011);5、《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3年调整)》6、《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0)》7、《岳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8、《湘阴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9、《湘阴县城南片区战略发展规划(2014-2030)》10、《湘阴县城排水专项规划》11、《金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白泥湖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3、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公共设施用地如何分类和分布规划呢公共设施用地一、公共设施用地如何分类和分布规划呢公共设施用地如何分类和分布规划呢城市公共设施是以公共利益和设施的可公共使用为基本特征,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设置及其规模大小与城市的职能和规模相关联,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与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性质、城市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公共设施一般包含有建筑、场地、绿地及附属设备等。
2.等级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类:依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规定,城市公共设施分为八类:①行政办公类;②商业金融类;③文化娱乐类;④体育类;⑤医疗卫生类;⑥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⑦文物古迹类;⑧其他类。
(2)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分类:①市级;②居住区级;③小区级。
3.用地指标公共设施用地指标的确定,要从城市对设置的目的、功能要求、分布特点、经济、现状条件等多方面分析研究。
1980年原国家建委公布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1990年建设部颁布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可作为拟定指标的参考。
4.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公共设施的规划布置要求包括:公共设施项目要配套齐全;服务半径合理;与交通组织结合好;按公共设施本身特点及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合理的建设顺序;充分利用城市原有设施等。
公共设施分布规划要考虑以下方面:(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地配置;(2)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4)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6)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7)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二、公共设施用地什么意思一、公共设施用地什么意思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简称公建用地。
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而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并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阿拉尔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及实施细则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第三章规划范围、要求、目标和理念第四章用地规划与空间结构第五章住宅规划第六章控制内容及指标第七章公共与服务设施规划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九章景观布局与绿化系统规划第十章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实施细则目录第一章通则第二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控制第四章交通设施控制第五章配套公用设施控制第六章绿化控制第七章城市设计控制附录名词解释与技术规定附表1 规划各地块控制指标汇总表附表2 用地平衡表附表3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级配建表附表4 土地使用相容性表阿拉尔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总论一、规划背景阿拉尔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的东南部,距阿克苏120km,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塔里木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及商贸中心,也是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集散中心,横贯全市的阿塔公路是通往垦区深处的唯一通道,架设在塔里木河上的阿拉尔大桥,是贯通南北两岸的交通枢纽,阿拉尔市将建设成为塔里木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棉纺和依托农业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军垦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总动员,时逢这一历史时机,西部的城市将会得到一个大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依托这一强劲的外部因素与契机,为了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务院中央文件精神指示,阿拉尔设市,并先后进行了工程地质初勘、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城市总体规划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在21世纪,人类将全面面对一个越来越城市化的世界,城市规划所显示的强大功能和重大的指导意义已经越来越显著。
1994年,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其中第十章内容为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文件指出:人类住区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动员所有的社会团体和全体民众积极参与,建设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
基础设施规划的用地规划引言基础设施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而用地规划则是基础设施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位置、规模和布局。
本文将探讨基础设施规划中的用地规划问题,分析其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规划与用地规划的关系基础设施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包括道路、桥梁、水利、电力、通信等领域。
而用地规划则是在基础设施规划的基础上,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土地进行规划,包括用地类型、用地面积、用地位置等。
可以说,用地规划是基础设施规划的基础,两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二、基础设施规划用地规划的重要性1. 优化资源配置用地规划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协调。
通过科学的用地规划,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促进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吸引投资和提升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而用地规划则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土地保障,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 提升城市品质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用地规划则决定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合理的用地规划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三、基础设施规划用地规划面临的挑战1. 土地资源紧缺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在基础设施规划中,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用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环境保护需求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用地规划中,如何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3. 利益冲突在用地规划中,常常会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
如何在利益冲突中找到平衡点,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商城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文 本目 录 表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与空间结构第三章 土地使用性质及分类控制第四章 地块与街区控制第五章 建筑建造控制第六章 道路交通控制第七章 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控制 第八章 绿地系统规划第九章 城市设计导引第十章 配置设施规划控制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综合防灾与环卫设施规划第十二章 发展与建设时序 l第十三章 规划管理措施附表1 地块控制指标汇总表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背景 为进一步加快商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规范土地使用与合理开发,建设布局合理、环境和谐、特色鲜明的山水生态文化城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发74号令);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146号-2005);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四、《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18号-2002);五、《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七、《河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2004);八、《信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信规委1号-2004);九、《商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十、《商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十一、商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十二、商城县已编制完成的其它专项规划;十三、国家、省及地方现行的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三条 规划原则一、生态优先原则;二、可持续发展原则;三、综合效益原则;四、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原则;五、可操作性原则。
