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明考研:2008年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865.02 KB
- 文档页数:20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中传教授创办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概论》周庆山
【育明教育】考研内部笔记
传播——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第一章传播学总论
第一节导论
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现象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
分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
发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逐步成型于40年代,6、70年代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两大学派:传统学派——以美国为中心,自称经验学派,注重经验和实证,欧洲也称其为行政学派,认为其从管理者的利益出发。
批判学派——以欧洲为中心,也有部分美国学者,英国的传播学批判研究自60年代蓬勃兴起,大致分为四派:以麦奎尔为首的社会学派;以霍洛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派;以奇斯曼和加纳姆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以利兹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职能”学派。
第二节起源和发展
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修辞”的概念,提出政治传播中宣传的意义并从说服的角度开始了传播效果研究
中世纪:西塞罗与昆提连提出更广泛的传播理论
早期学术思想源流——19世纪末
欧洲:
塔尔德(1843-1904):法国社会心理学家,1890年出版《模仿的法则》一书,成为社会心理学中模范理论的创始人。
对美国传播学的社会学习论、创新扩散论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奇莫尔(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提出网络理论,认为社会上的个人都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要解释人的行为,最根本的是要搞清个人在这个传播链中的位置,也就是与谁有着信息传播的关系。
七月一日之前推出全国58所院校行政管理视频和资料,优惠价为1680元-2500元。
越早越优惠。
还赠送最后三套押题卷和公共课阅卷老师一对一的点评指导。
育明教育包揽2008-2013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2008年第一名郭同学398分,2009年第一名冯同学418分,2010年第一名葛同学398分,2011年第一名周同学384分,2012年第一名王同学402分,2013年第一名郭同学402分。
北大行管2008年真题及答案详解专业一:行政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行政管理中的管理【育明教育解析】行政管理学是由“行政”与“管理”以及“学”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
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是指政府(行政)运用依法获授的国家公共权力,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行政裁量权,以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益为基本考虑标准,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过程和活动。
2、职能人力资源管理【育明教育解析】根据组织的任务目标按照既定的人力资源配置职能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特点在于它的规范性、专业性与从属性。
它要求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从属于既定的管理目标与职能,缺乏灵活性、前瞻性与系统性。
管理活动主要是围绕其各项职能而进行,实践上完全围绕组织当前需求而工作,是一种片面的、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3、组织文化【育明教育解析】指组织在长期的管理和开发中逐步形成的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与精神风貌等。
一般包括四个层面,即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
对应这四个层面存在四种文化,即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
4、行政控制【育明教育解析】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的要求,以确保行政目标实现的活动。
行政控制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确定控制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三个相互衔接的步骤。
纠正偏差是行政控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5、绩效管理【育明教育解析】管理者与员工就工作目标与如何达到工作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包括制定绩效指标与计划,进行绩效考评和进行绩效反馈与辅导。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2010年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观察研究法
第一个名词解释便是方法的,纵观试卷也足见方法在专业一里的重要性。
09的方法的题占到很大部分甚至是喧宾夺主,以至于让我认为今年的方法不会考答题,结果还是考了一个简答一个论述,足见其重要性,横观近几年真题也证明北大出题的基本趋于稳定,每年的方法占50分以上,一到两个名词解释,一个简答一个论述。
该题出处,许静《传播学概论》244页。
(说句题外话,我上面说到了没做过笔记,只是考前做了几个专题,方法的我重点做了好几页,也带了这些东西去考试。
观察研究法这个我也做了,杯具的是我的这个笔记本在考试第一天被我忘在了超市的自助存包处。
第二天考前去拿,那会超市还没开门。
以至于我考前没能看一眼,这个答的不是很好。
许书上的五种观察行为我做了笔记但是没记住也没答,估计答上会加分的)。
2、编码/解码理论
我说有几个名词解释让我发虚,这就是其中一个,因为这个名解我疏忽了,之前总感觉这个考过了(事实上也考过了,01年),所以没有动手去写一写规范下答案,所以答的不是很好。
北大的确是爱考这种相对的概念,列举一下比如信度/效度、编码/解码、隐喻/转喻、能指/所指、。
2008年北京邮电大学617传播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考试科目:617传播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传播隔阂2.后工业社会3.讯息4.廉价报纸5.社会责任理论6.传播媒介7.知晓权8.世界信息流通失衡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为什么说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简述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
3.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4.简述关于社会传播的“文化指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5.简述1980年“教科文组织麦克布莱德大会”决议的要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阐述美国的赖利夫妇和德国的马莱克兹关于传播过程系统模式的理论,并做简要评价。
2.阐述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的三个主要内容,并做简要评价。
3.阐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并简要谈谈你对互联网作为一种“拟态环境”的认识。
4.阐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内容及特点,并简要概括其理论意义。
参考答案: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考试科目:617传播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传播隔阂答:传播隔阂是指传播制度,传播渠道,信息系统的功能因素导致的传播偏差,误解。