第四条 本次规划的重点突破一、在商城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规划中,原则上遵循上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并运用科学的理论,分析现状商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目标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第四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第五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六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七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八章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九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十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第十一章资源配备计划第十二章防汛(渡汛) 预案第十三章雨季施工措施第十四章民工工资保障措施第十五章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措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第十六章地下管线保护以及地上地下设施加固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2015年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隆兴桥村改造完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规划设计单体图册》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SL176—1996);4、《四川省渠道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5、《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7、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和具体情况(水文地质、气象环境、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
二、编制原则(1)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做好施工管理,并按标准高、质量好、进度快、成本低的要求组织施工。
(2)按水利工程施工的客观规律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期,加快建设速度。
(3)严格执行有关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规程、水利设计规范、水利施工规范等技术标准规程规则,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仙桃市人民政府二〇〇八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市域镇村体系规划 (8)第五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12)第六章市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14)第七章城乡统筹与建设“两型”社会 (20)第八章城市性质与规划 (21)第九章总体布局 (21)第十章建设用地规划 (24)第十一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0)第十二章绿地水系规划 (34)第十三章城区基础设施规划 (38)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44)第十五章防灾规划 (46)第十六章中期规划 (49)第十七章城区建设时序 (50)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 (51)第十九章附则 (53)附表 (5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仙桃自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来。
外部发展条件的改变和新的发展观念(包括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区域协同发展、城乡统筹与科学发展观等)都对仙桃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新形势,指导城市建设,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仙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第三条指导思想科学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编制和实施城乡总体规划。
特别是以推动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以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仙桃“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城市发展的固有宗旨和根本动力。
在面对城市与城市内部各部分之间有等级差距拉大、矛盾深化的发展趋势时,社会和谐应当要作为规划的基本原则加以重申。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仙桃的后来者留下发展的可能性是今日仙桃人必须承担的使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规划与乡村协调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合理规划和协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规划与乡村协调展开讨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优质的农村基础设施也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因此,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合理规划用地,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与乡村协调发展。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用地。
在用地规划中,需考虑土地资源的条件、农村人口分布情况、地理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用地计划,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乡村规划中,要明确农村公共设施、道路交通、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的用地范围,确保用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其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应当合理规划用地,保留和保护农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避免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环保的建设方式,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
再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注重与当地文化传统的融合。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尊重当地文化传统,保留和传承乡村的历史风貌和民俗习惯。
在用地规划中,要考虑村庄的历史文化特色,保护传统村落和古建筑,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此外,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社会公益性和公平性。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应当以民生需求为中心,关注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惠及更多农村人口。
同时,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公益性,确保基础设施服务覆盖面广泛,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用地规划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而用地规划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用地规划管理涉及土地利用、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是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用地规划管理的重要性、现状分析、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重要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用地规划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用地规划管理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地浪费和滥用。
其次,通过科学合理的用地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用地规划管理也可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用地规划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对农村用地规划管理不重视,缺乏长远规划,盲目开发建设,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其次,一些地方用地规划管理存在腐败问题,违法建设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由于农村用地规划管理法规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监督责任不明确,也影响了用地规划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存在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用地规划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存在用地规划混乱、保护区划界不明确、规划指标超标等问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有序发展。
其次,一些地方存在用地规划管理中的权力过于集中、责任不清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容易引发腐败和违法现象。
此外,一些地方缺乏用地规划管理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手段,也制约了用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解决方法为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用地规划管理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用地规划管理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立用地规划管理的法律地位和监管责任。
其次,加强用地规划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用地规划管理的监督机制和责任制度。
此外,加强用地规划管理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升用地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总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用地规划管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嘉兴市人民政府文件嘉政发〔 2004 〕 92 号关于同意实施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批复市建设局:你局《关于要求批准实施(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请示》(嘉建办〔 2004 〕137 号)收悉。
根据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的审议意见,经市政府研究,原则同意《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请你局加强宣传,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二00 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目录第一章总则···,···············,·····,····(1 ) 第二章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1 )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13 ) 第四章建筑间距··························(18 ) 第五章建筑退让··········,···············(23 ) 第六章建筑高度控制························(28 ) 第七章建筑外部环境控制··················,·(30 ) 第八章绿地控制···········,··············(35 ) 第九章城市道路、停车场······················(39 ) 第十章市政公用设施及管线综合··················(44 ) 第十一章附则··························(52 ) 附录一计算规则·························(53 ) 附录二名词解释·,························(59 ) 附录三建筑间距图例·······················(6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嘉兴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规定。
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公示(1)录入:网站管理员来源:济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时间:2012-7-6 关注度:6025目录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第一章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二章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第三章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四章村镇体系规划第五章市域城乡建设总体布局第六章村庄整合规划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八章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九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十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十一章市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市域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三章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指引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第四章居住用地与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第五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七章土地开发强度控制与引导第八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九章绿地系统规划第十章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第十四章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第十五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第十六章旧城改造规划第十七章城市“五线”控制规划第十八章城市建设时序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第四部分附则第一部分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根据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三化”协调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部署,济源市确定了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市的战略目标,为促进济源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批准,济源市人民政府对《济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修编,编制《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理念,建立济源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济源从地区中心向区域中心转变;加强济源城乡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能力,提高规划实施效能。
目录第一章总则.......................................... - 1 - 第二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 - 2 -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 2 - 第四章建设开发控制.................................. - 5 -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 8 - 第六章园林绿地系统及空间景观系统规划................ - 8 - 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 9 - 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 10 - 第九章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 12 - 第十章地块编码与规划分图则......................... - 12 -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规划管理规定..................... - 13 - 第十二章附则....................................... - 13 - 附录一、名词解释.................................... - 13 - 附录二、主要相关附表................................ - 14 -宜昌市紫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紫阳片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完善路网骨架,落实各项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特编制《宜昌市紫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建设和规划管理等工作,并为下层次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设计等提供依据,但不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
恩施市崔家坝镇域规划(2014-203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国土利用规划 (2)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定位 (2)第四章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3)第五章建设发展策略 (3)第六章城乡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4)第七章生态环境及空间管制 (4)第八章城乡体系规划 (6)第九章产业发展规划 (6)第十章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布局 (7)第十一章集镇定位及发展规模 (9)第十二章集镇用地规划布局 (10)第十三章绿地景观系统 (12)第十四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2)第十五章竖向工程规划 (13)第十六章风貌控制指引 (13)第十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4)第十八章开发强度控制 (17)第十九章管理单元划分 (18)第二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19)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策略 (1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为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战略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要求,促进崔家坝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好“恩施东大门”,结合崔家坝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施行)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6、《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7、《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10月1日施行);8、《湖北省全域规划编制导则(2014试行)》;9、《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10、《恩施市崔家坝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11、《崔家坝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二五”规划》;12、《崔家坝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3、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的文件。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以“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特色产业抱团发展,营造和谐生态的人居环境”为主要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将崔家坝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协调、城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纲要文本规划组织单位: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10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乡统筹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一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二节城镇化战略与城镇人口规模 (3)第三节市域资源与环境保护 (4)第四节市域城镇结构与经济区划 (5)第五节市域公共服务设施 (8)第六节市域综合交通 (9)第七节市域旅游 (10)第八节市域水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市域电力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规模. (11)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11)第二节发展规模 (12)第四章规划区规划 (13)第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6)第一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 (16)第二节居住用地布局 (17)第三节生产性用地布局 (17)第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9)第一节路网结构 (19)第二节公共交通 (21)第三节公共停车场 (23)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24)第八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7)第一节绿地系统 (27)第二节景观系统 (28)第九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环境功能区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污染物控制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