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之间的隔阂,成员与组织之间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隔阂。
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2.后工业社会答: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后工业社会的关键变量是信息和知识,主要经济部门是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甚至第四、第五产业,诸如运输业、公共福利事业、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
3.讯息答:传播学中的讯息定义: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真题1999-2013年北师⼤新闻传播初试试题938传播学概论注:“01名”表⽰该考点曾在2001年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04简”表⽰该考点曾在2004年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00论”表⽰该考点曾在2000年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传播学对象和传播过程模式1.传播学(01名,02名,03名,07名,09名)2.简述传播的定义和特点(04简)3.⼈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以划分哪⼏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05简)4.讯息(00名)5.信息(12名)6.传播过程有哪⼏个基本特征(01简)7 双重偶然性(01名)8.施拉姆的⼤众传播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08简)9.什么是⾹农传播模式?意义?(09简)⼆、符号理论1.什么是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01简)2.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02简,04名,08名)3.⽶德的符号互动理论包括哪些内容?(12简)三、群体与组织传播1组织传播(03名)2.⾸属群体(06名,13名)3.群体意识(11名)4.群体压⼒(03名)5.群体动⼒学(09名)四、⼤众传播1.⼤众传播(05名)2.信息环境(04名,08名)3.拟态环境(05名)4.社会雷达(99名)5.⼀般认为⼤众传播有哪⼏种基本的社会功能?请加以评述(00论)6.赖特关于⼤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观点。
(07简)五、媒介技术1.信息社会(01名,02、07简并附加特点)2.谈谈你对信息⾰命的理解(00论)3.电⼦乌托邦(01名)4.容器⼈(02名)5.充裕主义(07名)六、麦克卢汉1.媒介即讯息(02论,05简含义)2.媒介是⼈的延伸(04论)3.重新部落化(06名)4冷媒介与热媒介(04名)5.⼝语和书⾯语(05论)6.印刷术导致民族主义(07论,10简)7.你是如何理解麦克卢汉的理论的?并对该理论做出⾃⼰的评价。
(06论)8.媒介—环境、形式—内容(09论)9.《古登堡星汉璀璨》(08名)七、梅罗维茨1.社会⾓⾊(09简变化及原因,10名)2.电⼦媒介的传播偏向和特征(10论)3.“印刷场景”与“电⼦场景”的区别(11论)⼋、波兹曼1.《娱乐⾄死》(11名)2.媒介即认识论(10论)3.媒介即隐喻(08论相较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11简)4.电视作为“元媒介”(08简,13名)5.伪语境(10)6.波兹曼在《娱乐⾄死》中是怎样论述“真理是⼀种⽂化偏见”的?你如何看待这⼀说法?(12论)7.波兹曼在《娱乐⾄死》中主要论述了哪⼏种娱乐化现象?(13简)九、媒介1.把关⼈(03名,06论,10名)2.媒体价值观(11名)⼗、受众1.⼤众社会理论中“⼤众”的概念及特点(03简)2.⼤众⽂化的特点及其与⼤众传播的关系(99论)3.使⽤与满⾜理论(99简看法,03论看法,08简内容研究阶段)4.知情权(11名)⼗⼀、舆论1.舆论(00名)2.从传播学的⾓度论述对舆论的看法(02论)3.李普曼《舆论》书中对后世有影响的传播学理论列举(10简)⼗⼆、传播效果1.⼤众传播社会效果的三个层⾯。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育明教育: 中国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系列
新闻传播学
2008浙江大学
专业课一 传播理论
一 简答
1.当媒介需要了解受众市场情况时,一般会选择用哪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此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什么?
2.简单评述知沟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3.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出发简述收集之于传播的革命意义
二 论述
4. 什么是媒介恐慌论 试举例论述媒体与恐怖主义的关系及其解决。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一、简述题1、小说是指在语言文学艺术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是指以叙述事物为创作手法,营造典型性为审美特征的文学创作体裁。
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以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发展及贯穿主题的美学原理为表现的文学艺术作品。
2、变形与陌生化变形是指根据写作主体的需要,对人物、情节、环境所做的突破常规的曲折表现。
从变形的程度看,把它分为:1、畸变——在不改变人物、景物外形的情况下,展示出人物精神、心理的扭曲和变形或景物环境的主观化的变异。
2、物化——以人格化的物来表现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或以虚幻情景下的人演绎现实生活中扭曲的事。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
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从这个侧面来说,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飞升,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其内蕴——主要是本质性的东西,并予以提炼与集中,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
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
4、广播电视抒情类节目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中,在内容和形式上注重情感的感悟和抒发以及表现的节目。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育明教育: 中国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系列
新闻传播学
2007年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5x8
1。
大众
解析:这题属于受众研究中的基础题,这个概念无论在经验学派中还是在批判学派中都涉及,所以答得空间很大。
06年专业课一中考过其与人群、群体、公众等概念的对比,06年的综合知识二有考过其与网众的对比。
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一个分界点。
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即所谓大众。
大众的主要特点是:
(1)规模的巨大性—— 在数上超过其他社会群体或集团;(2)分散性和异质性——广泛分布。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育明教育: 中国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系列
新闻传播学
2008年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4*5
1.芝加哥社会学派
解析:相似考题有:05年的列举两个传播学来源其他学科的例子、06年的“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早期发展的贡献”。
参考那题的答案就行。
答:芝加哥社会学派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学派。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哲学家杜威、社会学家库利、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帕克等。
芝加哥大学率先创立了社会学,继承了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关注社会交往和冲突),主导了早期的美国社会学研究。
库利发展出了“镜中我”和“首属群体”的概念,米德提出了“主我”和“客我”。